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岫岩东北大鼓的音乐特征.doc_第1页
音乐论文岫岩东北大鼓的音乐特征.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岫岩东北大鼓的音乐特征 唱腔是区别说唱类曲艺音乐(音乐论文)的重要依据。研究说唱音乐的唱腔,对于正确认识说唱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发现,在与奉派东北大鼓的比较研究中,岫岩东北大鼓唱腔多样,板式清晰,既继承了奉派的传统板腔,如【大口调】、【小口调】、【二六板】等,又在其原有基础上有所创造,如【二加四】、【西河调】等,丰富了唱腔音乐的表现力,并凸显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一)岫岩东北大鼓的唱腔特征岫岩东北大鼓的唱腔分为主要唱腔和辅助唱腔两种。主要唱腔是唱段中必用或经常使用或必用的唱腔,其连缀顺序大致为:【四大口】-【澄(dng)清板】-【慢四六】-【快四六】-【二加四】-【流水板】-【紧皮风】;辅助唱腔是不常使用或插入主要唱腔当中的唱腔,如【哭靡子】和【西河调】。现分述如下:【四大口】是一种开篇腔,用在唱段的开头,在一个唱段中只能使用一次,起到开篇或引子的作用。曲体结构是由上下两句构成,其节奏为一板三眼,节拍记谱,速度缓慢,旋律悠长,音域跨度较大,在上句的结尾处常有四小节的拖腔,下句的结尾处只有两小节的落腔,并由两小节的伴奏完成了与上下句的对应关系。【澄清板】又称【大慢板】、【奉派大口】等,其节奏为一板三眼节拍记谱,速度缓慢,抒情性唱腔。曲体结构常由六句构成,每句四板(4小节),六句一个甩腔,以作为乐段的结束。有时候,根据故事内容情节的需要,也对其基本曲体结构进行扩充,如变六句一段为八句、十句或十二句等,这时,往往只需要重复使用基本曲调的第三、四两句,直至结尾时加一个落腔结束。【四六板】又分为【慢四六】、【快四六】,被称为“四六排连”,两种,分别以、节拍记谱,叙述性较强。这两种唱腔常常以先后顺序连接使用,曲调基本相同,只是在速度上有快慢不同的差别。【慢四六】一句四板,六句一甩腔,情绪舒缓,从容不迫;【快四六】情绪急切,紧张激烈。【二加四】其节奏为一板一眼节拍记谱,中速稍慢,叙事性唱腔。曲体结构常由四句构成,但在实际运用中,艺人也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打破这一结构规律,重复或多次重复演唱第三、四两句,从而使乐曲变为带有扩充性的结构,结尾常采用甩腔的方式。【二加四】是岫岩东北大鼓比较有特色的唱腔,与其它唱腔不同的是,该唱腔常常在七字句的基础上,加入三字头,如:“好一位,秦叔宝,往前行,前面不远登州城。”这样,就是该唱腔增加了自由度,更便于灵活地刻画人物形象或铺展故事情节。该唱腔风格激越,适于表现斗志昂扬,紧张激烈的故事情节。据艺人说,该唱腔是由马德廉在流水板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流水板】又分为【慢流水】、【快流水】,节拍记谱,在速度变化上,常常采用由慢到快的连接方式。其节奏紧凑,似说似唱,善于表达紧张、激烈的情绪。其唱词除了以七字句或十字句等基本句式之外,常根据情节需要加入字词或衬词,形成垛句效果,但总体上仍然属于上下句多次反复的结构形式。【紧皮风】又称【扣调】,是一种结束腔,其唱腔节奏为有板无眼,节拍记谱,戏剧性唱腔。其唱词不受字数的限制,既可以使用短句,也可以使用长句,一字一音,情绪激昂,善于表现最为激烈的故事情节,达到全曲的高潮,常用于唱段的结束部分。在旋律上,依然采用上下句多次反复的曲体结构;在全曲结束的尾部,有时戛然而止,以缓慢的清唱结束全曲,有时采用紧打慢唱的方式,以舒展缓慢的节奏和绵长悠远的唱腔作结,取得一种特殊的艺术(艺术论文)效果。【悲调】又称【哭糜子】,其节奏为一板三眼,节拍记谱,速度较慢,腔多字少,用于表达悲苦凄凉的故事情节。其曲体结构为四句,有时重复三、四句构成六句体的结构,第六句唐二主探病(根据2010年9月17日孙景洲录音记谱)冯志莲:岫岩东北大鼓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范本)431年第4期使用甩腔来收尾。【悲调】常用在唱段的“慢板”唱腔之中,如【澄清板】、【慢四六】。此唱腔在长篇书目的【澄清板】中运用得较多,短段有时也用,视故事情节的需要灵活运用。【西河调】的节奏为一板三眼,4/4节拍记谱,中速稍慢,长于叙事,多表现欢快喜悦的故事情节。【西河调】运用比较灵活,常用在【慢流水】或【二加四】唱腔的前面。其曲体结构为四句一个段落,唱腔开头常由散板引入,然后入板,在第三、四句的尾部分别使用了甩腔,加强了旋律曲调的流畅性。有时也采用变化重复前四句的方式,形成八句的结构形式。据说,该唱腔是由马德廉吸收西河大鼓曲调创作的。【四平调】是全曲为六句的结构形式,属叙事性唱腔,当速度较慢时,一般采用一板三眼,节拍记谱;当速度较快时,采用一板一眼,节拍记谱。当内容情节需要多次反复时,就采用第三、四句的旋律反复演唱。该板腔多用于【四大口】之后,也有一些演员开篇不用【四大口】,而是直接采用【四平调】并一唱到底。通过对岫岩东北大鼓的音乐分析,我们似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岫岩东北大鼓与奉派东北大鼓有同,也有异。其相同之处很多,如有些曲调基本相同,只是名称不同。譬如,岫岩东北大鼓中的【四大口】就是奉派东北大鼓中的【两大口】,岫岩东北大鼓中的【澄清板】就是奉派东北大鼓中的【小口慢板】,岫岩东北大鼓中的【紧皮风】就是奉派东北大鼓中的【扣调】等。相异之处主要表现为:从唱腔的连缀上看,它有自己独特的连接方式,如【四六排连】,其实是把【慢四六】和【快四六】串联在一起的运用,取得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艺术效果;从音乐形态上看,它有自己独特的行腔方式,如岫岩的【四大口】与“奉派”的【两大口】虽然唱腔比较接近,但结构与速度有所不同,如拖腔上比奉派的短,速度上比奉派的稍快;从主要唱腔的构成上看,除【大口调】、【小口调】及【扣调】等各地东北大鼓通用的唱腔板式之外,岫岩艺人还创造性地使用了【二加四】、【西河调】等特色唱腔,使得岫岩东北大鼓的曲调别具风格89。(二)岫岩东北大鼓的伴奏音乐特征三弦是东北大鼓的主要伴奏乐器,三弦又分为大、小两种。在演出实践中,东北大鼓艺人均采用大三弦伴奏。大三弦的音域较宽,音色柔和,技法丰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前奏、间奏、小过门及尾奏等处对演唱给予预示、衬托、连缀等等,以便托腔保调、润饰旋律,使唱腔更加优美动听,增加音乐的艺术魅力。在岫岩,按地域不同,习惯上把东北大鼓的弦师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演奏时多使用揉弦、压码,旋律柔和;南派演奏时多使用搓弦,伴奏紧密、活跃。从岫岩优秀弦师李天恩等人的伴奏来看,其技艺精湛、行弦严谨,除了音阶精准、音色纯正、感情丰富之外,还较多地使用了揉弦、搓弦的演奏技巧,极大地丰富了伴奏音乐的表现力。此外,岫岩东北大鼓三弦的伴奏,在句与句之间、上句或下句的顿逗处,频繁地加入短小的间奏,当地艺人俗称“缝缝儿”(ffng)。这不仅利于缓解演唱者的疲劳,也增强了音乐的旋律性。岫岩东北大鼓的表演有丰富的鼓套,一般分为开场鼓、套鼓、尾鼓、过场鼓、锁鼓(又叫收场鼓)等多种套数,有快慢、强弱等多种打法,还比较重视鼓帮儿的演奏技巧,尤其注重使用具有浓郁满族特点的“三棒鼓”。东北大鼓板式的演奏方法一般分为扬板、平板、抑板、花板四种,其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