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北京高考题一 0205年考题回顾2002年 登鹳雀楼 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弃。(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BE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的壮志豪情。(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诗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答: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了“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2003年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0题。 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BE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B第三句说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落寞凄清的感受。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慨。(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找出这两首诗的相同或相似处:体裁:都是七言绝句内容: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或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写法:都是在第三,四句 点明题旨,深化意境或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题。 红梅 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参考答案12、1. 2. 13、(5分)第一问两个要点。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第二问3个要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2005年北京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道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相是( D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断”的意思是停止)(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以动衬静”不当。词的上片写梦境。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词境中来,目的不在写静,应理解为“动静结合”。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第二首诗句着重表达了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从0205年的考题中可以看出,古诗鉴赏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对有关古诗的理解,运用自己的语言,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 诗歌鉴赏的解题方法(一) 解读诗句,整体感知,把握“六要素”鉴赏古诗的基础是要 具备有关古诗的知识结构,比如通过多读诗,全面把握古诗的特点,了解古诗的体例,古诗的一般表达技巧和古诗的常见语言风格;欣赏一首古诗的前提是读懂这首诗,即能准确解释诗句,整体感知诗的“六要素”“何景”,“何物”,“何人”“何事”,“何情”,“何理”。1从标题入手,内容入手,参悟诗歌的内容大意。(1) 送别类:例: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渡荆门送别,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送别诗大都借助景物渲染,抒发离愁别绪.还有送别时的不舍,思念,劝勉.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 边塞诗:例:前出塞,后出塞,关山月,凉州曲,从军行,陇西行等。边塞诗其共同特点是创设苍凉,旷远,凄情之意境,或写边塞风情,或述征人之怨恨,或诉思乡之苦,还可以写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倦战争等。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陇西行 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 山水田园诗:寄情山水、归隐田园。(4) 咏物诗:托物言志例: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问题:简要分析诗歌中菊花的形象?和陶诗 韦应物霜露瘁百草,而菊妍其华。物性有如此,寒暑奈其何?韦苏州笔下的菊有什么特点: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谷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笔下的“石灰”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竹石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只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有什么特点?象征什么形象?(5) 羁旅诗:写绵绵乡愁,抑郁不得志。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栀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堂。宿建得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6)咏史怀古:大都从眼前的景物写起,怀古而伤今,怀人而伤己,借古而讽今,从而抒发物是人非,光阴易逝,今非昔比,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等感情。例:蜀相, 石头城等。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7)思乡思人: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1)诗的体裁是( )(2)从诗中( )和()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之期。(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半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释: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著名的一个节日。简析:“抱膝灯前影半身”一局,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2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广义语境。 诗歌作者所 处的时代,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屈原的愤世嫉俗,杜甫的忧国忧民,陶潜的厌恶官场,李煜的感时伤怀。同学们务必关注自己所熟悉的作者,进而把握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常用创作手法,以利于尽快准确的分析诗歌。3从串联意象入手,体味诗的意境。 诗是意象的表现,是形象的艺术。诗人的主观情思靠形象来表现。没有意象就不称其为诗。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心情思的统一。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把一个个意象有机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菊花高雅 莲花高洁 杨柳惜别 月光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浮云飘零 落日惆怅 冬雪冷峻 秋雨忧愁 鸿雁思远 流水叹婉 大漠苍凉 旷野凄情 落花感伤 美酒壮行 红豆相思 竹林闲趣 孤灯孤苦 秋虫凄凉 故园乡愁 归雁温情 枯藤萧瑟 古琴知音例: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1) 这两首诗从体裁上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属发了( )(2) 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要写大雁?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三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种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述这首诗的时候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4 借助注释、注音,扫除解读障碍。例: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释:梁园:西汉景帝时梁武王刘武所建,院内楼台花木曾极一时之盛。)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台城:为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相联的皇城,曾是王侯将相欢宴歌舞之地。)(1) 这两首诗从题材上说都是属于( )(2)两位诗人都是唐朝著名诗人,其中( )是盛唐诗人,( )属于晚唐诗人(1) 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上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相同点。(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任选一方面分析即可)答:(二)展开联想想象,进入诗境,引发共鸣。 如果说解读诗句,串联意象,组合画面,整体感知内容是鉴赏诗歌的第一阶段,那么,联想想象,点染情思,设身处地,引发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则是鉴赏的第二阶段,下面介绍“五字入境法”泡,找,猜,补,进。由于诗歌是浓缩了的生活,我们要“泡”放大,还原生活的真实图景;由于诗歌构思的奇特,立意的新奇,所以我们要“找”找准作者的主观情思,特别是那些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哲理;由于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所以我们要“猜”展开想象的翅膀,猜出诗歌为我们留下的无限的二次创作空间;由于诗歌语言的含蓄跳跃,所以我们要“补”填补省略的语意;由于诗歌具有深邃的意境,可谓曲径通幽,所以我们要“进”设身处地,身临其境。(三)从语言表达入手,运用术语,虚实并举,品评艺术价值。1 要明确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第一, 以描写为主,变换角度,注重渲染。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问题: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 ),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 )的手法。第二, 以叙述插入,注重“典型细节”秋 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诗人在抒发秋思时,不同于一般唐诗的那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而是通过( )来抒发感情的。(2)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于容易却艰辛。”从这首诗看,诗人用了几个寻常的动词“见、欲、恐”,却包含丰富的感情。请选择其中一个动词,简要谈谈你的感受。(3)当家书要托人带走的时候,诗人又匆匆拆开信封。拆开信封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另一种是诗人什么都没有补上。从诗歌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哪一种可能更“美”?请简要说明理由。 (4)试分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第三, 以抒情为要,或直接或间接,旨在情景交融,作者或寓情于景,或即景抒情,或直抒胸臆第四, 以议论明旨,双关含蓄,渗透着深刻的哲理。2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古诗,要把握 古诗的一般表现手法(或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谙熟于心。常用手法有:情景交融法,象征手法,衬托手法,对比手法,托物言志,铺垫映衬,用典,虚实相生。练习: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艺术方法,并说明作用。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B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卿夏意)C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 咬文嚼字,注重修辞。 第一,咬文嚼字:评论诗歌要注意品析关键字词,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鉴赏规律,特别要抓住“诗眼”,系一句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或者一首诗中最能概括全诗要义的一个字,抓住了这个字,就等于掌握了了解全诗的金钥匙。 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第二,注重修辞:准确识别诗句中的对仗,拟人,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练习: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并说明作用。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B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练习: 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用花落、山空、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廖无人声的幽寂。B、 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C、 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2) 诗人将动与静巧妙的统一在本诗中,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辨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动用动静相称手法的一项是( )A、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B、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咏 怀 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1) 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已过半,诗人无寐,是因为诗人不舍这撩人情思的清风明月。B、企图以弹琴排遣内心之忧,可是冰冷的现实让诗人无法释怀。C、舍琴步入庭中,又感到孤鸿翔鸟之哀鸣与其内心产生了共鸣。D、全是些诗人在一个凄清夜晚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以明月、清风、孤鸿、翔鸟、和无寐之人,勾画一幅凄清夜景。B、 诗人今夜的心境,是因“每逢佳节倍思亲”引起的孤独感。C、 诗末“独”字,与“孤鸿、翔鸟”照应,又见出诗人与世相违的寂寞。D以景衬情,情又外化为人的行为。故情在景中,也在人物的活动中。 乌衣巷 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型制作工劳动纪律考核试卷及答案
- 声学计量员岗位职业健康及安全技术规程
- 分割协议书怎么写
- 锻压模具工轮岗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制冷空调设备装配工持续学习与知识更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隧道工岗位责任履行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水泥生产中控员岗位安全技术规程
- 2025蚌埠市劳动合同范本
- 益生菌知识讲座课件
- 林芝2026届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XX园项目销售手册
- 锅炉工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 GB 46031-2025可燃粉尘工艺系统防爆技术规范
- 消化内科护理进修汇报
-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监测与评价规范
- 青年上香行为的社会文化动机与影响研究
- 2024年中国建设银行招聘笔试真题
- 《多相催化反应原理》课件
- 灌注桩施工的合同范本
- 当代世界经济心得体会
-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含音标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