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doc_第1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doc_第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doc_第3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doc_第4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2011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部分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参加洋务运动主题展时,从右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B.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C.张之洞创办的近代企业D.表明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阴”的是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C.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D.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3.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传播新思想 C.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D.筹建海军5.初二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是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邓世昌血染黄海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A. B. C. D.6.2011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7.右图是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在20世纪初某一期报刊上的插图,其含义是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革命前途光明,曙光就在前面资产阶级共和国已经建立 推翻满清,解除民族压迫A. B. C. D.8.教育家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此则日记最可能记于A.1895年 B.1898年 C.1911年 D.1949年9.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0.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指它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11.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12.“自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赞成“中体西用”的洋务派在这一时期倡导A.师夷长技 B.君主立宪 C.全盘西化 D.反对专制 13.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A.东京 B.武昌 C.广州 D.南京14.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A.民权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1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实现了民族独立16.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7.2010年12月,“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试车,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中国再度刷新世界铁路运营速度纪录。回顾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近代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是A.南满铁路 B.淞沪铁路 C.宝成铁路 D.京张铁路1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下列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设立京师大学堂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废止科举制度A. B. C. D.19.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下列图片中,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中山装 握手礼 剪辫子 废止缠足A. B. C. D.20.1840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下列属于近代文明的是轮船、火车 电报、电话 照相、看电影、跳交谊舞 三跪九叩之礼A. B. C. D.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本部分有4小题,21小题6分,22小题8分,23小题9分,24小题6分,共29分)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7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1分)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签订的?(1分)(2)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1分)(3)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1分)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1分)(4)材料二的条约签订以后的中国局势,下面的哪幅图片可以显示?(1分)(将字母填人括号内)( )参考答案:(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2)它是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3)马关条约,该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4)B22.(8分)阅读下述材料:材料一:19世纪中期,日本天皇颁布改革诏书,发布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从此日本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日本“近代化进程”开始于哪一事件?(1分)这一事件对日本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1分)(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哪一事件?(1分)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1分)(3)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是哪一事件?(2分)之所以说这一事件失败了,主要依据是什么? (1分)(4)说说中国近代化进程为什么艰难曲折? (1分)参考答案:(1)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4)清政府的腐败和封建制度的落后;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等。23.(9分)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4分)(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变法维新”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事件的领导者是谁?(1分)今年(2011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1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1分)参考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3)辛亥革命。孙中山。100周年。(4)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24.(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请回答:(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1分)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1分)(3)根据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