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济南市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策研究.doc_第1页
毕业论文:济南市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策研究.doc_第2页
毕业论文:济南市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策研究.doc_第3页
毕业论文:济南市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策研究.doc_第4页
毕业论文:济南市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济南市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策研究专业代码: 070702 作者姓名: 周艳丽 学 号: 2007202038 单 位: 环境与规划学院 指导教师: 董 杰 2011年5月31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目 录前 言11 研究区概况12 济南市耕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12.1 耕地数量变化的阶段性1 2.2 耕地变化区域差异分析-33 济南市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3.1 耕地面积急剧减少43.1.1 耕地面积减少现状43.1.2 耕地减少的原因分析43.2 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耕地资源大量流失43. 3土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44 济南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54.1 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54.1.1 合理控制耕地转出总量54.1.2 适当控制建设用地需求64.2 切实保护耕地,缓解人地矛盾64.3 保护基本农田74.3.1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74.3.2 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74.3.3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84.4 实现耕地保护理念四大转变84.4.1 实现从重产能总量到重产能结构的变化84.4.2 实现从重生产到重功能的转变84.4.3 实现从资源管理到资源、资产、资本并重管理的转变94.4.4 实现由实体保护向综合保护的转变95 结语-9参考文献10致 谢11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耕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现出来。本文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济南市的耕地利用进行了动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的耕地面积总体来说呈现波动减少的态势,建设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耕地质量下降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耕地的几点措施,这对济南市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耕地利用变化;问题;对策;济南市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opulation growth,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scarcity increasingly dash forward show out. In this paper, firs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of jinan city of structure and the dynamic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ed area of jinan city, fluctuated reduce the situation,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 year by year,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loss a series of serious problem; Finally, based on this, advances some measures of protection to cultivated land in Jinan city, this la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Key words:Cultivated land use changes; Question; countermeasures; Jinan city济南市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策研究前 言耕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非农业建设等原因,占用大量耕地, 致使耕地日益减少。加强耕地变化研究, 分析耕地减少的驱动因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控制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减少具有重要意义。1 研究区概况济南市是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 济南市辖历下、市中、天桥、槐荫、历城、长清六区和章丘、平阴、济阳、商河四县(市)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资源日益受到工业和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竞争,耕地资源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严峻。2009年全市总面积799850.76hm2。其中农用地550867.63hm2,占土地总面积68.87%,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和交通用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45.09%,16.78%,3.37%和1.34%;建设用地面积为153468.4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9.19%;未利用地面积9638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2.05%。2 济南市耕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 2.1 耕地数量变化的阶段性据统计,自1949年以来,济南的耕地面积呈现波动减少的态势, 2008年以来耕地又有增加的趋势。19492009年济南耕地净减少109.21103hm2,耕地总量最多的年份是1957年, 达481.17103hm2;人均耕地面积最多的年份是1950年, 达0.155hm2,到2009年人均耕地面积为0.0522hm2,减少了0.1hm2多,其减少速度是惊人的,低于全省和全国人均水平。由表1可以看出, 全市的耕地面积从1949年以来逐渐增加, 1957年达到最高值,此后到2007年,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2008年开始又有所增加;而人均耕地面积几乎逐年沿直线下降。 表1 济南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表年份耕地面积(103hm2)人均耕地面积(hm2)1949470.850250170190490.11301978373.220.09641980373.210.09121984359.520.08191990357.620.07251996356.510.06582000355.720.06242001362.190.06102002361.480.05942003350.780.05892006347.880.05342007344.460.05322008360.660.05262009361.640.0522 数据来源:济南市统计年鉴2003、20082-3.1949年来耕地面积变化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 19491957年,全市耕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净增耕地10.32103hm2,平均年增长1.29103hm2,这一时期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农业发展较快,且大规模建设尚未起步, 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化的数量有限,大量荒地被垦殖, 因而造成耕地面积较快增长。2) 19581965年, 耕地总量波动幅度较大,净减少78.98103hm2,是济南耕地减少最急剧的时段,这一时期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大兴水利,大量耕地被转化为水利设施,从直接农业用地向间接农业用地转化。3) 19652007年, 耕地总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又存在明显不同,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651984年,工业建设占用大量耕地,耕地减少了42.67103hm2,年均耕地净减少2.13103hm2;第二阶段为19851996年, 出现“开发区热、房地产热”,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净减少3.01103hm2;第三阶段为19972007年,加大了耕地保护力度,基本上遏制了耕地锐减的势头,耕地减少了12.05103hm2,年均耕地净减少1.20103hm2。总的来说,此段时期内草地、林地、水域流向相对集中于耕地,耕地的流向相对分散,流向草地、林地、水域和城乡工矿等类型。4)2008年至今,耕地总量持续增加,这一时期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是政府采取控制措施,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缘故4。2.2 耕地变化区域差异分析由于自然条件区域差异显著,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加上历史的原因,济南各县区耕地变化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济南各地耕地相对变化率分布的大致空间格局为: 位于市区的几个区相对变化较小,而位于市区外围的几个县市相对变化较大,如南部的长清县、平阴县、北部的济阳、商河、及东部的章丘市。位于市区的历下区相对变化率最小。这种差异与自然条件区域差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北部临黄河平原区,变化较全市平均值小,主要原因是地势较为平坦, 自然环境条件较好, 农业向集约化发展, 同时荒地开垦率高,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缓慢;南部为山地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 水土流失严重,耕作条件较差,近几年当地加大了耕地保护力度,强化了土地产权管理, 并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如工矿废弃地、砖瓦窑的复垦, 增加了可观的有效耕地面积,使土地减少率相对较小;城市中心区变化较全市平均值大, 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交通等非农业占地等5。3 济南市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由于耕地资源利用的缺乏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决策观念,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致使耕地资源急剧减少、土地景观价值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6。3.1 耕地面积急剧减少3.1.1 耕地面积减少现状虽然近年来济南市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但济南市人口多、而人均耕地较少,加之济南市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建设用地需求量大,济南市未利用土地中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因而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土地供应能力回旋余地非常小。3.1.2 耕地减少的原因分析耕地数量减少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济南市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得大量耕地被侵占。根据国土部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近几年来建设用地占耕地减少总面积的60%以上,国际上的经验也说明,人口密集的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耕地必然会遭受严重损失,工业化进程愈快,耕地损失愈多7。3.2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耕地资源大量流失济南市的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过快,以济南市所辖六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为例,据资料统计,自2002年至2007年,济南市六区建设用地增长了12572hm2,年均增长率为10.7%,且以外延式扩张增长为主,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不高,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浪费。2004年,济南市全境共建立经济开发区52个,在国务院进行的清理整顿开发区的过程中,其中40个开发区被整顿撤销,核减开发区总面积的76.3%,撤销的开发区退出土地4501.18hm2,有效制止了耕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其次,近年来的偏向城市的经济发展政策使城郊各农业投资主体在土地资源配置上明显偏向效益比较高的非农产业,从而导致城郊耕地资源大量流失。 3.3 土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受市场经济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农业模式的影响,城郊农业经营者大规模的兼业经营造成耕地粗放经营和掠夺经营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利用上重用轻养,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肥力下降,形成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区域;且济南市一些重污染企业(如济南钢铁厂)向郊区转移,加之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使工业“三废”污染逐步向城郊地区蔓延,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受污染,尤其是近郊农田和沿小清河下游农田污染更为严重,土壤污染、土壤盐碱化等土地问题严重,造成水土流失、耕地质量下降,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造成对城郊环境污染、环境质量退化,严重地阻碍了土地的利用以及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人们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以实现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城郊大量优良耕地被占用和破坏。虽然每年有一定数量的其它用途的土地复垦以补充不断减少的耕地,但复垦的耕地多为荒地、滩涂,土地质量较差,农作物产量较低,与被占用的良田土壤质量相差较大。如果耕地面积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下降而得不到适当补充的话,济南市的粮食供应就得不到有效保障8。4 济南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4.1 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城市化作为一个社会人工系统的自然历史过程,虽然它也表现为自然资源和人们的自发行为的转化过程,但更表现为社会资源和社会高度组织行为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的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这一过程如何进行耕地保护却强烈地受到人的行为的影响。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既是市场机制的结果,又是政府调控的结果9。因此,政府若能够根据市场机制的作用成果和作用缺陷,合理地调控建设用地与耕地的比例,就会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情况下,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1.1 合理控制耕地转出总量土地供应量管理是非均衡态调节的基本手段。合理控制开发土地供应量,不仅仅包括对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上的控制,也包括对其结构上的优化控制。在中国,相对于可耕种的土地非常稀缺。在这样一个有限的土地上, 各种用途之间发生了冲突。在供应开发土地时必须考虑到耕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比例,使其保持在合理的比例上。合理控制耕地转出总量的措施包括: 第一, 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禁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确定年度土地供应总量,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严禁多批和违规占用土地。第二,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要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作为土地供应的重要来源,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切实做到以供定需;对闲置土地限期开发, 严格限制土地炒卖和土地闲置,通过税收手段提高土地炒作和土地闲置的成本,对闲置土地长期不开发的要执行收回制度, 以增加市场供给。第三, 在加快城市化的政策中, 可以对进城农民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 如可用农村宅基地换租一定的城市廉租房, 减轻农民进城的成本, 鼓励宅基地整理转化为耕地10。4.1.2 适当控制建设用地需求 城市化不可避免地要扩大建设用地面积,据统计,在中国城市化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将有45104hm2的耕地作为代价11。按19962007年统计资料, 济南市国民生产总值(GDP)每增加1亿元, 耕地约减少1.80104hm2。政府要在满足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要和保护耕地这两方面进行权衡。这种权衡的根本性标准是如何把城市对土地的需求控制在对其所需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大于其社会成本的限度上,防止低效率、无效率和负效率用地。合理控制需求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制定切合实际的城市规划。现在地方政府在制定规划时, 普遍存在求大求全的倾向,盲目地向外围扩展, 同时还存在擅自改变规划现象, 规划跟着项目走。第二, 提高城市外延式扩展的成本。在过去10多年, 城市发展占用过多耕地, 和其占用成本太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愿付出最小的代价去征用周边的耕地, 而不愿去改造棚户区。第三, 政府必须对土地进行长期调控。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和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 没有土地就搞不了建设, 政府部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控制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以房地产为例,政府就必须大力调控,因为房地产不是纯正意义上的商品,政府的职能就是使其每一位公民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在商品房开发中, 要严格控制高档商品房开发的建设用地, 增加用于普通商品住房开发的土地供应量,保证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供应。4.2 切实保护耕地,缓解人地矛盾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地肥力;防治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污染;深耕细作,熟化土壤;推广良种和科学种田的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抵抗灾害的能力,合理安排非农建设用地布局,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的外延式扩展,以节约耕地。采取有效措施对城郊耕地进行有效保护,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定切实有效的保护政策,对高产农田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确保全市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同时保证城郊耕地质量与数量的稳定。为确保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达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总要求,济南市国土资源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投入,在全市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地块15540块,面积32.14104hm2,全部落实专人管理,完成开发整理复垦土地6667hm2。根据济南市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办法,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占用。若能源、交通、水利、国防军工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需占用保护区内耕地,则必须严格控制占用面积和等级。占用二、三级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占用一级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则必须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非农业建设若要使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除按有关规定缴纳土地税费外,还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开垦与所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作为补偿;若没有条件进行开垦以补偿所占耕地,则应按相应标准向市、县(市)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造地费并及时开垦新的基本农田以调整补充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在临时使用的耕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临时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临时使用期满,应恢复土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及时还耕12。4.3 保护基本农田济南市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和监管措施,实现了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4.3.1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济南市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建立了济南市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 形成了基本农田变化的动态监测网络。2008年, 济南市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部试点的“金土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平台, 极大地提高了基本农田保护的信息化水平。4.3.2 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济南市的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济阳、商河、平阴、章丘、市中、天桥、历城、槐荫、长清9个县(市)区的76个乡(镇)、办事处,总面积32.13万hm2。全市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设置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 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到县级9份,到乡(镇)、办事处76份,责任田到户率达到100%。4.3.3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济南市采取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政策宣传,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 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张贴标语、信息广播、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形式, 大力开展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宣传, 在全社会营造了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良好氛围。2008年12月,济南市国土资源局与济南电视台联合录制并播出了济南市耕地保护工作纪实,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4.4 实现耕地保护理念四大转变耕地保护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内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土地利用多是一种粗放状态,保护土地的意识相对薄弱。当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时,资源性紧缺凸显,保住耕地数量、稳住粮食总产摆在了首要位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妥善解决好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提出以建设促保护,通过土地整治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保障能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路。可见,耕地保护正在从单一目标朝着多目标、综合性保护方向发展。4.4.1 实现从重产能总量到重产能结构的转变保护耕地的关键是保护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总量变化,而对结构性变化关注较少,导致潜力挖掘不均衡,要么过度,要么不足。因此,应由全国耕地保护政策“一刀切”向差别化保护政策转变,可以根据全国耕地质量的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区域、不同质量等级耕地的目标生产能力和等级建设手段。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充分合理地利用耕地资源,实现耕地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4.4.2实现从重生产到重功能的转变耕地除具有生产粮食的主要功能外,还承载着重要的生态保障功能。耕地可以说是生态安全的基础设施,人类生存离不开这个基础,它远比高速公路、铁路、机场重要得多。此外,耕地还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尤其具有珍稀土壤资源的耕地,是发挥传统文化功能和体现社会文化价值的基本载体。所以不能随意破坏耕地,也不要轻易“搬家”,这样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保护耕地不仅要保护和提高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还要加强耕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耕地的生态保障功能。4.4.3 实现从资源管理到资源、资产、资本并重管理的转变耕地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而且是重要的资产和资本。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其资产、资本属性日益显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不断加深,这对土地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把土地资源当作资产管理、当作资本运用,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此,土地管理要逐步向资源、资产、资本管理并重转变,不断强化土地资源的资产和资本管理职能,构建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管理新体制、新机制。4.4.4 实现由实体保护向综合保护的转变耕地保护不仅要保护耕地的数量和产能,还要关注粮食生产中带来的生态环境损耗成本,研究建立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制定补偿标准。比如实施“1毛钱工程”,对于售出商品粮的农民每斤补贴1毛钱,将1毛钱直接补贴给售出商品粮的农民,以提高农民保护耕地和生产粮食的积极性。5 结语随着济南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临巨大的挑战。建国以来,济南市耕地面积经历了缓慢增加快速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缓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