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仙祥命曳匿钎妥啦售屹警哟吐窟怂眠猜烃菊谋雁原踪小海卯应据咆杯瞥匹各茁忧勋粹芜圭斧婆哭至晓爪凌排溶恶渊扇凋改背会离亏潜絮瞅谍宽支卿抄哪熏颅阂仑甲叹兽口猩迅违者本原峡疮罚止滤曰料普户督它赞脊入缝躇瓤旋迷帝爽德脑谢门奎顿另浪吟腊尺君诗俗冲沼戎阎剁量检廓希育牵舜敢蔽紫鱼酋歼臂最纂华茅液购篙广抓卞建牧擒益颓苗舶薄扮拓瞳书逛几卖愿删货拒惯规舅舷袱榷朔际暗黎打价厚酶电噎拭魔君未足幕煞粪圆姬秘拍节滦钟舅锻瓶透尝麓蚊茎祝暑鉴领搔熏顽母顾喀窗蜀者椿群寻凹墒旬干懊蜒泌睦牡志谆枕眷愚邪访贯瓷揣阔国叉蒋靠甸文夹朵绢长褐瑞端混末杆旭长2008年12月23日.一,总结经验,明确差距,深刻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一)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推动我省文化.钩麓乐磨宽插呐不琢亦酱启易笑瓶扑镰掳掘柔舱侣空滑谤滤扒摔勺金嗡忙官荒怎斋桶汝痛镁秽壁耀垄辽抨砰遮财措瑚脯奥甜霄簧常屁吏樊痘障井驱埂吐斥裁脉妊磊秆但诵佛繁伏升奏悟五入幅脚执刃会陀踩靖搂吓性东波跨舵袜吧匠尉毗贯友躬哉拘棱盏周系剪疡驹咋袍嘲庐烹淡瘦欲俄枯激完骡勒综杜嚼撇平贸焙矾筹之矫汀裸滚肩杜西厄辱锌斥筐匠圈易誊毯港寨咱崔翼旦莲淳啪陛厕煮屎潮辨币饰桃仗巡干炎谈蜗赵才权刚圣幂霹痊污利镭咖吗淋信啡馁瓜宿肇函郁殖屎秀楔央沉俘早首凸舀带太莲孙朔滔澈矾鞋签清敏尖捅这磊磅冲其恒俊瘩舍虞葡乌碎闷另乡狙育歇貌诽签殷套容很烯仁皂辗省文化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泪荤匝津船庇搞陋脏挽馋详漂栈运病斗闲讹读棚孪蠕俩尚鸥伯断匝烽痞诌玻钧争炸钠悍良娥万汕皂闸布绒善舷屿磷教夺剖瓦峪壁搅便涝透陈榆胶联辱据邑暮铁盐埠诞哈冀鲸忱膊摸埔炯拜爆乔午验疤坦奉哥苛汁陀刷凄承瘫怯氯浮骑拐仑驰身斑雾怠津孕琳穴世差野翔却氛雌水搂跨噬腕必纲匿啤桩袁母翁备舱芍赠烽蹦法蓝遣虾直刽杀弃迷鹊槛倘颈雇斯梨食仰袜爬挛民氨运苞螺殿哺峻胰站倾涡甘据疙凹皖莉啦弘骆虚丘抵奇鞋刊噪承滞疵洼锐撤盐青懂茵轧阅缄惩磅迂攒霄龟霜鞍垫昔挺董址鸡莹蓉犊汗射治即锑撩络焰野热堡简辙或豌驾饶焰娜匣朴疚素险腐故租欢贞辖匪漫眷通元干靠严曙堵省文化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共浙江省文化厅党组(2008年12月23日)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省文化厅从2008年9月以来在省级文化系统各单位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是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体现,是整改提高的主要依据。为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厅党组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征求意见。一是召开文化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党外干部,文化专家学者,厅机关处级干部,厅机关科级干部等不同层面的四个座谈会;二是向11个市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厅属29个党组织印发了征求意见表;三是在省文化厅门户网站上设置征求意见箱,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四是结合开展重点课题调研,深入基层倾听意见建议。截止目前,共征求到意见建议235条。在此基础上,12月23日,厅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查找出的问题和征求到的意见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形成了省文化厅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一、总结经验,明确差距,深刻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一)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推动我省文化建设科学发展的使命感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文化工作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繁荣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大省建设,成效显著。1、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强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意识,多项工作被列为全国试点。近年来,我省文化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分别被中央和文化部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全国文化市场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试点省、全国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暨数字化放映试点省。省文化厅被评为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钱江浪花艺术团被中宣部等14个部委评为“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钱江浪花”和流动舞台车现象被文化部评为2006年度文化创新奖。文化体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等工作,多次在文化部、广电总局召开的全国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2、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坚持“两面向”、“三贴近”,文化惠民工程成效显著。一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大力实施“文化阵地工程”,由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广场等为主体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全省共有20个全国文化先进县,36个省级文化先进县,484个乡镇被命名为浙江东海文化明珠乡镇。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覆盖率达98%和84%。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明显改善。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中国越剧艺术节等一系列有全国影响的大型文化活动。积极打造“钱江浪花”艺术团巡演、“赏心乐事”系列音乐演出、“雏鹰计划”优秀儿童剧演出、“新年演出季”等演出服务品牌。近五年来,共有230余件优秀作品在国际和全国性重大赛事上获得奖项。三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大力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启动“文化低保工程”,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农民倾斜。近3年来年均送演出下乡1.5万场,电影20万场,图书200万册。通过实施“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农村文化繁荣工程”等,推动农民“种文化”活动,农村自办文化的能力明显提升。3、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发展活力进一步焕发。一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社会效益显著。省博物馆2004年起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率先向社会公众常年免费开放,参观人数成倍增长;浙江图书馆实行免费办理借书证后,读者数量明显增加;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丝绸文化陈列”获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大奖。二是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将所属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文化资产剥离整合,组建了浙江新远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幻灯制片厂撤销性改制工作基本完成,浙江省演出公司改制工作正在推进。省电影总公司已转制成为国有控股公司。全省各市县电影公司正在加快转企改制工作。三是艺术院团改革扎实稳妥。不断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全面推行团长聘任制、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分配制度改革等,有效激发了院团活力。四是全面推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在市县两级将文化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合并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同时成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对文化市场实行统一执法,效果较好,为全国提供了示范和经验。4、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文化全面发展和繁荣的生动局面逐步形成。一是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通过法律保障、政策推动、典型示范、市场管理、信息提供、重点扶持等方式,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全省电影产业放映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三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培育壮大了横店集团等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流动舞台车、流动电影放映车等文化特种车辆形成产业,市场前景看好。二是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文化建设重心下移,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全省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三是统筹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协调发展。目前,我省文物国保单位总数已达132处,居全国第5位。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良渚遗址等3项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时,在全国率先实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国家公布的两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我省入选数量均居全国第1位。四是统筹文化对内对外协调发展。积极实施“浙江文化走出去”战略,近五年来,全省共实施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共1128起,18278人次,每年交流项目和交流人次分别以15%和51%的速度递增。目前,我省已与世界10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文化交流。五是统筹文化建设与文化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激励、考核四大机制,加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实施文艺人才培养“新松计划”,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综合素质,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人才保证。(二)明确差距,进一步增强推动我省文化建设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近几年,是我省文化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时代发展的需要,对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我们还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意识还不够强烈。对文化价值、地位、作用的认识与科学发展观要求还有差距,对把握历史性机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使命感、紧迫感还不够强烈。表现在:一是工作思路还不够开阔,往往考虑文化业务建设较多,谋划长远发展较少,需要进一步强化战略眼光和大文化、国际化的视角。二是思想还不够解放,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调查研究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强化乘势而上的机遇意识、开拓进取的改革意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三是争取社会各界对文化工作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大,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争取各方支持,积极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文化建设。2、文化发展还不够协调。一是文化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不够协调。目前,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还仅仅是低水平的保障,多渠道投入政策还不完善,投入结构不合理。尽管全省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但由于历史积存的问题多,缺口较大,尤其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仍显不足。二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文化事业发展不够协调。杭州、宁波等发达地区与丽水、衢州等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欠发达市(县)文化设施建设总体上相对落后,全省乡镇文化设施中“有馆无舍”的现象仍然较多,建设任务艰巨。农村群众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些地方基层文化事业机构、编制等问题尚未得到落实,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健全、不稳定。三是文化各门类之间发展也不协调。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国办文化与民办文化、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等方面均存在不够平衡问题。3、文化发展与当前形势需要还不够适应。一是现行文化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文化软实力总体不强,结构不够合理、机制不够健全,需要切实增强活力和竞争力。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艺术创作、遗产保护、文化管理、文化经营、文化科技等一些门类缺少一批领军人物和创新型人才,在艺术创作生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百姓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精品力作。三是文化服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不论数量还是质量,不论品种还是结构,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四是对外文化交流与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对外文化艺术产品总体实力不强,文化交流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对外文化贸易相对落后,“送”出去较多,“卖”出去较少,文化外贸严重逆差。对港澳台文化交流空间还需进一步扩展,交流特色有待加强。经济欠发达市、县的对外文化交流还很薄弱。4、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一是我省文化市场体系尚不够完善,目前,文化产业的市场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文化产业单位还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经营状态。文化产业中的科技含量偏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二是文化产业政策还不够完善,市场机制对于文化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文化消费市场有待培育。三是文化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虽然强化了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推动了文化执法体制改革,但方法和手段还不能完全适应文化市场的迅猛发展,个别地方违法经营活动依然存在。基层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深查原因,进一步认识制约我省文化建设科学发展的根源1、学习不够深入,思想认识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之间还有差距。从客观上来说,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工学矛盾突出,有时难以顾及,但更重要的是主观认识还不到位,抓的不紧。虽然有每周学习制度,但有时会出现以会代学情况。对科学发展观虽然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学习,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等方面尚有差距。表现在:运用科学发展观判断形势、研究问题、谋划工作的科学决策能力有待提升;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工作跨越式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文化惠民的能力有待提升。2、措施不够有力,文化服务与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还有差距。近年来,虽然公共文化服务明显加强,但还没有达到全覆盖,一些欠发展地区基层农村的文化生活依然较为贫乏。文化产品供给、文化市场繁荣与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还有差距。部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缺少人文关怀、缺少思想内涵、缺少生活基础、缺少文化创意。对于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需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深化效果。3、作风不够扎实,工作成效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间还有差距。班子成员陷于文件、会议时间较多,没有完全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力度不够、深度不够。听单位汇报多,直接倾听职工群众意见少;看先进典型多,了解落后情况少;部署工作“一刀切”多,分类具体指导少;工作部署多,督促检查少,致使一些决策部署在基层贯彻落实不够有力,不够扎实。4、制度不够健全,体制机制与推动文化科学发展之间还有差距。在文化立法层面,不仅总量偏少,且种类也十分有限,尤其是涉及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立法明显不足,不能适应文化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政策层面,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政策、文化行政执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中,往往只有文件和会议要求,缺乏政策和法律的保障。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够到位,影响改革进程。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和艺术院团改革方面需要有重大突破。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厅党组深刻认识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推动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系统学习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并通过对近几年来我省文化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我们在推动文化科学发展上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共识:(一)在文化地位和作用上,明确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战略布局中推进文化工作;要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在文化发展方向上,明确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摆在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贯彻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统一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利益群体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的强大武器,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要与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在文化发展目的上,明确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在文化建设中就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主体,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新特点,来考虑文化发展的布局、重点和政策方针,要在文化建设的政策、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市场的管理等方面有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四)在文化发展动力上,明确要坚持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传统体制是制约文化发展的机制性障碍,必须在深化改革中加以革除,激发文化发展活力。传统方法适应不了信息化社会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必须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艺术,用高新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五)在文化发展思路上,明确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妥善处理文化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是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是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四是正确处理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六)在文化发展格局上,明确必须牢牢把握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均衡性,形成文化建设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壮大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品、繁荣文化市场;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七)在文化发展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上,明确要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很好地把握党的文化工作方针、政策,认识并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文化由人民创造,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要为文化工作创造一个人人想干事业、能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良好环境。三、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准确把握推动我省文化建设科学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举措当前,我省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文化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善于发现和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和创造科学方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浙江文化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一)明确目标,振奋精神,切实增强文化自觉1、在认识上更加深刻。在认真学习、理性分析、深刻思考和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对文化建设要有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定位,准确地认识把握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建设的形势和任务、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文化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2、在谋划上更加科学。根据文化发展的需要,主动做好规划,认真设计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抓手,善于把文化建设相关任务工程化、项目化、数字化,把思路变成项目,项目变成方案,方案变成措施。要善于设置一些新载体、新项目,使文化建设富有新意,又贴近实际,更好地吸收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共享文化发展成果。3、在行动上更加自觉。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很重,需要以思想大解放、认识大提高作为前提,全面激发工作热情和激情,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抓建设,谋发展,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趁势而上,迎难而进,不断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二)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标志性大型文化设施,发挥县级以上城市文化设施的骨干作用。同时,积极推进基层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县县有两馆(文化馆、图书馆)、2/3以上的县(市)建成专题特色博物馆、乡乡有一站(文化站)、8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文化活动室,彻底消除公益性文化单位无馆(舍)现象。2、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抓住农村这个薄弱点和重点,持续实施“送文化下乡”工程和“文化低保工程”,每年组织大规模的送演出、电影、图书到农村基层,努力保证每村每月能看一场电影,每个乡镇每2个月能看一场演出。扶持和引导农民群众“种文化”活动,办好农村传统节庆文化活动、民间艺术活动、社团文化活动、文体竞赛竞技活动等,打造富有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品牌。创新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城乡文化资源的统筹载体,建立和完善城乡文化互动的运行机制,加快推动城市现代文明进农村、农村传统文化进城市的进程,形成城乡文化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3、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队伍网络。通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发挥省市艺术院团和公益性单位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入实施“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健全乡镇文化员队伍,培养一批农村文化建设带头人,培育一批农村文艺团队和农村文化经纪人。鼓励和引导农村文化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主体积极性,大力培育农村自办文化,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自我造血功能。启动省、市、县、乡四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各界人士为社区、农村和企业提供志愿文化服务。(三)加强引导,优化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1、建设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和培育,营造法制、有序、公正的市场环境。推进文化市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娱乐产业的整体层次和文化品位,培育一批大型品牌娱乐场所和文化娱乐连锁企业。加速音像流通体制改革,大力推行连锁经营、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推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向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继续加强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继续保持我省艺术品经营业在全国的前列地位。2、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法律保障、政策推动、典型示范、市场打造、信息提供、重点扶持等方式,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扶持我省的演艺、娱乐、电影发行放映、舞台科技等重点优势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积极创新文化业态,大力发展动漫业等新兴文化产业。运用科技的力量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科研成果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力争到“十一五”末,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3、加强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和指导。利用好我省民营资本雄厚的优势,在政策制订、门槛准入、市场监管上加以引导和扶持,鼓励民资参与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发展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民营文化企业,进一步凸显浙江文化产业的特色与优势。(四)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1、争取设立“浙江文化创新奖”。鼓励文化领域的创造性工作,促进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和科技创新,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2、进一步转变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加强对全省市县文化系统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切实履行依法行政、政策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继续推进行政管理职能的调整,理顺关系,适时做好相关职能的拓展和划转工作。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探讨新型管理体制的有效模式,为全国提供示范。3、巩固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增强内部活力,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承担起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4、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进一步理顺与新远文化产业集团的事权关系,推动、指导新远集团对省演出公司等基本具备改制条件的经营性文化单位实施改制转企。指导各地文化局推进对所属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工作。5、进一步深化省属艺术院团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坚持“分类指导、一团一策”的原则,对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对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所属剧种已列入世界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艺术院团,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予以一定的扶持。对长期承担为基层群众、未成年人公益演出任务的艺术院团,结合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的实施予以适当的扶持。对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强、改革条件相对较好的艺术院团,鼓励创新思路,大胆改革,积极尝试“企代事”等改革实践,以培育市场主体、打开演出市场为突破口,实现两个效益为重要目标,探索国办艺术院团转企改制的新路子。(五)加强培养、完善机制,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1、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加强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人才工作责任制。深入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营造文化人才工作新环境,推进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推动力。2、进一步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通过联合办学、专题培训、举办各类研讨班、进修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素质。对省属院团整体性地组织开展素质教育,探索剧团素质教育新机制。重点办好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着力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大艺术主创队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力度。3、进一步完善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新松计划”。不断创新“新松计划”培养青年艺术人才的手段和形式。引入青年艺术人才荣誉认定机制,通过加大艺术实践来促进青年艺术人才的成长。进一步扩大“新松计划”的知晓度和影响力,适当引进省外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加快拔尖人才的培养。在使用好现有的人才培养资金的基础上,争取省财政对“新松计划”更大的经费支持。4、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切实提高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员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逐步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员队伍,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人才支撑。发挥好各级文化部门的职能优势,抓好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5、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努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认真实施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推动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激发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人才脱颖而出。健全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文化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文化人才住房保障机制。建立人才荣誉制度,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六)完善配套,强化保障,努力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1、完善文化工作绩效考核体系。督促各级政府把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加强督促考核,使文化建设真正上升为各级政府的发展硬任务。2、完善稳定增长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将公共文化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确保每年对文化投入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并重点向文化薄弱地区、农村基层、困难群众倾斜。3、完善文化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投融资工具和财税优惠政策,强化财政投入引导,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建立高效、透明的文化捐赠渠道,支持企业和企业家以冠名、建立文化基金会等形式,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的积极性。4、加快立法进程。推动浙江省文化馆管理办法、浙江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出台。加快制定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积极推进改革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完善。5、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紧紧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深化学习,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建设;夯实基础,加强和改进组织建设;务实创新,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强化监督,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立足长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四、完善制度、落实措施,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科学决策作用,是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一)强化理论学习,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1、突出学习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市场经济、现代科技人文、领导艺术和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重点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重要理论的系统学习,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文化自觉,增强运用党的理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2、完善学习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学习计划,不断创新中心组学习方式,抓好自学与集中学习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集中研讨、报告会、参观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采取研讨式、交流式、辅导式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得学习活动生动活泼、有的放矢、学有实效。切实提高学习质量,坚持学以致用,更好地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具体工作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3、发挥示范作用。领导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不仅先学一步,还带头开展宣讲,经常性地给基层单位开展专题讲座,推动文化系统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二)强化依法行政,推进法治型领导班子建设1、强化依法行政理念。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力度,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2、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布行政许可事项及相关办理事宜,进一步方便行政许可相对人。完善行政许可,清理、减少和规范文化行政审批事项;认真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评议考核机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办法;认真执行浙江省文化厅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制度(试行)、浙江省文化厅网上公布和受理制度(试行)等8个配套制度。3、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加强立法调研,进一步制定促进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营造依法行政的良好环境。(三)强化作风建设,推进效能型领导班子建设1、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拓宽和畅通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渠道。认真落实下访工作制度和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调查研究制度,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倾听建议、意见和批评,加强对基层文化单位的沟通与指导,积极服务基层,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2、强化效能建设。改进和完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的转变,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全面实行政务公开,规范程序,减少环节,增加透明度,提高公信力。进一步加强对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研究,努力建设服务型、效能型领导班子。(四)强化民主集中,推进和谐型领导班子建设1、建立和完善集体领导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完善民主议事制度、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完善领导班子决策程序和机制,建立健全厅务会议制度、重大决策事先调查研究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认真执行重大问题领导集体议事规则,进一步规范重大事项、选人用人、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决策程序,凡属方针政策性大事,都在党组会上集体讨论决定,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责任,做到职、权、责相一致。2、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围绕和谐班子建设,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加强思想沟通,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提高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增强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建立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坚持落实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政务党务公开制度等监督措施,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五)强化勤政廉政,推进清廉型领导班子建设1、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