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大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题 目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植物文化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xx 导 师 姓 名 学 科 专 业 风 景 园 林 研 究 方 向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xxxx年xx月 分类号 密级论文题目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植物文化研究 英文题目: Research on the plant culture of Xishu Memorial Gardens for Famous Historical Figures 论文提交 学位授予日 期: 日 期: 摘 要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西蜀地区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西蜀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环境浸润下形成的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地域园林的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尤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植物文化为代表。其植物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分别以植物景观营造和意境构建为代表。西蜀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下的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作为颇有特点的一支对我国传统园林植物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深入研究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植物文化内涵和园林载体,将其植物文化与地域园林景观应用结合起来,对于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促进地域性园林植物景观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首先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将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景观应用等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基本的梳理和总结,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其次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归纳总结等方式梳理了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其影响下的植物造景发展脉络,探讨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与植物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植物从早期的食用到逐渐的观赏,再到融入主题思想和营造氛围,形成了物境-画境-意境逐渐提升的过程。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受到西蜀地区的农耕文化、儒释道思想、社会民俗与习惯、诗歌、文学与绘画等影响,而其园林载体则表现在以植物为主题的景点、匾额、楹联、题刻、铺地、窗格、装饰等形式上。最后论文通过选取若干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城市园林景观进行实地调查,探讨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在现代城市景观中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总结了其应用的形式、载体和文化表达的方法。研究认为西蜀名人纪念园林在现代景观中的形式主要植物专类园、花卉展览等花展和花节、博览园等园林展和公园绿地中的植物主题景观等。其表达手法分为传统应用手法和现代运用手法两种,前者包括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的继承与创新、象征手法、园林景题等,后者包括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空间处理方式等。 通过对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的研究,一方面解析了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的基本内涵,加强了对传统地域性园林植物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为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体系的初步构建提供了基础性资料,为现代纪念性城市园林景观中植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影响要素,园林形式ABSTRACT The Xishu district with the core of the Chengdu Plain has beautifu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known as the land of abundance. Xishu celebrity memorial garden based on Xishu unique natural and human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has its own unique style and features,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plant culture with varied and rich connotation.Xishu celebrity memorial garden plant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Xishus unique regional cultural influence makes great sense as branch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plant culture.It is positively important to explore deeply Xishu celebrity memorial garden plant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landscape forms, combination of the plant culture and geographical landscape application which will protect and inherit regional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regional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took the celebrity memorial garden pla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study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key landscape value.The paper firstly summarized the he celebrity memorial garden, plant culture, landscape application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ie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ading as a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Then the paper the history of Xishu celebrity memorial garden plant culture and gardening based on literature consulting,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ummarizing to discuss th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lebrity memorial garden in West Sichuan and plant culture. Thirdly,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main carrier of the celebrity memorial garden in West Sichuan plant cultu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celebrity Memorial garden in West Sichuan plant culture.In the end,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in modern landscape of Xishu celebrity memorial garden plant culture and summarized the the application form, the carrier and expression of culture method of them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of some classical cases. Through the research above we can get two points, one is that we can know about the basic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celebrity memorial garden plant culture and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traditional garden plants, the other is that we can build the the celebrity memorial garden plant culture system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o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modern memorial of urban landscape plant.Keyword: Xishu; celebrity memorial garden; plant culture; influence factors; landscape application 目 录摘 要II目 录IV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3研究内容- 3 -1.4研究方法- 3 -2.文献综述- 4 -2.1相关概念- 4 -2.1.1西蜀名人纪念园林- 4 -2.1.2植物文化- 5 -2.1.3园林景观- 6 -2.2园林植物文化的意义- 7 -2.2.1满足观赏的需求- 7 -2.2.2满足使用的需求- 8 -2.2.3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 9 -2.2.4满足纪念性的需求- 10 -2.3国内外研究进展- 10 -2.3.1国内研究进展- 10 -2.3.2国外研究进展- 13 -3.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植物发展脉络和特色- 16 -3.1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分布- 17 -3.2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特色- 19 -3.3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特色- 21 -3.3.1先秦时期的西蜀历史名人纪念园林植物- 21 -3.3.2秦汉三国时期的西蜀历史名人纪念园林植物- 21 -3.3.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西蜀历史名人纪念园林植物- 22 -3.3.4隋唐五代时期的西蜀历史名人纪念园林植物- 23 -3.3.5宋元时期的西蜀历史名人纪念园林植物- 24 -3.3.6明清时期的西蜀历史名人纪念园林植物- 24 -4.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植物文化与园林形式- 25 -4.1植物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25 -4.1.1农耕文化- 25 -4.1.2儒释道思想- 25 -4.1.3社会民俗与习惯- 26 -4.1.4诗歌、文学与绘画- 27 -4.2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的园林形式- 27 -4.2.1以植物为主题的景点- 27 -4.2.2匾额、楹联、题刻等- 36 -4.2.3铺地、窗格、装饰等- 41 -5.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3 -5.1表现形式与载体- 43 -5.1.1植物专类园- 43 -5.1.2花卉展览等花展和花节- 46 -5.1.3博览园等园林展和公园绿地中的植物主题景观- 47 -5.2主要表达方法- 49 -5.2.1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和创新- 49 -5.2.2象征手法- 51 -5.2.3园林景题手法- 52 -5.2.4现代园林的手法- 52 -5.3纪念性园林中的植物种植设计- 53 -5.3.1纪念性园林的特色- 53 -5.3.2植物种植设计- 54 -5.4案例分析- 55 -5.4结语与讨论- 57 -参考文献- 59 -致 谢- 61 -III1.绪论1.1研究背景地区有着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盆地积淀了丰富的植物文化内涵,成为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蜀特殊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的浸润下发展起来的西蜀园林逐渐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地域性园林的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并以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为典型代表。其自身的名人纪念园林文化与西蜀植物文化的有机融合构成了具有西蜀地域特色的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对于丰富地域性园林植物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国内对于古典园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等地域性园林上,在建设理念、文化内涵、建设方法、园林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其他地域园林的研究如岭南园林、中原园林、巴蜀园林等研究则相对较少。尤其是对西蜀园林植物方面的研究,还少有对其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地区作为我国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大省之一,不论是从植物的种类和规模来看,还是从植物群落的丰富度上说,都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资源大省。而西蜀地区的先民和客居西蜀的文人们利用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创造了具有古朴自然、乡情浓郁等特点的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结合西蜀地区的地域文化积淀,创造出了丰富的地域性园林植物文化。地区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不论是从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遗传与育种、生理生化等来看风景园林植物方向来看,还是从植物景观应用、景观评价、园林设计等风景园林设计方向来看,都有着较大的研究价值,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过去的研究往往从植物和园林的角度分别独立研究,而较少进行结合。因此,基于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浓郁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地域植物文化特色,将植物文化与景观应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城市景观的美学功能,而是更加注重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植物作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在建设生态城市、文化城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建设对象之一,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其城市景观建设越来越缺乏文化内涵,景观建设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景观的生态性。在建设“美丽中国”和国家级成渝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开展地域性园林的植物文化及其景观应用的研究,对于提高地区城市景观建设的文化品位,丰富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研究具有意义。1.2研究目的和意义这里所说的西蜀主要是指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盆地,是古代的蜀国地区,今天的地区。而西蜀园林则是诞生在西蜀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下的地域性园林。虽然西蜀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一脉相承,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一般特点,但由于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特殊性,西蜀园林是地域性古典园林中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一支。不同于北方皇家园林的大气庄严,高贵典雅,也不同于江南私家园林的细致精巧、婉约脱俗,西蜀园林具有鲜明的清幽雅致、乡情浓郁的特色,并以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为代表,具有突出的名人纪念特色。尤其是在植物造景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长期以来,关于古典园林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上面,不论是从整体的造园思想与方法、空间布局、造景要素分析、意境营造等方面,还是从局部的个园案例分析方面,都取得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而对地域性的古典园林如中原园林、岭南园林、重庆地区等的园林研究还相对较为薄弱。尽管对地区的园林近年来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通过对现有的论文数据库分析,对于地区的古典园林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的造园思想、造园艺术风格、建筑特色等方面,对于园林文化内涵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虽有所涉及,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如在对园林植物方面的研究,往往是作为整体研究的一个点并没有深入的展开,这与作为重要的园林植物资源大省的地位是不相符的。目前西蜀园林作为重要的古典园林分支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体现,关于植物文化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对于加强地域性园林植物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出于对地域性古典园林的喜爱和传统植物文化的兴趣,通过对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植物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作为地域性园林植物文化的一个创新研究。探索西蜀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的影响因素,总结出西蜀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园林应用形式,进而探讨了其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的景观应用方法和园林载体,以期为保护和传承地域性园林植物文化,丰富地区园林植物文化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对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植物文化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引起传统地域性园林的重视,尤其是植物文化方面的重视,可以增强对传统植物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植物文化的研究加强对传统植物文化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结合,使传统植物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得到应有的体现,结合植物的文化内涵,可以建设出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的城市景观,这对于提高城市景观的可识别性,营造富有意境美的园林植物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一是通过实地调查、文献阅读等方法梳理了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植物发展脉络和植物文化特色,分析了植物文化在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与植物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是在分析了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的影响要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主要植物文化和其文化表现形式。 三是对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中的植物文化与意境的营造结合起来分析,探讨西蜀园林植物文化景观如何实现对园林意境的营造和文化纪念氛围的烘托。 四通过选取若干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城市园林景观进行实地调查,对其园林特色、植物文化、景观应用形式等进行分析,总结出传统植物文化在当代纪念性城市景观建设中的现状、不足与解决策略。1.4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从植物文化的角度入手,以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为研究切入点,重点通过对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其蕴藏的丰富植物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其植物文化的地域性和与城市园林景观结合所产生的文化景观表达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西蜀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在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情况和建设策略。(1) 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与植物文化、西蜀名人纪念园林、园林形式、文化景观等相关的书籍、期刊、博硕士论文等资料,梳理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分析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的历史发展脉络,总结相关的植物文化景观应用案例,提供参考与借鉴。(2) 实地调查法 通过对典型的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实地考查,通过问卷调查、拍照、访谈、观察等方式尽可能地了解其植物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园林应用形式。同时总结其植物文化的表达方法,并对其在当地城市景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3) 案例分析法对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中典型的植物文化景观应用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植物文化景观的实际经验教训,为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4) 归纳分析法通过对各种方式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后,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植物文化的地域性,城市设计中植物文化景观应用的现状及手法等,为西蜀现代园林植物文化的景观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5) 学科交叉法通过对风景园林学、历史学、植物学、园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对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植物文化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达到学科交融、综合应用的目的。2.文献综述2.1相关概念2.1.1西蜀名人纪念园林西蜀名人纪念园林并不是一种园林类型,而是突出了西蜀园林中具有浓郁名人纪念性质的园林类型的统称。尽管关于西蜀地区的准确定义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但可以肯定的是西蜀地区就是在蜀文明从诞生到不断发展完善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最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力的地区,随着蜀文明发展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变迁,但总体上都在今地区。因此,一般认为,西蜀园林就是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盆地,在盆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地方性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性园林中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代表。西蜀园林按照园林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寺观园林、祠宇园林、衙署园林、宅院园林、陵寝园林、书院园林等,其名人纪念的对象既有官员,也有百姓,既有帝王,也有功臣,但大多都是对西蜀地区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是西蜀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土壤下结出的宝贵果实,具有典型的历史文化名人纪念性质和氛围。选择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因为其代表了西蜀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而且因为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数量和种类都基本可以涵盖整个西蜀园林的范畴,是西蜀园林的主体部分1。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名人纪念特性而衍生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造园风格,从而使其成为中国地域性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为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包容的文化、发达的经济条件、入蜀的文人、崇文尊贤的传统民间信仰等则为名人纪念园林的发展与繁荣注入了持续的动力2。与其他地区的古典园林不同的是,大部分西蜀名人纪念园林都具有公共纪念的性质,或改建于官衙,或改建于民居,或改建于祠堂,不一而足。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园林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但由于西蜀人们强烈的纪念意识的存在,而使得很多园林都得到了重建,在这破坏-重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很多园林有幸留存了下来,也强化了园林的历史纪念性质。这也为我们深入系统研究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提供了宝贵的物质财富。2.1.2植物文化 英国人著名人类学家Edward Tylor首次使用了文化一词。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中将文化的定义是放在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的,他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而我国对文化的定义则多引用辞海中的表述,将文化定义为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植物文化则是指与植物有关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所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总和。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了其植物文化的多样性。同时植物文化本身也受到地域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宗教、民俗等其他因素的形成,从而增强了不同地区植物文化的地域特色3。 由于植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以及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以植物为主题的植物文化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植物,在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与作用下构成了丰富的植物文化。不同的地区对植物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构成的植物文化也不同,有些地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后开始对植物进行审美追求,并逐渐从表面的形态美、色彩美上升到富有象征意义的意境美。如我国传统植物文化中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和四君子“梅兰竹菊”等。又如将竹子作为虚心有节、弯而不折的高尚精神和品质,莲花作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等。这些都是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的丰富植物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而西南地区则是我国植物资源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不论是从植物栽培历史还是植物分布和种类上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植物就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与其他的地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从而形成了丰富度物质和精神文化。物质方面的植物文化包括植物的栽培种植方面与应用方面(医药、建筑、景观、材料、食品等),精神方面的植物文化包括植物蕴含的思想、理念、审美与象征意义等。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植物文化就是人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所构成的与植物密切相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2.1.3园林景观园林与景观具有类似的含义,都是英文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缩写,有时候也统一称呼。关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文翻译,在国内具有较大的争议,有称为风景园林的,有称为景观建筑的,也有称为造园学,景园学的,在本文中不对此争议做过多探讨,而是统一称为园林景观,其含义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通过一定的科技和艺术等对土地进行综合规划布局与营造的场所。园林景观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园林景观的建设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无论是对地形地貌的改造,还是对场地植物景观的精心组织与营造,都离不开对场地环境的尊重;另一方面园林景观设计是由人工建设的,具有一定的主题,蕴含了创作者的思想与感情的因素,并且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建筑、绘画、书法、雕塑、音乐、民俗等综合科技与艺术水平,具有鲜明的社会特征4。从时间上看,我国园林景观分为古代园林景观、近代园林景观和现代园林景观。古代园林景观就是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现代园林景观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城市园林景观,包括公园、广场、庭园、街道、居住区等各种绿地景观。从内容上看,园林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前者如水系、植物、山石等,后者如雕塑、建筑、铺装等。优秀的园林景观不仅满足了人们游赏的需要,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品位,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不论是古代园林景观还是现代园林景观,植物都是十分重要的表现要素。以植物文化为主题的园林景观不仅可以增强园林景观的地域特色,而且给人身份认同感(图2-1)。图2-1 成都望江楼公园的竹子景观,体现了成都竹子的地域特色(自拍)2.2园林植物文化的意义2.2.1满足观赏的需求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从类型上看有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从季节上看,有常绿与落叶植物。从观赏特性看,有观花型、观果型、观干型等。这些植物由于具有不同的外观和色彩、触感,其不同的组合和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观赏需求。从形态上看,不同的植物形态具有不同的观赏特色。“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形容杨柳之形态。“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描写梅之形态。在姿态美的欣赏中,乔木灌木是较为典型的代表。从外形上看,既有圆锥型、伞形、圆球型,也有芭蕉型、垂枝型等。前者如松柏类,常常在纪念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烘托出纪念性园林的氛围;后者如柳树、云南黄馨,池杉等给以活泼灵动的感觉。从色彩上看,植物的不同颜色可以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联想,也可以根据表现的主题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如竹子的翠绿挺拔,往往表现了生命和活力,也使一种给人安静思考的颜色。又如杜鹃的红色,往往代表着热情、激情和能力,往往给人兴奋和激动的感觉。而植物的组合色彩,既色系往往更具有烘托环境氛围的作用。如在陵墓等纪念性园林中往往采用暗色系的树种。而在儿童主题公园等植物景观中往往用粉色系来吸引儿童的注意,激发儿童潜力。从排列组合上看,包括列植、丛植、对植、散植等,可以营造出不同视觉效果的植物景观,也可以强化环境的纪念性(图2-2)。如在园林入口上的对植可以软化建筑形态,增加园林入口的可识别性,又如在园林道路上的植物列植,可以强化道路轴线,增加道路的秩序性等。图2-2 成都望江楼公园薛涛纪念馆中的竹子造景,营造出竹文化的氛围,烘托薛涛的品质 (自拍)2.2.2满足使用的需求植物作为唯一的具有生命力的造园要素,在园林景观中不仅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满足人们休闲、交流与游憩等的实际使用需求。通过营造具有特色的植物空间,不仅可以改善区域小气候,而且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实用性的活动场地,满足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不同的植物类型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可以使开放空间,私密空间,也可以是半私密空间。同时,通过不同的造园手法可以充分发挥植物的空间引导与组景作用。如可以通过传统造园中的借景、框景、障景、夹景等来营造丰富的植物空间。不同的植物由于形态、大小、高度、质地的不同,其植物空间的建设也有所不同。传统纪念园林景观通过不同的植物特点和功能需求,营造出了符合场地实际需要的丰富的植物空间类型,不仅增加了植物景观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多角度、全面地展示植物文化主题,渲染植物文化主题氛围(图2-3)。图2-3 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的纪念橡树周围与座椅结合,营造出纪念和游憩功能的空间(自拍)2.2.3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在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植物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果实,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定向地栽培植物,并开始对植物进行初步的加工作为生产、生活工具,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开始进一步加强。到了后来,植物的审美出现,人们对植物的了解更进一步,开始产生了丰富的植物文化。植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植物文化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和动力。以竹子为例,我国作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是最早利用竹子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构成了丰富的竹文化。竹子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竹子可以制造竹楼、竹桥等建筑、交通工具, 也可以制造成竹简、竹家具等生活用具,还可以制造成竹雕、竹编等艺术品。还可以制造成竹乐器、竹画、竹食品等,可以说基本涵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素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美誉(图2-4)5。图2-4 宜宾蜀南竹海博物馆内展示的竹家具(自拍)2.2.4满足纪念性的需求对于纪念性园林来说,植物除了具有一般的审美、经济、使用等价值外,还具有突出的纪念意义,可以满足使用者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植物逐渐被人们赋予了人格化的意义,在民俗、文学、诗歌、景观等具有典型的符号化意义,用于表达某种情感或寓意。如竹子与松、梅被称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称为“四君子”等,在纪念性园林中得到普遍应用,可以用在纪念文人雅士的纪念性园林中。2.3国内外研究进展2.3.1国内研究进展我国关于纪念性园林的研究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园林情感表达、场所精神、园林景观设计、园林空间体验等几个方面。刘滨谊在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则对纪念性景观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并从人的行为和心理的角度对纪念性景观在旅游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李开然在景观纪念性导论中对纪念性景观做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通过实例分析纪念性的表达、内涵、外延、形式、原则,另一部分是提出了一套景观设计方法论,提出以景观情感为目标,兼具“意、境、流”方法为分析手段,对于纪念性景观的营造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齐康在纪念的凝思对纪念性建筑和具体案例进行了研究。游明国在景观纪念性建筑中对纪念性景观的内涵、形式、空间等进行了分析,但偏重于案例介绍。在实践方面,纪念性景观的营造很多,如南京中山陵,水立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北川抗震纪念园、青海原子城景观等。在研究生学位论文方面,也有很多研究,如符禾从景观要素的角度对大学校园中的纪念性景观进行了研究。丁奇从现象学、心理学等角度探讨了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特点,并详细分析了其组成要素地形、山石、植物等。刘禹舒探讨了纪念性空间的基本类型,并从时间和文化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外部纪念性空间。赵洁在对纪念性景观的历史沿革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其一般发展规律,并探讨了当代纪念性景观的特点,分析了其一般表现方式和设计方法。王玉石从设计要素、设计特点、设计技巧等方面探讨了纪念性景观的表达。孟萌从设计理念、风格、要素表现和意境营建等方面分析了中西方纪念性景观的差异和特点。王依瑶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当代纪念性景观的叙事性问题。赵洁则探讨了当代纪念性景观的设计问题。 我国关于植物文化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与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漫长的植物资源开发与应用历史分不开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描写了大量植物,根据清代人顾栋高编写的毛诗类释中的统计,包括草类37种,药类17种,木43种,谷类24种,蔬菜38种,花果15种等共有174种之多6-7。诗经中的植物描写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单纯描写植物景观的,也有借以抒发感情或具有象征意义的,具有丰富的植物文化内涵。之后的以著名爱国诗人屈原作品为主的楚辞则更加强调的植物的拟人化性格,其将花草分为香草和恶草两类,给植物加上了鲜明的主观判断和象征。如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将秋菊作为吉祥长寿的象征8-9。同时代的古诗十九首也对一些植物进行了象征意义的运用,通过描写植物达到了构建意象与文化表达的目的。论语中也有一些对植物拟人化的描写,如“岁寒,然后知松柏然后凋也”,就表达了对松柏坚韧不拔的品质的称赞。南宋人陈景沂编写的全芳备祖是一部关于植物的专著,被誉为最早的一部植物学专著,也是宋代植物类书籍的经典之作,包括果蔬、花卉、木本、草本、农作物等各类植物150多种,每种植物都有相应的诗词、杂记等各种相关资料,对于了解宋代的植物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明代王象晋编写的二如亭群芳谱,简称群芳谱,也是介绍栽培植物的专著,记载植物多大400多种,大半部分为园林观赏植物,每一植物都较为详细了介绍了其形态和栽培技术,而且更为可贵的是对其植物的应用与相应的典故都也有涉及,对于丰富植物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到了清代汪灏在群芳谱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和补充,使群芳谱不仅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植物方面的百科全书。清代陈淏子的花镜也是同时期的优秀作品,不仅对于花木的栽培技术有所论述,对于花木的园林配置方法也有独到见解。此外,还有很多植物的专著也很有参考价值,如南朝宋人戴凯之编著的竹谱不仅是现存最早的竹子专著,也是最早的园艺类植物专著,其对竹子的环境、种类、形态、用途等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堪称古代竹文化研究的奠基人。 同时,除了关于植物栽培方面的专著外,古代还出现了很多具有较高价值的造园类专著,其中关于植物文化和植物造景方面的论述对于植物文化及其景观应用研究也具有较大参考价值。明代计成编写的我国第一部造园学专著园冶提到了很多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植物造景方法,如“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拢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藉以粉壁为纸仿古人笔意,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文,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等都十分生动地描绘了竹景的营造手法,并且渲染出幽静闲适的深远意境。清代李渔编写的闲情偶寄中也涉及到一些植物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如“见其物小而蕴大,有须弥芥子之义,尽日坐观,不忍阖牖”,就是提出小的植物空间如何合理的设计也可以起到小中见大的效果,给人无尽的联想空间。清代文人文震亨的长物志详细论述了植物造景的理念和方法,对于现代园林植物文化景观的营造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如芙蓉 “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 ”,木槿 “编篱野岸,不妨间植,必称林园佳友,未至敢许也 ”等多10-11。一些地方县志记载的名胜古迹中关于植物景观的叙述和现存的诸多历史名胜古迹和园林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到了近现代,关于植物文化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并且主要集中在植物资源、园林文化与历史、园林美学思想、古典园林分析、植物设计等方面。 以蔡希陶为代表的植物学家们对我国的植物资源保护与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其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热带植物园,该植物园目前已成为集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旅游、科普等于一体的重要基地。曹林娣在中国园林文化中对园林植物文化进行了简要分析。闻铭、周武忠、高永青等主编的中国花文化辞典对目前的花文化进行系统详细的总结与分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是了解花文化相关内容的百科全书。周武忠主编的中国花文化史重点从历史和园林学的角度论述了我国的花卉历史和花卉文化,论述了花卉与旅游、栽培、花卉产业、园林、民俗、宗教、艺术等的联系,是了解花文化历史和现状的经典作品。彭镇华,江泽慧编写的绿竹神气是从诗歌文学角度探讨了竹文化的内涵,对于了解我国的竹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价值。 金学智的中国园林美学则从园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的植物审美观和植物审美的价值体系。章采烈在中国园林艺术通论对园林植物的形态美与精神美做了具体的阐述,并提出了多样化的植物组合方式。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对植物造景做了一定的阐述,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也对植物空间做了一定的分析,但都是作为古典园林中的一部分进行论述,缺乏系统专门的研究。苏雪痕的植物造景是植物种植设计的经典著作,其对植物设计的理念、思想、原则、方法和案例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于植物文化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陈其兵在观赏竹与景观、观赏竹配置与造景等著作中详细论文了竹子的文化价值和其在景观中的应用。 除了专著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博硕士论文和文献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袁洁对佛教中的植物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从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的角度分析了佛教植物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应用价值。游荣盛对以福州市为例探讨了园林植物文化的体系和不同场地的植物文化特色和应用价值。陈琦通过对古典园林、植物园、博览园等的调查分析了植物文化的园林应用形式和设计方法,对于现代景观中保护和传承园林植物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这些关于园林植物文化和其景观应用的研究对于本论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2-24。 总体看来,尽管对于植物文化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但从地域性园林的植物文化及景观应用研究方面,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等,对于地区的古典园林尤其是名人纪念性园林的植物文化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虽然古典园林隶属于中国古典园林的一部分,但由于地域性的影响,其又有着自己突出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需要进一步挖掘。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可以发现,地区的古典园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的设计思想、造园风格与方法上,对于植物文化与造景的研究还缺乏深入系统的论述,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25-34。2.3.2国外研究进展理论上,国外的纪念性园林研究并不系统,大部分是对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多零星地发表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landscape journal等杂志上。但是国外对于纪念的理解十分深刻,而且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纪念性景观背后所蕴藏的巨大人文内涵来看,其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值得学习与借鉴。在实践上,西方国家在战后在纪念性景观的营造上走在了世界前列。二战后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和作品,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美国圣路易斯市拱门,华盛顿纪念碑,美国越战纪念碑,犹太人屠杀纪念馆,代表的设计师有林缨,盖里。彼得.沃克等。 国外的植物文化及景观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和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欧洲的古典园林与我国的古典园林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而其中的园林植物文化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欧洲最早的园林起源于果园苗圃,在圣经中就记载了许多植物,如无花果,这是亚当夏娃用它的叶子来做“衣服;橄榄树,大洪水褪去后鸽子嘴里衔着它的叶子,橄榄树和鸽子也从此成为和平的象征。又如葡萄,挪亚做农夫的时候建造了一个葡萄园,这也可以解释很多古典园林中出现的植物专类园;柽柳,又名垂丝柳,亚伯拉罕在它面前进行祷告等。所罗门是以色列王朝的第三代君王,其在位期间兴建了很多宫殿和庭院,栽植了很多果树,兴建了很多果园。古埃及园林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宗教的影响,其园林建设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和象征性。由于酷热的环境和定期发生的尼罗河洪水,使其园林主要是为了提供休息和食用功能。其建造了各种蔬菜园、果园,水池边种植了纸莎草,水渠边的植物都呈规则式布置。尤其是在陵寝园林、圣殿等祭祀性园林中植物造景已经初步具备了纪念性园林的特点,具有浓重的宗教神秘气氛。 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对于后来的欧洲古典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希腊园林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和纪念特性。古希腊著作荷马史诗中就有大量关于花园、花卉林木等植物造景的描述。古希腊园林类型较为丰富,包括公共园林、宅园、圣林、学园等,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园林,都有植物相伴。如宅园中的柱廊园中庭就栽植着很多花草,圣林内有庭荫树和果园,而学园则是为了老师和学生们交流探讨而建立的园林,其植物包括悬铃木、白杨树、橄榄树、月桂树、桃金娘、五月花、山茶等。当时发达的几何美学思想也影响到了植物造景,其植物种植强调规则对称,这影响到了后面的欧洲规则式园林的发展。古罗马园林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并继承了古希腊园林的内容并有所发展。古罗马的园林也十分重视实用价值,其建设的果园、菜园和香料园等就是重要体现。其将园林作为建筑的附属部分,因此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造景人工化痕迹明显,强调植物的造型美,将其修剪成各种图案。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园林尽管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园林影响,但其受到的宗教影响更加突出。其园林主要分为寺院庭院和城堡庭院两种类型。前者如建于9世纪初的瑞士圣高尔教堂其分为三个部分,中心为教堂和僧侣用房,南部为食堂、仓库、工作用房等,东部为药草园、果园等,体现了当时植物的实用功能和为宗教服务的特点。后者如法国寓言长诗玫瑰传奇中对城堡园林的记载,果园四周围绕着高墙,草地中心有喷泉,院中还有修建过的花坛。城堡园林作为城堡附属部分,但提供了游乐、休息和生产的功能。但在中世纪后期,欧洲园林开始由宗教性、防御型向装饰性、娱乐性转变。如迷园用修建的低矮绿篱组成迷宫的形式,结园用低矮绿篱组成具有图案的花坛,猎园在封闭的围墙内种植树木,放养小动物以供狩猎等。同时,由于受到波斯帝国的影响,欧洲园林同时还出现了伊斯兰风格的园林,以西班牙伊斯兰园林为代表。其植物造景方面主要采用黄杨、月桂、桃金娘等修建成绿篱用来划分空间。而通过植物、水和铺装的组合,伊斯兰园林很好地表达出了绿洲的意境。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文艺复兴早期,以阿尔伯蒂为代表的造园家提出了造园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包括追求比例与尺度,规则式布局等,将黄杨、迷迭香等植物作为花坛的装饰,果园和蔬菜园分开布置,对欧洲古典园林具有深远影响。第二个阶段是文艺复兴全盛时期,该时期确定了意大利台地园在古典园林中的地位,其植物设计强调树木、树篱在活跃线条和平面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的空间营造作用,甚至将植物作为建筑材料的一部分,从而使植物成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过渡。在文艺复兴后期,受到巴洛克艺术的影响,该时期的意大利园林在植物修建方面更加精细和复杂,盛行各种形式的植物图案花坛。17世纪开始,古典主义开始在法国兴起。与意大利园林有所不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以勒诺特尔园林为代表,又称为规则式园林。其通常将建筑布置在高地上,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拱式桥桥梁施工方案(3篇)
- 民间庙会活动策划方案案例(3篇)
- 高校过年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篇)
- 扬中活动策划方案收费标准(3篇)
- 露台泥土回填施工方案(3篇)
- 室内周末施工方案(3篇)
- 运营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心理变态分析题目及答案
- 小学问答题目及答案
- 随自然而行300字(8篇)
- 2025年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镇公开招考村级后备干部8名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公司领导财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郑州银行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园艺生物技术应用与发展
- 子痫患者护理查房
- 2025上海市八年级升九年级数学暑假提升讲义:相似三角形压轴题(六大题型)原卷版
- 我国军兵种介绍课件
- 2025全国农业(水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水生物病害防治员)选拔赛试题库(含答案)
- 网约车停运损失赔偿协议书范文
- SYT 0452-2021 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PDF解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