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结]学习《食品安全法》的几点体会.doc_第1页
[学习总结]学习《食品安全法》的几点体会.doc_第2页
[学习总结]学习《食品安全法》的几点体会.doc_第3页
[学习总结]学习《食品安全法》的几点体会.doc_第4页
[学习总结]学习《食品安全法》的几点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食品安全法的几点体会烟台市工商局 张晓东二九年七月食品安全法讲座提要题目:学习食品安全法的几点体会导语部分: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回顾,以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和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为例。第一部分:五年磨剑 惠及民生从“基层民声”到“国家大法”的诞生历程一、制定食品安全法的历程二、制定食品安全法把握的原则三、制定食品安全法的总体思路四、食品安全法的现实意义 (一)倾听并回应了社会民众的呼声(二)诠释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真谛(三)针对“三鹿事件”食品安全法做出顺应民心的规定(四)制度创新凸显了民生为本的立法情怀第二部分 :浓墨重彩 众望所归食品安全法亮点解读一、亮点之一:立本克顽疾(一) 从“卫生”到“安全”,体现了监管理念的提升(二)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划定政府监管职责(三)安全评价由“事后”提至“事前”二、亮点之二:规矩定方圆(一)食品安全有了统一标准(二)食品添加剂“必要”方可用(三)问题食品必须被召回和下架(四)食品检验实行负责制三、亮点之三:重典治乱相(一)十倍损害赔偿可圈可点(二)明星代言问题食品,要承担连带责任(三)保健食品,法律规定“硬杠杠”(四)罚款翻倍严惩失职渎职(五)食品进出口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国家标准第三部分:职责所系 任重道远食品安全法与我们日常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结合一、食品安全法明确工商部门的权限1.对从事食品流通经营者的监管权 2.对食品经营者经营资格的确认权 3.对食品经营者的监督管理权和查处权4.对进入流通环节的食品检验权 5.对违法行为的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权限 6.对流通环节食品日常监管信息发布权 二、食品安全法规定工商部门的责任1.依法监管管理的责任2.食品安全事故的及时报告责任。 3.食品安全事故的及时调查处理责任 4.受理、处理、答复和移交食品违法问题咨询、投诉、举报的责任5.食品安全信息互通的责任 6.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等渎职和不作为的责任7.以广告或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的责任三、关于流通领域食品卫生许可的问题四、食品安全法与“四项制度”的关系第四部分: 健康生活 源于科学帮您揭开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模糊认识一、食品包装上常见的质量标志二、食品安全的5大误区三、“垃圾食品”真面目四、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五、防腐剂六、水七、酸碱体质八、牛奶结束语学习食品安全法的几点体会烟台市工商局 张晓东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来自工商系统基层队伍的普通一兵,论学识、论经验、论能力还都差得很远,能有这样的机会和领导们一起学习和交流,是我一生莫大的荣幸!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也非常紧张,压力很大,还希望领导们多多鼓励和支持!食品安全法今年2月2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4票弃权获得高票通过,并于6月1日开始施行,食品卫生法将同时废止。四个月多来,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的配套法规和规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评论,广大民众拍手称快,各级领导都极为重视,省局李华理局长批示:“食品安全法对我们工商部门的执法又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总的感到任务更重了,责任更大了,社会更加关注了。” 我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仅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着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的重要职责,学习和贯彻食品安全法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同时,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社会的成员,也离不开衣食住行,关注食品安全,科学健康生活是我们在座每一位都需要的。贯彻食品安全法从我做起。今天我把个人的理解和学习体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请领导们批评指正。我想分四个部分向领导们汇报:一是回顾一下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历程,更好的理解食品安全法的意义和特点;二是和领导们一起学习一下食品安全法的部分亮点条款和规定,比较一下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法有什么进步;三是看一下食品安全法赋予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哪些新的职责以及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的体会和做法;四是和领导们一起交流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加科学健康的食用食品。【引子】 不得不说的几件事-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回顾提及食品安全事件,大家可能马上会想到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龙口粉丝事件以及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也在逐渐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追溯较早的食品安全事故,大家应该还记得1988年上海毛蚶风暴。1988年1月至3月,上海市发生了一次世界历史上罕见的甲型肝炎暴发流行事件,每天发病人数均超过10000例。在卫生防疫部门的跟踪检疫下,确定这是由毛蚶携带的甲型肝炎病毒所致,至当年5月13日,共有310,746人发病,31人直接死于本病。这次甲肝暴发流行的教训是很深刻的,其主要原因是市民食用了来自江苏省启东县被污染的带有甲肝病毒的不洁毛蚶和某些市民没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长期来,由于人们对毛蚶是否可能会被肝炎病毒污染认识不足,因此对毛蚶的经销和安全食用未引起足够重视。同时,有关部门对毛蚶等生食水产品是否被病毒污染,缺乏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就当时情况而言,食品卫生工作管理不严,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监督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业务素质不高,规章执行不坚决,把关不严格是这一事件发生的主要根源。此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涉及到因假酒、农药残留、食品或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导致人员死亡和大批人员集体住院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2004年以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食品安全事件在第一时间被曝光,甚至引起了民众的恐慌。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涉及的总人数为24万人,但这一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大约为2040万人。从各种案例和数字来看,足以让我们触目惊心,这个定时炸弹就在我们身边,随时爆发。因此对食品安全的整治,提高食品安全系数,让我们食得安全,食得放心,这些工作刻不容缓。在这里,我们不再一一回顾每一起事件的发生过程,只简单的看一看这几件事;一是阜阳奶粉事件。2004年4月前,大量营养素含量低下的劣质婴儿奶粉从郑州、合肥、蚌埠和阜阳批发市场流入阜阳农村销售点。安徽阜阳市发生189例婴儿患轻中度营养不良、12例婴儿死亡的恶性事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有关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97名责任人员作出了处理。其中阜阳市工商局局长周毅生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责令辞职;副局长杨伟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公平交易局局长杨树新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并移送检察机关,获刑6年;周棚工商所副所长李亭君涉嫌犯有徇私舞弊、不移送刑事案件罪被刑拘,获刑2年;周棚工商所副所长白启祥涉嫌犯有徇私舞弊、不移送刑事案件罪被刑拘,获刑2年6个月。阜阳奶粉事件第一次真正让我们认识到了执法不作为,监管不严要受到司法的制裁。二是“苏丹红”事件。2005年3月2日与3月3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化妆品检测中心对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批次为“2003年7月7日”的“美味源”牌金唛桂林辣椒酱进行检测时,首次发现“苏丹红一号”。 从3月5日开始,“苏丹红”用于食品的情况不断被广东、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检出。在对苏丹红源头的追溯中,食品安全监管难题凸显。追回程序、下架退市等监管细节迫使各级工商机关深入研究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的具体措施。(以省局查处苏丹红辣酱为例)三是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8年月,一场突袭的问题奶粉风暴席卷全国,三鹿等奶制品企业的婴幼儿奶粉中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截至11月底全国诊疗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达29万余人,并有多名患儿死亡。国务院迅速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彻查各类奶制品,问题奶粉下架、封存并销毁、筛查和诊疗患儿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影响颇巨的三聚氰胺事件对整个食品行业产业链产生严重冲击,国产奶粉爆发全行业危机。这次事件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与我国对食品的生产标准制订不完善,对生产企业的监管不到位,对产品监测不力等一系列体制问题有关。鉴于我国国情,食品安全监管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我们都可以总结出很多的第一次,这些年来我们在食品监管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我们总还是感到诚惶诚恐,惴惴不安,为什么我们努力构建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在突发事件面前还是漏洞百出,不堪一击?为什么我们在实施监管前信誓旦旦的承诺和决心在食品安全事件面前总是苍白无力,无言以对,我们期待食品安全法能够给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注入信心和力量。【第一部分】 五年磨剑 惠及民生从“基层民声”到“国家大法”的诞生历程唐代诗人贾岛有一首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用来比喻食品安全法的诞生似乎较为恰当。食品安全法草案2009年2月28日上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这部汇集了民智、堪称“精雕细琢”的法律终于正式出台。从2007年12月进入立法程序到今年2月顺利出台,15个月的立法过程中,食品安全法草案几易其稿,最大范围吸纳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调整过法律名称、范围和立法节奏。内容方面的食品安全风险检测评估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食品添加剂许可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设满足甚至超出了民众的期待,为这部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重要法律打上了审慎、民主、务实、负责的注脚。在该法通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女士第一时间向中外媒体解读说:“这部法律应该说是五年磨一剑,磨了很久,因为它太重大,它涉及的问题关系到每一个公民,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一、制定食品安全法的历程2004年7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第59次常务会议和2004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要求国务院法制办抓紧组织修改食品卫生法。国务院法制办于2004年7月成立了由中央编办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食品卫生法修改领导小组,组织起草食品卫生法修订草案。此后,国务院法制办赴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地调研;收集研究了许多国家的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多次召开论证会,邀请有关专家对制度设计进行研究、论证;先后6次将征求意见稿送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级政府、有关行业协会以及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征求意见。在反复研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国务院法制办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食品卫生法修订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并根据修订的内容将食品卫生法修订草案更名为食品安全法草案。2007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该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全国人大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立法,常委会领导多次就食品安全问题听取有关部门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2006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代表的议案和建议,将修改食品卫生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要求,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积极介入该法草案的起草工作,先后六次召开修订食品卫生法座谈会,听取有关议案领衔代表、国务院有关部门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先后赴山东、广东、浙江等地进行调研,了解食品安全现状,听取各方面意见。2008年5月,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合在京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家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意见。根据立法工作要求,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经认真研究,分别于2007年11月和2008年8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审议报告和审议意见。 2007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2008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自4月20日至5月20日共收到意见11327件。此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于2008年8月和10月对该草案进行了二审和三审。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审议并通过了食品安全法。 二、制定食品安全法把握的原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提高立法的质量。在食品安全立法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掌握食品安全的客观规律,以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为出发点,对食品生产经营等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重视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秩序混乱问题。食品安全法起草工作坚持遵循了三项原则:一是以宪法为依据,注重法律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法律一经制定和实施,就必须严格执行,并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不变,在修改法律时,还应保持与原有法律法规在内容和效力等方面的衔接。只有保证立法质量,做到科学立法,才能实现、维护好这一点;二是立足国情,坚持民主立法。法的创制过程,实际上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食品安全法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实践性要求很高。事实证明,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比较、反复、交换,能够有力地提高立法质量,也便于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制宣传。三是总结现行食品卫生法实施以来的实践,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的有益做法。 三、制定食品安全法的总体思路根据现代法学和行政管理学原理,制定食品安全法在总体思路上重点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建立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成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二是坚持预防为主。遵循食品安全监管规律,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运输工具等各有关事项,有针对性地确定有关制度,并建立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等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建立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强化生产经营者作为保证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通过确立制度,引导生产经营者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重自律,以形成确保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四是建立各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对食品安全分段实施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决策与执行适度分开、相互协调,同时进一步明确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五是既要加强行政管理,又重视行政责任,既加强行政处罚又重视民事赔偿,建立畅通、便利的消费者权益救济赔偿渠道。任何组织或个人有权检举、控告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监管工作提出意见。因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食品相关产品遭受人身、财产损害的,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四、食品安全法的现实意义 食品安全立法不是监管理念的提升,是适应社会新形势、顺应群众新要求的切实之举。食品安全法的制定,为我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制度基础。(一)倾听并回应了社会民众的呼声“红心咸鸭蛋”“致病的福寿螺”“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每次事件都是在媒体闹得沸沸扬扬后相关部门才开始轰轰烈烈的查处。“谁能保障我们餐桌的安全?”公众的疑问直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三大“软肋”:监管体制不合理,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权责不明,导致存在监管的空白和漏洞;食品的标准不统一、不科学,有关食品安全性的评价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不规范、不统一,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缺乏有效的机制规范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重质量、重安全,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不明确、不严格,对违法企业和行为处罚力度不够。“食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须切实监管,严法惩治。”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加快食品安全立法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群众反映的社会难点,也是全国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连续多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议案数量一直高居前列,“尽快制定出台食品安全法”成为全体代表的共识。2005年的全国人代会期间,陶仪声等30名全国人代表提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法,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2007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江苏、安徽、河南等10多个代表团的445位代表分别联名提出14件议案,要求加快制定食品安全法或修改食品卫生法。全国人大代表徐景龙曾指出,没有食品安全的核心法“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重大缺失。据统计,仅十届全国人大期间,就有3000多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食品安全方面的议案、意见和建议。民之所需,我之所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措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督促有关方面抓紧起草,及时提请审议。2006年修订食品卫生法被列入年度立法计划。此后,国务院着手修订食品卫生部法案,在研究、吸纳了全国人大代表等提出的建议基础上,将修订食品卫生法改为制定食品安全法。2007年食品安全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食品安全事关公众健康、政府威望与国际形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李援说,为了从制度上解决现实问题,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对现行食品卫生制度加以补充、完善,制定食品安全法十分必要。(二)诠释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真谛讨论、审议、调研、公开征求全民意见食品安全法的制定过程,就是我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一个缩影。在草案起草过程中,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和常委会法工委广泛地征求了各方意见。2007年12月,食品安全法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后,常委会法工委将草案印发各地人大常委会以及中央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征求意见,并在吸收各方意见基础上,形成了草案的二次审议稿。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决定,2008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修改、完善这部法律草案。食品安全法草案由此成为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全民公开征求意见的第一部法律草案,成为不断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一项重要举措。一个月内,广大群众通过网络、报刊、来信等不同方式,提出了万多件意见和建议。大家普遍认为,法律草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是立法走向科学化、民主化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针对食品安全法草案的具体内容,大家各抒己见:如关于法律名称问题,有人建议沿用“食品卫生法”,有的建议改为“食品安全卫生法”,还有的认为应叫“食品质量安全法”;针对“生产者生产在本乡行政区域内销售的食品,不需要获得食品生产许可”的内容,有人提出,这样会给监管部门推卸责任、放弃监管留下借口,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一规定考虑到我国广大农民的实际情况,是立法的亮点在万余条建议中,“食品监管体制”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内容,大家指出了现行监管体制的弊端,也提出了调整的建议,不一而足。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在4次常委会审议以及次全国人大法律委逐条审议中一直延续。草案二审稿中,对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给予了明确。但是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虽然明确由卫生部牵头监管,但各部门的责任交叉依然比较突出,且行政级别相同,协调难度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倪岳峰直言:“现行监管体制不改,食品的安全状况很难有大的改观。”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食品安全必须实行或者明确由一个主管部门负责;另有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则建议,成立一个跨部门的机构如专门委员会来进行综合协调和管理食品安全。国务院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建议推迟原定的审议计划,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论证。最终食品安全法明确,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协调、指导监管工作。一直关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温孚江说:“这一调整使监管体制更为系统和完整。”一个标点、一个字词、一条规定、一项制度法律的制定汇集了广大民众的智慧,凝结了立法工作者的艰辛劳动,凝聚了各方共识,普及了法律知识,充分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 (三)针对“三鹿事件”食品安全法做出顺应民心的规定近30万名婴幼儿受到损害,5万余名婴幼儿需住院治疗。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震惊海内外,伤透了数十万家长的心,人们强烈要求杜绝、严惩这类违法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三鹿事件”,在食品安全法中作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规定,以从法律制度上严防“三鹿事件”重演。“三鹿问题奶粉”是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但长期以来,作为原奶收购环节的“奶站”一直是监管“盲区”。针对这一现象,食品安全法强化了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突出“全程监管”,从农田到餐桌都不留有空白。早在去年月,就有消费者向有关部门反映三鹿牌婴幼儿奶粉的质量问题,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月份才开始作为一个问题来处理。有关人士表示,预警机制的失灵,是“三鹿事件”暴露出的重大问题之一。针对这一漏洞,食品安全法强调相关部门之间要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强化举报与检验、风险评估、召回等制度之间的无缝对接。对违法使用添加剂和添加非法物质的监控不到位,也是导致“三鹿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防止食品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和滥用,保证食品的源头安全,食品安全法明确只有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技术上确有必要的才能列入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范围;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三鹿奶粉曾是质检总局公布的放心产品之一,享受“免检待遇”。但最后的事实证明,免检制度给食品安全监管留下了隐患。食品安全法特别规定,不得对食品实施免检。针对“三鹿事件”暴露的问题,食品安全法还特地重申了事故报告制度,增加了责令召回制度、强化了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了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基本原则。“吃肉怕激素、吃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龚学平说,“社会上流行的顺口溜,表明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缺少信任。食品安全法针对三鹿事件做出规定非常必要和及时,也顺应民心。”此外,就保健食品是不是要纳入本法、名人代言食品广告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多次讨论,最终也都在法律中做出了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汪光焘指出,这些针对性的修改顺应了民心、体现了民意。(四)制度创新凸显了民生为本的立法情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立法过程和法律条款始终贯穿着“民生为本”的思路和原则。理顺监管体制、建立风险监测制度、统一食品标准、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强化食品企业责任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制度创新,其目标都只有一个: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理顺监管理体制,加强全程监管。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消弭监管空隙。同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做到环环相扣、加强全程监管。建立风险监测制度。食品安全法中明确“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相关部门要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李援指出,这一制度意味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由注重外在的卫生干净扩展到注重内在因素的无毒无害,更加关注百姓的健康。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针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标准”的现实,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了统一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处长黄薇说,建立科学、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仅能为保障食品安全奠定坚实基础,还能有效杜绝各个执法部门法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强化食品添加剂监管。针对我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以及食品添加剂用突出等问题,食品安全法强调:“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确保对人体的健康无害是制定食品添加剂目录的第一要义。强调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仅靠人数少的队伍去监管分散量大的食品企业,无疑难以保证食品安全,因此,食品安全法强调各监管部门尽责的同时,还强化了食品企业的责任和自律。一条条法律规定,一项项制度创新,都体出最高国家立法机关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坚持,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从基层民声到国家大法,立法者的“民本”情怀贯穿了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全过程。【第二部分】 浓墨重彩 众望所归食品安全法亮点解读食品安全法在延续食品卫生法行之有效制度的基础上,根据食品安全新形势,从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吸收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保证食品安全为主线,针对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在不同层面、多个角度,进行了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为食品安全工作构筑了新的框架平台。立法重点明确,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了全面妥善的规定,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食品安全法共十章一百零四条,可谓亮点突出,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一起看一下食品安全法的亮点。一、亮点之一:立本克顽疾论语中讲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大学中有“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论述。这里的“本”,就是根本的意思。把抓根本上升到“道”的高度,可见其意义重大。食品安全法的制定正是体现了立本的思路,从食品安全监管的根本着手,更新监管理念,理顺监管体制,解决了长期以来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一) 从“卫生”到“安全”,体现了监管理念的提升按照通常的立法程序,一般的法律案经三次审议后就会通过,但食品安全法草案三审过后,反复打磨,立法的审慎和精细超乎寻常。1995年10月30日施行的食品卫生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食品检验不够规范、责任不够明确,以及食品监管方面存在空白等问题,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尤其是在三次审议之前,“三鹿奶粉”事件暴露的食品添加剂等问题,如何解决,都需要法律反复推敲,如今出台的法律都作出了回应。“食品卫生”只是“食品安全”的一部分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而食品卫生是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定条件和措施。从狭义上来讲,食品卫生就是指食品干净、未被细菌污染,不使人致病。因此,食品卫生只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部分,也可以说食品安全就一定卫生,但卫生的食品未必安全。本法从“卫生”到“安全”,不只是两个字的改变,更是监管观念上的转变,即从注重食品干净、卫生,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外在为主,转变为深入到食品生产经营的内部进行监管,这个转变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食品生产经营等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从更广泛的角度讲,食品安全从单纯的食品质量的认识上升到公共事务上来,也是理念上的升华。(二)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划定政府监管职责从“田头”到“餐桌”,我国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重兵把守”: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然而在实践中,分段监管体制问题日益显现:部门间责任不清,有利就抢着管,无利就让着管,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并存。同时部门间内耗严重,问题出现后相互推诿扯皮容易导致失去最佳监管时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机制,人们笑称“群龙治水”,“三鹿事件”可谓是这一监管体制弊端的集中暴露:奶源收购运输环节无人监管;在消费者投诉产品质量问题后,相关部门之间没有信息互通等。食品安全法在现行监管体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在确立各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段监管的基础上,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协调、领导食品安全工作;同时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食品安全法在分段监管,无缝隙衔接,各部门各司其职等方面做了重要规定。同时进一步确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的主导地位,明确其职责和义务,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细节的监管起到重要的统一、协调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李援指出,监管体制调整后,各部门要担负起各自的职责,这样才有可能做到环环相扣、无缝衔接,才能串起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三)安全评价由“事后”提至“事前”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经综合分析表明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予以公布。从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到苏丹红、福寿螺、多宝鱼,再到“三鹿事件”,回顾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所有事件都是先被消费者或媒体披露出来,监管部门则总是慢一拍。“要想及时发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转变只注重 事先许可、事后抽检、出了事故进行处罚的传统监管方式,加强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为此,食品安全法中明确“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相关部门要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食品是有标准的,不符合标准的食品都是不合格的食品,但绝不等同于有毒食品。笼统地把不合格的食品称为有毒食品又夸大了食品安全的风险程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当前国际上公认的办法是建立风险分析和评估的框架体系。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各种说法不一的情况出现,与我国缺乏一种风险评估机制有很大关系。风险评估可以告诉人们,对于某种食物每人每天吃多少是安全的。以“红心鸭蛋”为例,科学家分析苏丹红是什么东西,人吃进去多少是安全的,然后实验分析“红心鸭蛋”中苏丹红的含量是多少,吃多少这样的红心鸭蛋才会造成危害。最后得出结论:一个普通人要每天吃2000个这样的红心鸭蛋才会造成危害。这就是一个风险评估的过程。二、亮点之二:规矩定方圆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 对世间的任何人或事,只要规定出明确的评价标准,其是非曲直就会一目了然,从而避免许多无意义的争论。食品安全法在统一食品安全标准、完善相关制度上更加明确。(一)食品安全有了统一标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不标准”一直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软肋。一方面,我国的标准太老太少,未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我国食品标准又太多太乱,卫生标准、质量标准;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各标准间重复交叉、层次不清。举例说,“黄花菜”,根据卫生部门的标准,它不属于“干菜”,不得有二氧化硫残留;而根据质检、农业部门的规定,“黄花菜”属于“干菜”,且明确了其二氧化硫残留标准。如此 “打架”的食品标准肯会让食品生产企业无所适从。因此,食品安全法明确了统一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原则。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同时规定食品安全标准为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标准主要有以下三大类:1.食源性健康危害物质的限量标准;2.食品生产卫生规范;3.食品中各种致病物质及其他相关成分的检验方法标准。三大标准中,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标准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标准。而卫生规范是食品安全标准中最具控制意义的标准。(二)食品添加剂“必要”方可用 生猪饲料添加“瘦肉精”、敌敌畏泡火腿、牛奶里加三聚氰胺近年的食品安全事故基本都是生产者为美化食品、降低成本违规添加非食用物质所致,但添加剂却因此背上骂名。同时,食品添加剂本身在使用中也存在监管不力、滥用突出等问题,导致社会上“谈添加剂色变”。目前我国有18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说:“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超市里的食品货架基本上就空了。食品添加剂应用如此广泛,对其加强监管势在必行。”为此,食品安全法强调,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这里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食品添加剂目录是卫生部门组织专家制定的,依据风险评估证明确实是安全的,才能加入到食品中;二是强调技术必要性,也就是说添加剂应对食品质量、营养等改善是必要的。如果没有必要,仅仅是美化食品的添加剂就可以取消。按照这一法律条款,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目录以外的物质,哪怕是对人体无害,也是违法行为。(“蒙牛”特仑苏)(三)问题食品必须被召回和下架食品行业最需要“良心”,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承担起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食品安全法从生产和经营两个方面确立了不安全食品的召回制度。法律规定,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关于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在产品质量法中有明确的规定,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打破了传统私法的范围,甚至也超越了现代法上单纯“扶弱抑强”的立法思维,而是站在公共利益的高度,对经济社会进行整体调整。召回制度针对的是产品缺陷,而非产品瑕疵。两者区别表现为:(一)缺陷以产品存在危险为前提条件,瑕疵则因产品质量不合法定或约定标准而产生。(二)瑕疵产品因不一定具有对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因而可能不存在产品缺陷;而缺陷产品也可能无瑕疵,属于合格产品。产品缺陷意味着产品存在危险性,即产品缺乏通常所应具备的安全性,可能对身体、生命及财产造成主动性的侵害。缺陷产品召回的程序是由生产者或政府启动的,召回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召回,一种是指令召回。在主动召回中,厂商需要承担的责任方式主要是主动对其制造的缺陷产品行免费修理、更换、收回等,当这些方式仍无法解决产品存在的缺陷时,厂商则可以采取退赔的方式来消除缺陷产品给公共安全带来的隐患。在指令召回中,厂商不仅要承担主动召回时所要承担的一切责任,还要承担由于没有主动召回而应有的惩罚。生产商应当为其行为给国家市场经济秩序、社会经济利益所造成的伤害付出相应的代价,并与生产商在这方面所造成危害的性质、后果和程度相当。(四)食品检验实行负责制在不少老百姓的印象中,出问题的不少都是免检产品。比如,三鹿奶粉曾是质检总局公布的放心产品之一,也是免检产品。但是这次“三鹿奶粉事件”恰恰表明免检并不等于安全。为此,食品安全法草案三审稿中明确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将此前国务院废除免检的措施法制化。同时,新法第五十九条规定:“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并有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在食品违法行为盛行,而食品检验制度与检验机构客观上不能杜绝食品违法行为的情况之下,执法者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会进行选择性执法。第一个原因是寻租。食品生产者为了逃脱监管机构的监管,出于巨大利益的驱使,很可能其中有一些生产者仍然会向监管者缴纳租金或者保护费,而监管者当中的个别人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之下,仍然可能会铤而走险放松对某些食品生产商的监管。对此我们已经有过惨痛的教训。而类似的教训在新法实施后是否会出现,现在还很难说。其次是出于财力人力匮乏的客观原因而不得已实行选择性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的存在,使得食品生产商存在侥幸心理,从而采取法律规避策略,降低法律实施的效果。例如,食品生产商可能花钱买内线,及时打探有关食品安全检查的日期等消息,从而及时停止违法生产行为,从而给公众造成“守法经营者”的假象。这样的教训不是没有,之前那些造成众多结石奶粉的违法生产商,有的甚至还获得了不少的先进称号、荣誉称号。食品检验实行负责制将有效杜绝了上述违法行为的发生。三、亮点之三:重典治乱相保障食品安全,一方面要建章立制,另一方面还必须严惩食品安全领域中的违法行为。无关痛痒式的处罚,只会让不法之徒更加肆意妄为、变本加厉,因为即使被查处,也只须付出较少的代价便可蒙混过关。因此,如不将制假售假者课以重罚,不足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足以对唯利是图者以有力惩戒。(一)十倍损害赔偿可圈可点第九十六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立法者规定的最高额的惩罚性损害赔偿数额,远远超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两倍数额。对有害食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规定高额损害赔偿的连带责任实属必要,该规定可以有效地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 企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时候,往往要受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还要承担民事赔偿。当这三种责任企业都要承担的时候,消费者的索赔还能实现么? 食品安全法规定,非法企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非法生产、销售的企业首先要先承担民事责任,使受害的消费者优先得到赔偿。对于企业生产或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不管其行为是否对消费者造成了损害,消费者除了要求一般性的赔偿外,还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这种惩罚性的赔偿责任也是该法的一个亮点。法条对企业还设立了一个资格处罚,被吊销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二)明星代言问题食品,要承担连带责任社会名人、明星代言会使广告的效应叠加,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因明星代言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法也高度关注,第五十四条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不得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第五十五条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不能像现在这样不负责任,心安理得地收下巨额的广告收入”。近年来,名人、明星代言食品、药品蔚然成风,商家在向他们支付巨额广告费用的同时,又从追捧明星、信赖名人的消费者那里赚回了高额的利润。商家就抓住消费者的“追星”心理,邀请名人、明星做“虚假广告”,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在食品安全法出台前,名人、明星等个人广告推荐者的法律责任并无规定,这也让他们毫无顾虑,而消费者因为特缺乏法律依据,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只能“哑巴吃黄莲”。食品安全法有望结束这种局面,按照法律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与“相应责任”相比,“连带责任”是较重的处罚,这意味着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代言人就有可能承担这些责任,而“相应责任”只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三)保健食品,法律规定“硬杠杠”食品安全法的亮点之一是将保健食品纳入调整范围。原来草案并没有对此作出专门规定,认为它可以和普通食品采取同样的监管方式进行监管。在审议草案时,常委会与会人员比较集中地提出,保健食品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相当规模的产业,产值已达亿万,同时存在不少问题。部分企业擅自生产保健食品,有的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夸大功能、误导公众,给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食品安全法吸收了各方意见,明确规定,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目前对保健食品的监管部门是由食药监部门负责,与普通食品相比,保健食品多了一道审批程序,它的说明书和产品必须经过事先审批才能投入生产。第五十一条给保健食品设定了必须遵守的“硬杠杠”: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四)罚款翻倍严惩失职渎职明知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不是食品添加剂,但是不法分子仍然将其掺入牛奶以牟利“三鹿事件”惨痛教训敲响的警钟,振聋发聩。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规范和要求,但是如果生产者没有良心和道德,再多的规范也枉然。食品安全法特别强调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食品安全法明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现行的最高处以违法所得5倍的罚款提高为货值金额10倍的罚款。与此同时,食品安全法还对监管部门和认证机构人员失职、渎职的行为规定了处罚措施: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开除的处分;对县级以上各监管部门不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主要责任人应当引咎辞职。(五)食品进出口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国家标准对于食品进出口,本法规定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在涉及食品进出口的相关条款中,新法强调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该条款明确了进口食品,在我国要和国内食品享受同等待遇,同样要受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约束。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应当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注册。纵观整部食品安全法,既有生产规定、产品规定、违法处罚规定,又有执法主体的规定,基本涵盖了“从田间到餐桌”整个食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所有环节、所有相关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在这样一个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心下滑,特别是经过“三鹿奶粉事件”,中国食品工业遭受重大打击的大背景下,可以说,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既是新阶段食品安全保证的法律依据,又是对相关人员的行为要求,同时也符合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心声。【第三部分】 职责所系 任重道远食品安全法与我们日常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结合一、食品安全法明确工商部门的权限 1.对从事食品流通经营者的监管权。第四条第三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