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常见易混词组辨析.doc_第1页
语文知识常见易混词组辨析.doc_第2页
语文知识常见易混词组辨析.doc_第3页
语文知识常见易混词组辨析.doc_第4页
语文知识常见易混词组辨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暴发 爆发一位暴发户骄傲地说:“混到今天不容易,其间我暴发过疾病,目睹过革命的爆发,脱险于山洪暴发和火山爆发。”2.包含 饱含 包涵小朋误解了朋友话中包含的意思,事后眼里饱含热泪,请求朋友包涵。3.必须 必需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4.不和 不合这位过门不久的小媳妇,与婆婆感情不和,与丈夫性格不合,处境极为艰难。5.窜改 篡改野心勃勃的日本改动历史教科书的真正意图,不是窜改个别不通的词句,而是篡改历史,掩盖侵略罪行。6.度过 渡过姐姐渡过了高考难关后,渡过长江,在海南度过了一个轻松的假期。7.过渡 过度他写作善于揣摩过渡段、过渡句,有时为之劳累过度。8.灌注 贯注老叶把那种革命加拼命的干劲逐渐地灌注进小方的心田,使之把全部精力都贯注到革命事业中。9.贯穿 贯串团结互助的精神贯穿(或贯串)在我们队伍里,因此,能够提前修建好这条贯穿本省十几个县的公路。10.核算 合算钱咪干个体一年,经过年终核算赢利甚少,发觉这样经营很不合算,便和妻子合算明年该怎么办。11.化妆 化装这位女演员化妆起来,淡妆浓抹总相宜,回头率极高,化装后上台演出,演谁像谁,技高一筹。12.简捷(截) 简洁改病句应针对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取简捷的方法,不走弯路,把句子改得通顺、简洁。13.界限 界线正误之间有是非界限(界线),国与国间有国界线,但学止无境,永无界限。14.棘手 辣手今天,法官小王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他想宽贷罪犯,可这家伙好辣手,反而给了他一枪。15.考察 考查省长到各县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些地方对县长的年度考查不够全面,严肃。16.利害 厉害“利害”一词好厉害,它包括“厉害”的所有义项,又有“厉害”所不能表示的“利益和害处”这层意思。17.历程 里程四十四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足球队的战斗历程,如今,中国队出线了,又踏上了新的里程。18.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让人另眼相看的张杨同学,经过高中三年的刻苦努力考入北大,让人刮目相看。19.牟取 谋取小商小贩不能用欺诈手段牟取暴利,而应合法经营,谋取利润。20.曼延 蔓延我们沿着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行走,发现蚕食的现象在进一步蔓延。21.勉励 勉力老师经常勉励我们不要畏惧困难,要勉力求学。22.墙脚 墙角建国初期,不法资本家大搞“五毒”,挖社会主义墙脚,而他常常精心地把残砖破瓦和整砖整瓦分开摆摞在墙脚下,然后转过墙角,走向试验田。23.误解 曲解而且看看对我的批评文字,得了一种经验,好像评论做得太简括,是极容易招得无意的误解,或有意的曲解似的。24.施行 实行新规定将于明年一月一日开始施行,任何单位都要依照新规定实行改革。25.实足 十足这个阔少,实足年龄不满十六岁,却傲气十足,戴着十足黄金的戒指和耳环。26.退化 蜕化作为干部,随着官龄的增长,感官功能退化无可非议,但若蜕化变质,则为人们所不齿。27.推托 推脱在抗洪抢险面前,他推托有病不能参加,这是典型的推脱责任的做法。28.违反 违犯中学生要提高文化修养,不违反校规校纪,更不要违犯党纪国法。29.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他这篇习作文质兼美,无可非议;你的习作观点正确,虽内容单薄,也无可厚非。30.辛酸 心酸说到过去被骗子拐卖的辛酸经历,这位姑娘心酸落泪。31.已经 一经美国“9.11”事件发生后,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我们已经做好了攻打塔利班的准备,具体时间一经决定,我们就行动。”32.淹埋 掩埋 湮没无情的泥石流淹埋了前来抗险的战士小颜,战友们忍痛掩埋了他的尸首,但他的英名永不会湮没。33.原型 原形作家高明是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原型,他善于揭露贪官,使之原形毕露。34.沿用 延用制药的方法可以沿用,无需改变;但病人的药品不能延用,以免耽误病情。35.正规 正轨这所民办学校初建时并不正规,经过两年的改善,现已步入正轨(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1、修辞手法(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具体如下: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2、表现手法类解题思路:(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文: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小见大:表现人、事。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请及时补允。(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二)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解题思路: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同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知识储备: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注意表达的语言: 记叙性语段 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议论性语段 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 说明性语段 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三)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四)形象物象分析型1、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2、物象的分析: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1)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结构: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A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B对内容的充实作用;C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肠,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 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为民解难。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苇叶包裹起后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选自张驰心中的芦苇)“芦花”在该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分条作答)答案为:(1)是串连事件的线索。(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