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管理标准.doc_第1页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管理标准.doc_第2页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管理标准.doc_第3页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管理标准.doc_第4页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管理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珠江电厂文件穗电2009236号关于重新印发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管理标准的通知各部门:现将重新修订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管理标准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标准同时废止。特此通知。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 1Q/ZD-206.02-2009Q/ZD-206.02-20079Q/ZD-3-034.4713-19982006广 州 珠 江 电 厂 企 业 标 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管理标准Q/ZD-206.02-2009代替 Q/ZD-206.02-2007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热工仪表与控制装置技术监督的管理职责、管理内容要求与方法、报告和记录。1.2 本标准适用于广州珠江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工作的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国电安运1998483号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DL/T 774-2001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电规发1993 103号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计量管理工作规定(水电部1987年7月1日实施)DL/T 5004-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水电生字第93号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试行)DL/T 657-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JJG 52-1999 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计量检定规程JJG 351-1996工业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JJG 229-1998工作用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JJG 226-2001双金属温度计检定规程JJG 544-1997压力控制器检定规程3 管理职责3.1 管理分工3.1.1 生产管理部是本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的归口管理部门,生技科热控主管兼任全厂热工监督专责工程师,在厂技术监督负责人领导下,主持全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工作。3.1.2 厂内建立以技术总监为领导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网,成员由生产管理部主任工程师、生技热控主管、检修管理部热控专业工程师、检修珠东电设备部热控专业工程师及点检员、检修工程部热控专业工程师及技师等组成,共同做好全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工作。3.2 职责3.2.1 生产管理部职责3.2.1.1 负责贯彻执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的条例和规定,相应地制定符合本厂实际情况的热工监督制度和规定,指导和推动本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技术监督工作。3.2.1.2 负责做好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网的管理工作。3.2.1.3 审核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的相关工作制度、管理标准、工作计划,并协调、督促实施。3.2.1.4 组织进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事故调查技术分析,并组织制定相应的反事故技术措施。 3.2.1.5 负责组织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各类检修项目、技改项目的三级验收工作。3.2.1.6 负责组织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协议的谈判,审核技改设备技术协议要求,审核检修、技改项目作业指导书,审核检修、技改项目试验技术方案,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跟踪、试验验收。3.2.1.7 负责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备品备件物资计划的审核工作。3.2.1.8 有权对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相关部门限期查明原因及处理。3.2.1.9 有权对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项目和个人或由于监督不当造成事故的部门和个人提出奖惩意见。3.2.1.10 有权对不配合技术监督负责人的工作、不及时进行技术监督指标异常项的检查整改、故意隐瞒技术监督异常项的真实情况的部门和个人提出考核意见。3.2.2 热工监督专责工程师职责3.2.2.1 负责本厂与上级技术监督单位的对外联系工作;负责新技术、新标准及上级有关文件的导入和宣贯工作;负责热工监督与各有关部门之间协调及技术交流工作,督促和检查热工监督的各项规程制度和上级有关文件的贯彻执行工作,保证热工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3.2.2.2 组织热工专业的有关管理标准、规程制度及保护定值清册的修编审核工作。3.2.2.3 负责制定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技术监督工作计划、并监督执行,按时编写热工技术监督的年度及半年工作总结,经技术总监批准后及时上报主管公司及电力试验研究所。3.2.2.4 负责本厂热工量值传递的监督工作,监督热工计量设备的年检及检定人员的考核、取证工作。3.2.2.5 参加本单位技改项目设计审核,对热工方面的设计方案、设计技术条件和设备选型提出意见,参与技改设备技术协议谈判,参与审核技改设备技术要求,审核检修、技改作业指导书、试验技术方案,参与技改项目实施后的试验验收工作,并做出评价;3.2.2.6 对技术监督指标异常者,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查明原因及进行处理;3.2.2.7 负责审核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三率”统计表,提出考核意见;3.2.2.8 监督热工保护定值变更的管理工作,建立热工保护定值管理台帐;3.2.2.9 监督热工保护投退的管理工作,建立热工保护投退管理台帐;3.2.2.10根据设备状况和存在问题,组织热工专业技术专题研究和技术改造,对重大的反措和改进项目,应报主管部门审查批准。3.2.2.11 有权对本单位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项目和个人或由于监督不当造成事故的部门和个人提出奖惩意见。3.2.2.12 有权对不配合技术监督负责人的工作、不及时进行技术监督指标异常项的检查整改、故意隐瞒技术监督异常项的真实情况的部门和个人提出考核意见。3.2.3 检修管理部热控专业工程师、检修珠东电设备部热控专业工程师、检修工程部热控专业工程师职责3.2.3.1 认真贯彻执行热工监督的管理标准、相关规程、制度,拟订和健全适合本专业的各项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3.2.3.2 组织全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安装、维护、检修、状态检修等工作;。3.2.3.3 组织建立和完善热工计量标准装置及配套设施,根据周期检定计划,按时送检标准计量器具和设备,保证热工计量标准量值准确。3.2.3.4 组织热工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计量检定人员培训考核取证。3.2.3.5 按时向生产管理部、检修中心填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三率”统计表和热工监督工作的月度、年度总结报告以及热工监督报表,组织监督检查各项规定和标准的执行落实情况,并做好记录。3.2.3.6 制定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两措”计划和各类计划检修工作计划、定检计划,点检、状态检修计划,并负责组织计划检修标准项目和技改项目的实施和分部验收工作。3.2.3.7 参加本单位技改项目设计审核,对热工方面的设计方案、设计技术条件和设备选型提出意见,参与技改设备技术协议谈判,参与审核技改设备技术要求,参与审核检修、技改作业指导书、试验技术方案,参与技改项目实施后的试验验收工作,并做出评价。3.2.3.8 对热控设备或系统上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及时反映,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并以书面形式上报主管部门。3.2.3.9 对技术监督指标异常者,及时组织查明原因及进行处理。3.2.3.10 制定、审核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备品备件物资计划,建立完善的物资使用登记台帐。3.2.3.11 参与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事故调查技术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反事故技术措施,上报生产管理部。3.2.3.12 组织建立健全热工专业设备清册、保护定值变更、保护投退管理台帐以及各种热工设备技术档案、图纸、资料,确保各种技术记录台帐的完整、完善。3.2.3.13 积极配合技术监督负责人的工作,及时完成技术监督负责人交给的工作任务。3.2.4 热工监督成员(点检员及技师)职责3.2.4.1 认真贯彻执行热工监督的管理标准、相关规程 、制度。3.2.4.2 负责做好全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安装、维护、检修、定检、状态检修、点检等工作。3.2.4.3做好修旧利废工作,建立完善的物资使用登记台帐和修旧利废台帐。3.2.4.4 建立健全热工专业设备清册、保护定值变更、保护投退管理台帐以及各种热工设备技术档案、图纸、资料,并做好各种技术记录台帐。3.2.4.5 按时统计和上报热工监督报表和“三率统计”报表。3.2.4.6 根据设备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技改设备技术要求,编制设备变更书、作业指导书,提出检修、技改试验技术方案。3.2.4.7 参与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事故调查技术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反事故技术措施,上报检修中心。3.2.4.8 对技术监督指标异常者,及时查明原因及进行处理,并及时汇报。3.2.4.9 做到文明生产,开展技术革新,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3.2.4.10 积极配合技术监督负责人的工作,及时完成技术监督负责人交给的工作任务。4 管理内容要求与方法4.1 监督范围4.1.1 热工仪表及设备4.1.1.1 热工参数检测、显示、记录仪表。4.1.1.2 检测元件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振动、转速、料位、位移、火焰、氧量、煤量等物理量及其他的热工一次测量元件。4.1.1.3 取样管道(一次阀门后的管路及阀门等)。4.1.1.4 二次线路(补偿导线、补偿盒、热控电缆及电缆槽架和支架、二次接线盒及端子排等 )。4.1.1.5 二次仪表及控制设备(显示、记录、累计仪表、数据采集装置、调节器、操作器、执行器、运算、转换和辅助单元、热工电源和气源等)。4.1.1.6 保护联锁及热工信号设备(保护或联锁设备、软光字牌、声光报警设备等)。4.1.1.7 顺序控制装置(顺序控制器、顺序控制用电磁阀、气动、电动装置及开关信号装置等)。4.1.1.8 过程控制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DCS、可编程控制器PLC等计算机控制设备)。4.1.1.9 热工计量标准器具及装置4.1.2 控制系统4.1.2.1 数据采集系统(DAS)。4.1.2.2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4.1.2.3 顺序控制系统(SCS)。4.1.2.4 锅炉燃烧管理系统(BMS);4.1.2.5 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DEH、MEH)。4.1.2.6 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ETS)。4.1.2.7 汽轮机安全监视保护系统(TSI)。4.1.2.8 汽轮机旁路控制系统(BPC)。4.1.2.9 机炉辅机控制系统。4.2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运行中的监督内容及要求4.2.1 运行中的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4.2.1.1 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应保持整洁、完好,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跳闸保护信号的接线端子应有明显标志。4.2.1.2 仪表指示误差应符合准确度等级要求,仪表反映灵敏,记录清晰,并应定期测试整套仪表的系统误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2.1.3 报警信号光字牌应描述正确,声光报警应清晰、正确、可靠。4.2.1.4 操作开关、按钮、操作器及执行机构手轮等操作装置,应有明显的开、关方向标志,并保持操作灵活可靠。4.2.1.5 热控装置用交、直流电源及熔断器应标明电压、容量、用途,应保证接地可靠,并不得作照明电源、动力设备电源及其他电源使用。4.2.1.6 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盘柜内、外应有良好的照明,盘柜内入口电缆要封堵严密,应保持盘柜内、外干净整洁。4.2.1.7 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的电缆、取样管路和一次设备,应有明显的名称、去向的标志牌。4.2.1.8 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的端子箱应密封良好,所有进出电缆及接线端子的标识清晰、正确,端子箱表面应有编号、名称和用途标志。4.2.2 气动执行机构的气源及气压设定值应符合厂家规定值,气源应净化、干燥、稳定,进出口气管路布置合理、规范,管路无腐蚀、裂缝或泄漏现象。执行机构的紧固件、连杆及插销无松动、损伤现象。 阀门的反馈信号应与阀门的机械位置相符。4.2.3 电动执行机构的减速机构无渗油,机械限位块的紧固螺钉不得松动,连杆及插销应无松动、损伤现象,制动装置灵敏可靠,阀门的反馈信号应与阀门的机械位置相符。4.2.4 主要热工检测仪表应定期进行现场校验,其误差应不大于该系统允许综合误差的2/3,主蒸汽温度、主蒸汽压力在常用段范围内的系统综合误差应不大于测量系统允许综合误差的1/2。主要热工仪表应每月进行抽检校核,每台机组的主要仪表抽校应不少于5块/月。4.2.5 运行中的模拟量控制系统应随厂部定期工作滚动周期定期进行扰动试验,除定期试验外,在控制策略变动、调节参数有较大修改、模拟量控制系统发生异常时也应进行扰动试验。定值扰动试验应在70%负荷以上进行,扰动量宜为被调量满量程的10%,调节过程衰减率应在0.70.9(对于主蒸汽压力和负荷控制系统,衰减率应在0.90.95);负荷扰动试验应在70%负荷以上进行,分别在3%MCR/min及5%MCR/min的给定负荷变化率下,阶跃增加(或减少)机组负荷指令10%15% MCR,机组主要参数的动静态指标应满足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71998)的要求。试验应有完善的试验报告,报告中应将试验日期、试验人员、审核人员及试验数据填写完整、规范,并附有相应的趋势曲线。4.2.6 热工保护系统应按照如下规定进行试验:4.2.6.1 机组遇调停机会,距上一次保护传动时间超过三个月,则机组启动前应进行热工主要保护系统的传动试验。4.2.6.2 机组遇调停机会,停机期间进行了有关热工保护系统的检修工作,则机组启动前应进行有关系统的保护传动试验。4.2.6.3 无论何种原因,机组停运时间超过七天,机组启动前应进行热工主要保护系统的传动试验。4.2.7 DCS系统控制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应在厂部有关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机柜滤网应保持清洁和完好,每三个月对滤网清洗一次。柜内温度应符合厂家设计要求,柜内冷却风扇应正常工作,对运行中有异常的风扇应立即更换或采取必要的冷却措施。4.2.8 DCS系统最忙时控制器的CPU负荷率应不大于60%,操作员站CPU的负荷率应不大于40%,内部存储器占用容量不大于50%,外部存储器占用容量不大于40%,通信总线的负荷率应不大于30%40%。4.2.9 DCS系统的应用软件、配置文件、DPU组态文件、图形文件、安装软件等应进行定期备份,正常情况下每半年备份一次,但在进行修改组态、参数、定值、画面等工作时均应对修改前后的相关DPU组态或图形组态进行备份,所有备份均应保证在所有ENG站硬盘各备份一份,并刻录备份文件光盘两份,所有备份文件均需做好日期标识;遇到有反映设备重大缺陷或故障的记录,应按厂部有关规定专门建档保存。4.2.10 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应随主设备准确可靠地投入运行,若发生保护装置故障,必须开具工作票经技术总监(或生产副厂长)批准后迅速处理,主要保护系统的某个保护条件暂时退出时应由厂技术总监(或生产副厂长)批准。4.2.11 对运行中的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热控人员每天至少巡检一次,并将巡检情况记录在热控巡检日志上。4.2.12 运行中的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非热控人员不得任意调整、拨动或改动。定值如需更改,应按厂部保护定值管理标准的要求执行,并做好记录。4.2.13 检修中心应建立完善的DCS软件修改制度,修改前应提出修改申请,经技术总监批准后,指定具备修改权限的专人进行修改,应确保至少有一人进行监护,修改结束后通知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做好修改记录,验收合格后应以书面形式对运行部门进行交底。修改工作结束后,检修中心按有关规定修改相应的技术图纸资料并存档。4.2.14 运行人员在监视设备运行的同时,应进行仪表的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应及时录入缺陷,通知有关人员检验处理。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在运行中发生异常或故障时,机组运行值班人员应加强对机组的监控,防止事态扩大,及时通知热控人员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4.2.15 热控人员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试验、检修、消缺处理时,应做好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4.2.16 应不断提高机组的整体控制水平,以满足电网对自动发电控制(AGC)和一次调频的要求。AGC控制和一次调频的具体指标要求,按照电网调度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4.2.17 自动投入率是一项综合指标,热控检修、机炉检修、运行三方都有责任为提高热工自动投入率而协调配合、尽职尽责。4.3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监督内容和要求4.3.1机组检修前应通过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对下列设备进行检查、分析和判断,以制定和补充检修项目:4.3.1.1 DCS系统模件、电源、风扇、I/O通道、通信网络、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等。4.3.1.2 测量元件、变送器、执行机构和各种盘柜。4.3.1.3 模拟量控制的主要趋势记录和整定参数。4.3.1.4 汽轮机振动、差胀、偏心、锅炉壁温、汽轮机轴承温度和发电机线圈及铁芯温度等。4.3.1.5 核实退出的保护及其定值。4.3.2 机组检修前,应利用停机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缺陷的系统或设备进行试验。4.3.3 DCS系统停电前,应对相关的安装软件、DPU配置文件、组态文件、图形文件等进行备份,各项备份均应保证在所有ENG站硬盘各备份一份,并刻录备份文件光盘两份,同时做好日期标识。4.3.4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计划检修一般随机炉主设备的计划检修进行,并提前做好检修计划和准备工作;检修后热控所需的调试时间和条件,厂部应列入检修总体计划予以保证,各方不得耽误。4.3.5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应严格按检修计划进行,不得漏项,检修、检定、调试均应按有关规程和规定进行,并符合检修工艺要求,做到文明检修。4.3.6 分散控制系统设备的检修4.3.6.1 DCS系统的冷却风扇应定期更换,更换前要检查所换风扇的电压、功率、转速应与原风扇一致,风扇的电源接线必须牢固可靠,风扇转动方向必须正确,风扇更换后应做好记录,以便确定风扇的更换周期。4.3.6.2 DCS系统的模件清扫工作必须在机柜停电后进行,模件清扫前应将模件的位置做好标记,记录下各种设置开关和跨接器的位置。在清扫模件时必须带上防静电接地环,并尽可能不触及电路部分。模件回装前应仔细核对模件编号、设置开关,插入模件时应注意卡槽位置,防止损坏模件,回装后要保证插接到位,连接可靠。4.3.6.3 控制柜的清扫必须在停电后进行,清扫前应将模件拔出,清扫后要对柜内的接线进行检查。4.3.6.4 MMI站停电前应将应用软件备份,停电后要对模件及机箱进行清洁,对冷却风扇进行检查,必要时更换。模件回装送电后要对MMI站进行诊断、测试,对人机接口设备如键盘、鼠标等进行检查。4.3.6.5 分散控制系统整体送电后应检查模件电源电压和查询电压必须符合生产厂家要求,否则应进行更换;电源带负荷后,要对电源的温升情况进行检查;应检查各模件状态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应对冗余模件、冗余电源、冗余通信网络等进行切换试验;应上装各DPU组态进行检查;A修应对所有I/O通道进行测试,B、C修应对重要I/O通道进行测试。4.3.6.6 A修时必须对DCS系统接地进行检查,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项目:a) DCS机柜外壳不允许与建筑物钢筋直接相连,机柜外壳、电源地、屏蔽地和逻辑地应分别接到机柜各地线上,并将各机柜相应地线连接后,再用两根铜芯电缆引至接地极。b) 地线与地极连接点应采用焊接方式,焊接点无断裂、虚焊、腐蚀;机柜间地线可采用螺栓固定方式,要求垫片、螺栓紧固,无锈蚀。c) 接地极无松动,接地电阻应符合要求。d) 从机柜到电气的整个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符合接地电阻要求。e) 输入、输出信号屏蔽线应符合单端接地要求,信号端不接地,屏蔽线应直接接在机柜地线上;信号端接地,屏蔽线应在信号端接地。4.3.7 测量设备检修、校验4.3.7.1 弹簧管压力(真空)表计按照JJG52-1999 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维修和检定。4.3.7.2 热电偶元件按照JJG351-1996工业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检修和检定。4.3.7.3 热电阻元件按照JJG229-1998工作用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检修和检定。4.3.7.4 压力(差压)变送器按照JJG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检修和检定。4.3.7.5 双金属温度计按照JJG226-2001双金属温度计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检修和检定。4.3.7.6 压力开关按照JJG544-1997压力控制器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检修和检定。4.3.7.7 电接点压力(真空)表的接点应无明显斑痕和烧损,用500V绝缘表测试,信号端子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接点动作误差应符合厂家规定值,对于厂家未规定接点动作误差的,其动作误差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5倍。4.3.7.8 温度开关感温件的出入端口引线应密封性和柔软性良好,引线和密封圈无龟裂老化现象,微动开关和机械触点无显著氧化,电气线路对装置外壳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表测量,应不小于10 M。将感温件置于恒温槽中,进行接点动作值的校准,接点整定动作误差应不超过感温件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5倍。4.3.7.9 所有热工仪表在检定完毕后,应将调整螺丝或电位器的锁紧螺母紧固,并用漆点封。4.3.7.10 A修时应对孔板、喷嘴、风量测量装置和测温套管进行检查。4.3.7.11 汽水系统测量设备投运前,应对取样管路排污和排空气,风烟系统测量设备投运前,应对取样管路进行吹扫。4.3.7.12 化学仪表投运时,必须保证水样清澈无混浊、流量持续稳定,无气泡;水样流量达到仪表的运行要求;仪表运行所需的试剂要足够;气体的干燥剂应正常;水路及各试剂管路不应有漏水、漏气或漏药现象和沉积物出现。4.3.8 执行机构检修4.3.8.1 应清理、检查、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绝缘,必要时应解体检修、清洗加油。4.3.8.2 应进行零点、满度、线性度、灵敏度的调整。4.3.8.3 应进行位置反馈、行程开关的调整及“三断”保护试验。4.3.8.4检修后的执行机构必须和阀门一起进行开关试验,试验操作应在操作员站进行,试验中阀门应无卡涩、阀门反馈信号与阀门的机械位置应相符。4.3.8.5 检修完应注意标志的恢复及完善。4.3.9 线路检查4.3.9.1 检修中应对重要保护、测量信号及线路的绝缘进行检查,绝缘检查应使用符合标准的摇表进行。测试绝缘前,应将被测电缆与控制设备分开,以免损坏控制设备。4.3.9.2 紧固接线。4.3.9.3 对接线混乱部位,应在检修中进行整理,整理后要对接线进行核对,必要时应做试验。4.3.9.4 对老化的端子排、接线柱和控制电缆,应安排在检修中进行更换。4.3.10 具体各项检修的工作步骤及质量标准按照厂部批复的热控设备检修工艺规程中的要求进行。4.3.11 检修结束后,热控控制柜、端子箱的底部电缆孔洞必须严密封闭、防尘、防火,必要时应覆盖绝缘橡胶。4.3.12 检修后的热工主要检测参数在主设备投入运行前,应进行系统检查核对。4.3.13 检修后的自动调节系统在主设备投入运行后应及时投入运行,并进行扰动试验,其标准按照本标准4.2.5条执行。检修后的调节机构应进行调节机构特性试验,根据特性试验结果修改DCS系统中相应的阀门特性函数。4.3.14 检修后的程序控制系统、热工信号和保护联锁装置,应进行系统检查和传动试验,确认正确可靠后,方可投入运行。每次机组检修结束后应对主机和辅机的所有热工保护系统进行传动试验。保护联锁试验宜采用物理试验方法,当物理试验法有困难时,应在确保测量设备校验准确的前提下,在现场测量设备处模拟试验条件,不宜采用在控制柜内输入端子处模拟试验条件的简单试验方法。4.3.15 检修、技改、检定、校验和试验记录等技术资料应在检修工作结束后及时整理归档。4.3.16 DCS系统检修后,必须对各MMI站数据文件、各DPU组态文件、配置文件进行备份,要求至少在所有ENG站硬盘各备份一份,并刻录备份文件光盘两份,随检修质量文件一起移交资料室存档保存。4.3.17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后,应严格按有关规程和规定进行分级验收并对检修质量做出评定,属于主设备的控制和保护装置,应由主设备所属部门会同热控部门共同验收。4.3.18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异动和改造工作必须先填报变更申请单,经厂技术总监批准后方可进行。4.3.19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改造、调试和试验的各种技术资料以及记录数据、图纸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并应在检修结束后一个月内整理归档完毕。4.4 量值传递4.4.1 热工量值传递应分三级进行,即省局电力试验研究所、厂部三级标准计量室和检修珠东电设备部。4.4.1.1 广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是省电力局的热工计量检定机构。4.4.1.2 热工计量标准室是本厂的热工计量检定机构,其最高标准接受省电力局电力试验研究所的传递。4.4.2 热工计量标准室的标准计量装置和检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电力公司颁发的计量工作管理规定进行考核、取证,方可进行工作。4.4.3 热工计量标准室的设施、计量标准装置的配置应按DL/T 5004-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执行,并应符合所开展项目的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4.4.4 热工计量标准室应设专人管理,对试验室用标准器、环境条件及检定记录、技术档案等统一管理,试验室应配备所开展的每一项检定工作的检定规程。4.4.5 热工计量标准室的标准器应建立专门的管理台帐,至少要配备一套完整的标准计量器具的使用说明书,应保证标准器具及配套设备的工作状态完好,具备有效检定证书。4.4.6 热工计量标准室应对所辖范围的热工仪表制定周期检定计划,并严格按照检定规程和周检计划进行检定,做到不漏检,不误检,检定不合格或超周期的标准器均不能使用。4.4.7 暂时不使用的计量标准装置可申请上级检定机构封存,再次使用时需经上级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4.4.8 标准试验室应配置有效的温度和湿度监测仪表。4.5 技术管理4.5.1 检修中心应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下列相应的规程制度:4.5.1.1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规程。4.5.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