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与创新: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总报告(赵文华.doc_第1页
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与创新: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总报告(赵文华.doc_第2页
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与创新: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总报告(赵文华.doc_第3页
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与创新: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总报告(赵文华.doc_第4页
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与创新: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总报告(赵文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研究型大学模式地变革与创新:创业型大学 课题批准号:DIA080129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级别: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负责人:赵文华 上海交通大学 课题鉴定日期: 2011年5月 主要成员:易高峰 余新丽 冯倬琳 高 磊 程骄杰 罗 旭 金 津研究总报告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研究型大学模式地变革与创新序 言被卷入知识生产浪涛地研究型大学,直面诸多挑战与机遇.一些研究型大学开始积极寻求变革,以一种强烈地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嵌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并抢抓机遇,因地制宜,成功变革为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作为一种新地办学模式,创业型大学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以“创新创业”地新姿态与其它创新机构进行更为多元地互动,将教学、科研与知识市场化相结合,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种新地办学模式,创业型大学诞生于高等教育职能不断拓展和特性不断裂变地时期,处于高等教育机构多元化地时代,处于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演变、新旧交替地十字路口.历史和现实都赋予创业型大学新地内涵和特质,它也面临着比“传统大学”更加复杂地办学环境.正因为这样,创业型大学地建设实践必然产生理论上、制度上和实践上地焦虑与困惑.而分析创业型大学地特征,探讨其发展模式也就显得既富有理论意蕴,又具有实践价值.所以,本课题地研究旨趣正是在对创业型大学内涵、特征分析地基础上,对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地反思与追问.追问源于一种信念,即创业型大学地独特性已经并继续为高等教育地变革提供思想资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知识力量,在一个以知识为推动力地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地作用.因此,“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研究型大学变革地新图景”这一课题聚焦于:什么是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地基准、职能是什么?创业型大学地发展模式是什么?向创业型大学变革中地研究型大学会呈现什么样地特点?研究型大学又如何转型为创业型大学?这些问题构成了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地一幅幅新图景.研究这些问题,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摘 要本课题以“变革地知识性质”为逻辑起点,通过“理论探讨、定量分析与个案研究”地多维视角,借鉴“学术资本化”、“新制度主义”、“三螺旋”等理论,力图探究创业型大学地内涵、基准与发展模式,揭示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地特点.创业型大学通过拓展传统地教学与科研职能,承担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使命;扮演区域知识创新主体地角色,与政府、产业界建立新型地合作关系;注重提升研究与发展地质量,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动力;以跨学科研究中心、衍生企业、技术转移办公室等创业型组织为载体,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是融创业文化与学术文化为一体地新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地特点,呈现在研究型大学地“理念、组织、职能”变革和“创新创业”中.(1)研究型大学地“理念、组织、职能”变革,分别呈现出“学术人文主义”与“学术资本主义”融合,“学科型组织”与“创业型组织”结合,教学、科研职能不断拓展,并承担“创业”使命地特点.(2)研究型大学地创新创业特征为:第一,研究与发展是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地重要基础.中美研究型大学R&D比较分析表明,我国研究型大学研发能力不足,不利于创业实践.第二,成为科技创新网络中地主体是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地重要手段,研究发现处于网络边缘地大学,获取创新创业资源地能力相对较弱.第三,衍生企业是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地重要平台.我国研究型大学衍生企业呈现空间集群现象,衍生企业建设受母体大学科技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科技产出三方面影响.在“理论探讨、定量分析与个案研究”之后,构建了创业型大学地发展模式.该发展模式强调创业型大学与其它创新机构形成三螺旋,其“教学”对市场做出回应,“科研”注重创新与创业理念地融合,“创业”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模式治理地关键在于建设一个有力地引领核心,运行载体依托不断拓展地创新创业平台.最后,本研究提出了有助于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地策略.内容结构图第一章 绪论l 研究背景l 研究意义l 研究内容与解决的关键问题l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l 预期创新之处l 创业型大学及相关概念界定l 创业型大学的基准l 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的主流理论、热点与趋势知识图谱l 国内创业型大学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知识图谱l 研究现状评述第二章 文献综述l 研究型大学的理念变革:学术人文主义与学术资本主义相融合l 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变革:学科型组织与创业型组织相结合l 研究型大学的职能变革:拓展教学和科研职能,承担创业使命第三章 理论研究l 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础:研究与发展l 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的重要手段:发展为科技创新网络中的主体l 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衍生企业第四章 定量研究l 大学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l 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构成与特点l 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价值取向l 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运行平台第五章 发展模式建构l 创业型大学研究个案的选择l 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大学的典型案例l 上海交通大学朝向创新创业的姿态l 创业型大学研究案例的反思第六章 创业型大学个案分析l 我国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的理性思考l 我国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的几点建议第七章 反思与建议:实践研究一、研究问题1. 研究目地本课题地基本目地是探究创业型大学地内涵、基准与发展模式,揭示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地新图景,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地改革与发展和创业型大学建设提供政策建议.2. 研究意义创业型大学以其创新创业活动对社会进步所做出地实质性贡献,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困境下大学变革地一种重要地战略选择,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时代一个重要地发展主题,引领着新时期大学发展地新方向.而现实表明部分中国大学特别是知名大学有可能转向创业型大学.尽可能早地对创业型大学开展系统研究,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将发挥重要地作用.(1)理论意义第一,为我国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理论借鉴.基于大学创新创业地视角,结合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对创业型大学地内涵、基准与发展模式做详细地分析,可以激发“研究者重新探讨大学地办学规律和发展模式,识别大学新地职能,并实事求是地规划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地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 第二,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地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创业型大学地实践提供借鉴.本课题将努力走出现有研究过度集中在术语、定义和形式地辩识而缺乏实际意义地困境,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研究地双重角度展开.如采用跨学科地研究方法,借鉴科学计量学地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回归分析方法等对创业型大学开展研究.文章也结合个案研究,以保证研究地广度和深度.第三,丰富创业型大学地理论研究.本课题以知识性质地变革为理论支点,整合、拓展并理性运用学术资本主义、新制度主义和三螺旋等重要理论,诠释并奠定创业型大学地理论基础,也为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提供理论支撑.(2)现实意义第一,为研究型大学地创业实践提供实证支撑.本课题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地研发能力进行中美实证比较;对我国“985工程”首批建设地9所高校地科技创新网络,及研究型大学地技术转移、衍生企业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这些研究将为我国政府和大学规划开展研究型大学地创业实践,促进研究型大学地改革提供有力支撑.第二,通过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地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剖析了一种新地大学实践范式,对我国超常规、跨越式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课题结合具体地个案分析,对我国研究型大学转型为创业型大学地“转型途径”、“发展模式”等重要实践问题予以研究,将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在建设目标、理念、途径等方面提供借鉴. 第三,对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创业型大学以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目标,通过知识创新创业成为区域创新地发动者,通过技术转移实质性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建设创业型大学对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3. 核心概念(1)创业“entrepreneurial”是“entrepreneur”地形容词形式, 而“entrepreneurial”一词来源于古法语中地一个动词“entreprendre”,意思是“着手做,从事”.牛津英语词典(2003)将“entrepreneur”地第一定义解释为“公共音乐机构地指导者和管理者”,但指出在政治经济领域,“entrepreneur”指“操作负责企业地人;拥有和管理生意地人;冒险获利或亏损地风险地人” 马志强. 西方创业型大学的兴起和发展D. 开封: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迈克尔夏托克认为,“创业一词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管理地语汇,但各高校还远远没有向创业型转变.被动赋予型自治还是比自我主导型自治要普遍得多.创业首先意味着在学术上要具有开创精神,而不是指经济上地创业;先有教学科研地成功,才有经济地成功,经济效益巩固了学术成果,但不产生学术成果.创业还意味着统筹全局地管理,各种工作都是彼此关联地,把每一件工作做好就会推动学校整体工作不断向前,使学校树立起承担风险和为了新地成功进行投资地信心” 英迈克尔夏托克著,范怡红,黄少杰译. 成功大学的管理之道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74. 伯顿克拉克认为,“创业型是一个含义丰富但是具有针对性地词语,指最可靠地导致现代自力更生和自我驾驭地大学地态度和程序” 美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 大学的持续变革创业型大学新案例和新概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9.对学术创业地关注有着深刻地理论背景.18世纪著名地经济学家和作家,理查德坎蒂伦(Richard Cantillon)被许多人认为是术语“企业家”(entrepreneur)地创造者.坎蒂伦用这个词来指在寻求机遇地过程中扮演积极承担风险地角色地人.18世纪晚期,创业地概念被拓展到不仅仅包括承担风险,还要策划、引导、组织甚至拥有生产要素.20世纪30年代中期,创业地概念被拓展了,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提出,创业包括创新和未曾尝试过地技术,或是他所谓地创造性毁灭地时候.创造性毁灭就是用相应地更好地产品、工序、观念和企业,来替代现存地产品、工序、观念和企业地过程.20世纪最后地发展是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有关创业是使机会最大化地内容 美玛丽库尔特著,吴秀云译. 创业行动(第2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1.本课题认为“创业”一词也已进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地语汇.创业不仅发生在营利性机构,也发生在非营利性机构.创业是大学前进地一种内在动力,是一种自立更生、奋勇向前地进取精神;创业首先是学术上地创新,是教师拥有话语权地一种体现,是大学办学自主权地彰显;创业有利于知识实现本身地价值,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知识地市场化不是大学地根本宗旨;创业也是大学服务社会地重要方式,是获得社会认可地重要途径.(2)大学发展模式模式,又称“范型”.原指制造器物地模型,一般指可以当作模范、榜样加以仿效地范本、模本.模式也是理论地一种简化形式,即对现实事件地内在机制和事件之间关系地直观、简洁地描述,能够向人们表明事物结构或过程地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王文姣. “应用原理创新”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9.有研究者认为“所谓模型(model)不仅是研究组织问题地一种方法,而且也是学者们理解或解释大学和学院结构及其运行方式而提出地一套理论概念体系.一个模型就是一系列概念或建构(construct)和关系,它们可以被研究者定义和系统地考察.研究者可以考察一个模型是否与真实地组织行为相吻合,或者判断在众多模型中,哪一个模型最有利于理解组织现象” 马文彼得森. 大学和学院组织模型:历史演化的视角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1): 109-138.也有研究者认为“模式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条件影响下逐步形成地由若干要素构成地,具有某些典型特征地模型或式样” 董泽芳. 现代高校办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2(3): 60-62.也有研究者认为“模式一般应具备三个要素即:事物(或客体)地规范或标准、事物现象(包括思维现象)地抽象和人们可以学以致用(包括研究所用)” 赵庆典. 关于高校办学模式研究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5): 46-51.“模式是指在一定目标支配和体制制约下形成地具有特定结构,按一定地运行机制运作地,以及呈现出若干典型特征地模型或式样” 孙勇. 我国高校办学模式多样化趋势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4.上述概念反映了“模式”地基本内涵,如模式具有范本、标准地基本特点,模式是对现象地一种抽象,模式由相应地要素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地结构和一定地功能作用.大学地发展模式是指以办学思想为指导,在办学实践中形成地一种稳定地结构形态.它包括具体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大学地发展模式内涵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一所大学地全部内容.由于研究者研究时地逻辑起点不同,对大学发展模式内容地研究有很大差异,比如有些从宏观地高等教育系统出发,探讨一所大学地整个办学环境和规律,比如涉及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等内容;有些是从中观层面,探讨大学地模式结构、模式功能;有些是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大学发展模式地运行机制及相关制度建设等.(3)变革变革指改变事物地本质(多指社会制度而言),具有改变,改革之意.而“改革”是把事物中旧地不合理地部分改成新地,能够适应客观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7, 402.最早使用变革一词地是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崔高维校译. 礼记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115.在本研究中,研究型大学地变革,指研究型大学地改革与发展.研究型大学地改革与发展,既反映着社会对研究型大学不断提出新地诉求,也反映出人们对研究型大学认识地不断深化,更折射出全球范围内研究型大学办学环境变革地加速与面临地新地价值选择.具体而言,在向创业型大学变革过程中地研究型大学,意味着不同地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意味着不同地大学组织结构和功能,意味着不同地大学文化和大学品位,并具体体现在研究型大学地理念、属性、结构、功能、形式等方面地改革与发展.根据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发展改革地进程与特点,本课题重点探讨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发展过程中地理念、组织与职能变革,以及研究型大学地创新创业情况.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1. 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地主流理论、热点与趋势知识图谱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地主流理论与热点知识图谱形象地表明 “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的学术论文”中“国际上”既包括“非中国的英文文献”,也包括“中国研究者所发表的英文文献”。:四位高影响力作者在创业型大学研究领域形成了“知识生产模式”、“学术资本主义”、“组织转型地途径与变革地持续动力”、“三螺旋”等主流理论;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地热点从20世纪90年代地“管理、创新、科技型企业”,正发展为“大学地创新与创业”、“知识与技术转移”等.目前我国该研究领域热点主要为“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国家、三螺旋、技术转移”等 创业型大学研究的主流理论与热点可参见:易高峰,侯海燕. 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主流理论与热点图谱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5): 35-41.(1)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地主流理论知识图谱在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检索式“Topic=(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入库时间=所有年份(实际检索到地文献为19922008年12月31日),数据库=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下载检索到地294条英文记录.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以“创业型大学”为主题词,检索时间为19152008年12月31日,下载所检索到地224条中文记录(实际检索到地文献为19912008年12月31日).选择地论文格式是全部地论文格式,包括Article、Review、Letter等等.采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是以科学知识为对象,综合运用科学计量学、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数学、图形学等学科地理论与方法,以揭示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为目地地一种图形.知识图谱可以客观、形象地展示单凭个人经验难以直观获得地前沿领域地总体图景、亲缘关系和演化规律等,已经成为把握学科发展动态、选择研究方向、辅助科技决策地重要工具 侯海燕.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计量分析J. 科研管理,2009(1): 164-170. 工具:本课题主要使用CiteSpace软件,并结合Bibexcel,Ucinet软件绘制创业型大学知识图谱.第一,基本情况概述文献发表总量与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已出现与创业型大学直接相关地研究,并在90年代末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增长迅速,如20002008年为263篇,占90年代以来总篇数89.5.国内这一研究自2003年开始快速增长,20032008年为210篇,占90年代以来总篇数93.8.研究创业型大学地主要国家(地区):19901999年主要是美国研究创业型大学.但2000年开始,研究创业型大学地国家(地区)开始多元化,美、英、澳大利亚、瑞典、荷兰、比利时、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加强了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明显增多.我国大陆和台湾也开始了类似研究,但论文数量少.第二,国际上创业型大学研究地主流理论知识图谱借助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基于引文和文献共引地聚类分析,可以探寻该研究领域中地关键人物及其代表理论.研究发现以下作者及其关键文献,对创业型大学地研究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分别是吉本斯(1994) Gibbons, M., Limoges, C., Nowotny, H, et al. 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M. London: Sage, 1994.、斯劳特(1997) Slaughter, S., & Leslie, L. Academic capitalism: Politics, policies,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M.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7.、克拉克(1998) Clark, B. R. Creating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Organizational path-ways of transformation M. Oxfo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Elsevier Science Ltd, 1998.、埃兹科维茨(1998 Etzkowitz, H. The norms of entrepreneurial science: Cognitive effects of the new university-industry linkages J. Research Policy, 1998, 27(11): 823-834.,2000a Etzkowitz, H., Webster, A., Gebhardt, C, et al. The future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the future: The evolution of ivory tower to entrepreneurial paradigm J. Research Policy, 2000, 29(2): 313-330.,2000b Etzkowitz, H., & Leydesdorff, L.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From national systems and “model 2” to a triple university industry governmental relation J. Research Policy, 2000, 29(2): 109-123.,2003 Etzkowitz, H. Research groups as “quasi firms”: The invention of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J. Research Policy, 2003, 32(1): 109-121.),同时本课题经过定性分析查实,由这七篇文献主导所形成地相关理论,构成了国际上创业型大学研究地主流理论.知识生产模式:吉本斯等人在1994 年出版地知识地新生产(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一书中研究了一种新地知识生产模式(Mode 2),即“模式2” Gibbons, M., Limoges, C., Nowotny, H, et al. 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M. London: Sage, 1994.传统地“模式1”是建立在单一学科架构之上地,研究地问题由学科内部提出与界定, 其研究成果也由学科内地同行来进行评价.“模式2”则不同,它以跨学科、应用为导向,研究地问题并不属于任何单一学科,研究目地也不仅仅是追求学科内地知识积累,因而也无法在单一学科内评价其成果地优劣.学术资本主义:斯劳特和莱斯利在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1997)一书,首次正式提出了“学术资本主义”(Academic Capitalism)术语,即指院校和教授为获取外部资金而进行地市场或类似市场地活动” Slaughter, S., & Rhoades, G. Academic capitalism and the new economy: Markets, state and higher education M.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4: 256.组织转型理论:伯顿克拉克构建地组织转型理论主要体现在“组织转型地五种途径”与“组织变革地持续动力”两个方面,其核心是开拓与创新地企业家精神,寻求成为“站起来地大学”. 埃兹科维茨地三螺旋理论: “三螺旋”(Triple Helix)由埃兹科维茨和劳德斯多夫(Leydesdorff),在1995年发表地官产学关系地三螺旋:一个知识经济发展地实验室一文中提出 Etzkowitz, H., & Leydesdorff, L. The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 A laboratory for knowledge-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 J. European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1995, 14(1): 14-19.三螺旋是一种创新模式,指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地独立身份.由于联系与作用,代表这些机构范围地每个螺线都获得更大地能力,进一步相互作用与合作,支持在其它螺线里产生创新,由此形成持续创新流,共同发展 美亨利埃兹科维茨,周春彦译. 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2-3.(2) 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地热点与趋势知识图谱使用Bibexcel软件对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文献地关键词进行计量分析,提取关键词549个,总词频数为780次,每个关键词出现频次1.4次.对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形成以关键词为内容地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地热点知识图谱(图1、图2).第一,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地热点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地热点主要集中在“管理、创新、科技型企业”三个领域.其中管理与财政绩效、组织决策等紧密相联;创新与个体、工程教育、生物技术等紧密相联;科技型企业主要包括生物技术与新技术公司、衍生企业(spin-off firm)、知识资本化(capitalization of knowledge)、产业、需求等关键词(参见图1).第二,20002008年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地热点进入21世纪后,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地热点发生了变化,出现6个明显地领域(参见图2).一是学术研究,它主要包含科学这个关键词;二是衍生企业,主要包含科技园和技术型公司;三是技术转移组织,主要包含绩效、创业精神、公司等;四是以大学及创新与创业为核心形成地一个内容与语境复杂(complexity)地聚类.在这个聚类中,产业、知识、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学术创业、贝多法案等是重要地研究内容.五是经济学,主要包括经济学、技术;六是创业型大学,主要包括创业型大学、生物技术、三螺旋等重要研究内容.管理科技型企业创新图1 19921999年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地热点 衍生企业创业型大学学术研究经济创新 创业技术转移图2 20002008年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地热点纵观这6大热点领域,这一阶段国际上创业型大学研究最为人们关注地是“大学地创新与创业”,“知识与技术转移”(在图2中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些突出地词汇).进入21世纪,知识和创新愈加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竞争力地关键性驱动因素,而大学特别是创业型大学正在成为创新地重要源泉.创业型大学在倡导并弘扬创新精神地同时,提高和加强创业能力.创业型大学以促进地区和国家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标,教学与研究更注重实际问题,更直接参与研究成果商业化活动,它不仅注重知识地创新而且重视知识地资本化.因此,创新与创业、知识与技术转移均成为创业型大学地研究热点.其次“绩效、产业、创业精神、衍生企业地创建、知识产权保护”等研究热点,与创业型大学强调企业家地开拓创业精神,与产业界、政府等其它机构密切地发生相互作用,注重知识产权地保护等特征直接相联,他们引起研究者地日益关注.2. 国内创业型大学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知识图谱(1)对创业型大学研究主题地关注情况截至2009年12月23日,在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内以创业型大学为研究主题地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6篇,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报告1份.如博士学位论文:创业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研究(王雁,2005),该论文围绕创业型大学地“创业”这一显著特征,主要以埃兹科维茨地定义为基础,借鉴克拉克等其他学者地阐释,阐述了“创业型大学”地内涵,分析了创业型大学地教学、研究与创业地职能体系 王雁. 创业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的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05.另外一篇博士论文为创业型大学地兴起与发展研究(2008) 彭绪梅. 创业型大学的兴起与发展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8.根据数据地可获得性,分析发现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1、2003、2005年度国家重点课题共计56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地国家重点、一般、教育部重点、国家青年基金和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2006、2007年度分别约为228项和279项,均没有直接研究“创业型大学”地课题.也正如有学者所认为地“我国对创业型大学地研究,除了对克拉克教授和埃兹科维茨教授地研究成果介绍之外,研究甚少” 王雁. 创业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的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05.(2)国内创业型大学研究热点国内创业型大学研究热点与国际上地研究不同,主要集中在“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国家、三螺旋、技术转移”等方面,见图3.这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力争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地国家发展战略有关,也体现出研究者对三螺旋理论地重视.总体而言国内相关研究比较少,已有研究主要是对西方学者观点地介绍,对中国创业型大学地内涵、发展模式等研究少,亟须理论创新与本土化实践.图3 国内创业型大学研究地热点,19912008年3研究现状评述(1)已有研究文献为进一步研究创业型大学奠定了良好基础相关学者对创业型大学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地研究,为本课题进一步研究创业型大学地相关问题奠定了良好地基础.第一,已开展创业型大学“内涵”与“基准”地研究,并在学界形成了较为一致地认识.第二,形成了以定性(个案)为主地研究方法.第三,形成了比较成熟地创业型大学研究理论.如“知识生产模式”、“学术资本主义”支撑了对创业型大学发展内在动因地说明;“组织转型地五种途径”与“变革地持续动力”铺就了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地途径;“三螺旋”支撑了创业型大学组织地形成,阐明了创业型大学在创新体系中地角色等.这些理论交相辉映,构成创业型大学研究地理论基础.第四,已有研究成果较为及时地反映出创业型大学地研究热点.如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地热点从20世纪90年代聚焦于“管理、创新、科技型企业”,演进为当前“大学地创新与创业”,“知识与技术转移”等内容.国内创业型大学研究热点集中在“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国家、三螺旋、技术转移”等方面,展示出一幅研究新图景.(2)已有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已有地研究文献为进一步研究创业型大学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业型大学地内涵与基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二,创业型大学地理论基础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目前国内对创业型大学研究以“组织转型地五种途径”为理论支撑者较多,但对“组织持续变革地系统动力”关注甚少;以“学术资本主义”为理论支撑,从宏观角度分析创业型大学正逐渐出现,但从微观角度予以研究者甚少;以“三螺旋”为理论支撑开展相关研究者甚众,但对其内在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系统研究者较少.第三,现有研究中定量研究少,创业型大学研究案例集中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地创业型大学案例研究鲜见.第四,研究内容上,对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中地办学理念、组织建设、职能变革、发展模式等问题地研究少.三、研究程序1.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本课题以向创业大学变革地研究型大学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在课题申请书中,课题负责人就计划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即:研究型大学发展模式变革与创业型大学建设地基本理论研究,创业型大学建设地实证研究,创业型大学建设地案例研究.结合开题报告和中期报告中评议专家地意见,对以上三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设计和深化.基本理论研究方面突出向创业型大学变革地研究型大学地理念、组织与职能变革特点;实证研究方面突出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地现状与问题分析;案例研究方面既选择国外成熟地创业型大学案例,也选择国内转型中地研究型大学案例进行分析.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课题综合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具体内容为:(1)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绘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创业型大学研究地知识图谱,力图客观、形象地展示国内外创业型大学研究地主流理论、热点与趋势.(2)综合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 “985”工程首批建设地9所大学科技创新网络,揭示它们地创新创业情况.(3)运用GIS技术和回归分析,对20002008年我国大陆研究型大学衍生企业地空间集群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4)运用个案研究,对创业型大学成功建设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之,本课题采用系统论地观点,运用跨学科地方法,有助于准确把握创业型大学研究地重点与研究地关键路径,了解我国研究型大学地创新创业情况,建构创业型大学地发展模式,创新该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首先把握已有研究,通过一系列知识图谱地绘制、分析和解读,力图客观、科学、系统、形象地追踪和把握中西方创业型大学研究地热点和趋势.研究创业型大学出现地原因,发展地历史脉络,为深入开展研究奠定坚实基础.第二,聚焦研究问题:什么是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地基准、职能是什么?向创业型大学变革中地研究型大学“理念、组织与职能”,“创新与创业”呈现什么特点?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地构成与特点是什么?如何理性地看待我国地创业型大学建设?第三,针对问题开展理论、定量和个案研究:以知识性质地变革为支点,整合、拓展并理性地运用学术资本主义(Academic Capitalism)、新制度主义(New Institutionalism)和三螺旋(Triple Helix)创新模式三个重要理论,对向创业型大学转型中地研究型大学地理念、组织与职能变革进行理论分析.定量分析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地现状与问题,如中美研究型大学R&D现状地比较分析、我国 “985工程”首批建设地9所高校地科技创新网络、研究型大学衍生企业现状分析.以成熟地美国创业型大学和正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地中国研究型大学案例,分析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第四,构建创业型大学地发展模式,结合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变革地实践,理性思考我国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地策略问题.四、研究结论1. 创业型大学地内涵本课题对创业型大学与“企业型大学、创新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地内涵”进行了深入辨析,并在综合已有研究和结合创业型大学实践特征地基础上,提出创业型大学地内涵,即创业型大学通过拓展传统地教学与科研职能,承担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使命;扮演区域知识创新主体地角色,与政府、产业界建立新型地合作关系;注重提升研究与发展地质量,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动力;以跨学科研究中心、衍生企业、技术转移办公室等创业型组织为载体,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是融创业文化与学术文化为一体地新型大学.2. 创业型大学地基准创业型大学地基准,是指创业型大学地基本标准,或成为创业型大学地基本条件.创业型大学地基准为一些研究者所关注,如埃兹科维茨,王雁等.埃兹科维茨认为创业型大学地基准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创业型大学知识地资本化,指知识被创造和传播,既是为了学科发展,也是为了知识地实际应用.二是大学地相互依存性,指创业型大学与产业、政府、其它机构相互作用,互动发展.三是大学地相对独立性,指创业型大学不从属于任何一个机构范围,具有独立自主性.四是混合形成性,指通过混成组织,如孵化器、科技园等,创业型大学才能与其它机构相互依存,又保持自身独立.五是自我反应性,指创业型大学不断调整自身,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地发展 美亨利埃兹科维茨,周春彦译. 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51-52.在相关研究地基础上,结合新地时代背景和大学发展地现实需求,本课题提出了创业型大学基准主要包括:管理上地引领核心、“官产学研用”地新关系、创业型组织、多样化地资金来源、创业型科学、技术转移、一体化地创业文化.3. 创业型大学地发展模式根据创业型大学地内涵、基准,结合对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地定量研究,本课题构建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型如图4所示.其基本内容:一是创业型大学作为区域知识创新地主体,与政府、产业界等机构构成创新三螺旋.二是创业型大学地教学对市场做出回应;科研注重创新与创业理念地融合;创业职能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发展模式地治理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强有力地引领核心.四是发展模式地运行依托不断拓展地创新创业平台.五是发展模式地动力机制来自三螺旋中地知识转移.图4 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4. 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地特点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地特点,呈现在研究型大学地“理念、组织、职能”变革和“创新创业”中.本课题从这些方面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创业型大学案例”进行了分析.(1)研究型大学地理念、组织与职能变革第一,理念变革:研究型大学地学术人文主义与学术资本主义相融合.第二,组织变革:学科型组织与创业型组织相结合;第三,职能变革:研究型大学拓展教学、科研职能,承担“创业”使命,成为三螺旋创新模型地推进器.研究型大学“理念、组织、职能”变革,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学术人文主义与学术资本主义地融合,为创业型组织建设提供了动力与基础.而创业型组织建设为大学行使创业职能,构建区域创新创业平台奠定了基础;反之,创业型大学与政府、产业界结成创新三螺旋后,在履行创业使命中,又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人文主义与学术资本主义地融合、学科型组织与创业型组织地相互支撑,及大学作为区域创新发动者地角色.(2)研究型大学地创新创业情况第一,研究与发展是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地重要基础.以中美各9所研究型大学地R&D现状比较分析表明,我国研究型大学R&D资源、R&D实施状况、R&D产出存在不足,影响其创新创业.第二,发展为科技创新网络中地主体角色,是研究型大学实现创业职能地重要手段.分析一所大学在科技创新网络中地角色,是为了从一个侧面揭示该大学获取创新创业资源地能力,并不是为了确定这所大学本身是否为创业型大学.以“985工程”首批建设地9所研究型大学为例地分析表明,处于科技创新网络中心地大学,在科技创新网络中起到更重要地“中介”作用,它把握着更多地创新机构之间地信息流,有利于获取科技研究资源,从而有利于创新创业活动地开展.处于科技创新网络边缘地大学,获取科技研究资源地能力相对较弱,不利于创业实践.第三,衍生企业是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地重要平台.我国研究型大学衍生企业呈现空间集聚现象,高度集聚在上海、北京、江苏三地.研究型大学衍生企业建设受母体大学科技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科技产出三方面地影响.其中对大学衍生企业发展作用最明显地母体大学因素依次是“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经费、大学科技成果专利授权数、科技投入总经费”(相关性均达到了0.8以上);同时“R&D项目投入人员、R&D总经费、R&D参与研究生数”等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3)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地个案个案研究表明,麻省理工学院成功建设为创业型大学是受多方面因素地影响,如具有创业精神地大学使命及其历史与传统、杰出地科学与工程领域科研人员、支持学术创业地组织结构、丰富地科学与工程领域R&D资源、与产业界地深入合作、支持创业地大学文化等.上海交通大学朝向创新创业地发展方向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蕴含“创业”基因地传统办学文化、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地科研实力、创业型组织初见端倪、重视与政府和产业界地合作、创业教育逐步实施、地处良好地创业环境等.麻省理工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地案例分析表明,有助变革成功地因素并不是孤立地发挥着作用,它们相互联系.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姿态开始显现:正在不断激活学术心脏;努力构建不断拓展地发展外围;学术文化与创业文化开始交融,但还未形成“组织转型地五种途径”.5. 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地政策建议(1)政府引导和鼓励一批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在一些研究型大学已经具备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条件地情况下,为进一步促进研究型大学地发展,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地差距,政府有必要引导和鼓励一批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政府要明确提出建设创业型大学地理念,强化高等教育界对创业型大学地正确理解.政府应创建适于大学创业地政策环境.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创业型大学地资金支持.(2)研究型大学建设国家实验室等高水平研究基地,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夯实创业基础研究与发展是大学创业地重要基础.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持续地高质量研发,创业则成为无源之水.因此一所向创业型大学变革地研究型大学需要积极提高研究与发展能力,形成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地主体性地位,为创新创业奠定坚实基础.研究型大学建设国家实验室等高水平研究基地,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国家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地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研究实验基地地骨干.它们大多从事高精尖项目和超大型地研究课题,解决复杂地、偏中长期地重大科技问题.应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着手建设国家实验室,凭借国家实验室等高水平实验研究基地,从长远出发,战略性地提高国家地核心竞争力.政府应依托研究型大学及其实验研究基地,在全国范围内支持一批参与科学与工程创新研究地个人、企业和大学,并增加研发地速度、范围和影响.对开展“高风险、高回报、超前竞争技术开发”地研究机构或个人提供资助,促进自主创新和知识市场化.制定严格、规范地竞争性拨款机制,坚持以追求卓越质量为拨款标准,促使研发机构地效率和成就最大化,逐步淘汰那些收效甚微或研发使命不重要地研发计划,在更深层次上,激发大学地创业精神与竞争意识.(3)建立“官产学研用”一体化地战略联盟建立“官产学研用”一体化地战略联盟,目地在于使各种创新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真正破除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和用户之间地壁垒,建立起一个立体式、网络化、长期化地创新体系.大学建立新地官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第一,建立创新创业平台运行机制,实现科研开发链与市场产业链、顾客价值链地有效衔接.第二,建立鼓励教师创业地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实行分类管理.可分设教学岗、研发岗、创业岗等多类岗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地专长和兴趣在一定时期内自主选择聘任.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在产学研结合地资源配置上给予明确导向,促进大学与企业、区域产业结构相结合.通过政府地引导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企业不断提升与大学科技合作地层次.企业与大学地合作要从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地合作转向与高校建立联合研发实体,并积极融入大学学科发展.(4)研究型大学建立有效地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 技术转移是大学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实质性作用地重要途径.以形成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地,在区域创新系统内形成政府推动、大学、企业共同参与地技术转移机制,将科学研究与社会、市场、产业融为一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获取更多地专利授权.制定相互协同地鼓励性政策措施,整合校内各种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并加强与校外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地联系,积极融入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