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楼及住宅楼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1页
商业楼及住宅楼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2页
商业楼及住宅楼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3页
商业楼及住宅楼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4页
商业楼及住宅楼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 录文字部分第一章 前言第二章 场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第三章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岩土参数统计与分析第四章 场区水文地质条件第五章 场区地震效应评价第六章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及均匀性评价第七章 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第八章 基础方案选择与评价第九章 基坑工程第十章 地下室抗浮评价第十一章 结论及建议附表及附图部分:一、钻孔数据一览表(共3张) 二、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共1张)三、工程地质剖面图1-136-36(共36张) 四、代表性钻孔柱状图(共7张)五、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共8张) 六、压缩试验汇总表(共5张) 七、三轴压缩试验成果图(共3张) 八、e-lgP曲线图表(共2张) 九、水质分析报告书(共1张) 十、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成果表(共2张) 十一、土的腐蚀性测试报告(共1张)十二、波速测试报告(共1套)十三、勘察委托书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共1张)十四、技术性审查意见及回复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第一章 前言一、工程概况湖北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拟在z市巨龙大道与盘龙一路交汇处兴建(北区)项目,本工程包括3栋3233层住宅,3栋25层商业,1栋29层写字楼及1栋27层公寓式办公楼,场地满设二层地下室,拟建项目地块,地上总建筑面积468664 m2,地下建筑面积123890 m2,本次勘察为该项目北区,各单体建筑工程概况如表1。工程概况一览表 表1建筑物名 称层数/高度m结构类型建筑0.00(m)基础埋深(m)中柱荷重(kN)边柱荷重(kN)拟采用基础型式住宅Z1#Z3#32、33/99剪力墙29.70、30.60约-9.0按每层20KN/m2桩基商业C1#C3#25/2228框架28.50约-9.080004000天然地基写字楼C4#29/134.7框架核心筒28.50约-9.0/30000桩基公寓式办公楼C5#27/87.7框架剪力墙29.70约-9.02500012500桩基地下室2层框架28.50约-9.0天然地基本工程Z1#Z3#住宅、以及C#写字楼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商业为三级,场地及地基等级均为二级,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拟建物由中南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受建设单位委托,我院承担场地岩土工程详勘工作。二、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根据国家及地方规范,针对本工程,按详勘要求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其工程特性;着重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情况;2、分析和评价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提供基坑支护建议方案及所需岩土参数,对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及地下室抗浮计算水位提出意见;3、对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合理建议,如采用桩基,则对桩基类型及其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基设计有关参数;对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4、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5、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稳定水位及抗浮水位;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当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评价等。三、勘察依据及勘察工作简介勘察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7、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J366-2004); 8、湖北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9、湖北省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10、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2、z市基岩地质图(1:50000);勘察工作简介本次勘察采用钻探、原位测试(包括静力触探、标贯、波速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勘察手段,共布置勘探点121个,均为钻探孔,另外在主楼及基坑周边布置静力触探孔11个(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勘察外业工作分两次进场,第一次为2014年4月17日-4月28日进行,第二次为2014年5月16日-5月29日进行,实际完成工作量如表2。 工作量统计表 表2分类项目单位工作量外业工作测量测放孔点121钻探孔数/进尺个/米121/3771.1原位测试静力触探孔数/进尺个/米11/67.7标贯试验次205波速及地脉动测试孔6取样原状土样件174扰动土样件9取岩样件11室内试验常规试验件174颗粒分析件11压缩试验件83高压固结试验件5前期固结压力(回弹、高压固结)件2直剪(快剪)试验件67三轴压缩试验组5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组11第二章 场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一、场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z巨龙大道与盘龙一路交汇处,地势有起伏较大,西北边多为鱼塘及农田,东南边多为荒地,实测各勘探点高程介于21.67-31.47米之间,最大高差9.8米。场地西北边大部分为原始地形,东南边经人为挖填处理,地势起伏较大。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级阶地。二、场区区域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属长江三级阶地,垄岗地带,根据野外钻探揭露,场区下伏基岩为二叠系灰岩、白云质灰岩。根据z地区基岩地质图分析,场区内无全新活动断裂及其它不良地质构造,区域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第三章 场区岩土工程条件及岩土参数统计与分析一、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场区地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可划分为以下八层:杂填土Qml,粘土Q4al+pl,粘土Q3al+pl,-1红粘土Qel,-2红粘土Qel,粘土夹碎石Qel,灰岩、白云质灰岩P,a溶洞。各岩土层空间分布及工程特性详见表3工程地质分层表。工 程 地 质 分 层 表 表3层序层名埋深m厚度m空 间分 布岩 性特 征备 注杂填土Qml0.000.000.704.80均有分布杂色,稍湿,松散,主要为粘性土,含较多碎石、砖渣、建筑生活垃圾及少量植物根系,局部含少量淤泥质土。新近堆填。低承载力,高压缩性。具大孔隙,结构紊乱,均匀性差。粘土Q4al+pl0.704.400.904.40局部分布褐黄色、黄褐色,可塑为主,少量硬塑,含褐色铁锰结核及少量团状灰白色高岭土。局部夹少量碎石。中等偏低承载力,中压缩性。粘土Q3al+pl0.706.901.1011.10大部分分布褐黄色、砖红色,硬塑为主,少量坚硬,含褐色铁锰结核及较丰富团状灰白色高岭土。局部夹较丰富碎石。高承载力,中等偏低压缩性。-1红粘土Qel4.7017.501.9023.80大部分分布褐黄色、灰白色,硬塑为主,少量坚硬。含褐色铁锰氧化物及较丰富灰白色高岭土,粘性较强,局部夹少量碎石。中等偏高承载力,中等偏低压缩性。-2红粘土Qel5.0018.302.5020.10大部分分布灰白色为主,少量黄褐色,硬塑为主,少量坚硬。含较丰富灰白色高岭土,粘性较强,局部夹少量碎石。中等承载力,中压缩性。粘土夹碎石Qel11.531.701.0024.00大部分分布褐红、灰白色, 硬塑,少量可塑。夹较丰富灰白色高岭土。碎石含量约15-30%。呈棱角状,一般粒径约35mm,石质成份主要以硅质为主,少量为灰岩碎屑。粘土为红粘土。高承载力,中等偏低压缩性。灰岩、白云质灰岩P16.344.00最大揭露深度8.30m均有分布灰-灰白,主要矿物成份为碳酸盐类矿物,细晶结构,岩层倾角一般为6080。呈薄层状构造,岩心较破碎,裂隙较发育,多为多为方解石脉充填。岩心采取率约为80%,RQD=70%。高承载力,可视为不可压缩层。坚硬程度:较硬岩;完整程度:较破碎;基本质量等级:级。a溶洞充填物19.238.200.403.00少量分布在18个钻探孔中发现溶洞,洞高0.43.0米,溶洞充填物为流塑可塑状灰白色粘性土及碎石,少量无充填,存在失水、掉钻等现象。溶洞充填物二、场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本次勘察采用钻探取样、室内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方法和手段进行,通过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对不同试验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统计过程中,统计方法采用(3d+u)置信区间方法进行,对异常值进行合理剔除,从统计结果来看,其变异系数一般小于0.3,统计修正系数一般大于0.75,其统计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另外,部分土层的从坚硬跨度到可塑,但从沉积规律上应属同一层,故液性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大。1、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详见表4;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表4地层编号岩土名称项目含水量w%重度kN/m3孔隙比e液限wL塑限w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压缩系数a1-2压缩模量Es含水比dw自由膨胀率ef(%)粘土n444444422max26.719.50.82148.1 22.1 26.0 0.510.39 8.0 min23.218.80.69030.9 16.1 14.0 0.18 0.22 4.3 24.4 19.1 0.749 37.0 18.4 18.6 0.35 0.31 6.2 粘土n707070707070704141704max25.2 21.2 0.892 52.5 25.7 26.8 0.37 0.27 19.1 0.71 14min14.2 17.8 0.469 25.8 12.9 12.8 -0.12 0.08 6.2 0.44 420.2 19.60.650 36.2 18.2 18.0 0.12 0.15 11.4 0.56 112.63 0.72 0.08 5.60 2.86 2.91 0.11 0.04 3.06 0.06 0.13 0.04 0.13 0.15 0.16 0.16 0.90 0.28 0.27 0.10 -1红粘土n242424242424241212241max3919.01.155 68.7 33.5 39.6 0.20 0.25 18.5 0.60 69min20.517.20.720 41.0 20.7 20.3 -0.09 0.11 7.9 0.44 29.4 18.10.931 57.0 27.8 29.2 0.05 0.16 13.0 0.52 4.70 0.48 0.11 7.68 3.71 4.47 0.09 0.05 3.48 0.05 0.16 0.03 0.12 0.13 0.13 0.15 1.60 0.29 0.27 0.09 -2红粘土n353535353535351515351max47.719.71.474 85.7 40.7 45.0 0.68 0.32 14.2 0.84 42min24.416.30.708 38.8 17.9 20.1 0.04 0.12 6.4 0.50 36.1 17.61.097 58.7 27.9 30.8 0.28 0.20 10.8 0.62 5.97 0.73 0.17 11.45.28 6.35 0.15 0.07 2.57 0.08 0.17 0.04 0.16 0.19 0.19 0.21 0.55 0.33 0.24 0.13 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续表4地层编号岩土名称项目含水量w%重度kN/m3孔隙比e液限wL塑限w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压缩系数a1-2压缩模量Es含水比dw自由膨胀率ef(%)粘土夹碎石n3333333223max22.520.40.693 45.0 22.7 22.3 0.26 0.19 9.5 0.62 min18.319.50.558 34.8 17.1 17.7 -0.07 0.19 8.7 0.46 20.8 19.80.637 40.0 19.8 20.1 0.06 0.19 9.1 0.53 2、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统计表详见表5;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统计表 单位 MPa 表5地层编号岩土名称试验次数n基 本 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rs标准值psmaxminXm粘土62.211.551.790.240.130.891.6粘土67.133.985.471.200.220.824.53、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统计表详见表6;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表 单位:击 表6地层编号岩土名称试验次数n基 本 值标准 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rs标准值NmaxminXm粘土1812.06.08.71.940.220.917.9粘土6225.012.015.32.770.180.9614.7-1红粘土4430.017.022.03.580.160.9621.1-2红粘土4731.012.018.35.690.310.9116.8粘土夹碎石929.017.022.94.140.180.8920.34、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k、k统计表详见表7;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k、k统计表 表7地层编号岩土名称试验次数n基 本 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c/标准值maxminXm粘土CkkPa直剪(q)436.615.427.6/21.5度直剪(q)417.611.215.4/13.3粘土CkkPa直剪(q)1953.5 16.1 36.1 9.53 0.26 0.89 32.2 三轴(uu)5132.840.584.5/62.5度直剪(q)1922.4 13.6 17.3 2.02 0.12 0.95 16.4 三轴(uu)525.210.617.0/13.8-1红粘土CkkPa直剪(q)1350.823.038.29.330.240.8833.5度直剪(q)1320.713.516.21.830.110.9415.3-2红粘土CkkPa直剪(q)2248.818.034.39.900.290.8830.3度直剪(q)2218.08.015.02.470.160.9314.0粘土夹碎石CkkPa直剪(q)244.934.539.737.1度直剪(q)216.614.815.715.3注:样本数不足6个,标准值由小值平均法确定。 5、土的抗剪强度标准值ck、k综合成果表详见表8;土的抗剪强度标准值ck、k综合成果表 表8地层编号岩土名称土工试验静力触探标 贯综合取值CkkPak()CkkPak()CkkPak()CkkPak()粘土21.513.324.913.028.013.825.013.5粘土32.216.489.719.056.315.038.016.0-1红粘土33.515.3/52.321.035.017.0-2红粘土30.314.0/42.518.932.015.0粘土夹碎石37.115.3/50.620.738.018.06、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详见表9;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 单位:MPa 表9地层编号岩土名称试验次数n基 本 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rs标准值frkmaxminXm灰岩、白云质灰岩9119.936.970.726.260.370.7754.2(饱和)7、各岩土层承载力及压缩模量综合取值详见表10。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综合成果表地层编号岩土名称土工试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综合取值ak(kPa)Es1-2(MPa)N(击)ak(kPa)Es1-2(Eo)(MPa)Ps(MPa)ak(kPa)ak(a)(kPa)Es1-2(Eo)(MPa)杂填土粘土2026.27.817610.81.61591809.0粘土54411.514.738015.54.555840012.0-1红粘土30313.021.1/26013.0-2红粘土21310.816.8/20010.0粘土夹碎石3249.120.3/300(22.0)灰岩、白云质灰岩frk=54.2MPa(饱和状态)(6000)不可压缩说明:第层杂填土成分较复杂,结构紊乱,不具工程利用价值。第层、第层依据土工试验、标贯、静力触探综合取值。第-1层、第-2层主要依据土工试验、标贯结合地区经验等综合取值。第层主要依据土工试验、标贯结合地区经验等综合取值。第层灰岩、白云质灰岩主要依据岩石试验结果结合地区经验等确定。第四章 场区地下水拟建场区属长江级阶地,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与上部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及赋存于基岩中的岩溶裂隙水,二者之间有较厚粘性土层阻隔,无水力联系。上层滞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场地内局部沟汊湖塘地段,上层滞水水量较为丰富,多雨季节,较易形成内涝,对后期施工会造成一定影响,应注意疏排;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岩溶裂隙与基岩表面溶沟溶槽中,具有一定承压性,因基岩上部存厚度较大隔水层,对本项目基坑开挖影响不大。施工期间测得上层滞水水位为0.5-2.1米。因岩溶承压水对本项目基坑工程桩基工程影响不大,故未测其水位。根据调查场地周边无工业、化学污染源,同时结合场地96#、100#孔水质分析报告以及场地土的腐蚀性试验报告可判定,场区地下水和土对砼及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第五章 场区地层的地震效应评价一、地震设防烈度及设防类别根据武建设字(2002)311号文,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对29层写字楼(高约135.6米),当结构单元内经常使用人数超过8000人时,抗震设防类别宜划分为重点设防类;对拟建4层商场,如属人流密集的大型的多层商场,大型商场指一个区段人流5000人,换算的建筑面积约17000m2或营业面积7000m2以上的商业建筑,亦应为重点设防类。其余各拟建建筑应不低于标准设防类。对于重点设防类建筑建议按7度加强其抗震措施。二、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本次勘察,在场地62# 、78#、95#、111#,进行了波速和地脉动测试,分别测得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62#孔Vse=248.4m/s,78#孔Vse=237.8m/s,95#孔Vse=211.4m/s,111#孔Vse=224.1m/s。根据各孔实测剪切波速,场区各层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及土的类别见下表11。 各土层剪切波速测试结果 表11地层编号地层名称平均速度Vs(m/s)场地土类型杂填土144.0软弱土粘土211.6中软土粘土272.0中硬土-1红粘土242.6中软土-2红粘土216.9中软土粘土夹碎石312.3中硬土灰岩、白云质灰岩834.6硬质岩石结合各土层实测剪切波速值,对以下钻孔进行等效剪切波速值估算如下表5: 钻孔等效剪切波速值估算表 表12孔 号层号12号孔17号孔hi(m)vs(m/s)hi(m)vs(m/s)2.5144.00.8144.02.7211.6/211.64.1272.05.5272.0-1/242.6/242.6-210.7216.913.7216.9/312.3/312.3/834.6/834.6等效剪切波速vse(m/s)211.6224.9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各拟建建筑代表性钻孔波速为62号钻孔Vse=248.5m/s、78号钻孔 Vse=237.7m/s、95号钻孔 Vse=211.3m/s、111号钻孔 Vse=224.1m/s、12号钻孔 Vse=211.6m/s、17号钻孔 Vse=224.9m/s均符合150Vse250m/s的条件,经钻探揭露结合实测剪切波速,场地覆盖层厚度为16.344.0m;场地覆盖层厚度介于3mdov50m,各拟建建筑物场地的类别为II类建筑场地。场地地基土卓越周期T=0.312s。(波速及地脉动测试报告附后)根据岩土状态及地形地貌分析:拟建场地土属中软场地土,综合考虑,拟建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拟建C4#楼属超高层建筑,建设单位已委托z地震工程研究院对场地进行专项地震安全性评价。详见“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三、地震液化 拟建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且场地无可液化地层,可不考虑场地土层地震液化问题。第六章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均匀性评价一、场地不良地质现象及稳定性、适宜性评价1、特殊性岩土(红粘土)根据本次勘察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存在-1层、-2层两层红粘土,最大揭露厚度达20.1米,红粘土具有高塑性、高液限的特点,同时具有弱中膨胀潜势。该两层土隐伏状态工程性能较好,但当其被暴露后其强度会迅速衰减,一般不宜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如因工程需要采用该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时,应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如尽量减少地基土暴露时间,基坑开挖时宜采取保湿措施,边坡开挖时应及时维护,防止失水干缩及泡水膨胀等,避免其胀缩性对基础产生的不利影响。2、不良地质现象(岩溶)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基岩为为二叠系灰岩、白云质灰岩,钻探取样岩芯总体较破碎。灰岩层面溶沟、溶槽等岩溶现象较发育,钻探过程中普遍存在漏水现象,另外少部分钻孔发现有溶洞,分布溶洞的勘探孔约占15%,溶洞一般充填有软-可塑粘性土少量为空洞(详见溶洞情况统计表),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大的溶洞等较强岩溶现象,综上分析,本场地岩溶中等发育。对于场地岩溶情况,基础施工前应进行施工勘察,进一步查明岩溶发育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溶洞情况统计表 表13孔号洞顶埋深洞底埋深洞高充填情况3#19.3 20.8 1.5 可塑粘性土充填9#19.2 20.0 0.8 可塑粘性土充填17#22.1 23.5 1.4 少量粘性土混碎石充填28#28.8 29.5 0.7 可塑粘性土充填30#34.7 35.1 0.4 可塑粘性土充填39#36.8 38.2 1.4 失水、掉钻,无充填45#31.0 34.0 3.0 粘性土混碎石充填47#32.5 33.2 0.7 可塑粘性土充填55#29.5 30.8 1.3 粘性土混碎石充填64#19.8 20.5 0.7 粘性土混碎石充填65#21.3 22.0 0.7 软可塑粘性土充填73#28.5 28.9 0.4 软塑粘性土充填81#29.0 29.8 0.8 无充填96#21.5 22.3 0.8 软可塑粘性土充填99#21.5 21.9 0.4 软塑粘性土充填109#33.1 33.8 0.7 软可塑粘性土充填118#38.2 39.3 1.1 粘性土混碎石充填121#38.1 39.3 1.2 软可塑粘性土充填3、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场地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下伏灰岩、白云质灰岩的岩溶发育问题,从钻探揭露情况看,场地灰岩面起伏较大,钻孔溶洞见洞率为15%,部分溶洞为空洞,可见场地岩溶中等发育,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当采用桩基时,应进行一桩一孔或一桩多孔的施工勘察,对施工勘察中发现的溶洞进行处理,保证桩端置于稳定的基岩上,地基是稳定的。当采用天然地基时,如基础地面以下为红粘土时,按z市房屋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若干问题技术规定进行施工勘察,勘探孔间距为6m12m,进一步查明红粘土地基的稳定性及工程特性,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岩溶发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岩溶进一步发育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场区在灰岩面向上有厚层的硬塑粘性土,其上红粘土软化现象也不很明显,且在钻探过程中未发现土洞,场区在历史上未发现过地面塌陷,因此,在不抽取地下水等外力的作用下,现场地是稳定的。拟建场地无活动断裂通过,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无暗河、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属抗震一般地段。二、地基均匀性评价4层裙房如采用天然地基,根据基础埋置深度,基底将置于几种土层上,且其持力层坡度一般大于10%,故采用天然地基持力层时可判定为不均匀地基,对于不均匀地基应进行沉降及差异沉降验算。如采用桩基础以第层灰岩、白云质灰岩为持力层,该层视为不可压缩层,地基变形很小,可视为均有地基,第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层面坡度较大,起伏较大,应注意持力层坡度大对设计与施工的影响。第七章 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一、地基土岩土工程特征分析与评价第层杂填土:主要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存少量耕植土以及建筑生活垃圾,均匀性差,结构紊乱,为对基坑不利土层。第层粘土:中等偏低承载力,中压缩性,厚度小,局部分布,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第层粘土,为老粘性土,具有高承载力,中等偏低压缩性特点,场地大部分分布,在其分布稳定,且有一定厚度地段,可考虑作为拟建裙房及地下室的基础持力层。第-1层红粘土、第-2层红粘土,场区内大部分分布,局部缺失,第-1层红粘土,较高承载力,中等偏低压缩性,可作为商业裙房及地下室的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2层粘土,中等承载力,中等压缩性。但因该两层土具有胀缩性,故设计及施工中应采取一定措施,尽量减小其不利影响。第层粘土夹碎石,场区内大部分分布,少量缺失,最大揭露厚度达24.0米,工程性能较好,其层面有一定起伏、埋深较大。第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场地内均有分布,是本工程主要考虑的基础持力层,该层倾角近垂直,层面起伏较大,岩溶中等发育,采用该层作桩基础持力层时应进行施工勘察(超前钻)。第八章 地基基础型式选择与评价一、C1#C3#商业及纯地下室本工程整体设二层地下室,基底大多置于第层粘土及第-1层红粘土、第-2层红粘土,C1#C3#商业及纯地下室,可以以上述土层为持力层,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由于基底置于不同地层上,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时,为不均匀地基,对不均匀地基设计应进行沉降、差异沉降验算,分析评价,如不满足规范要求,应采用桩基。设计应选取承载力最小的土层进行基础设计,下伏基岩有岩溶发育,且基础持力层为粘土和红粘土时,应按z市房屋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若干问题技术规定进行施工勘察,勘探孔间距为6m12m,进一步查明红粘土地基的稳定性及工程特性,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商业和纯地下室也可采用桩基础,同时作为抗浮桩使用,以第层灰岩、白云质灰岩为持力层,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以灰岩为持力层,成桩工艺可采用冲击成孔,采用桩基时,应进行一桩一孔或一桩多孔的施工勘察。二、高层建筑1、桩-筏基础C4#写字楼高134.7米,下设两层地下室,基底置于第层粘土及第-1层红粘土上,建议采用桩-筏基础,筏板以第层粘土及第-1层红粘土为持力层,桩基础以第层灰岩、白云质灰岩为持力层,采用钻(冲)孔灌注桩。2、钻(冲)孔灌注桩Z1#Z3#及C5#主楼建议以第层灰岩、白云质灰岩为持力层,采用钻(冲)孔灌注桩。灰岩中有岩溶发育,桩基施工前应逐桩布孔进行施工勘察,以查明桩端持力层一定深度内岩溶发育情况。3、桩基设计岩土参数及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估算现针对上述桩基型式,采用表13提供的桩基参数,按端承摩擦桩考虑,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供设计人员参考,计算结果如表14。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试桩确定。Ra =upsiqsiali+pqpaAp钻(冲)孔桩设计岩土参数 表14编号地层名称桩侧土摩阻力特征值qsia(kPa)桩端土端阻力特征值qpa(kPa)抗拔系数杂填土/粘土30/0.75粘土41/0.75-1红粘土30/0.70-2红粘土25/0.70粘土夹碎石50/0.75灰岩、白云质灰岩20060000.75注:抗拔系数供地下室底板抗浮设计叁考。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表 表15 桩基类型孔号持力层名称桩径m有效桩长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uk(kN)钻孔灌注桩61#第层进入2.0米80019.0530094#第层进入2.0米18.05200钻孔灌注桩61#第层进入2.0米100019.0720094#第层进入2.0米18.07000注:1、有效桩长自室内地面标高以下-10.0m计算。2、以灰岩作为桩端持力层单桩承载力可按桩身强度控制。 3、单桩承载力特征估算值是经降低取整后获得的。4、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及抗拔力特征值均应通过试桩确定。2、成桩可行性分析拟建场地属长江级阶地,桩身土层多为可-硬塑粘性土,持力层为灰岩、白云质灰岩,此种地层组合较适合钻孔桩施工成孔、成桩,建议采用冲孔桩的方法施工,且冲击能量与岩土层硬度相匹配。但需要注意的是,场区内各土层中均不同程度的夹有一定的碎石,局部碎石含量较多,对成孔、成桩有一定影响,特别是第层粘土夹碎石厚度较大,易于产生塌孔、缩孔等不良现象,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做好护壁工作;下伏基岩为较硬岩,桩进入该层一定厚度有一定难度,如遇溶洞,则应穿过溶洞进入稳定的基岩,因部分溶洞为空洞,存在漏浆掉钻等现象,施工中应予重视,建议采取填片石、注浆、下护筒等方式进行处理,保成孔、成桩质量。因基岩面起伏较大,桩端岩面可能会有一定坡度,对成桩会产生一定影响,施工中应予以注意,保证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避免桩端产生滑移等不良现象。3、施工条件拟建场地以初步整平,场地较为开阔,具备施工条件。但勘察期间,场地局部因地势相对较为低洼,存在大面积上层滞水,可能会对桩基施工设备场地产生一定影响,建议施工机械进场前做好疏排工作。4、桩基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价冲孔桩施工中容易产生噪声污染及泥浆污染,施工时应加强管理,泥浆应及时外运。桩基施工时应加强环保的检查和监控工作,采取合理措施,保护工地及周围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三、基础设计施工应注意事项1、基底土层开挖到位后,应立即铺设垫层,避免长时间曝晒、受水浸泡等。2、由于局部填土厚度较大,较松散,且填土下部局部夹有淤泥质土,对当前基础施工及基坑施工存在较大影响,设计及施工应予以重视。3、采用桩基础时,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另外工程桩兼做抗拔桩,其单桩抗拔力应通过抗拔试验确定。建议可采用后压浆工艺,后压浆工艺可使桩底沉渣和较为破碎的岩体得到加固,可以提高单桩承载能力。4、桩基施工应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孔底沉渣厚度。5、由于桩端持力层有所起伏,同一基础的相邻桩的桩长应符合桩基规范规定,尽量减少相邻桩之间的标高差。6、以层灰岩、白云质灰岩为持力层,应采取一桩一孔或一桩多孔的施工勘察。7、桩端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设计及施工应予以注意,满足桩端的嵌入深度,保证桩基的稳定性。第九章 基坑工程1、地下室基坑概况本工程集中设二层地下室,因场地地势有一定起伏,总体呈现西北方向低,地下室开挖深度约4m6m;东南方向较高的趋势,地下室开挖深度约6m10m。但场地西侧外距离盘龙一路最近约5m,盘龙一路的路面比场地内高约2m,形成了二级边坡。基坑开挖面积约62000m2。2、场地环境条件拟建场地原为耕地和民房及水塘等,现局部整平待建,场地空阔,勘察期间,基坑西边为盘楼一路,东边为岱黄高速匝道,南边二期用地(现为空地),北边为空地。3、基坑周边地下管网根据现场勘察调查知,基坑各侧沿市政道路边线,存在电信、电力、供水、燃气等地下管网。建设单位答复基坑支护设计前,会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部门进行专门探测,给基坑设计单位提供详细的基坑周边管网资料。4、基坑坑壁、坑底地层情况基坑坑壁土层主要为: 杂填土Qml,粘土Q4al+pl,粘土Q3al+pl,-1红粘土Qel,-2红粘土Qel。基坑坑底土层主要为:粘土Q3al+pl,-1红粘土Qel,-2红粘土Qel。 可见对基坑而言,工程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土层具体分布情况详见基坑边线地质剖面图。5、基坑支护建议方案本工程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410米左右,场地开阔。基坑重要性等级均为二级,支护方式建议采用桩排+桩顶放坡以及支护桩+锚杆等。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可按表16选用。 基坑支护设计岩土参数一览表 表16土层编号土层名称(kN/m3)综合值规范值建议值Ck (kPa)k()Ck (kPa)k()Ck (kPa)k()杂填土18.0/粘土19.125.013.529.015.026.014.0粘土19.438.016.040.017.038.016.0-1红粘土18.135.017.034.016.034.016.0-2红粘土17.632.015.033.015.030.015.0粘土夹碎石19.538.018.042.017.030.018.0本基坑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其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建议专门委托有综合甲级资质的单位进行。6、基坑地下水治理建议基坑开挖前先清除地表低洼地段滞水。基坑开挖时遇到的地下水主要为表层杂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可采用明沟抽排的方法疏干。7、基坑信息法施工及监测、应急措施基坑支护应采用信息法施工,设计、施工及管理人员应深入现场了调查研究,了解施工过程,掌握监测信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补充、完善设计,事先对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预测,定出预警信息指标,做好应急的各种准备(组织、措施、人力、器材)。基坑工程的整个施工工程均应在严格的监理之下进行。基坑监测应满足深基坑技术规程(DB 42/159-2004)和监测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