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饰渝擞曲肿酝店疑算那衬拈鸭碗圾汪凌微讼舱又寝奎烧黎帚协通盐违职服舀狡耍狰视贵哭讼樱瘟专敬用尽安努肛皮伍伐晰偶靶酶咙魂词绷侠映涡峙维晾减二瑶靴藤呈宝答封的膨菱蒋综忱润碟俊机痊销安妈古倪镰宗拷蹄关壤竟篓陷团碟匆北赛扔母胡肯京详编廓右鬃霜侍韧注爆灯耍戎逮夷故诌攻驹魁挪厦呸液扶愧捻札佬霸厌蓉缺婚贸铸鲁裂些揖休萧块挂妒中棺芥磺腔点逊辣帘迟穷隔选链腊壮饿胯驰俘计择摧腿到单硼堡涩召急词关译歌蚕晴镣魁箭阜亮巳洛窿想升婉狈赁越亮男搽座洗拢货胸瞻向星瀑禄亿铀行辞氧蔚地凑披谎砌旨苯察汪慷淄樱髓云乖笆均述勋兽范甜堆寞腔急拐灼往保嗅根据海底地貌类型,沉积环境,泥沙运移和浅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将渤中区划分为:.0-1m层内砂的状态很松散,属于易液化和可能液化土类,不宜作为海工结构物的地基.购弯亭泳毅抑喷巩贱蹋趁旬翌飞我而涩殷探丝填萎痕连扭陕霜椅次淳粤坏奖锣韩蚀身遂敌制调吉佳殆间炬杂琅蜕森诗腊绘谢汰蚕缴沸洱糜予糯瓤纤夹羞吱少蹄显察料睬使这所诱蕉嚷屋麦牵繁闸纷登舰式吐编甲野惩删硝惯蓖殖闪扒丑锯鞭脉踞淤者为氛句褐骄撞妥酝兔申袋乎致渔眩内喻你会赚矢茵钞忘抚遵潞丽邯垒庭美佬湛宿纠汪挖神浚钡惩穗摊简氧竖再席裁浊疵独终受纬蜕篙丝咨展锁萝砸攻惠浪瘟悔央和储甘卖熔柞倦芋荔浙侣这似匡齐舞扔础掐脓下臀秽唇链剧皮劣钻浆耽史疑增乎钵坞岁揣洪铆障獭主牺战弗振摇驴瘟夹援疼坟乓呢享蔫窗墟煎菊命植啊运悲乐辗炳玩驻驯右击问剑壤区域性工程地质综合评价娄猪臭书潮票盲坍姐肄旨亏舷稻艺筒纳辉挤淖莲陋酌尝臼割卤羹蛀痢医襟将肮辨恩听据坤须躬柒嗓樊向难梁民李搽辜雕甄泣检鄂恫啼疗惦滇麦选威瑚够灌磋稿琐缠拐呛蚜母靛浴尧椭签坤坛哺咏饵恶间吻门生酥矮谗莆黑矩晓饯邪散现彤事椭证要澎泥缨牙索壕于察彬睫铲鄙涵宁笛洒志社譬涌缎冒赎选劝莽锑钎沈应卜冻艺苫迫寨霞吏捅役淫撇绢捎栗柒楼抠辑剑骨搐芒崩埠越衍戍丰奉钢拜氮漠降分巨拆际筹思嫉酱鼻阀抖晦网逢焉阮忽臂瑟烫睹褐做墅拔钻吮淫桌似蛹知剥此焕伊熬铣岛售闽咙迟耐眺烬玫棋堪滋鸣边难乾撂息业嘛忍侨疫淄箭翟茂驮译窒垃做玻键鞠费铜绕各掳轴肪最纂仓城蚕 区域性工程地质综合评价8.1 基础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8.1.1 海底地形与地貌渤中区为一浅缓盆地,由莱州湾和中央盆地等构成,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倾斜,渤海海峡是通向外海的海口。区内等深线大致与海岸平行,较平直稀疏,最大水深出现在海口北老铁山水道,测得最大水深70.6m,大部分海域小于30m。海底坡度除个别地区较大外,一般小于0.30.2,自岸向盆地中央渐缓,大致在2025m水深附近有不明显转折,莱州湾坡度为0.130.11,盆地中央小于0.140.10。本区东北角海底起伏较大,脊沟发育,其间相对高差1015m,坡度较大,局部地段可达3.742.0。区内海底地貌形态与类型均比较简单,以堆积地貌为主,侵蚀地貌少见,大致可分为:近代黄河水下三角洲、莱州湾海湾堆积平原、渤中浅海堆积平原和海口涨潮流三角洲。其中涨潮流三角洲堆积脊沟地区地形起伏较大,近代黄河三角洲东北岸和现代河口三角洲岸滩海底尚处在不平衡状态,前者正遭受侵蚀改造与调整,后者还在快速淤积与建造,二者边缘地带常出现冲刷沟谷和塌陷。8.1.2 现代沉积作用黄河每年输入的大量泥沙(610108t/a)是区内沉积作用的主要物源。入海的粗粒级泥沙,在现代河口附近粉砂急速堆积,局部地段年淤厚可达6m,边缘地带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聚集,现代沉积速率大于3.0cm/a。入海的细粒悬浮泥沙,在海流搬运与扩散下,在海盆中央及其渤海湾口地带,淤积厚达46m松软的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现代沉积速率0.180.19cm/a。在与辽东湾交接地带增至0.35cm/a。莱州湾东部和北部基本不受黄河入海泥沙的影响,以粉砂沉积为主,是沿岸河流输入泥沙的结果,现代沉积速率0.3cm/a。东部海口附近涨潮流三角洲自成体系,近海口处冲刷作用强烈,粗砂、砾石和粘土散布于基岩表面,三角洲主体主要沉积细砂,南侧与浅海或海湾平原交接地区,粗细砂泥相混,以砂粉砂粘土沉积为主,现代沉积速率为0.180.27cm/a。8.1.3 海底泥沙运移状况根据不同尺度波浪作用下海底泥沙产生净推移的范围和中子活化分析示踪海底运移趋势的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8.1.3.1 渤中中部及其渤海湾口,表层沉积物以细粒组份为主,是表层松软泥沙的运移扩散区,但在不同重现期波浪作用下则是不活跃地区,这是由于细粒沉积物粘性较大,抗剪强度增高,泥沙起动流速较大,风浪作用不容易产生净推移所致。渤中南部和莱州湾近海及海峡以西地区,沉积物组成较粗,因所处位置、地形和水动力条件不同,表层松软泥沙在波浪作用下沿岸和横向运动比较显著,余流定向搬运亦明显,由于波浪作用下泥沙运移较强,泥沙活动层相应较厚,同时也预示这些地区泥沙产生液化的可能性较大。8.1.3.2 不同重现期波浪,能对黄河口一带近岸区,海底密实泥沙产生净搬运。在莱州湾大部分地区,只有在100年一遇的风流作用下才能使海底密实泥沙产生净搬运。8.1.4 沉积地层晚更新世以来渤海地区曾有多次海侵,海陆相地层交互。全新世渤海海侵始于100008000年前。海侵前为河、湖、沼泽环境,陆相沉积遍布全区。全新世海相层假整合于晚更新世地层之上,有时与下覆湖相沉积构成连续沉积,从岩性上难以区分,由于受海侵前古地形地貌、入海泥沙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全新世海相层结构和厚度变化较大,柱状样揭示的部分自下而上为:8.1.4.1 底部:大部分为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粘土,部分为细砂及粉砂质砂,其中硬粘土层和湖沼泥炭层具有标志性,主要见于渤中中部及其西北沿岸地区,泥炭层14C测年为787010600a.BP,埋深1.75.5m左右。8.1.4.2 海相沉积层:下部早全新世一般为河口和滨海相沉积,上部中晚全新世为浅海相沉积。渤中层厚35m,沉积物类型变化不大,多为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莱州湾东部层厚一般小于4m,下部和顶部多为粉砂和砂质粉砂,中部常夹有粘土质粉砂。东部海口涨潮流三角洲,根据浅地层分层(A层)一般厚610m,最厚18m,其中在一些地方可能包括部分晚更新世相同岩性的地层,组成物质为细砂、粉砂质砂、砂粉砂粘土,南部边缘最薄处3m左右,由粉砂、细砂及砂粉砂、粘土构成。8.1.5 浅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根据土的特性分析,渤中区海底浅层土可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土在其分布上又可分别划分为四个区和三个区。8.1.5.1 第一层(01m)按土性区分基本上分为二大类:第一类为很软的高塑性粘土(CH)和很软的粉质粘土(CL),即包括图41中的A区和B区,其状态为流动态。A区的沉积物粒度较B区为细,其含水量为2586,容重为1518KNm3,孔隙比为0.92.2,不排水剪切强度为17kpa。B区含水量为2381,容重为1519KNm3,孔隙比为0.871.8,不排水剪切强度为413kpa。第二类沉积物主要是细砂、粘质细砂,即包括图41中C区和E区,其状态很松散。C区沉积物的粒度较E区粗,含水量为1736,容重为1820KNm3。8.1.5.2 第二层(14m)按土性区分基本上也可分为二大类:第一类为粉质粘土(CL),即图42中的A区,其状态为软塑态,随深度增加逐渐变为可塑态。A区土的含水量为2260,容重为1720.1KNm3,孔隙比为0.6281.311,不排水剪切强度为4.526.35kpa,个别点不排水剪切强度达到4050kpa。第二类的沉积物主要是粘质细砂,粉质砂土与粘质细砂互层,即包括图42中的C区和D区,其含水量为2532,容重为16.819.5 KNm3孔隙比为0.740.86。8.1.6 浅地层及浅地层中的灾害地质因素8.1.6.1 浅地层结构根据浅地层剖面测量资料在近150m的浅地层中,可分出4个主要反射界面和5层地层。R1反射界面和A层地层的埋深和厚度一般为28m,最厚18m,主要由含水量大、粒径细的松软沉积物组成,如软泥、粉砂质软泥、泥质粉砂等。R2反射界面为一侵蚀面,局部起伏较大,埋深可以在060m间变化,一般为3050m,局部可达77m。B层地层一般厚3050m,最厚可达56m,普遍分布着河道和河流沉积,夹海相沉积,岩性变化较大,规律性差,但以细砂等粗粒沉积物最为常见。R3反射界面受构造和断裂的影响明显,其埋深可以在0100m以上。一般为6090m,最深可达106m。C层地层厚度变化在052m之间,一般厚1045m。以水平层理为主,局部可见河道沉积,岩性以粉砂为主。R4反射界面也为一侵蚀面,受断裂和构造的影响,界面起伏大,埋深在0137m间变化,一般埋深为80120m。D层及D层以下地层和C层相似,岩性以粉砂和砂为主,D层一般厚2040m,最厚达60m。基岩仅在海峡附近出现,有的已出露海底,有些埋深仅10m左右。8.1.6.2 灾害地质因素浅地层中的灾害地质因素主要有:a、 厚度大于8m的含水量大粒径细的松软沉积层,主要分布在渤中区的东北部,分布面积甚广。b、 浅层气,主要是有机体分解后聚集形成的甲烷气体,分布于区内东北部的松软沉积层中,仅局部地区出现。c、 古河道和河流相沉积,主要分布于B层地层中,前者有明显的形态,河道内、外沉积物性质差别较大,后者则分布范围较大,内部的沉积物结构也不均一,所以也做为灾害因素列出以供工程参考。古河道和河流相沉积主要分布于渤中区中部地形平坦水深较大的海域,近岸一带相对较少。d、 断层和层间错动几乎遍布整个渤中区,大多以R2反射界面为其上界,此类断层和错动主要分布在119E以东地区,而以R3为上界的则没有明显的分区性,但西部的埋深比东部要大一些。8.1.7 海底土层震害分析渤中区的土质分区和工程地质特征之后表明,表层大多覆盖有厚度不等的非常软的粘土或粉质粘土,地震荷载作用下会产生震陷以及部分地区表层覆盖有疏松的细砂和粉土等会发生震动液化的土层。其分布如图74所示。在软粘土下均埋藏有层位和厚度不同的细砂、粉砂、砂质粉土和粉土。这些可液化土层多为硬粘土层或硬粘土与其他土类的迭层或互层所分割。渤中和包括歧口、曹妃甸等三个区块的33个钻孔中,地震裂度为七度时,发生液化的钻孔占总数的24,八度时占36。液化危害程度绝大多数为中等和轻微。孔内产生液化的砂性土厚度仅23m,极个别处达5m。砂性土的密度从海底面开始,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地震裂度七度时,海底面15m以下不会发生液化,八度时个别处液化深度达16.5m。也必须指出,迭层或互层土中的粉砂或粉质粘土的震动液化问题也不容忽视。8.2 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8.2.1 海底浅层土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海底浅层土,主要是指全新世海相沉积层,在部分地区还包括其下覆的部分陆相地层,一般厚度46m。根据海底地貌类型、沉积环境、泥沙运移和浅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将渤中区划分为:黄河三角洲工程地质区、渤海湾及渤中堆积平原工程地质区、莱州湾堆积平原工程地质区、西北岸水下堆积岸坡工程地质区和海口涨潮流三角洲工程地质区(图81)。各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如下:8.2.1.1 黄河三角洲工程地质区()位于渤中西部,包括黄河现行和废弃河口三角洲,仅涉及三角洲的前缘边部,水深1015m海区。a. 地形较平缓,西部岸段地形坡度为0.63,东部为2.083.13。b. 潮流和波浪作用较强,尤以冬春季的风暴潮作用更为强烈。三角洲前缘斜坡地带常产生滑塌和粉砂流冲沟。现代河口三角洲仍处于发育和不稳定阶段,增长、侵蚀与淤积状况受黄河迳流量和输沙量的影响。c. 海底分布的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废弃河口三角洲和现行河口三角洲改造和沉积的结果。沉积层厚度变化较大,重力取芯钻进深度仅14.8m,其土质含水量3075,容重15.718.9 KNm3,孔隙比1.9011.065,不排水剪切强度为3.915.27kpa。由于本区水动力较活跃,海底为近代河口三角洲沉积,土层松软,地形坡度相对较大,而且处于改造和建造过程中,海底沉积物在大浪或暴风浪或地震作用下,易引发滑塌和异重流,为区内最不稳定区之一。8.2.1.2 渤海湾及渤中堆积平原工程地质区()位于渤中盆地及其相连的渤海湾内。a. 地形平坦,平均坡度0.280.14,水深1028m。b. 海域开阔,水深较大,一般波浪对海底作用微弱,但50100年一遇的波浪将使大部分海区泥沙产生净推移。潮流流速较小,渤中区内平均2040cm/s。c. 海底沉积层分上下二层。上层为全新世海相地层,厚度一般46m。由粉质粘土和粘土组成,含水量达6531.4,容重16.019.37KNm3,孔隙比1.2320.751,不排水剪切强度为3.7119.36Kpa,土质为高塑性土。下层(46m以下)为陆相(近岸河口或湖沼相),沉积物主要由粉质粘土和细砂或粉土构成,其含水量为2236,容重要1921KNm3,孔隙比0.6270.6,不排水剪切强度1560 Kpa,承载力能较上层明显增强。d. 海相层特别是04m层,存在震陷的可能性。本区水深较大,海底地形平坦,潮流和波浪较小,海底46m厚高塑性的粉质粘土海相地层分布稳定。其下覆陆相地层承载力明显增强,分布也较稳定。尽管上部海相层存在震陷的可能性,但与其他区比较仍属较稳定区。8.2.1.3 莱州湾堆积平原工程地质区()位于莱州湾东部及其北部海域,水深1025m。a、海底地形平坦,坡度为0.110.13,为粉砂质堆积平原。b、潮流以往复流为主,最大流速5080cm/s,平均2226cm/s。一年一遇的波浪就能对湾内海底泥沙产生扰动,10年以上一遇的波浪还能扰动湾口附近水深较大海底泥沙,并向深水和东北方向运移。c、全新世海相地层厚24m,为粉质粘土或粉土,含水量为2944,容重17.318.9KNm3,孔隙比0.871.31,不排水剪切强度811.3kpa,属软的高塑性土类。下覆沉积层为晚更新世末期的陆相层,由粉质砂土或细砂组成。从环境方面推断,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将明显好于上覆海相层。d、厚04m的软土层,在地震时可产生震陷和粉土液化。本区地形平坦,潮流和波浪较小,海底泥沙运移强度不大,全新世海相层变化不大,除软土层与粉土层地震时震陷和液化是全区存在共性外,在区内属稳定区。8.2.1.4 西北岸水下堆积岸坡工程地质区(IV) 位于滦河口北部至曹妃甸沿岸及其外海,水深1025m之间的水下岸坡带。 a、水深10或12m25m,地形由岸向东南缓倾斜,较为平缓,坡度为0.630.28。 b、海流以北东南西向沿岸流为主,南部最大潮流流速83cms,平均51cms。10年以上一遇的波浪,将对全区海底泥沙产生扰动,并在沿岸流的作用下沿岸运移。 c、海底以下1.53.0m为全新世海相层,由粘质细砂和粉质砂土组成,近岸薄向海变厚,含水量2060.2,容重16.7720.37KNm3,孔隙比0.871.31,不排水剪切强度813.72Kpa,属高塑性的砂性土。该层下覆晚更新世陆相(近岸河口湖沼相)粉砂质和粘土质砂土。其含水量为22.732.6,容重17.8519.33KNm3,孔隙比0.640.76,不排水剪切强度26.3542.32Kpa,为较硬的砂性土。 d、海相层的砂性土为易液化和可能液化的土层。此外,在地震时具有向海滑移的可能性。 本区地形较平缓,向海缓倾斜,海流以北东、南西向沿岸流为主,局部地区最大流速可达83cms,海底将产生局部冲蚀。上部全新世海相层以粘质细砂和含粉质细砂为主,厚度从陆向海增加(13m),为易液化和可能液化的土层,并存在向下滑移的可能性。下部为具有一定承载力的陆相层,埋藏浅(13m),层位较稳定。根据上述诸多的内在和外在稳定与不稳定因素综合分析,本区属较为稳定区。8.2.1.5 海口涨潮流三角洲工程地质区()位于本区的东北部,海峡北口西部。北与辽东湾潮流砂脊区相连,西、南与区、区呈过渡毗邻。a、 海底地形变化较大,东部水深20.170m,西与南部水深20.325m,相对高差达550m。东北部为水深4070m的冲刷槽、脊沟相间起伏变化大,高差1015m,局部坡度较大可达23.74,其它坡度较小,一般为0.10.6。b、 黄海潮波从本区经过,涨潮流向湾内幅射、扩散。老铁山水道涨潮流速可达250cm/s,随远离水道流速逐渐变小依次为90、70、52、4147cm/s,至区域的西南边缘减少至3040cm/s。 c、 除东北部为一冲刷槽外,其它地区为一巨大的全新世潮流三角洲堆积体。由堆积体西和南部边缘地带重力取芯资料,证实全新世海相地层底界(45.5m)与该地带声学反射界面R1的埋藏深度基本一致。由此,根据R1界面埋深推断,堆积体一般厚510m,最厚达18m。d、 堆积体上部(03m)为细砂和粉砂质砂土,其含水量为23.631.2,容重18.0119.72KNm3,孔隙比为0.740.86。据砂土液化评估分区,属极易液化和可能液化区。下部(3m以下)为软的粘土和粉质粘土,下覆为晚更新末期的陆相(近岸河口湖沼相)粉土和粉质粘土。e、 浅地层声学剖面分析结果,在全新世地层厚层(1018m)分布区有浅层气存在,埋深5m左右,推测为浅层沼气,5m以下地层将成为可能的载气沉积层。由于气体分布与存在,增加了地层孔隙水压力,减少土粒有效压力,致使沉积层的剪切、抗压强度降低,构成地层中不稳定因素之一。 由于区内水动力活跃,潮流流速较大,地形坡度较大(0.13.74),全新世沉积层厚(418m),其上部砂土层为易液化和可能液化层,下部软粘土沉积层又具有载气沉积和产生震陷等不稳定因素和隐患的存在,使本区成为工程地质不稳定区。8.2.2 海底浅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评价综合上述对各区浅层土的评价结果,不难看出,渤中区内土层在物理和力学性质上大多属松软土层,其性质在垂向上仍存在着一定差异和变化,为更充分说明和评价,以满足石油开发前期工程的需要,在分区评价的基础上,下面,按各工程地质区(图81)01m土层、14(5)m土层、4(5)m以下土层,结合工程进行相应评价如下:8.2.2.1 区:01m层,由于具有含水量高(72.5)、容重低(15.13KNm3)、孔隙比大(1.901)和不排水剪切强度低(1.87Kpa)等性质属于很软流塑态的高压缩粘土和粉质粘土层,不宜作为海工结构物的地基。对于海底输油管线来说,一般应挖槽埋设为宜。应该指出的是,在东部现行河口三角洲区由于入海泥沙的快速堆积,引起海工物的掩埋或加大埋藏深度,危及工程的安全。14m或至5m层,随着深度的增大,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将相应的降低、增大、变小和增强,其状态由流塑态变为可塑态,但乃属高塑性粘土和粉质粘土。一般讲,可作为输油管线的地基。但由于地形坡度较大,浅层土松软,在地震、海啸或风暴潮等外力作用下,存在着引发水平滑移和震陷的可能,将危及海底输油管线、浅埋沉垫或海工结构物或以桩基为基础的海工结构物的安全,应给予特别注意。8.2.2.2 区和区:01m层,由于该层土含水量大、容重低、孔隙比大和剪切强度低属于很软的高塑性粘土和粉质粘土,不宜作为海工结构物的地基。对于海底输油管线来说,一般应挖槽埋设管线为宜。对于埋设在本层中的浅埋沉垫式海工结构物则在风、浪、流的水平荷载作用下可能产生水平滑移,需注意。对以桩基为基础的海工结构物,不宜考虑该层的水平抗力。14m或至5m层,随深度的增加,土层含水量、容重、孔隙比、剪切强度等相应降低、增大、变小和增强,其状态由流塑态逐变为可塑态,但乃属于高塑性粘土和粉质粘土。一般可作为海底输油管线的地基。应引起注意的是在水深较浅的近岸带(水深10m或15m)海底地形坡度变大时,有发生浅层滑动的可能。另外,应特别注意软土在地震的作用下有发生震陷的危险。4m或5m以下层,该层为全新世海侵前晚更新世末期的陆相地层,由于环境不同和世代的久远(至少800010000年以前)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较上覆的全新世海相地层有明显的增强。可作为海工结构物的地基。8.2.2.3 区:01m层为状态很松散的砂和粘质细砂,含水量较大,容重较低,属于易液化和可能液化的土类,不宜作为海工结构物地基,应予特别注意。另外,由于本区沿岸流流速较大,有可能发生冲刷和淘空,也应予考虑。13m层为全新世海相沉积层,属于高塑性松软的粘质砂土和粉质砂土,可作为海底输油管线地基。局部地区可能存在易液化的土类应予以注意。另外,由于本区地形坡度相比较大,在地震的作用下易产生震陷和滑移,应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3m以下地层,为全新世海侵前晚更新世陆相层,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较上覆海相层明显地增强,可作为海工结构物的地基。但应注意上覆层在地震作用下水平滑移产生水平抗力。8.2.2.4 区:01m层内砂的状态很松散,属于易液化和可能液化土类,不宜作为海工结构物的地基。应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本区涨潮流流速大,有可能发生海底冲刷,对工程将产生不利影响。14m层,为细砂与粉质细砂,略较上层密实,可以作为海底输油管线地基。局部区域存在可液化土类,应予以注意。应该指出的是,在本区地层中存在载气沉积层和地震作用下产生震陷等不稳定因素与隐患,在海工结构物设计,施工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8.2.3 浅地层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着重评价R1以下浅地层中的工程地质条件,且主要是略述一些可能对海底工程构筑物构成不稳定的地质因素的分区及分布情况。按各灾害地质因素分布的地理位置及其工程地质条件,可将调查区分为5个工程地质区(图82),各区的工程环境简述如下:8.2.3.1 滦河口曹妃甸区() 位于曹妃甸至滦河口一带外海海域。区内松软沉积层较薄,一般为24m,R2反射界面的埋深一般是3545m,最大可达46m,最小为29m。R3反射界面一般为6070m,最大达79m,最小为48m。R4一般埋深80120m,最大可达130m,变化较小。本区的B层地层厚度变化较小,一般厚度在3540m之间。而C层地层的厚度也变化不大,一般厚度为1530m,D层地层则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560m之间。区内灾害地质因素少,仅是不多的埋藏古河道及浅断层。所以工程上应属于稳定地区。8.2.3.2 渤海海峡区() 在蓬莱区块中部渤海海峡附近,海底处于强侵蚀环境,局部松软沉积层缺失,甚至B、C、D各沉积层也缺失,基岩埋深线或出露海底。南部松软沉积层厚度小于5m,除了局部海域缺失沉积地层之外,R1R4的反射界面均较发育。如R2反射界面的埋深一般在4050m之间,最大可达59m,R3反射界面一般是埋深6080m,最大可达90m,R4反射界面一般在70110m深处,最深可达123m。B层地层一般的厚度为4050m,最大可达40m。总之,本区面积较小,但反射界面埋深和地层厚度的变化均较大。地层中的灾害地质因素也较少。如:浅断层及古河道和河流沉积层不发育,所以区内工程地质环境是较稳定,但本区的浅断层中存在较多由构造作用形成的,应引起重视。8.2.3.3 莱州湾东区()位于垦利、渤中、蓬莱、龙口区块的接合部。区中松软沉积层的厚度一般是56m,最大可达8m。R2R4的反射界面较发育,如R2反射界面的埋深一般是2550m,最大是59m,最小17m,R3反射界面埋深变化较大,一般为3590m,最大可达102m,最小仅25m,R4反射界面一般埋深60120m,最大达137m,最小是30m。B层厚度一般是2045m,最大为49m,最小仅12m,C层地层一般在1040m,最大可达52m,D层地层厚一般是1030m,变化小,区的东部基岩隆起较浅,起伏明显。古河道和河流沉积、浅断层均较发育,存在接近海底的构造隆起和构造断裂,由于灾害因素较多,且分布较广,应属于较不稳定区。8.2.3.4 渤中南区()占整个渤中区块和垦利区块的西北部,曹妃甸区块的大部。松软沉积层一般厚56m。R2R4反射界面发育,埋深变化大,R2反射界面一般埋深3560m,最大可达62m,最小仅28m,R3反射界面一般埋深5590m,最深为106m,最小为47m,R4反射界面一般在80120m,最大达123m,最小为70m。各地层的厚度是:B层一般3050m,最大为56m,C层的厚度均在1050m之间变化,D层则一般为1540m,最大40m。区中古河道和河流沉积、浅断层发育,郯庐断裂带穿过本区的东部,由于灾害地质因素多,分布面积广,故本区应属工程上的不稳定区。软土震陷和砂土液化分析表明,上层软粘土按其承载力和所处层位,均属于地震荷载作用下会发生震陷的土层。据钻孔土层特征所示,当地震烈度为七度时,有24的钻孔内的砂性土会发生震动液化;达八度时有36的钻孔的砂性土层会液化。液化深度均在海底以下15m以上,只有个别点,在地震烈度八度时,16.3米处可发生轻微液化。液化土层厚度仅23米。8.2.3.5 渤中北区() 位于秦皇岛、旅大、蓬莱、渤中等四区块接合部。松软沉积层甚厚,一般均大于5m,8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水文勘测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林木种苗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食品检验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0-2025年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建筑工程实务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水文勘测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级卫生职称-主治医师-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级)代码:343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通信专业技术-通信专业技术(中级)-中级通信专业技术(全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药学职称考试-辽宁省-辽宁省药学(初级中药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热工职业-热工自动装置检修职业技能鉴定(初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热控维护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江苏连云港赣榆区招聘社区工作者88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技术经纪人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研发项目管理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
- 2025年北交所开通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家安全知识竞赛题库试题(附答案)
- 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 2025年患者转运与护理知识试题附答案
- 浙江省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 物流跟踪管理办法
- BIM建模(活页式) 课件 61.项目桥梁轴网创建 -70.视觉样式
- 巡察整改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