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安全培训》doc版.doc_第1页
《氮气安全培训》doc版.doc_第2页
《氮气安全培训》doc版.doc_第3页
《氮气安全培训》doc版.doc_第4页
《氮气安全培训》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氮气安全培训正常的空气成分体积比例:氮(N2)占7808氧(O2)占2095氩(Ar)占093二氧化碳(C02)占003惰性气体微量,如氦(He)、氖(Ne)、氪(Kr)、氙(Xe)等氮气无色无臭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合成氨,制硝酸、氰化物、炸药等,作为惰性气体可用于填充灯泡和高温计。也用作物质保护剂、冷冻剂。比重为0.97,略轻于空气人体缺氧反应插入图片窒息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氧气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高浓度下,一两口可致死亡在个人能觉察前,可能已经无法自行摆脱困境。研发中心规定氮气窒息统计数据根据美国化学安全与危险调查局(CSB)的统计, 19922002年间,美国各行各业中共有80人因氮气窒息死亡,50人受伤。发生的地点:包括工厂、室验室, 医疗场所,大约有一半的事故是因为不了解氮气的危险性或错用氮气而引起的。氮气窒息统计数据(2) 62%发生在化工、炼油、食品加工、储存设备、金属和加工行业等13%的事故与维护作业有关,如油槽车和油罐车的清洗、涂刷、维护和修理14%事故发生在电缆沟和人孔其余的事故发生在实验室及其他行业,如医疗和运输业人员身份在这85起事故中,有42起与承包商(包括建筑工人)有关。事故地点受限空间在这85起事故中,有67起与受限空间如油槽车、房间、过程容器或储罐有关。事故发生时都是一开始氮气的含量就很高,或者是后来氮气在该区域聚集引起。这些事故共造成62人死亡,33人受伤,并且每起事故中的作业人员都没有对氮气的含量进行检测,也没有采取预防措施。事故地点开放区域那些在“开放区域”(包括有通风的区域、实验室、建筑物及设备的外围区域)发生的死亡和伤亡事故 没有想到会有危险存在失去警惕而引发的。错误地将氮气作为空气来冲洗管道,而不知不觉地使环境中富含氮气。事故原因:未检测出缺氧环境事故原因:氮气与空气的错用在这85起事故中,有12起是因为将氮气错用为空气或呼吸空气输送系统出问题而引起的,因该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数大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0%。其中的一起事故是一名工人错用氮气代替空气来吹扫密闭空间,造成一人死亡在另外一起事故中,一名工人因疏忽将呼吸器的呼吸空气软管连接到纯氮气管线而窒息死亡。事故原因:营救时造成的伤亡有10%的死亡是因在密闭空间中试图救助受伤的人员而引起。应对方法对密闭场所进行隔离连续监测氧气和可燃气体含量应该对整个有限空间进行检测,而不能仅检测入口部分。保证良好通风合适的PPE,监护人员应急措施应对方法氧气 (19.5 - 23.5 %), 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9.5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避免氮气和其它气体的混用氮气瓶、工业用空气瓶和呼吸空气瓶的配件必须不同,并且不能横向连接。气瓶有明显的标签。实验室内氮气接头应尽量不使用快速接头实验室外氮气接头禁止使用快速接头禁止用于设备表面清洁吹扫,除非是用于设备内部,并且排放点位于一个受控的地点。驱动气动设备,除非是做过详细的风险分析,并且所有预防措施到位,避免人员无意中的暴露于氮气中。在可能有人的地方,用于灭火风险评估当氮气可能会被排放到有人的场所,必须进行一个记录下来的风险评估承包商在管理程序到位,实现前,承包商不得接入或者使用氮气。急救措施 吸入本品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储运措施 本品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日光直晒及雨淋水湿。库温不宜超过30。本品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拦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包装:钢瓶内贮存,瓶外漆成黑色,用黄色标明“氮气”。钢瓶阀门应罩安全帽,瓶身应有防震胶圈。 养护 1.入库验收:核对品名,检查钢瓶有效期限钢印,检查阀门是否漏气。 2.堆码苫垫:用专用木架直立设置,平放时阀门在同一方向,垛底高10厘米至15厘米,堆码1层至4层,垛距80厘米,墙距、柱距40厘米。 3.在库检查:每日交接班各检查一次,每季度检查一次并称重。 4.温湿度管理:库温度不超过30。 5.安全作业:钢瓶不得摔、震、撞击或在地面滚动。6.保管期限:1年。 氧气 氧气为无色无臭气体,是助燃气体,常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和冶金,还用于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 对人体的危害 氧气进入人体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常压下,当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超过40时,人就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氧浓度在4060时,人会感觉胸骨后不适,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有烧灼感,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浓度达到80以上时,人会表现出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最终死亡。长期处于氧气分压为60千帕至100千帕(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会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失明。 急救措施 吸入过量氧气时,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就医。 防护措施 生产和使用氧气过程中要密闭操作,并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生产和使用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还要避免高浓度吸入。 个人一般不需要特别的防护,只需穿戴一般的工作服和手套即可。 消防措施 氧气是氧化剂,而氧化剂是火灾发生的三要素之一。氧气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能与易燃气体(如乙炔、甲烷等)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当氧气的容器或生产设备附近发生火灾,要用水保持其容器冷却,以防其受热爆炸并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 泄漏应急处理 氧气泄漏时,要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对污染区进行隔离,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同时,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储运注意事项 氧气充装站的实瓶区与空瓶区之间必须设置防爆墙,其厚度不应于小120毫米,高度不应低于2000毫米,材料应为钢筋混凝土或其他不燃的、强度不低于钢筋混凝土的材料。 氧气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储区应备有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 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拦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 氢气瓶使用注意事项 因生产需要,必须在现场(室内)使用气瓶,其数量不得超过5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氢气最高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 建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气窗或排气孔。排气孔应朝向安全地带,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少于三次,局部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少于七次。 2.氢气瓶与盛有易燃、易爆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和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米。 3.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10米。 4.与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和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20米。 5.与其他可燃性气体贮存地点的间距不应小于20米。 6.设有固定气瓶的支架。 7.多层建筑内使用气瓶,除生产特殊需要外,一般宜布置在顶层靠外墙处。 8.使用气瓶,禁止敲击、碰撞;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夏季应防止曝晒。 9.必须使用专用的减压器,开启气瓶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10.阀门或减压器泄漏时,不得继续使用;阀门损坏时,严禁在瓶内有压力的情况下更换阀门。 11.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应保留5千帕以上的余压。 典型事故1991年4月26日,山东省某县化肥厂合成塔后废热锅炉进口管突然爆裂断开,大量高压合成气喷出起火,将正在调度室内开会的7人当场烧死。事故原因是锅炉进口管管材选用了20号碳钢,因氢脆裂发生事故。 1992年10月25日,辽宁省某市化肥厂铜洗岗位油分离器上盖的垫片突然破裂,大量氢氮混合气泄出,爆炸起火,将在化验室工作的3人烧伤致死。原因是由于油分离器密封材质不符合标准,又因循环氢量低,压力波动,引发事故。 1995年2月13日,河北省某县化肥厂脱碳工段冷却器被挖孔部位焊缝突然整体脱落,致使大量碳酸丙烯酯脱碳液和含大量氢气的脱碳气瞬间外泄,与空气混合并且直接喷向脱碳厂房内,因使用了非防爆电器等多种因素,引起空间爆炸,造成4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80余万元。 1996年8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县氮肥厂碳化车间工人在拆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