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地质灾害及生产地质报告.doc_第1页
矿区地质灾害及生产地质报告.doc_第2页
矿区地质灾害及生产地质报告.doc_第3页
矿区地质灾害及生产地质报告.doc_第4页
矿区地质灾害及生产地质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第一章 地质环境条件1第一节 气象水文1第二节 地形地貌1第三节 地层岩性2一、地层岩性2二、煤层特征3第四节 构造与地震3第五节 岩土工程地质特征4一、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4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评述5第六节 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5第七节 社会环境条件6小 结6第二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6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6一、矿区地质灾害现状类型6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7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8第一节 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8一、工业广场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8二、地下开采煤矿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12第二节 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评估14一、地下开采及居民设施14二、工业广场地14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16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16一、分区原则及依据16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17第二节 场地适宜性评估18一、工业场地18二、矿区18第三节 防治措施19第四节 今后采掘活动中的注意事项22一、矿区22二、工业场地2223第一章 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 气象水文矿区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据贞丰县气象局19802006年的统计资料,矿区所在地年均气温17.2C,最热月均23.8C,最冷月均7.4C,最高日温34.5C,最低-4.7C。年均降水量1411.7mm,降雨量多集中在510月。本区水系属北盘江水系大田河流域,次级河流为东西向坝木河,区内发育有二条季节性小支流,向北东流入坝木河。溪沟中常年有水,枯水期流量3m/S。该支流为山区雨源泉型河流,流量变化较大,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第二节 地形地貌本区地势南西高北东低,海拔最高1365m,最低1040m,最大相对高差325m。本区中部呈北东向展布的陡崖高50150m,本区大部地势陡峻,地形切割较大,沟谷形态呈“V”字型;本区地貌类型属中山构造侵蚀一剥蚀地貌。矿区内最高点标高1365m,最低点标高1100m,相对高差200m。工业广场位于矿区北东隅向东倾斜的坡地上,海拔标高11001160m,平均纵坡在510%左右,工业广场内无溪流通过。第三节 地层岩性一、地层岩性本区出露地层以上三叠统火把冲组及二桥组为主,次有零星分布的第四系。简述于后。1、火把冲组(T3h)主要为灰色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线)组成的一套海陆交互相岩层,是贵州晚三叠世的主要含煤层系。厚550720m。火把冲组是本区及邻区的主要产煤层位,含可采煤层34层,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及含煤情况差异,本组分三段,矿区内只出露第三段中上部。各段特征如下。2、第三段(T3h3)浅灰、深灰色中厚层屑石英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夹炭质粘土岩及煤层(线)。在中部及上部含二层可采煤层,自下而上编号为K3、K4。K3煤层厚1.261.36m,含夹矸0.100.25m;K4煤层厚0.800.86m,展布稳定。本段厚340412m。3、二桥组(T3e)岩性为中厚一厚层状细至粗粒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砂岩、粘土岩,夹少量细粒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及劣煤层,厚100m,底部以厚层状粗粒石英砂岩出现与火把冲组分界。4、第四系(Q)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分布于矿区南部。有冲积层及残坡积层两种沉积类型,沉积物有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岩块、碎石及砂砾层。厚025m。在第四系分布区内仍可零星见T3h3砂岩及粘土岩露头。二、煤层特征区内仅出露K3、K4煤层。K3煤:俗称“高煤”。产于火把冲组第三段中上部,上距二桥组底界120130m。顶板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白色粘土岩。煤层厚1.261.36m,平均厚1.34m,属中厚层煤,结构简单,变化不大,属稳定煤层,为中一富硫低灰低熔点烟煤。K4煤:俗称瓦啄煤,产于上煤组上部,下距K3煤4045m,煤层厚0.800.86m,平均厚0.84m,结构简单,为中高硫低灰低熔点烟煤,属稳定煤层。第四节 构造与地震矿区位处扬子陆块西南缘隶属东西向构造带的龙头山向斜东端北翼。岩层总体为单斜,岩层产状倾向250290,倾58平均6,本区区域地壳较稳定。本区岩石中的节理、裂隙较发育,计有北东、北西及近南北向三组,一般走向延伸数米至数十米。在矿区东部有一条北东向正断层通过,倾角75,断距不大。据查访得知,区内没有新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迹象的存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本区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松散岩类孔隙水次之。特征如下。1、基本裂隙水:赋存于上三叠统火把冲组之砂岩及粘土岩中。在地表浅部强风化带中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赋存其中,含水层厚度一般小于1020m。在强风化带之下的基岩中含水岩组由含水层(砂岩)与隔水层(粘土岩)相间组成,含水性弱。2、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及冲积层中,沉积物为含碎石粘土、亚粘土及砂砾层,厚025m。目前尚无泉(井)点发现。本区地下水为潜水,埋藏深度随地势高低起伏而变化。在地势低凹处,地下水埋深较浅,一般14m;而在山脊上地下水埋深可大于30m。地下水补给源于大气降水。据邻近矿区井下新获水文信息,地下水埋深一般为1080m,排水量18m3/d。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2型水。第五节 岩土工程地质特征一、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本区的岩石根据其物性差异可划分为三个岩组。(1)松散岩组第四系残坡积层及冲积层的含碎石粘土、亚粘土及砂砾层,厚度薄,一般具有塑状,属细粘土,物理力学指标低,能满足矿山一般建筑物地基持力层要求。(2) 软质岩组火把冲组、二桥组之粉砂岩、粘土岩及炭质页属之。软质岩组结构疏松,抗风化能力较弱,有遇水易软化导致物理力学性能变低的特性,但能满足矿山建筑物地基持力层要求。(3) 坚硬岩组火把冲组、二桥组之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属之。本岩组之岩石力学强度高,抗风化能力较强,能满足矿山建筑物地基持力层要求。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评述区内除第四系为土体外,火把冲组为薄至厚层块状结构的岩体,且是原始沉积的结构面,岩体稳定。区内未见密集分布的节理构造结构面,而地表浅部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常见;风化夹层、次生夹泥层等次生结构面仅在局部地段见及。根据上述岩土的物质组成及岩体结构面特征分析,区内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第六节 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本区人类工程活动局限于农业耕作、修筑乡村便道及小煤窑采掘等。在山高坡地带,已开始退耕还林,植被面积逐渐扩大,水土流失逐年减少。19962002年断续出现的民采小煤窑(老硐)已知有2个,位于矿区北东部边缘地带,采掘深度100250m。在拟征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小煤窑已关闭,且当初开采规模均较小,对地质环境影响不大。第七节 社会环境条件矿区、工业场地及其影响区范围内涉及一个即自然寨大石堡自然村寨,均位于可采K4及K3煤层之上。据统计材料,该村寨共有10户共60人,房屋面积1480m2。房屋结构有:木结构水泥瓦房10间,一楼砖混平房5间,木结构瓦房2间及木结构草房1间。小 结综上所述,本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均较简单,利于矿山建设及煤矿开发,唯火把冲组中的粉砂岩、粘土岩及炭质页岩结构较疏松,抗风化能力较弱,有遇水易软化致物理力学性质变低的特性,工程性质较差。本区地貌类型属中山构造侵蚀一剥蚀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类型,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第二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一、矿区地质灾害现状类型经现场调查和访问,矿区内除发现2个考察采空区外(见附图1),未发现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于矿区中部由二桥组(T3e)石英砂岩形成的陡崖附近见一处崩塌(BT1),陡崖高约3040m,崩塌堆积物约150200m3。矿区内的老硐的弃碴堆积物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以上现状地质灾害未造成较大损失,仅对村民的耕地造成一定影响。现有的崩塌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大气降水作用下将加剧崩塌复活。现有地质灾害的复活、发展,将对耕地、村公路及个别住户构成威胁。本区内的2个浅部开采K3、K4煤层时遗留的废弃小窑,易产生积水。工业广场建设用地位于北东隅的坡地上,岩土体较稳定,未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建设用地地势较平缓,总体南西高北东低,无高陡边坡,不易发生地质灾害和无不良地质现象。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本区除发现个别老窑外,未发现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工业广场建设用地其周边附近也未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因而矿区生产和工业广场建设遭受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本区东部有2个开采K3、K4煤层时遗留的废弃小窑,这些小煤窑主要开采浅部煤层,开采规模不大,一般多采至煤层露头线以下斜深100250m之内,没有出现因其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综上所述,本区在现状的地质环境条件下,除发现2个废弃小窑形成不良地质现象对采矿生产有一定影响外,现状地质环境条件总体稳定性较好,未发现对矿区和工业广场建设构成危害的现状地质灾害,工程建设遭受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本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但工程建设遭受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在煤矿的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可能对地质环境条件产生影响,改变地质环境条件的现状。因此,对石堡煤矿采区将从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两个方面进行预测评估。 第一节 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一、工业广场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根据矿区的地质环境、地形地貌特征及生产规模,挽澜乡大石堡煤矿业主将工业广场已征建设用地选在矿区北东隅的缓斜坡地上。划分为办公生活区及工业场区(附图3)。(一)办公生活区位于工业广场南部缓坡及平台上,长80m,宽6070m(附图3)。业主规划建设综合办公楼1栋(四层楼房)、职工宿舍2间、食堂及澡堂1间,均为一层平房。需挖填方进行平场(表1、附图3、4)。1、结合办公楼(4F):位于办公生活区东部,场地标高1116.71124.5m,场坪标高1122m,需填方最大高度7.0m,切方最大高度2.8m,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附图4之3-3、4-4剖面)。2、宿舍(3F):位于办公生活区西部,场地标高1130.81134.2m,场坪标高1133m,需填方最大高度2.4m,切方最大高度1.5m,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小(附图4之4-4,剖面)。3、宿舍:位于办公生活区西部,场地标高1132.1-1135.7m,场地标高1134.5m,需填方最大高度2.7m,切方最大高度1.2m,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小(附图4之5-5剖面)。4、食堂及澡堂:位于办公生活区东部,场地标高1119.71127.5m,场坪标高1125m,需填方最大高度6.1m,切方最大高度2.7m,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大(附图4之5-5剖面)。5、仓库:位于办公生活区北部,场地标高1128.31130.2m,场坪标高1129m,需填方最大高度0.8m,切方最大高度1.3m,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小(附图4之3-3剖面)。6、坑口办公室:位于工业场区南部,场地标高1114.51117.4m,场坪标高1116m,需填方最大高度2.0m,切方最大高度1.6m,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小(附图4之2-2剖面)。工业广场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表1序号拟建筑物场坪标高(m)分布高程(m)切填方高度(m)边坡类型诱发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可能性剖面线滑坡崩塌地面不均匀沉降填方边坡滑塌1综合办公楼(4F)11221116.7 1124.5填方7.0 切方2.8逆向坡小小大大33442宿舍(3F)11331130.81134.2填方2.4切方1.5逆向坡小小较小较小443宿舍1134.51132.11135.7填方2.7 切方1.2逆向坡小小小小554食堂及澡堂1125111.91127.5填方6.1切方2.7逆向坡较小较小大大555仓库11291128.31130.2填方0.8切方1.3逆向坡小小小小226坑口办公室11161114.51117.4填方2.0切方1.6逆向坡小小小小227配电房11211120.41122.2填方1.0切方1.3逆向坡小小小小228主井1114.21113.71114.4填方0.5切方0.3逆向坡小小小119储煤场1114.51108.31113.8填方4.5切方1.5逆向坡小较大较大2210风井1137.31136.71137.6填方0.5切方0.5逆向坡小小小2211碴场11101094.21113.2填方18切方3.3逆向坡较大大大1112碴场11351128.61136.6填方7.1切方1.7逆向坡小大大2213矿山公路1117113011161130.5填方2.5切方0.5-1.0小小小小2-23-34-45-5(二)工业场区工业专区位于工业广场北部缓坡上(附图3),长约160m,宽60100m。业主规划建设主井、风井,以及储煤场(与装车场合用)、碴场、配电房、坑口办公室、矿山公路等,需挖填方进行平场(表1、附图3、4)。7、配电房:位于工业场区南部,场地标高1120.41122.2m,场坪标高1121m,需填方最大高度1.0m,切方最大高度1.3m,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小(附图4之22剖面)。8、主井:位于工业场区北部,硐口地理坐标X:2807420,Y:35557295,设计掘进方向2700000。场地标高1113.71114.4m,场坪标高1114.2m,需填方最大高度0.5m,诱发地面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小,切方最大高度0.3m,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和危害性小(附图4之11剖面)。9、储煤场:位于工业场区东南部,场地标高1108.31113.8m,场坪标高1114.5m,需填方最大高度4.5m,诱发地面不均匀沉降填方边坡滑塌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较大,切方最大高度1.5m,诱发崩塌地质灾害可能性和危害性小(附图4之22剖面)。10、风井:位于工业场区西部,硐口地理坐标X:2807410,Y:35557230,设计掘进方向2700000。场地标高1136.71137.6m,场坪标高1137.3m,需填方最大高度0.5m,诱发地面不均匀沉降填方边坡滑塌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较小,切方最大高度0.5m,诱发崩塌地质灾害可能性和危害性小(附图4之22剖面)。11、碴场:位于工业场区北东部,场地标高1094.21113.2m,场坪标高1110m,需填方最大高度18m,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大,切方最大高度3.3m,诱发崩塌地质灾害可能性和危害性较小。此外,碴场雨季还易诱发坡面泥石流,危害程度大(附图4之11剖面)。12、碴场:位于工业场区西部,场地标高1128.61136.6m,场坪标高1135m,需填方最大高度7.1m,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大,切方最大高度1.7m,诱发崩塌地质灾害可能性和危害性小。此外,碴场雨季易诱发坡面泥石流,危害程度大(附图4之22剖面)。13、矿山公路及运碴便道:依地形修建,场坪标高11171130m,切填方高度0.52.5m,诱发崩塌、滑坡、地面不均匀沉降填方边坡滑塌地质灾害可能性和危害性小大(附图4之22、33、44、55剖面)。综上所述,项目建设过程中工业场区1、4、9、11、12号建筑物及矿山公路建设的切、填方规模较大,诱发滑坡、崩塌及填方区不均匀沉降、填方边坡滑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及危害性大,临近冲沟地带因洪水而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及危害性大。除9、11、12号建筑物雨季易诱发坡面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外,其余建筑物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9、11、12号建筑物应注意及时修筑好挡墙,以确保原煤不被冲失及工业场地的安全。二、地下开采煤矿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矿区地势西高东低,坡面东斜(逆向坡),岩层倾角58,坚硬岩组在纵剖面上出现数次。矿区内有2层可采煤层,准采标高10001350m。矿井主采煤层K3、K4煤层之间采用联合布置开拓,开拓方式为平井单水平分区式下山开拓。根据矿区地形地貌、煤层产出特征以及开采方式,对矿区采煤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如下。为了解地下开采是否对地面造成影响,根据采煤手册中“三下采煤规程”经验公式计算煤层以上顶板安全厚度和用岩层移动角圈定其影响范围。计算公式如下。H=khH:安全深度(m)H=h1+h2:h煤层厚度,K3煤层平均厚1.34m,K4煤层平均厚0.84m,两煤层间距45m,n=45/0.84=53.57,查表得C=0.42,h=h1+h20.42=1.69m;K:安全采深系数,一般K=125-150,本矿山取150,H=1502.20=330m(当h2.20m时,取h=2.20m计算)。根据三下采煤规程按中硬覆盖岩计算,采空区走向移动角()、上山方向移动角()及下山方向移动角()按下列公式计算:=70 =-0.6a(a为煤层倾角)a=7,=65(附图2之BB剖面)。经计算,挽澜乡大石堡煤矿安全深度应大于330m,而矿区内矿层顶板厚度多小于330m,故采煤活动诱发地面沉陷、地裂缝、滑坡的可能性大。分述如下。1、当遇软弱岩组、破碎带,产生垮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2、矿区内矿体顶板(包括直接顶板和间接顶板)为T3h3岩层,以软质岩组及硬质岩组互层为主,出露于开采区浅部地段,煤层顶板厚度大多小于330m的矿区安全开采深度。由于采空区的加大及旧采区的影响,采空塌陷将影响到地表,易诱发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在斜坡地段,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3、采空塌陷影响到地表,将加剧原有的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展。4、煤矿开采后,由于节理裂隙面解体、卸荷和间塌落、垮塌,采矿活动诱发地裂缝、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 第二节 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评估一、地下开采及居民设施1、采空塌陷影响到地表后,将诱发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坡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对采矿活动产生影响;2、矿井近地表50米范围内节理裂隙罗发育,易产生塌落及垮塌,危害程度大。综上所述,采矿过程中,随着采空区的加大,诱发和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对居民住房的安全危害大。二、工业广场地1、工程建设中工业广场区1、4、9、11、12号建筑物及矿山公路建设的切、填方规模大,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及危害性小大。临近冲沟地带因洪水而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及危害性大。9、11、12号建筑物雨季诱发坡面泥石流的可能性大;其余工程建设切方、填方小,自然状态下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办公生活区位于矿区及采空区影响范围以外,遭受地下采煤诱发的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 2、储煤场、碴场在大气降水作用下,诱发坡面泥石流的可能性大。 工业广场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见表2、表3.工业场地遭受平场切、填方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表2序号拟建筑物遭受采场开挖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可能性危害性滑坡崩塌地面沉降泥石流地裂缝1综合办公楼小小大小中等2宿舍小小小小小3宿舍小小小小小4食堂及澡堂小小小小中等5仓库小小小小小6坑口办公室小小小小小7配电房小小小小小8主井小小小小小9储煤场小较大较大较大小中等10风井小小小小小11碴场小较大较大较大小中等12碴场小小较大较大小中等13矿山公路小小小小小小工业场地遭受地下采煤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表3序号似建筑物遭受地下采煤诱发地质灾害的类型危害性滑坡崩塌地面沉降泥石流地裂缝1综合办公楼小小小小小2宿舍小小小小小3宿舍小小小小小4食堂及澡堂小小小小小5仓库小小小小小6坑口办公室小小小小小7配电房小小小小小8主井大大大大大9储煤场大大大大大10风井大大大大大11碴场大大大大大12碴场大大大大大13矿山公路小小小小小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一、分区原则及依据根据本区地质环境条件、居民点分布情况、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表4)的相关规定,结合拟建项目工程特点,对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表4 危险性分级确定要素稳定状况危险对象损失情况危险性大差城镇及主体建筑物大危险性中等中等有居民及主体建筑物中危险性小好无居民及主体建筑物小本区内岩层倾角平均为6,走向移动角为70,上山移动角为70,下山移动角为65,安全深度为239m,故此按下列方法进行分区。1、位于移动角以内及低于安全深度,并威胁工业场地、密集居民点的矿区及诱发地质灾害可能影响和危害的范围确定为危险性大区。2、禁采区确定依据:村寨、公路、工业场地征地边界外延20m后,按地层移动角下延至K3煤层划定禁采区范围。3、同一地段如出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小区时,按就大不就小的原则进行分区。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按前述原则和方法,将挽澜乡大石堡煤矿矿区及其影响和危害范围(含工业场地)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I)及大石堡禁区(I1)(见附图2),现将其简述如下。1、危险性大区(I):分布于整个挽澜乡大石堡煤矿矿区及北东采煤区煤层路头线一带。该区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主要为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老采空区。地形主要为山麓斜坡及沟谷地貌。工程地质岩组主要有呈互层出现的硬质岩组与软质岩组(T3h3)及松散岩组(Q)。软质岩、松散岩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差,容易变形垮塌,硬质岩节理裂隙发育,易产生崩塌。区内安全深度大多小于330m,仅矿区中部局部地段略大于200m。而本区为一向东倾斜的单斜山地貌,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坡度1520,岩层倾角58。在进行采煤后因采空塌陷诱发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对区内挽澜乡大石堡村寨等住户及工业场区造成的危害程度亦大。在进行煤矿开采后,主井、风井及其它地下巷道遭受冒落、垮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在老硐分布区,新采矿巷道与老巷道贯通后易出现透水、瓦斯突出等事故。该区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其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亦大。2、大石堡禁区(I1):位于矿区东南隅三角地带,有大石堡村民组座落其中,涉及10户,共65人,房屋18间,禁采区约呈北东向展布,长约150m,宽50100m。(BB剖面)。为确保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在划定的禁采区内实行禁采。 第二节 场地适宜性评估从本区区域环境地质背景分析,本区内环境地质条件总体较好,较为适宜工程施工建设,其适宜性评估如下:一、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实行因工程建设形成的切、填方边坡实行有效的工程防治措施及严格实行禁采后,场地方适宜建设。二、矿区矿区地形起伏较大,区内有一条断层,整个大石堡煤矿开采区均在危险性大区范围内,煤矿开采后诱发和遭受地裂缝、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在井下开采时,在采取预留保安煤柱、完善排水通风设施及相应的坑道支护后;以及在井下工程采取切实可靠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措施和在禁区实行禁采的前提下,场地方适宜建设,地面严禁新建住房及其它工程设施。综上所述,将整个采矿区及采空区影响和危害范围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执行禁采区禁采,留足保安煤柱,并对工业广场建设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采取切实可靠的防治工程措施,矿区和工业场地方适宜建设。 第三节 防治措施1、工业场地建设用地内地面平场的填方工程应对回填土、石进行分层压密与夯实,填土边坡应修砌挡土墙,并保证填方工程的质量。2、工业场地位于缓斜坡地带,雨季时在地表水的侵蚀、渗透作用下,易造成松软坡残积土层的蠕动变形。因此,对整个建设场地的排水系统应采取合理的工程处理措施加以整治,用地外围修筑的防洪排水沟渠,应随时保证其通畅,以确保建设场地的安全,同时防范雨季洪水灌井。3、煤矿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管理,采煤工作必须严格遵守设计开拓方案要求和作业规程技术措施规定,实行规范开采。工程地质不良地段应根据顶板的稳固情况及时支护和维护,并在煤矿开采后对不良地质体进行监测。特别注意加强对已采区地表的勘查工作。因两煤层距地表高度小于330m,因此要防止地表出现塌陷、裂缝、滑坡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4、按设计规定要求留好留足保安煤柱,严禁乱采乱挖。不准回采保安煤柱,严防地质灾害发生,其煤柱留设原则如下:矿区边界煤柱留设20m;护巷煤柱在巷道两旁各留设20m;采空区保护煤柱留设30m;村寨保护煤柱和工业广场保护煤柱表面松散段岩层走向移动角70,上山移动角70,下山移动角65,安全深度为239m的方法计算预留煤柱的范围。5、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除密切注意上述不良地质现象外,还应严防揭穿老窑和水仓造成危害。加强采掘过程中的探放水工作。坚持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对近地表矿井050米范围内加强支护和维护,防止顶板塌落冒顶。在开采下伏煤层时,要注意老窑水侵入,确保安全生产。6、加强“雨季三防”的检查巡视工作。坚持矿领导雨季值班巡逻监察工作,并做好调度指挥工作。及时清理好防洪排水沟,防止雨季时地面水下漏和涌入井下而发生淹井、淹面事故。7、选择合理的矸石堆放场所,并构筑好挡墙,同时还应构筑好排水沟渠,以避免汛期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8、对矿区进行种草、植树、恢复生态,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9、做好各种防洪救灾物资供应及保管工作,并造册登记发放。10、本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