从散曲的结构特色看怎样欣赏散曲.doc_第1页
从散曲的结构特色看怎样欣赏散曲.doc_第2页
从散曲的结构特色看怎样欣赏散曲.doc_第3页
从散曲的结构特色看怎样欣赏散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散曲的结构特色看怎样欣赏散曲 作者:隋树森 诗 坛 讲 座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36 更新时间:2005-4-24 散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产生于金、元,盛行于元、明。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中学课本中就选了一些散曲作品,小令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套数如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等。散曲不同于诗词,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散曲是金、元时代产生于我国北方,后来又向南方杭州等地发展开来的一种诗体,也叫“清曲”。这种诗体就其形式分类,主要有小令(也叫“叶儿”)和套数(也叫散套)两种。小令是单支的曲子,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而它与词的小令不同,词的小令也称短调,专指一首词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的;一首五十九字到九十字的词称为“中调”,九十字以上的称为“长调”,都不能称为“小令”。但曲中所谓“小令”,并不计字数的多少,只要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单调曲子都称“小令”,如长达百字的百字折桂令等也称为小令。套数是由若干支单调的曲子,按一定的联缀格式组织起来的。套数中的短套,有的只有两个曲子,如仙吕赏花时加一尾声,就可成为一首套数。长套则有用三十多个曲牌的,如刘时中的端正好上高监司。 小令是散曲的基本单位。一般单调小令,只用一个曲牌,就把要说的意思全部写出来了。小令须言简意赅,耐咀嚼,音律铿锵,无衬字,无重韵。如果作者表达的内容比较复杂,单调不够容纳,可以把一个曲调重复用几次,叫作“重头小令”。雍熙乐府中有摘翠百咏小春秋(卷19),就是用一百首小桃红咏崔莺莺和张君瑞的西厢故事。“重头小令”元人开始创作,但到明代才有这个名称。另外,还可以把两三个宫调相同而音律恰能衔接的曲调连结在一起来填写(最多只能填三调),称为“带过曲”。与重头小令不同,带过曲用的是不同的曲牌。带过曲的组合有一定的规律,不能随便搭配,元人使用过的有三十来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中吕宫的醉高歌过红绣鞋,双调的雁儿落过得胜令,南吕宫的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等。这两种是小令的变体。 一支曲子有一个名称,即曲牌。根据清初李玉北词广正谱,曲牌有四百四十七个。至于实有的名称,那就比此数为多了。因为有的曲牌有异名。例如一半儿又称柳外楼、忆王孙。不过曲牌的数目,北曲大致不出广正谱所列之数。散曲中,北曲占主要地位。本文只谈北曲散曲,不涉及南曲散曲与南北合套了。 散曲有自己独特的音韵、曲调要求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下面就谈谈它的作法。 (一)音韵。曲韵和词韵不同。词韵大致依照诗韵,曲韵则另有韵部。散曲产生于金、元时代的北方,初期作者多为北方人,是根据当时北方的实际语音用韵的。作诗、词、曲,都要分清字音的平、仄,按一定的规律使用,以期吟咏起来响亮协调。“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仄”,指上声、去声、入声。北曲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入声;因为曲韵以北方音为准,北方音则没有入声。诗韵平水韵分一百六部;曲韵只分十九部。 作曲依据的韵书是元朝江西人周德清编的中原音韵,或用元朝燕山人卓从之编的中州乐府音韵类编。中原音韵是中国音韵学中的重要著作之一,因为它反映了当时北方的实际语音系统。曲韵每部平仄可以通押,平仄不通押反而比较少见。除此以外,散曲用韵的特点还有一韵到底,用韵较密等,这种押韵方法可以使曲词更加和谐动听。 (二)牌调、宫调。曲牌虽有四百几十个之多,并不是随便拈出一支就可以填写小令,或任意联缀若干曲牌就可以填成套数。须知只有少数曲牌可以作小令,那么作小令要特用小令曲牌去填。作带过曲的小令,也不能随便拈两三个曲牌连接起来就填,首先要考虑这几个曲牌是否在同一宫调中,音律是否相衔接。在套数中,曲牌的排列都有规定,北词广正谱在每类宫调之前都列有“套数分题”,在套数分题之后,又举出作品(或为元杂剧,或为元套数的曲牌联套例)。 根据北词广正谱,可作小令的曲调约有五十个,其中一部分并不常用。常用的大致有:一半儿、人月圆、小桃红、小梁州、天净沙、四块玉、叨叨令、红绣鞋、沉醉东风、金字经、凭阑人、清江引、梧叶儿、普天乐、水仙子、朝天子、喜春来、黑漆弩、塞鸿秋、殿前欢、满庭芳、落梅风、庆东原、醉太平、醉中天、醉扶归、拨不断、蟾宫曲。 至于可作套数的曲牌,以及套数的联套形式,这里不能列举,请阅北词广正谱的“套数分题”等。 宫调是音乐上的术语,就是调子。宫调的种类,隋唐时较多,后来有些不用了。到元代芝庵作唱论时,还说:“大凡声音分于六宫十一调,共计十七宫调。”“六宫”即:正宫、中吕宫、道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十一调”即: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商调、越调、般涉调、高平调、宫调、角调、商角调。实际上元曲中使用的只有以上加着重点的十二个宫调。 不同的宫调有不同的“声情”,有的宜于表现欢快之情,有的宜于表现悲哀之感。芝庵曾在唱论里说: 仙吕宫唱清新绵邈 南吕宫唱感叹伤悲 中吕宫唱高下闪赚 黄钟宫唱富贵缠绵正宫唱惆怅雄壮 道宫唱飘逸清幽 大石唱风流醖藉 小石唱旖旎妩媚 高平唱条物滉漾 般涉唱拾掇坑堑 歇指唱急并虚歇 商角唱悲伤宛转 双调唱健捷激袅 商调唱凄怆怨慕角调唱呜咽悠扬 宫调唱典雅沉重 越调唱陶写冷笑 芝庵用的词语,有的似嫌模湖,没有把各种情趣更清楚地说出来;但有的说得比较具体,意思隐约可知。 作套数,先要选择宫调。看要表达的是何种感情,就选择一个含有那种情趣的宫调。 在一首套数里,只能用一个宫调中的曲牌,即不能忽而用黄钟宫的曲牌,忽而又用商调或越调的曲牌。也有些宫调,可以借用其他宫调的某些曲牌,但这有一定的规定,在广正谱里有说明。 (三)衬字、对偶等。词和曲都是按照曲调撰写的长短句歌词,从配合曲调的关系上来说,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曲在正格之外,还可以加衬字。衬字是在规定字数之外所加添的字,衬字的运用有一定的规律,它以虚词为主,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不能加在句尾。衬字不拘平仄、不拘多少,一般情况下,小令衬字少,套数衬字多。区别正字和衬字,是研究曲律的课题之一。例如南吕宫黄钟尾开头两句的字数是七,七,但关汉卿在一枝花不伏老套中却增加到五十三个字:“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其中只有加着重点的是正字。 曲中对偶特别多。前后两句或数句句法相同,就要做成对偶句。曲的对偶样式很多,太和正音谱曾列出以下各种对式: 合璧对(两句对者是) 连璧对(四句对者是)鼎足对(三句对者是)联珠对(句多相对者是)隔句对(长短句对者是) 鸾凤和鸣对(首尾相对如燕遂飞花对(三句对作一句者是) 叨叨令所对者是)叠句 叠字 作曲,俗有“逢双必对”的说法,可见对偶在曲中用得特别频繁。这里举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套的离亭宴煞一支,亦即最后一支,看看它有多少对偶: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这段曲文单句只有三句,对偶句计十四句。其中“密匝匝蚁排兵”三句、“和露摘黄花”三句都以三句为一组,互为对仗,构成了不同于诗词的“鼎足对”,使散曲另具一种泼辣奔放的风格。 元代著名曲家乔吉曾谈作散曲(他称为乐府)的方法。他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又解释说:“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见辍耕录)曲子的末句很重要,末句之中,末字尤为重要。有些牌调,末句各字的阴、阳、上、去要特别严守。所以前人有“诗头曲尾”的说法。 乔吉的说法,不仅限于作单支小令,套数也是这样。一首套数,也是起要尖新,中要丰满,结尾要响亮。清人刘熙载说:“曲一宫之内,无论牌名几何,其篇法不出始、中、终三停。始要含蓄有度,中要纵横尽变,终要优游不竭。”这始、中、终三段的说法,与乔吉之说颇有相似之处。 散曲是我国文苑中既俗又文的一株花。古人说:“有文章者谓之乐府(指散曲),如无文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