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 :21 资料与方法21.1 资料来源21.2 研究方法22 结果22.1 一般情况22.2抗菌药使用情况32.2.1抗菌药物种类32.2.2抗菌药应用时机和术后用药32.2.3联合用药情况42.2.4用法用量情况 43 讨论43.1预防用药的适应症43.2预防用药的选择43.3预防用药的时机53.4预防用药的疗程5参考文献6文献综述7致谢11 某院633例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并评价某院633例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院的633例3种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633例患者中,93例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总预防用药率14.7%(93/633)。预防用药使用率最高的前3类抗菌药物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类(79.6%)、青霉素类(6.45%)、第二代头孢菌素类(5.38%);应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抗菌药物为五水头孢唑啉钠(46.2%)、头孢硫脒 (33.3%) 头孢替安 (4.30%)。术前2h给药2例(2.15%),术前0.52 h给药62例(66.7%),术后当天给药29例(31.2%);93例术中均未追加给药;64例预防用药一次,术后及时停用,术后用药时间24小时的20例(21.5%),用药疗程48小时的9例(9.68%),术后用药均为预防性用药。预防用药总合理率66.7%(62/93)。结论:该院I类切口预防用药情况较好,但仍然有用药不合理情况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术前给药时机不够精确、术后给药时间过长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关键词: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抗菌药物 Rational analysis of a hospital 633 cases of type incision perioperative antimicrobial agentsStudent majoring in Pharmacy Zhang XuyanTutor Pang JieAbstract: Objective: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the reasonable analysis of peri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 in 633 cases of typeincision operation. Method: Randomly selects 633 cases medical records of 3 types incision operation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Results:93 cases of the 663 patients used antibiotic prophylaxis and antimicrobial drug usage was 14.7%. The top three antibiotics were first-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Penicillin and second-generation, which accounted for 79.6%, 6.45% and 5.38%, respectively. The top three antibiotics in application of frequency were five water cefazol (46.2%),cefathia-midine(33.3% ),cefotiam (4.30%). Timing of the first dose of antibiotics administered: 2h before operation occupying 2 cases, 0.5-2h before operation occupying 62 cases and the day after postoperative occupying 29 cases, accounting 2.15%, 66.7% and 31.2%, respectively. All 93 cases of patients were no given the second dose of antibiotics. 64 cases just used antibiotic prophylaxis once and stoped taking durg after postoperative. 20 cases of medication time exceeded 24 hours after surgery (21.5%) and 9 cases of drug treatment exceeded 48 hours (9.68%). Postoperative medication were all for prevention purposes. The total reasonable rate of prophylactic were 66.7% (62/93). Conclusion:The type I incision prevention is better , the unreasonable uses of drug are still exist, including the loose of grasping the Drug indications , inaccurate opportunity of giving medicine and long time of giving medicine after operation. Therefore, the hospital need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Key words :typeincision operations; perioperative period;antibiotic prophylaxis类切口即清洁切口,是指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2。据Cruse统计I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以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率,但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或者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升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定义为“抗菌药的应用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临床治疗作用,并将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降到最低限度”。现对某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633例3种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类切口手术病例633例,包括甲状腺手术213例,乳腺手术213例,腹股沟疝修补术207例。1.2 研究方法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8号文)、普通外科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设计表格,对抽取的633例病例逐项统计:(1)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过敏史、主要诊断以及有无感染高危因素;(2)手术情况,如手术名称、持续时间、手术范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患者的体温以及白细胞等;(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如适应症、应用时机、药物品种选择、药物用法用量、术后用药时间以及有无联合用药等信息。2 结果2.1 一般情况633例患者中,男性236例,女性397例;平均年龄31.3岁,年龄最小1岁,最大81岁,所有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d、10.8d、12.4d。2.2抗菌药使用情况2.2.1抗菌药物种类 633例患者中93例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总预防用药率14.7%(93/633)。预防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4类10个品种,使用最多的种类是第一代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其中有3例使用了第三代头孢类药物,3例选用喹诺酮类药物,2例因头孢皮试阳性选用克林霉素。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抗菌药物为:五水头孢唑啉钠46.2%、头孢硫脒33.3%、 头孢替安4.30%,均为头孢菌素类药物。详见表1 表1 药物使用频次药物类别例数使用频率合计一代头孢菌素类五水头孢唑啉钠4346.2%79.6%头孢硫脒3133.3%青霉素类美洛西林33.23%6.45%苯唑西林33.23%二代头孢菌素类头孢替安44.30%5.38%头孢呋辛11.08%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噻肟22.15%3.23%头孢地嗪11.08%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33.23%3.23%克林霉素类克林霉素22.15%2.15%2.2.2抗菌药应用时机和术后用药 93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首次给药时机:术前2小时给药2例(2.15%),术前0.5-2小时给药62例(66.7%)术后当天给药29例(31.2%)。93例术中均未追加给药。64例预防用药一次,术后及时停用,术后用药时间24小时的20例(21.5%),用药疗程48小时的9例(9.68%)术后用药均为预防性用药。详见表2、3表2 给药时机用药时机例数所占比例 术前2h22.15%术前0.5-2h 6266.7% 术后 29 31.2%表3 术后用药术后用药例数所占比例预防用药一次6468.8% 术后用药24h2021.5% 术后用药48h99.68%2.2.3联合用药情况 联合用药应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多用于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多病原菌感染3。需根据可能的病原菌选用适当的药物联合预防用药,但是严禁三联用药4。腹股沟疝气嵌顿时为预防肠道厌氧菌感染可联合使用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在此次调查中未发现联合用药现象,均为单一用药。2.2.4用法用量情况 此次调查的93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和克林霉素共76例,均能够按照38号文,预防用药单次使用剂量1-2g,药物溶媒均为0.9%氯化钠100ml,在规定时间内输注完成,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3 讨论3.1预防用药的适应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操作范围均为人体无菌部位,一般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仅在下列一些情况下考虑使用:(1)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等。(3)异物植入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有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4)有高龄或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等高危人群(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换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5)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6)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本次调查发现,在93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腹股沟疝气手术植入补片46例,高龄(70岁)患者11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5例,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合理率66.7%(62/93)。其他31例未见手术野污染,无局部感染,无创伤,没有感染高危因素,均无预防用药指证。我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规定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不超过30%,该院预防性用药比例过高,临床医师过多依赖抗菌药物来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旧观念仍未改变,应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规定,准确掌握预防用药指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3.2预防用药的选择预防用药的目的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依据。为防止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如果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显阳性过敏的患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1.2克静脉给药)预防细菌感染。除腹股沟疝气嵌顿为预防肠道厌氧菌感染可联合使用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外,普外科类切口(清洁手术)不宜联用抗菌药5。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以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6。633例病例中有93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总预防使用率为14.7%,共涉及4类10个品种的药物。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为清洁手术,应严格要求无菌技术及规范的手术操作,大多无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如需使用抗茵药物,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7。此次调查的93例预防用药的病例中,选药合理共76例,74例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预防用药,有2例头孢皮试阳性选用克林霉素作为预防用药。选药不合理的共17例,其中6例选用青霉素类作为预防用药。因青霉素类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故一般不建议选用。3例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作为预防药物,由于大多数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的效果不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广泛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且价格昂贵,故不推荐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I类切口预防药物。3例选用喹诺酮类作为预防用药,38号文明确规定,由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问题日益严重,需严格控制喹诺酮类抗菌药在围术期的应用,因此不建议使用。3.3预防用药的时机对于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来说,首次给药时机很关键,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药物的选择8-9。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术后感染有密切联系,术前0.5-2小时给药,术后感染率为1.85%,术后当日给药的感染率为11.84%10-11。围术期预防给药的最佳时机是术前0.5-2小时,以确保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侵入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本次调查发现,93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术前0.5-2小时给药62例,预防给药时机合理,占66.7%。术前2小时给药2例,给药时机过早,药物被机体代谢,血药浓度下降。有效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关键时间是在致病菌侵入到伤口的4h之内,并且在整个手术的期间,血与组织中的抗菌药物都必须保持有效杀菌浓度12, 当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时,将难以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术后1天给药29例,在大部分手术中,切口感染多发生在手术期间,所以在手术结束后,全身使用抗生素不能产生预防的作用,因为感染早已开始。术后给药因错过细菌发生污染或定植的时间,同样难以达到预期效果13。查阅护理执行医嘱的过程中发现,医生下达预防用药的时机为术前0.5小时,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导致6例患者的给药时机不合理。为确保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执行。3.4预防用药的疗程依据38号文,关于I类切口手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手术时失血过多(1500 m1),可在手术中予以第2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有相关文献14报道,术后48小时未感染的切口,再使用抗菌药物已无必要。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术后长时间用药,不仅不能降低感染率,过度用药还会大量杀灭敏感菌致使耐药菌过度繁殖,产生耐药菌株7。本次调查发现93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手术过程中均未追加给药。64例预防用药一次,术后及时停止,预防用药疗程合理。预防用药疗程不合理的有29例:术后用药时间超过24小时的20例,用药疗程超过48小时的9例,且29例均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术后未见发热症状,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长时间应用并不能降低伤口的感染率,反而增加不良反应、产生耐药菌株、二重感染、毒性症状等危险15,并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在另外一方面也增加了护理工作的负担。作为I类清洁手术,术后多日给药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手术感染率16反而易导致耐药率的增加17。因此,及时停药与及时用药同样重要。综上所述,该院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这3种I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适应症不明确、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时机不合理等现象。为规范I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首先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选择合适的抗菌药,控制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会导致抗菌药物滥用及细菌耐药菌株的增加、药品费用增加等不良现象18,有待在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改进。据WHO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多中心调查表明,医院内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药品费用的30%以上19。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为15%-30%)20。I类切口手术,医师应严格规范手术操作,及时消毒灭菌,而不是依靠大量抗菌药物来控制和预防切口感染。为了使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要达到国家规范使用抗生素的标准,医院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减少不规范用药的使用率。医院现在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重视度越来越高,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监控措施,药学部门药师也都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控,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有些医生观念陈旧,对新知识、新规范性文件的学习、掌握,对用药指南的了解还是存在不足。对此应该引起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进一步加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临床医师的用药方法,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医疗人员及临床药师都是合理用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用药是一项长久的工作,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卫生部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2卫生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3侯颖,朱少敏,宋洪涛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l,1l(1):61-654 Thomas JAntibiotic prophylaxisJEndodomic Topics,2003,4:46595 王学昌.我院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管理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8):755-7576卫生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7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594-15968 文雪华.150例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1,349鲁薇,黄万青,赵晓娟,等3种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4):539-54110 Zagolski o,Kulisiewicz JPerioperative antibiotic in ade-noidectomy with partial tonsillectomy:a randomized trialJORL 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2012,74(2):8611 于守训抗菌药物在外科领域的预防性应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0,21(5):23012孙言才,史天陆,姜玲104例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13):1129113113林蔚,冯霞,黎天翔我院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17):130114 林 杰,李洁,李晋红等24种抗茵药物对临床常见致病茵敏感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5):56256415Song F,Glenny AM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ia cotorectal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s, 2012,8(1):12016 Corona A,Singer MAntibiotic prophylais to prevent surgicaI siteinfbctions:shollld it be prolonged orjust perioperative and efficaciousJMinerva Anestcsiol,2010,76(6):389-3911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5018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1):41.719 Akalin S,Kutlu S S,Cirak B,et a1Application of ATC/DDD methodology to evaluate perioperative m_ltimicrobial pro-phylaxisJInt J Clin Pharm,2012,34(1):12020Geroulanos S,Marathias K,Kriaras J,Kadas B.CePhalosporins In surgical prop- hylaxisJJ chemother,2001,13(1):23-6文献综述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展摘要: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细菌对手术野的污染或感染,是适时的抑制初次接种的微生物定植、繁殖和扩散,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如果按整个围手术期来使用,时间将很长。在实际应用中,只是在手术开始、术中、术后的几天,并没有统一的用法。各家医院不同,同一科室各医师用法也不尽相同。临床对照试验已证实,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因而可减少发病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可减少脓毒血症的死亡率,但是过分使用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这些会导致细菌耐药菌株增多,医疗资源浪费、患者的经济压力增加等不良后果。关键词: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进展Prophylactic use ofantibioticsinperioperationperiod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perioperationperiod ofprophylactic use of antbio ticsis theinhibition oftheoperationfieldpollutionor infection. In other words,isthe microbial colonization,reproduction and dispersal of inhibiting the Vaccinationtime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 of infetion .If the Perio perationperiodto use ,time will be very long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only in the beginning of operation ,intra opertive, postoperative days and there is no uniform.The hospital,thedoctoruses the same departmentare not the same .Clinical trials have shown , preventinfectionand reduce the postop erativeantibiotics application,so it can decrease the morbidity , hospitalizationtime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and can reducethemortality of sepsis,but the excessive use ofwill also bring somenegative consequences , which will cause the increase of drug resistant strains of bacteria ,waste of medical resources ,patients economicpressure and other averse consequences.Key word: Perioperative; Antimicrobial agents;Make progress一、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国外进展状况调查发现一些欧美国家73.9%的手术均于术前1小时以内给药,72.8%的手术在24小时以内停药,国外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但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lnfection,SSI)在国外医院发生率仍较高。以美国为例,统计美国SSI是位居第2的常见医院感染。2%5%非腹部清洁手术(胸外科、整形外科等)患者和20%腹部手术患者会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计,美国每年发生SSI约501万例,发生SSI患者留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增加60%,需再次住院治疗的可能性增加5倍,死亡的危险性增加2倍,治疗费用明显增加。美国纽约州的审查组织为了解医院及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调查了44家医院2651例接受主动脉移植、髋关节置换和结肠切除手术的患者,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86%,术前2小时以内给予抗菌药物预防的比例占63%1。可了解到美国SSI的发生率很高,所以美国医疗保险、医疗补助服务中心与疾病控制中心组织外科感染预防、医院感染控制以及流行病学专家制定了外科手术感染预防指南2。其规定专家组认可的给药方法是术前60分钟开始静脉给予抗菌药物,然而,如使用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为减少快速滴注给药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应在术前120分钟给药。他们主张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后一般只用24h,用药比较单一,且多要求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二、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国内进展情况国内早年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没有明确规定,用药全凭医师的临床经验,这也造成一定量的细菌耐药性。如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大多数医院也已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2002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危重病和感染学组、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危重病学组、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和中国实用外科编辑部联合组织专家撰写了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是广大医院管殚者应重视的问题,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是必需的。 根据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制定的标准与规范指示,切口感染、脑肿瘤、腹膜炎等,约占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5%40%。SSI的概念比“伤口感染”要宽。它包含了手术曾经涉及到的器官和腔隙的感染:又比“手术后感染”的概念要窄而且具体 ,它不包括那些发生在手术后不同时期。如与手术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按照2004年国家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说明:“清洁污染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北美3、欧洲4以及日本5的专家都认为,在整个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术中是容易发生感染的时段,理想的抗菌药物预防应该是确保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血清、组织和创口中有足够浓度的恰当抗菌药物,以期达到预防手术切口、手术部位以及可能发生的术后全身性感染的目的。我国抗茵药物应用的现状具体数据如下: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的手术所占比例为98%;在药物选择方面,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处在前3位;而第三代头孢占用药者的50.4%;术前不用术后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所占比例52.2%6-7。目前我国国内的围手术期抗茵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8。三、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1、预防用药使用率过高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一定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包括: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类污染切口手术(如进入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手术);清洁手术,但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且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者(如开颅、心脏和大血管、门脉高压症手术);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患者有感染的高危因素,如存在糖尿病、营养不良、免疫低下、高龄等因素。不同类别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菌药物预防的重要依据。2、药物选择不合理在选择预用抗菌药物时,应将头孢菌素列为首选。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手术宜首选1代头孢;进入消化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多用2代头孢;少数较复杂的大手术用3代头孢。应该选择相对广谱、有效、安全、价廉的药物。3、用药时机不恰当 给药时机并非越早越好,提前一到两天或三天的过早给药反而无益,而且应在手术室给药而不是在病房给药。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提出:应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开始给药(万古霉素、克林霉素为2小时),以保证在发生污染前血清及组织中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一般应在0.5-2h给药,要在污染发生之前即未切开皮肤黏膜之前就“严阵以待”。4、用药时间过长短时间预防性应用的优点在于:减少毒副作用,不易诱导产生耐药菌株,不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等。择期手术后一般无须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如使用也不应超过24小时。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也做出一些临床干预,使抗菌药在临床应用规范起来。我国国内大多医疗机构依据国内外有关指南、指导原则或依据各省市制定的实施细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进行合理性评价9-10,多从有无预防用药适应症,药物选择是否正确,用药频次,用药途径,联合用药,手术用药时机等方面进行单纯性调查或回顾性分析,且涉及的指标不尽相同11-12,这些评价包含的指标不够全面,并不能综合反映影响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全部信息。目前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针对问题尝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牛奶矿物质市场销售渠道与投资盈利性规模报告
- 2025-2030中国液化气钢瓶检修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教育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与2025年产品迭代社会责任报告
- 教育科技企业2025年产品迭代策略与教育行业生态构建报告
- 购房解压补充协议6篇
- 干部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 房地产买卖合同范本(含税费及交付标准)
- 旅游民宿租赁权转让及装修改造及家具转让合同
- 离婚协议签订后子女抚养费支付及变更合同
-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管理制度(5篇)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44)
- 智慧校园建设“十五五”发展规划
- 流管专员笔试题目及答案
- DBJ15 31-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
- 第2课《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第2框《用科学世界观指导人生发展》-【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同步课堂课件
- 《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一体化课件-第一章 职业感知与安全用电
- 低压电气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3年廊坊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苹果栽培学完整版课件
- 沁园春长沙完美版课件
- 专升本《建筑力学》-试卷-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