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教存在的问题问题之一:包办过多,弱化了孩子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元旦时,我带女儿蒙蒙参加一个婚宴,席间,女儿灵巧地拿着筷子吃东西,不用我费心照顾。在我们旁边,坐着一位婆婆和她的儿媳、小孙子。经了解,小家伙和我女儿一样大,婆媳二人把孩子夹在中间,你喂一口,我喂一口,孩子不吃这个,不吃那个。大冷的天,那个小男孩还穿着开裆棉裤,问原因,孩子妈妈说:“孩子自己不会脱裤子,我们照看不到的话,尿裤子就太冷了。”我女儿还不到两岁时,就不穿开裆裤了,开始也是自己脱不好衣服,可慢慢就学会了。 站在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立场上分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事包办过多,所掩盖的是父母们对孩子发展权利的剥夺。在一些父母的潜意识中,亲子是一体的,自觉自愿地包揽了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的一切,把自己的付出,作为孩子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为孩子自身的成长创造条件。孩子在家里没有机会或者很少有机会动手做事,使得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智能和社会性参与的权利受到限制。孩子由从小在家庭中缺乏独立的机会开始,逐渐发展为缺少独立成长的内在动力和勇气,弱化了在现实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甚至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自立于社会的人这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败。问题之二:父母“角色错位”,履行职责偏颇 父母对孩子的首要职责是保障其生存权,抚育孩子健康成长。在现实中,或许没有父母不认为对孩子来说健康是最重要的。可是当我们关注孩子生命的质量、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却也实实在在地感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生命的漠视。一些父母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逼着年幼的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孩子的自主休闲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了;有的父母担心学校“减负”影响孩子升学分数,自己给孩子“增负”, 家庭成了为学校“补漏”的“第二课堂”在学习的重压之下,孩子们点点滴滴的不良生活习惯开始形成,并在不知不觉之中威胁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到头来,又会由于体质下降、精力不足而影响学习效能,甚至耽误了孩子的学业。 一些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诠释就是“家庭学习”,而教育孩子,主要就是抓孩子的学习。在一项全国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家长把围绕着学校教育抓孩子的学习,放在了自身职责的首位。比如有52.5%的家长“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的内容”;有34.6%的家长“陪着孩子做功课”;在家庭中家长与孩子谈话的主题,有高达93.4%是孩子的“学习”;73%是“学校的事情”。孩子的学习成了家长与孩子互动的中心内容,家长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学习的拐杖”和学校老师的“助教”,而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呵护和做人的教育这些做父母最基本的职责,则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这是父母角色的“错位”。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应当与学校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父母角色“错位”的结果是,尽管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由于不懂得教学规律,不了解教学内容与方法,往往是有劲使不到点子上,而越发感到力不从心,这便成了所谓“强己所难”。虽然有人从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暂时现象中尝到过为之付出的“甜头”,但却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留下了隐患。也有不少孩子对父母们并不内行的“学习辅导”以及一味地抓学习而束缚孩子手脚的种种做法相当反感,极大地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这也是家长们抱怨“受累不讨好”的症结所在。问题之三:“你的事情我做主”,缺乏对孩子参与权的尊重 聪聪是我教过的一个大班的孩子,聪明伶俐,人见人爱,她对我说,她讨厌妈妈,因为妈妈让她不停地练钢琴。小宇说,他希望自己像孙悟空那样,有分身的本领,妈妈让他做练习题的时候,他可以变一个他在写作业,而真正的他则出去尽情地和小伙伴玩。(香水百合) 孩子是一个生命的主体,做父母的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成为孩子日后发展的方向。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做父母的就当一位导航者,可以给孩子建议、启发,可以在危难的时候及时地拉孩子一把,多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少一些专横,只有还民主和尊重给孩子,孩子长大了才能真正自己做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精神是承认孩子是一个权利的主体,在成年人做出相关决定时,孩子有表达意愿和选择的权利,这是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的参与权。这部法律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做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就是说,父母应当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人,不能忽视孩子的需求, 因自身的好恶而违背孩子的意愿,决定孩子的事项。问题之四:打骂,催化了孩子的不良心理与行为 一向严厉的我对女儿从不手软,一不听话就打她,结果是4岁前她怕你,现在5岁了,你再想打,她就跑得远远的,还一副不服输的样子。我成了她不喜欢的人!所以,真的要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了,“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想法和做法,已是远古时代的产物了。(唐文梅) 许多父母面对孩子不尽如人意的言行,情急之下打骂孩子,或许主观上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客观上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就是站在保护未成年人人身权和人格尊严的立场上,对我国多少年来固有的“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观念的否定,是对父母凭借孩子对成年人在人身和经济等方面的依赖,任意伤害孩子行为的限制。父母教育孩子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未成年人是人,是独立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积极的主动的权利主体,他们的发展过程不仅是被动地接受影响和教育的过程,自身也应当积极参与并影响这个过程。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是家庭保护的根本,也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乱吓唬孩子 今年国庆黄金周,有一个3岁多的男孩子在天安门广场与家人走散了,哭个不停,警察叔叔想安慰一下,就把他抱起来,结果那孩子哭得更加厉害,并且想努力从警察手里挣脱出来,警察叔叔以为是自己不会哄孩子,然后叫来一位警察阿姨抱着他,可是他还是照样挣扎个不停,最后孩子传到穿便衣的一位叔叔手上时,孩子才不哭 一个多小时后,找到其家人,才了解到,其父经常在家里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我就叫警察叔叔开警车来抓你去”孩子平时见警察也总是努力躲着警察 类似的还有:“你再闹,我就送你去幼儿园。”或者:“你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那里的老师教训你”。 乱吓唬孩子,会让孩子害怕他本不该害怕的事物或人,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误区的避免: 要让孩子“听话”,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其中的必要性,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对他自己和对别人的利害所在,同时,让其从“不听话”的活动本身中尝到“苦头”,这样,孩子自然就会逐渐地变得懂事“听话”了。 无原则的让步 小牛吵着要糖果,妈妈不给,小牛张口大哭,没想到这时有客人来访,母亲看在客人的“面”上,只好给他。 下次小牛又想吃糖果,妈妈照样不给,他再拿出看家本领“哇”大哭起来。但这次没有客人,妈妈狠起心肠硬撑,不给就是不给。他无可奈何,哭久了,肚子胀满空气,非常不舒服,沙哑的声音连自己听起来也讨厌,只好算了。 再下次,小牛又想吃糖果,妈妈还是不给。法宝再度使出来放声大哭,巧的是,这时电话铃声大作,妈妈听电话怕太吵,只好认了,拿一颗糖塞住他的嘴巴,当然糖到哭止 爸爸正在看电视新闻,小牛哭着要买零食,为了让爸爸能安静地看新闻,妈妈只好给他10元钱去买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小牛知道在“客人来时”“爸爸看电视新闻时”“妈妈打电话时”,哭闹是“有效果的”,因此,总是不断地抓住机会,轻而易举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误区的避免: 教育应该是有原则的,不该让步的,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应该让步。做父母的应该认识到,有什么事比教育好孩子更重要呢?想清楚了这一点,为了教育好孩子,其它的所谓的“面子”可以不要,所谓的重要“工作”可以暂时不做,我们无条件地持之以恒地坚持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漠视孩子的良好表现 小勇正蹲跪在厨房的工作台上看妈妈整理从超市买回来的东西。 他尝试帮忙清理,妈妈赶紧抢先了;他又帮拿凳子给妈妈坐,妈妈没有反应;妈妈从冰箱拿出蛋夹放在桌上,准备将蛋排好,小勇这个时候帮忙把菜屑清理干净,放进垃圾桶,妈妈也没不吭声,最后,妈妈突然叫着:“小勇,你走开!我自己来,等你长大一点再帮妈妈!” 小勇晚上睡觉的时间到了,便到厨房找妈妈,见了妈妈脱口而出喊了妈妈一声:“妈妈晚安!”结果妈妈没有反应可能是妈妈和爸爸在闹脾气,闷闷不乐;也可能是。因此,就爱理不理的,连正眼也没瞧小勇一下。小勇傻愣愣地站在那,心里很是困惑。不过,第二天晚上,临上床睡觉前,他还是照样说一声:“妈妈晚安!”结果仍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小勇起床以后自己整理了房间,高兴的去告诉爸爸妈妈:“今天我自己把房间整理好了。”妈妈却不耐烦地对孩子说:“你都这么大了,早就应该自己整理房间了,有什么可得意的!”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经常有意无意地漠视孩子的良好表现,这样下去,孩子将不会再对我们说“妈妈晚安”,或者将来有一天我们会不断地开始骂:“养你这么大,什么都不会帮!”,或者 误区的避免: 家长应该是及时发现及时肯定孩子良好行为,进而让孩子适时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孩子的一生来讲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贿赂式奖励 妈妈要给朋友打电话,为了让小娟安静地呆一会,她说:“静一点,别说话,我一会儿给你买冰淇淋。”小娟问:“什么样的?”妈妈说:“带巧克力的。”这种奖励方法用起来得心应手,不需费脑筋,不需费口舌,效果当时又十分明显。 但它的后遗症是:凡事都要讲“条件”,就连一些本来是份内的事,没有“条件”也应该去做的,可是受到此次得到“贿赂”的启发,他们就会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合适的条件才去做”的做事思维定势,这样,当然不利于孩子责任感和自律品质的形成,其消极后果是非常远久的。 误区的避免: 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且了解其中的原因,然后在孩子表现良好后再给予相应的肯定。持之以恒地坚持这样的引导,孩子的行为才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勿过分保护子女 在某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即将毕业的物理系高材生,因成绩出类拔萃,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谁知该大学却一口回绝,说什么也不愿出国。拒绝的原因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他不会洗衣服、不会买东西、不会烧饭、不懂得与别人交往,也就是说,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大学四年中,他的衣服铺盖都是妈妈定期到学校来取回去清洗。 很显然,这位大学生是在其父母的过分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所谓过分保护,是指父母亲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像老母鸡护小鸡崽儿一样,始终将子女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他们不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的事情。还有的父母出于望子成龙之心,将子女活动的范围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在某些地方,他们对子女实行了直接、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种清规戒律来约束孩子的意志行动,没完没了地纠正和指责,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就会出差错。过分保护将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首先是独立生活的能力差,动作笨拙,行为幼稚,起码的个人生活都不会料理;第二是社会化困难,社交无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影视行业报告:工业化制作流程与质量控制关键节点解析
- 节后复工培训课件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测试备考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试卷提供答案解析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题库讲解及答案详解【全优】
-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模拟考试高能及完整答案详解(夺冠)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提分评估复习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包(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题库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医学资料 容积-粘度吞咽测试(V-VST):吞咽障碍的临床检测方法 学习课件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 建筑工程泥水劳务分包合同书
- 第三单元 山水梦寻 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2025年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铁塔监理流程
- 《社会化网格治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5700字
- 稳派教育2025届高考压轴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车间5S检查评分表
- 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简介范文
- 静电复印纸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