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移动阅读特设工作组申请报告.doc_第1页
关于成立移动阅读特设工作组申请报告.doc_第2页
关于成立移动阅读特设工作组申请报告.doc_第3页
关于成立移动阅读特设工作组申请报告.doc_第4页
关于成立移动阅读特设工作组申请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msp1982壹拾佰仟萬为您倾情整理!关于成立移动阅读特设工作组申请报告1移动阅读背景介绍1.1移动阅读的定义与特征移动阅读是指利用手机或电子书阅读器等综合通信终端的口袋化、移动化和个人化进行电子阅读的行为,它包括手机阅读、电纸书阅读等多种形式,阅读的内容既包括图书、报纸、杂志、博客、原创文学等常规媒体,也包括专门定制的手机报、手机动漫、各类互动资讯等内容。手机阅读业务已在移动通信市场推出多年,拥有数千万的用户;而电子书阅读器则以亚马逊2007年发布的Kindle为首,在2008-2009年兴起并大有取代传统出版平台的趋势。广义的手机阅读包括阅读新闻信息、电子图书、搜索信息以及由短信和彩信等方式获得的信息,狭义的手机阅读指仅仅限于通过手机作为电子载体进行电子报刊和图书阅读的行为。移动阅读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新技术业务应用,是一种全新的信息、知识和资讯的传播平台,引起了传统媒体及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融合了运营商、终端生产商、技术提供商及传统与数字内容出版商、移动互联网等内容提供商之后,移动阅读已初步形成了“内容+服务+网络+终端”的新商业模式,造就了“CP+SP+网络运营商+终端提供商”的新业态,从而实现了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除大众阅读市场外,移动阅读在教育、电子政务等行业领域也具有独特的产业化前景,相关产业应用已在积极开展。从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来说,业务的发展总是超前于定义、标准而自发向前的,移动阅读也不例外,其内涵仍不够明确。从已有的、典型的、得到公认的移动阅读应用中,我们可以分析总结其应用类型与基本特征如下:1.1.1 移动阅读的分类移动阅读业务目前可以按照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一是从阅读内容分类,二是从阅读终端形式分类。(1)从内容角度的业务分类从阅读内容上看,移动阅读业务可以分为电子书籍(含原创作品)、手机报、电子报刊杂志及电子动漫等4大类:n 电子书籍:主要是现有版权图书的电子化版本,还包括依托互联网创作、采编及发行的,具有连载、互动等鲜明的互联网特色功能的电子书籍。电子书以文字为主,内容丰富,是移动阅读的主要形式。网络原创小说是电子书籍的一种新兴形式,具有连载性等特点,此外,本类还涵盖了博客等形式。n 手机报:主要指针对手机终端制作的,内容及时性需求较高、以短小精悍的精编内容为主,图文并茂、有较强地域特征的电子报。手机报基于彩信业务发展而来,是现有手机阅读的典型应用,具有即时性强、与其他通信业务结合紧密的特点,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n 电子报刊杂志:类似于移动的报刊亭,是各类报纸、杂志等出版物在手机或其他移动阅读终端上的集合。产品以图片、文字为主,辅以音视频元素、各类阅读特效及多种互动功能,但目前受制于终端能力,所以仍无达到传统报刊的展现效果,电子报刊杂志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n 电子动漫:主要是指漫画的电子化版本,以图片展现为主,文字较少,但在传统漫画的基础上加入了各类阅读特效及多种互动功能,提供鲜活的用户阅读体验。(2)从阅读终端角度的业务分类移动阅读业务与传统阅读有较多类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其中,相同之处较多是内容方面,如手机报内容基本来源于传统新闻内容;不同之处则体现在阅读终端和阅读时间。而由于阅读终端和阅读时间之间是相互对应的,因此只须按照阅读终端角度分为以下两种:浅层和深层阅读,分别对应手机阅读和电纸书阅读终端阅读:n 以手机为载体的碎片时间浅度阅读:手机阅读因其随身、便捷、私密的终端特征影响,以及受终端屏幕较小、电力有限等因素的制约,一般不适合阅读较正式题材的读物,而快餐化的小故事、情感类、趣味性的题材则更有市场。有关统计显示,读者通过手机进行稳定阅读的时间大概是10分钟左右,具有碎片阅读的典型特征,因此手机阅读往往具有字数略少、内容精彩、连载性强等要求,其业务主要用户是学生和年轻白领以及不方便上网的人群,如士兵、保安、民工等。n 以专用移动阅读终端为载体的长时间深度阅读:这类阅读主要借助于新兴的电子书阅读器(亦称为“电纸书”)等专用终端,相对于手机阅读来说,电子书阅读器通过E-ink等屏幕技术达到贴近传统纸的阅读效果,具有绿色健康、环保节能、海量存储、便携性、时尚性等优势,但相对而言此类终端价格较高、色彩展现能力和互动能力有限,仍处于不断发展演化的阶段。因此,此类应用往往更为适合专业性的深度阅读,适合政府、教育等行业市场、高端阅读用户和礼品市场。除采用电子纸技术的灰度电子书阅读器外,亦有利用TFT LCD或OLED等屏幕技术的彩屏阅读器,此类终端多媒体能力相对突出,具有更强的性能和交互能力、以及一定的通用性,但较为耗电。此类业务还可涵盖上网本、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等其他通用终端设备。手机阅读已成为继手机游戏、手机音乐之后最受手机用户欢迎的应用之一。易观国际中国手机应用市场用户调研报告2009显示,手机游戏、手机阅读是互联网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最近半年使用过最多的手机应用服务,使用比率均在50%以上。此外,由于用户可以直接从移动互联网上下载或者直接通过WAP浏览,使得移动阅读具有网络性、随身性的独特优势,据统计超过85%的手机上网用户愿意试用手机阅读功能,有超过一半的人愿意付费阅读,尤其是一些热门小说和名家新作。而电子书阅读器充分体现了传统媒体与时俱进的数字化全媒体出版趋势:只要拥有一个电子书阅读器,数千、上万册书即可尽收眼底,这极大地刺激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并且无负重之忧由此可见,轻松是电子阅读成为时尚的首要动因。其次,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电纸书的发展对减少纸张、木材、电力的消耗非常有利,由于电子阅读器特殊的显示技术只需在翻页时耗费少量电能,因此充电一次可以阅读70008000页的内容、并可待机数天至一月。因此,省电成为电纸书的第二个杀手锏。第三,伴随着3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阅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集成了3G、Wifi等模块的阅读器不但可以实现电子图书的无线下载,而且能够随时观看报纸、综合资讯、博客、社区网络等,提供越来越人性化、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当然,手机阅读和电纸书阅读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也是在不断演化的,二者阅读题材并没有绝对的分界,随着终端技术的不断进步亦不断互补和融合,目前已有可提供通话功能的电子书阅读器产品。1.1.2移动阅读的特征移动互联网和Web2.0的崛起增强了互联网的互动性。其突出特征在于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可以更方便的随时随地进行内容(图片、声音、录像等)上传、文章评述等,从而超越传统互联网,成为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用户创造内容)的新生力量。尽管电子阅读在传统互联网上早已风靡一时,但更为突出的移动性和互动性是移动阅读发展的动力源泉。(1)移动性相对于纸质书籍和杂志等,移动阅读终端灵活、便捷、高效,体现了自身移动性的特点。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移动终端的移动性,通常体积小而易于携带;二是用户使用的移动性,移动互联网包含了适合移动应用的各类信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检索、购买、咨询、互动等各类活动;三是信息的移动性,由于便捷、无所不在的连接以及精确的位置信息,移动阅读提供的应用将会随着用户的需要和位置的不同而不停移动变化,随时随地提供应用,具有即时性、范在性的特点。上述特性往往与移动阅读终端的网络接入能力相关,因此移动阅读也具备网络性的特征,通信模块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个性化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应用的个性化。其中,终端个性化表现在消费移动终端与个人绑定,个性化呈现能力非常强;网络个性化表现在移动网络对用户需求、行为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能力,并可与Mashup等互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地图等相结合;互联网内容/应用个性化表现在可在基本的阅读体验上纳入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博客、RSS、Widget等Web2.0 技术,从而与终端个性化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3)低成本移动阅读的对象是电子产品,免去了纸张的印刷、物流等成本,相比传统杂志更具价格优势。电子书的定价往往不到纸质书的十分之一,而且电子图书可以重新下载,不会存在纸质书可能的损毁、丢失等问题。小巧的手机终端或轻薄的阅读器可最大程度地减小携带成本,随时随地下载节省时间,并具有节电、环保等特征,因此移动阅读既使用成本低廉,又便捷易用、人性化突出。(4)大容量移动阅读终端除自身携带一定的存储空间外,往往提供存储卡的扩展能力,其主流产品容量均达2G以上,可存储数千册图书、并可通过存储卡加以扩展,可极大地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称之为“电子书架”毫不为过。由于大容量存储产品的成本已非常低廉,内置8G、16G存储器的产品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并可提供音乐播放能力乃至多媒体能力。(5)私密性移动阅读终端的用户往往对应着一个具体的移动话音用户(如手机阅读),即移动阅读承载在同一个个性化的终端上。而移动通信终端的私密性是与生俱来的,使得与移动互联网的链接也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同时,移动通信技术本身具有的安全和保密性能与互联网上的电子认证等安全性协议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安全性保证。(6)融合性移动阅读的融合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信业务的融合性,二是阅读终端的融合性,三是阅读内容的融合性。首先,移动话音和移动数据业务的一体化导致了业务融合,移动阅读业务可作为移动阅读业务的一种,与其他业务充分融合,并利用原有的计费、结算等业务功能;其次,由于移动阅读终端的日益智能化,不论未来用户将会拥有几个移动终端,其功能必将走向传统通信功能与互联网功能的融合,用户的每个终端都可以互联互通;最终,移动阅读终端作为电子化的展示渠道,不论图书、报纸、杂志、漫画等内容均可完美展现,更可容语音、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促进了数字复合出版的发展,实现了阅读内容的融合与跨越,逐渐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个人移动终端。综上所述,移动阅读业务因具备一系列的先进特性,使得它既适合深度的专业性阅读、又可满足碎片时间的随机阅读需要;不仅融合了传统各类媒体的出版内容,更可提供社区、博客、益智游戏等互动功能;它尤其适合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移动性的应用领域,而传统阅读难以实现。因此,它的出现必将根本性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对原有的出版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替代作用,并成为新兴的移动通信数据业务的代表。1.2移动阅读发展现状及前景1.2.1移动阅读的关键技术移动阅读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包括终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复合出版技术等等。其中,终端技术主要涉及手机终端和阅读器终端,而阅读器终端又尤以E-ink为代表的电子纸技术和软件技术最为关键;网络技术以3G移动通信网、移动互联网和无线局域网技术为主;数字复合出版技术则涵盖了文档格式标准、数字版权保护、内容安全技术等等。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手机终端是第二代手机(2G,2nd Generation),以GSM制式和CDMA制式为主。2G手机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拥有收发短信、M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多媒体短信服务)、WAP(无线应用协议)等功能。目前整个行业正处于向第三代手机(3G,3rd Generation)迁移的过程中,智能手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核心技术为手机操作系统。目前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包括Symbian、Windows Mobile、Android、Palm、Blackberry OS 等。Symbian因其设计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在用户中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但因其缺乏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较低,在智能手机操作市场中正逐步丧失竞争力;Windows Mobile是微软为手持设备推出的“移动版Windows”,可操作性和扩展性能较高,但因其高昂的授权费使得采用Windows Mobile系统的手机售价普遍较高;Blackberry因其主动邮件推送服务在欧美市场广受欢迎,但移动办公理念在中国尚未深入,使其在中国市场进一步发展尚需时日;Android是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因其开放性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立了开放手机联盟。中国移动基于Linux内核,采用Android代码,通过在业务层和用户体验层的改进,并吸取多种移动操作系统优势,自主开发了手机操作系统OMS(Open Mobile System)。手机操作系统的多样性导致了手机软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电子阅读器的关键技术为屏幕技术。目前传统的平板显示技术有等离子显示屏(Plasma display panel,PDP)、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s,LCD)、场发射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s,F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s,OLED)等,其中典型的LCD已经是成熟技术,如TFT液晶屏;另外新兴的OLED技术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液晶屏的缺点是耗电量大,使得用户无法长时间使用终端进行阅读。新兴的电子墨水显示技术(Electronic Ink,简称E-Ink)克服了平板显示技术耗电量大的缺点,该显示屏由两片基板所组成,上面涂有一种由无数微小透明颗粒组成的电子墨水,颗粒由带正、负电的许多黑色与白色粒子密封于内部液态微胶囊内形成,不同颜色的带电粒子会因施加电场的不同,而朝不同的方向运动,在显示屏表面呈现出黑或白的效果。同时只有画素颜色变化时(例如从黑转到白)才耗电,关电源后显示屏上画面仍可保留,因此非常省电,其功耗是同尺寸大小TFT液晶的千分之一。电子墨水显示屏整体制造专利主要由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公司、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统宝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等持有(其创始公司E-ink于2009年12月被台湾元太科技并购),但其中电子墨水微胶囊涂层制造技术的替代方法较多,专利分散在元太科技、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等企业和高校中。E-ink技术是目前实用的电子书阅读器的主流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通信结合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国际电信联盟(ITU)目前一共确定了全球四大3G标准,它们分别是WCDMA、CDMA2000和TD-SCDMA和WiMAX。TD-SCDMA(Time Dicision Synchronous CDAM)即时分同步码多址,由我国独自提出的3G技术标准,于2000年被ITU接纳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该技术融合时分数字双工(TDD)模式、智能天线技术、联合检测以及接力切换技术为一体,在频谱利用率和不对称性业务支持上具有优势。CDMA2000(CDMA Multi-carrier)即多载波码分多址,是从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采用了多种射频信道带宽、前向快速功率控制等技术,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建设成本较底。该技术由美国高通公司主导,目前使用地区有北美以及日韩等。WCDMA(Wideband CDMA)即宽带码分多址,它是由GSM网络技术发展而来的3G技术,采用信道编码、空时码、智能天线和多用户检测等技术,具有扩频增益高、全球漫游能力强的特点,目前在欧洲、日韩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目前TD-SCDMA、CDMA2000和WCDMA技术在国内已全面应用:中国移动拥有TD-SCDMA运营牌照,中国电信拥有CDMA2000运营牌照,中国联通拥有WCDMA运营牌照。同时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3G基础投资,加快建设我国3G移动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通信网作为接入网的互联网及服务。移动通信技术、终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聚合,使得移动互联网不是固定互联网在移动网上的复制,而是一种新能力、新思想和新模式的体现,并将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和业务形态。它主要由公众互联网上的内容、移动通信网路接入、便携式终端和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所构成,大致有三种类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封闭式移动互联网、以终端厂商为主导的相对封闭式移动互联网和以网络运营商为主导的开放式移动互联网。针对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业务种类较多。目前以移动游戏、移动音乐等娱乐型业务为主。二是业务渗透力仍然较低,业务有待创新。与日韩两国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状况相比,一些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还刚刚处于起步的阶段,IM、SNS、Search、Video等业务的渗透率还比较低。三是商业模式有待创新。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移动互联网企业仍然承袭传统互联网早期发展的商业模式基于免费服务,获取广告收入。随着3G网络的部署,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的持续提升,商业模式创新将给运营商带来新的机遇。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络)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RF (Radio Frequency,射频)的技术,取代旧式的双绞铜线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实现网络能够随着实际需要移动或变化。由于无线局域网需要支持高速、突发的数据业务,在室内使用还需要解决多径衰落以及各子网间串扰等问题。具体来说,无线局域网必须实现以下技术要求:(1)可靠性:无线局域网的系统分组丢失率应该低于10-5,误码率应该低于10-8;(2)兼容性:对于室内使用的无线局域网,应尽可能使其跟现有的有线局域网在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软件上相互兼容。(3)数据速率:为了满足局域网业务量的需要,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应该在1Mbps以上。(4)通信保密:由于数据通过无线介质在空中传播,无线局域网必须在不同层次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通信保密和数据安全性能。(5)移动性:支持全移动网络或半移动网络。(6)节能管理:当无数据收发时使站点机处于休眠状态,当有数据收发时再激活,从而达到节省电力消耗的目的。(7)小型化、低价格:这是无线局域网得以普及的关键。(8)电磁环境:无线局域网应考虑电磁对人体和周边环境的影响问题。目前国际上主要应用的无线局域网技术为WIFI,它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采用IEEE 802.11系列标准,能够在数百英尺范围内支持互联网接入的无线电信号。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局域网技术WAPI(Wireless 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与802.11b相比,WAPI具有明显的安全和技术优势,迄今未被发现有安全技术漏洞。数字内容安全技术是数字内容产业三大支撑技术之一。数字内容安全包括数字版权管理(DRM)、非法及有害内容过滤、网络支付安全等重要内容。当前保障数字内容安全的关键是:1、解决数字内容的盗版贩卖和非法使用的问题;2、解决非法及有害内容破坏和污染社会环境问题;3、解决数字内容消费者的安全合理付费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提出了数字版权管理技术,采用加密手段对数字内容进行保护,使其只能在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针对第二个问题,提出了基于内容的过滤(CBF)技术,采用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文本分类等模式识别的方法将非法或有害的内容进行过滤和封堵;针对第三个问题,正在大力研究的微支付技术,可以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和第三方代理等平台来保证消费者资金的安全和合理地支付小额数字内容消费。数字内容安全是数字内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各国奋力抢占的一个战略至高点。我国的通信业行标移动阅读业务内容格式技术要求中使用了一种COPYID技术,通过对出版的数字内容配发身份文件的方式,保证出版内容的唯一性和完整性。COPYID技术是在电子出版物中加入身份文件(copyid.xml),其中包含身份信息CSEN号(Chinese Standard E-Publishing Number,中国标准电子书号)、出版信息和一致性签名。通过CSEN号保证数字内容的唯一性,通过出版信息保证出版数字内容元数据的完整性,通过一致性内容验证保证数字内容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可以有效防止出版数字内容被窃取或篡改。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简称DRM)是一项涉及到技术、法律和商业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它为数字媒体的商业运作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实现手段。DRM技术的出现,使得版权所有者不用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与客户进行谈判,来确保数字媒体内容能够被合法的使用。DRM将使各个平台的内容提供商们,无论是因特网、流媒体还是交互数字电视,提供更多的内容,采取更灵活的节目销售方式,同时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目前存在多种DRM标准,OMA(Open Mobile Architecture,开放式移动体系结构)组织于2002年9月发布了OMA DRM V1.0标准,于2006年3月发布了OMA DRM V2.0标准,目前大部分运营商都已经采用或计划采用OMA DRM标准。1.2.2移动阅读的应用发展考虑到通信业的特殊背景,此处仍遵循手机阅读和电子书阅读器专用终端阅读分为两大市场领域。其中,手机报是在手机用户数飞速增长条件下诞生的一种新媒体形式与数据通信业务,其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国内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也于2008年首次超越PC上网用户数量,据CNNIC(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2月18日发布的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6.4亿,手机报的用户普及率达到39.6%,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重视程度均高于手机小说、手机视频等业务,移动阅读已成为仅次于手机游戏和手机音乐外的第三大移动应用。可以想象,一方面,移动用户的高速增长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不断成熟及用户使用行为的加深,移动阅读的应用渗透率将逐步提高;另一方面,随着3G启动以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移动带宽瓶颈即将减缓乃至消失,基于新技术与新模式的应用创新将带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的高峰。在“应用为王”的3G时代,移动阅读有望成为3G增值业务最大亮点、通信业发展和转型的新契机。从目前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运营商由于其依托的用户资源以及对网络资源的控制,在移动阅读产业中占据了优先的主动权,“手机报”作为一项特色业务得到了良好发展。然而针对移动阅读的内容资源环节仍稍显薄弱,传统电子书产品资源丰富但涉及版权问题,尚不能大规模应用于移动领域,因此优质的内容将是移动阅读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由于移动阅读整合了TIME(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服务,已成为各方追逐的热点,各大电信运营商纷纷向移动阅读产业倾斜和转型。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已开始筹划手机阅读业务,加大对移动阅读业务的挖掘和提升。2009年3月,中国移动宣布未来5年将在浙江投资5亿元建设手机阅读基地、定制TD阅读器,并在内容、终端和渠道上全面拓展。该业务已于2010年1月5日正式投入运营;同时。中国电信手机阅读业务的相关技术及业务规范已经完成,在内容整合方面刚刚开始;中国联通则采取合作方式,目前超过10个省公司已推出类似业务。除此之外,移动阅读也得到了传统产业的青睐,出版社和传媒集团纷纷试探电子出版服务,终端、芯片、解决方案厂商的相关新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对电子书阅读器而言,2009年是具有转折性的一年。电子书阅读器作为移动阅读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出现了火热景象,不仅国内厂商纷纷涉足,而且吸引了众多国外厂商的目光。目前,包括汉王、联想、方正、长虹、华硕、清华同方、纽曼、华旗在内的近100个品牌都计划推出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器,甚至有专家推测,半数MP3企业也将向移动阅读产业转型。2009年年底,韩国企业艾利和在中国市场推出电子书阅读器,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电子书阅读器厂商,索尼、三星等厂商也在积极筹备。如今2010年电子书产业的竞争已经拉开帷幕,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的拐点年,那么,2010年我国的移动阅读市场仍将会更加繁荣。据有关预测,2010年中国的电子阅读器销量将从2009年的80万台跃升至300万台,达到全球市场的20%,更有望在2015年之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阅读器市场。移动阅读与数字出版技术也密不可分,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继造纸、活字印刷、激光照排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随着新闻出版业科技兴业战略的大力实施,传统出版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加快,以数字出版为标志的新的出版业态异军突起,极大推动了新的文化传播体系的形成。其中,数字化技术在与传统出版产业的运用与发展,带来了出版业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革命性的变化,加速了传统出版业的升级,为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据权威部门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内578家图书出版社已有90%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出版电子图书50万种,与2007年相比增长25%,发行总量超过3000万册,收入达到3亿元,同比增长50%。与此同时,全国出版的数字报为697份,300家报社开展了数字报业务,全国49家报业集团有35家开始拓展数字报业务。而与2008年相比,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增长20%左右,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图书销售增长20%左右,产值约780亿元;而新媒体出版增长42%左右,总产值超过750亿元。从数值中可以看到,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的产值可以和传统出版产值比肩,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根据有关的前景预测,我国数字出版将继续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到2020年销售额将占到整个出版产业的50%;2030年90%的图书都将出版网络版本。移动阅读的发展,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媒体概念和大众阅读习惯,随着电信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的不断探索,以及出版行业的改革攻坚,传统的阅读产业格局正被颠覆。与传统的报纸、期刊等媒体的发行相比,类似“手机报”这样的移动阅读媒介动辄可达到上千万用户的发行规模,使得电子出版物可进一步探索其价格空间。移动阅读更将传统出版的“作者出版社批发商零售商读者”的中间环节缩短,使作者的作品通过移动阅读平台可直接到达读者,具备双向互动性,同时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些新特点和新模式都将使移动阅读在未来大有可为,“内容+服务+网络+终端”的模式将是移动阅读产业的最大特点,新业态下的利益分配将形成新的格局。因此,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业者、互联网巨头、设备厂商等纷纷介入移动阅读领域,更多的新兴企业也加入到竞争中来。然而对于通信运营商,和WAP产业发展过程相似,若其营销渠道单一、缺乏推广力度、产品质量水平不高,难免会最终沦为简单的“通道”。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则转型开展收费文学、移动阅读,开拓互联网文学的新盈利模式,加速对优质内容资源的争夺,提升在收费阅读、移动阅读内容领域的控制权。因此作为移动阅读的载体,终端在3G时代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在手机终端内置电子阅读器可以增加用户使用黏性,增加移动阅读的业务使用率,另一方面,由于内容的匮乏使得终端厂商无法在移动阅读产业链中拥有较多话语权。在此种情况下,终端厂商和运营商及移动门户网站的合作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移动阅读产业未来商业前景的取向。从移动互联网门户方来看,3G门户、掌上书院、百阅等网站已经推出自己的手机阅读软件,极大程度满足了用户的便捷性需求,而从运营商方来看,截止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将G3阅读器放入终端定制库,从内容、用户到终端,中国移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力度可见一斑。总之,移动阅读延展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其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确已开始显现。然而正如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赵梅庄所言,该产业在内容运作、版权保护、推广方式、赢利模式等方面仍面临严峻的考验。中国的移动阅读产业目前正处于萌芽期和爬坡期,其进一步的成熟和发展,有赖于运营商、出版商、内容制作、电子阅读、终端厂商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力推移动阅读标准化工作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是瞄准新业务运作的运营商和平台厂商,对新的价值链的整合无疑将成为其未来几年的着力点。2.移动阅读标准化的必要性与发展目标尽管移动阅读业务发展迅猛、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但由于其处于发展初期,仍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移动阅读产业链还处于脱节状态,各自为战的现象较为普遍,电子书格式庞杂,需要统一的电子书格式标准;对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储备不足、基础薄弱且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发展乏力;自主研发能力不够,关键技术(如数字版权技术、中文阅读器软件技术等)研发能力有限,远未形成规模经济等等。此外,数字复合出版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内容制作和传播、文化产业的战略发展,但在客观上也为侵权盗版活动提供了便利;海量的原创数字化内容大多缺乏严谨的编校,一些网站以快速赢利为目的构建的商业模式和点对点、群发等隐蔽传播行为,加大了监管难度,不利于内容安全和信息安全,形成了严重隐患。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顺应潮流、把握趋势,趋利避害、为我所用。除了产业链的协作待加强,标准的统一问题首当其冲,如何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终端和不同的网络制定规范的标准成为一大挑战,而移动阅读的标准化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促进移动阅读产业良性发展的战略制高点。2.1移动阅读标准化必要性与可行性2.1.1移动阅读标准化必要性分析标准的制定往往决定了一个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竞争优势,对外能不受制于人,对内能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对移动阅读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2009年我国移动阅读市场高速发展,但仍存在文件格式不统一、兼容性差等制约移动阅读内容发展的问题。移动阅读技术与业务应用更新快速多变,仅仅依靠行业自律和道德规范加以约束,已不能满足现实中行业和企业管理的需求。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出将积极推进移动阅读产业相关标准的制订,推动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在积极推进移动阅读的行业自律建设和网民的道德建设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法律法规对其管理加以规范,在监管层制定必要的标准。目前移动阅读内容格式种类较多,没有全球统一的标准,PDF、TMF、DOC、TXT这些标准都是移动阅读业常用的文件格式。国际上比较著名的是EPUB和PDF两种格式,我国的通信业行标移动阅读业务内容格式技术要求中定义了MER格式,国内另外一种应用的较为广泛的格式是方正的CEB:n EPUB是国际数位出版论坛(IDPF)的正式标准,是一个自由的开放标准。EPUB属于一种可以“自由重新编排”的内容,也就是文字内容可以根据阅读设备的特性,以最适于阅读的方式显示。n PDF是Adobe公司持有专利的文件格式,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跨平台上的、多媒体集成的信息出版和发布,尤其是提供对网络信息发布的支持。PDF文件格式可以将文字、字型、格式、颜色及独立于设备和分辨率的图形图像等封装在一个文件中。n 方正CEB格式在文档转换过程中采用了“高保真”技术,从而可以使CEB格式的电子书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来的样式。目前在我国政府机关公文处理中应用广泛。CEB属于方正知识产权,目前仍未开放。n MER格式是专为移动终端设计开发的一种阅读内容格式,其主要特点:一是采用分块存储技术,有利于移动阅读物的组织管理和传输,为移动阅读用户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二是提供多种展现移动阅读物的方法,可以根据阅读器或手机终端的不同适配不同的展现形式。其中,MER格式和EPUB格式都是开放标准。通过标准化,可淘汰无法按标准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厂家,从而使规模经济成为可能,并降低了劣质厂家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可能性。由于标准化使市场竞争产生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可以增加移动阅读业务对外部投资者的吸引力,有助于带动和引进新的竞争者,进而提升总体服务能力。针对移动出版业务的网络性、移动性、业务和内容融合性等特征,如何将电子出版物的内容格式与DRM技术相结合、版权管理技术相结合、内容安全技术相结合、数字复合出版技术相结合也是标准化的重大课题。此外,标准的确立还可以降低消费者选择的不确定性,可以进一步规范移动阅读产业链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各个企业通过合作达成统一的业务应用标准,使得资源得以充分共享、避免为用户带来不便。因此,标准的确立有利于整个移动阅读产业链的发展、降低社会成本。移动阅读市场能否顺利发展,内容是制胜的不二法宝。目前移动阅读器上的内容来源主要还是传统图书电子化,而真正针对移动终端小屏幕、阅读时间琐碎特征打造的阅读内容很少,而阅读终端的性能、配置、规格、软件不一致也会造成移动阅读业务的发展障碍。并且,鉴于移动阅读终端往往具备通信模块、应具备入网资质,而国际品牌厂商往往对国内的3G技术标准、软件本地化要求不够掌握、山寨产品则缺乏质量保证,因此针对移动阅读终端的硬件规格(如屏幕尺寸既分辨率、通信模块、环保等要求)、软件规格(如大字符集支持、移动阅读业务逻辑、UI设计等要求)、内容安全(如版权管理、信息安全、加密和身份认证)等的技术要求和测试规范均应加以标准化。为此,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应发挥行业标准化引导者的作用,成立移动阅读特设工作组,积极推进移动阅读产业相关标准的制订,从而推动技术创新,促进行业标准化创新体系的建设,更好地规范行业的发展。2.1.2移动阅读标准化可行性分析(1)基于现有规范的可行性分析格式规范:目前国内主要的手机电子书格式有 TXT、JAR、UMD、PDB、WMLC、BRM、EXE、CHM、JAR等二十余种,国际上主流的手机电子书格式规范主要是IDPF的EPUB、亚马逊的kindle等。另外在电子书领域,方正的CEB、书生的SEP、超星的PDG、Adobe的PDF、知网的CAJ等,各自都有一套格式。无论是手机电子书还是电子书业都没有行业通用的标准,但有由于阅读终端硬件的趋同性,各企业标准有一定的趋同性,且在不同程度上开放。同时,从内容格式的技术演进方向来看,对于一般的电子书报刊,格式表示和二进制存储将趋于分离,基于XML的方案将是必由之路,因此,IDPF的EPUB等格式标准都以XML技术为基础。技术发展方向的趋同性为建立统一的格式规范提供了基础,为此,工信部已经制定了移动阅读业务内容格式技术要求并加以公示。终端规范:目前对于移动阅读终端并无统一的标准规范,尤其是包含了网络通信功能的移动阅读终端,缺乏行业技术要求的指导。不过,移动多媒体终端和基于E-ink解决方案的阅读器方案都已有较成熟的案例,市场上流通着大量功能、性能、外观等接近的产品和方案;同时,移动通信终端的标准规范族较为完备。因此在移动阅读终端方面开展规范性、标准化工作具有相当的物质基础、具备可行性。(2)基于现有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如前所述,国内运营商、CP/SP、传统出版社及数字出版社均已在移动阅读领域大力探索,对移动阅读行业规范的制定提供了行业应用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n 资费合理:目前手机阅读业务有两种付费方式,一种是包月,另外一种是按照使用次数或册、字数计费。手机报这类定时定量收取的业务多采用包月的方式,而如小说等随意性较大的业务则可采用零售的收费方式,定价一般为每本2-3元。部分企业为吸引用户还提供免费阅读的书籍以及其它的促销方式,如中国移动提供的移动阅读业务可以免去相关流量费。现有的收费模式基本合理并能为用户所接受,是用户规模发展的可靠保证。n 网络质量和网络安全:目前大部分WAP网站的读物都支持各类手机用户的阅读和下载,借助于良好的3G网络覆盖和新兴的3G网络支持,手机阅读的网络质量可以获得充分保障。手机阅读接入移动互联网,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安全威胁,手机病毒、木马以及其他的恶意软件都可能在用户浏览网页或是下载资源的时候入侵用户的终端。这不仅是手机阅读业务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移动互联网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有必要进行规范,要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等通力合作,也需要用户的积极配合。此外,目前手机阅读业务多采用手机小额支付或WAP支付,一定程度地减小了安全隐患。n 与现有技术标准演进方向一致:技术标准的演进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更安全、更丰富、更快捷的提供内容。由于移动互联网在业务层面的充分开放,大量企业标准之间相互竞争,由政府部门牵头制定标准可以减少多个标准之间的过度竞争,并可以保证标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技术类标准上,WAPI的成功是政府制定标准带来的有利结果,业务类标准同样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这将有助于提升整个国家在国际信息产业的标准领域中所占据的地位。n 国内企业积极响应:国际互联网巨头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电子书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形成了巨大威胁,也将对移动阅读业务标准的未来走向产生影响。一旦某跨国公司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我国政府制定相关的标准不仅会受到极大的阻力,同时在标准的实施上也将遭遇挑战。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逐渐意识到标准、专利、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正积极寻求战略突围,希望依靠标准为企业获得竞争力。尽早制定国家标准,有助于国内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防止行业发展受制于国际巨头,为国内ITC产业的发展争取宝贵时间。而且,当前不少企业联合组织成企业联盟协会,为标准制定的相关企业提供一个相互沟通协调的平台,对我国移动阅读行业规范的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n 符合数字出版的战略趋势:移动阅读业务的标准化工作对数字复合出版、全媒体出版、数字版权保护及电子出版物版权管理等关键技术均有重大促进作用,将推动我国通信业3G业务和出版行业数字出版技术的进步,促进我国文化传播行业的健康发展,是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针的重要举措。2.2移动阅读标准的战略企划和目标:建立统一的移动阅读标准体系从无序到有序,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移动阅读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从自由发展为主向发展与规范并重转变的阶段。相对于传统阅读来说,移动阅读的新特点使其更容易管理,与传统阅读产生、发展的历程不同,我国移动阅读从终端、终端平台、内容、安全乃至应用服务的各个产业环节,在一开始都带有明显的运营商主导的痕迹。也就是说,移动阅读带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即所谓的“围墙花园(Walled Garden)”。从网络和信息安全的角度来审视这一特征,网络适当的封闭性和以运营商为主导的业务应用其实就意味着更强的安全性和更方便的管理控制;另一方面,我国相对封闭的业务运营模式也使得移动阅读上相关问题的解决较为容易,使得业务更易于管理。但在业务不断成熟的阶段,开放性和互联互通则更为重要,有利于降低广大用户的使用成本和社会总成本。因此,移动阅读标准的确立可以降低消费者选择的不确定性,可以进一步规范移动阅读产业链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可以促使各个企业通过合作达成统一的业务应用标准,最终有利于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体系,对我国移动阅读的发展十分必要。移动阅读标准体系建立要依据规范性、标准型、普适性、实用性等原则,其标准体系应该包括:基础类标准、手机出版物标准、过程类标准、管理类标准以及服务类标准,其战略目标是推动移动阅读标准统一化,推动移动阅读市场快速有序发展。移动阅读标准体系的基本如下图所示:关于移动阅读标准体系的建议详见附件。3.移动阅读特设工作组成立建议鉴于上述移动阅读产业的发展情况与移动阅读标准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在此建议通信标准化协会设立移动阅读特设工作组。其目标为针对国内移动阅读产业的发展需要,联合国内权威的标准化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专门制定移动阅读内容格式、移动阅读业务技术要求及测试、移动阅读终端技术要求及测试、数字版权保护既内容安全等方面的相关标准,推动移动阅读标准化的产业化推广工作,并与国际相关领域的标准化相衔接,为促进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做出应有贡献。3.1已具备的研究基础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SAC/TC485;主要负责通信网络、系统和设备的性能要求、通信基本协议和相关测试方法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管,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业务指导单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作为秘书处承担单位。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运作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运作机制相统一,协会各组成机构均作为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成机构;在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内开展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需遵循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相关工作程序和管理办法的规定。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以来,伴随着通信管理体制的变革,根据工信部提出的切实做好行业政策、规划、标准三大工作的要求,完成了大量支撑政府、开展通信信息标准化工作。3.2设立原则与组织机构本特设工作组的委员会包括四部分: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研究所等,架起“政府企业用户研究机构”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为移动阅读市场繁荣发展做出努力。移动阅读特设任务组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特设小组组织结构标准化研究小组标准化管理小组标准化推广小组国际标准化小组主要成员包括:成员单位类型成员单位名称高校北京邮电大学企、事业单位平台北京阅联软件终端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服务提供商卓望等内容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