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端砚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1页
浅谈端砚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2页
浅谈端砚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3页
浅谈端砚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4页
浅谈端砚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端砚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摘 要: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端砚这一特殊的艺术门类与中国文房四宝相依相随,她蕴含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关系到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和民族精神的维系传递,对于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词:端砚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思想 人才和经典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是孕育中国文化的摇篮,是推动文化方舟驶向文明彼岸的风帆。中华文明与砚相伴,据古今事物考记载:“自有书契,即有此砚。盖始于黄帝时也。”就端砚而言也承载着上千年灿烂的东方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扶持,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如何传承和发展端砚艺术的文化传统,光大民族文化的灵魂呢?1 端砚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思想端砚是一个作品,我们要抱着传承和发展的态度看待。因为作品一旦完成,就可以看作是过去了,就需要传承与发展。因此,传承和发展是我们看待一切砚文化艺术的基本态度。我们谈论端砚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一定局限在端砚层面上,而是以传承与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古今的中国砚艺作品。谈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做到理解和认识,只有加深理解和认识,才能做到传承和发展。我们现在对砚艺理解和认识方面做得很少,习惯于从表面形式上看待传统、模仿传统,这实际上可能就是一个障碍,阻碍了真正的传承和发展。所以,既然谈到端砚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就不要局限在端砚传统艺术,而要把全国砚雕艺术当成传承和发展的主体。然而,我们到底要传承什么?怎么做才是发展?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强对砚本质的认识,以此作为出发点。在端砚生产中,甚至在端砚艺术上,都不太强调本质的东西。我们做这样那样的端砚,到底本质在哪里?要达到什么目的?也很少人思考端砚这个行业到底是做什么的?到底什么是端砚行业的特殊性和它存在的必要性?它和其他行业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要做端砚?没有端砚又怎么样?笔者觉得这是我们“中国砚都”在这个行业里面应该考虑的问题,要考虑我们这个行业到底该怎么样发展。换句话说,即使没有端砚又怎么样?至少死不了人。在中国砚业发展史上,砚行业是好一阵坏一阵,冷一阵热一阵,说明它并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行业。要知道,砚是一个十分脆弱的行业,需要各方面的呵护。继承和发展,就是为了这个行业更好地生存下去。砚是一门艺术,甚至是一门哲学,反映出人的思想和观念。思想观念是砚行业立足社会的根本。2 端砚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在笔者看来,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人才。目前,我们应从民间自学成才向建立专业的砚雕艺术学院过渡,培养人才刻不容缓。在可能的条件下,被誉为中国砚都的肇庆市应尽快建立起一所砚雕专业艺术学院,借助当地高等学府办学有利条件,完善砚雕艺术学科体系。同时成立和完善行业全国性权威研究机构。例如陶瓷艺术,瓷都景德镇在长达两千年的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独领风骚,形成独特的陶瓷文化氛围,1958年已建了专业的高等学府 景德镇陶瓷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着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开设设计艺术学、美术学、材料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教育等省部级重点学科,同时具有硕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编辑出版的中国陶瓷、中国陶艺和中国陶瓷工业等报刊,享誉国内外陶瓷界。而作为端砚艺术现在还没有“学院”的情况下,也应要走人才之路,营造一个人才氛围,建立一个引领机构,用现代的观点,重新审视传统和其他砚艺作品。在传统的砚雕艺术中,“广作”的代表是端砚艺术,与苏派、海派、徽派、宫作形成中国砚雕艺术的百花齐放,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人才的个体性,各人独表一枝。但是,砚雕艺术发展到今天,进入到信息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时代,我们是否应该整合人才,培养人才,建立人才库呢?从目前端砚艺术行业人才看,我们砚雕艺术还是作为一个个体,或者作为一个行业,很难完成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端砚行业不是国有或者集体企业了。那么,砚雕艺术人才从单打冠军走向团体冠军必须要合作。肇庆的端砚艺术大师、名家在业内虽声望显赫,艺术水平高,就砚界而言,端、歙、洮、澄泥等名砚大师名家也不少,但是与陶瓷界相比,总体人数少,规模也小多了。人才是端砚艺术得以保存、传承和发展的生命载体。我们要建立完善端砚人才健康发展和脱颖而出的运行机制。端砚艺术的发展历程留下了许多前辈大师的扎实足迹,弘扬其风范,彰显其风格,研究其规律,是端砚传承的重要内容。尊前贤,启后人,让后辈晚生尊师重学,倾其情,尽其力,在先辈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端砚艺术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3 端砚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经典笔者认为,经典指砚艺大师博涉兼优,既重继承,又勇于创新的代表作品。作品是端砚艺术得以保存、传承和发展的最终形式载体。端砚艺术争论不休的问题在继承和创新上。对古代传统一概肯定或一概否定都不是正确的;厚古薄今,认为今不如古,任何古的都是好的,也是不正确的。传统有优劣之分,应该扬异。在端砚艺术中要继承,应当继承什么?不能过于笼统地谈继承,像古代的端砚也不是每个砚都是艺术典范,总会出现废砚之处。创新有个怎样创的问题,新的也不都是好的,丢掉传统去创新,离开砚的功能就不是砚。例如有的人在端石上随意雕刻,而离开砚的作用,这就是石雕不是砚。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是正确的。创新往往要借鉴,但不应保守。新的东西重复出现就又不新了,因此,创新是很难的,也证实端砚是更高艺术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创新还是守住传统,都要有深厚功力,都是美的,都是有意境的,缺少这两条,不论是新还是旧都不算端砚艺术作品。当今创新者,有的从古人各种艺术中找随意生发,古朴自然;有的引用西方艺术理论来描绘端砚艺术,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应该鼓励勇于探索者,不论探索成与败,都是对端砚艺术的奉献。具有创作能力,出古创新者,这样的艺术人才就要为端砚艺术奉献,为人类创作出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对于端砚艺术作品,笔者认为要有“三性、三于”思路。“三性”就是端砚艺术创作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三于”就是端砚艺术要善于继承、精于借鉴、勇于创新。这就要求艺术大师要了解传统的工艺、材料、做法。对于可以创新的地方,就一定要努力,并且在传承和发展上,要找到过去一些积极的方面,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同时,必须要有学者、专家从理论上对其艺术实践进行提炼、概括,总结其砚雕艺术的独特贡献和美学特色。4 结语对于端砚工艺美术,我们要走经典化的道路;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