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源和气体充装站质保手册.doc_第1页
宁德市源和气体充装站质保手册.doc_第2页
宁德市源和气体充装站质保手册.doc_第3页
宁德市源和气体充装站质保手册.doc_第4页
宁德市源和气体充装站质保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工业气体充装站工作质量管理手册手册编码LDYH-Q-2011启用日期2011年5月1日版本号A版修订次0次宁德市源和气体公司二0一一年四月前 言 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始建于2010年5月,主要配套于霞浦县福宁大沙工业区内特钢行业工业用气的需要。是一个专门从事工业气体充装的单位,工业氧气年充装能力为36万瓶。工业氮气年充装能力为36万瓶。工业氩气年充装能力为36万瓶。二氧化碳气年充装能力为36万瓶。 气体产品是国计民生普遍需求的一种特殊产品,几乎各行各业都必须用到,因此,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确保气体充装和气瓶使用的安全,为社会提供物美价廉,安全可靠的气体产品,是我们应尽的基本职责。 本站充装所充装的工业氧气产品,符合GB/T38632008工业氧的要求。工业氮气产品,符合GB/T38642008工业氮的要求。氩气产品,符合GB/T48422006氩的要求,工业液态二氧化碳气体产品,符合GB/T605293工业液态二氧化碳的要求。 为确保安全充装,依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永久气体充装规定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46号令精神,特制定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充装工作质量管理手册。该手册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法规具体化的执行本,本站所从事的工业氧气充装,全过程受本手册严格控制。本手册由张连兴同志编写,罗亦强同志校对审核,经兰云(法人代表)批准。自2011年5月1日起正式执行。目 录1、企 业 基 本 情 况51.1颁发执行质管手册令612责任人员任命书613技术鉴定审查小组71.4责任人员职、责、权81.4.1经理81.4.2技术负责人81.4.3 检验(预检)责任人91.4.4充装责任人91.4.5充装站安全责任人91.4.6设备责任人101.4.7质量责任人101.4.8储运责任人111.4.9公司各职能部门1115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行政组织机构图121.6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花名册131.7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设备一览表141.8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检测、化验仪器及工器具一览表161.9安全器具一览表172、行政组织机构图182 .1质管体系组织机构图192.2 各气体生产工艺流程203充装站工作质量程序控制图214气瓶充装工艺流程图225技术质量管理制度2351岗位责任制235.1.1经理235.1.2 接收、检查岗位235.1.3 复检充装岗位235.1.4 充装后复验岗位245.1.5 产品质量化验岗位245.1.6 仓库管理和发放岗位245.1.7 装卸岗位255.2 充装站安全操作规定255.3充装站设备管理规定255.4 气瓶建档、标识、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制度265.6 气瓶检查制度265.7 气瓶充装制度265.8 气瓶储存、发送制度275.9 气体质量管理制度275.10 计量器具与仪器仪表校验制度275.11 外协、外购件的采购、验收、保管制度285.12 资料保管制度285.13 职工培训考核制度285.14 用户质量信息反馈制度295.15 不合格气瓶处理制度295.16 用户宣传教育及服务制度295.17 充装站消防管理制度305.18 充装站文明生产制度305.19 压力容器使用管理和定期检验制度305.20 电气安全管理制度315.21 事故上报制度315.22 接受安监、质监察部门的管理制度315.23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制度325.24、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345.25、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345.26、管理制度评审和修订制度365.27、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365.28、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75.29、隐患治理制度415.30、变更管理制度425.31、防火、防爆管理,包括禁烟管理445.32、仓库安全管理制度455.33、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465.34、生产设施管理制度475.35、安全作业管理制度485.3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运输、装卸等525.37、检维修管理制度545.38、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575.39、承包商管理制度585.40、供应商管理制度595.4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防尘、防毒管理)605.42、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625.4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635.44、安全检查管理制度635.45、自评管理制度655.46、事故管理制度666.化学危险品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691、目的692、适用范围693、规范性引用文件及编制依据694、具体内容70(一)、基本情况70(二)、危险目标及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70(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74(四)、报警、通信联络方式75(五)、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75(六)、人员紧急疏散、撒离77(七)、培训计划77(八)、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777、操作规程787.1气瓶入库接收登记操作规程787.2瓶内残液(残气)处理操作规程787.3待充瓶预检操作规程797.4充装前复检和充装操作规程797.5瓶库管理与发放操作规程807.6气体分析操作规程807.7装卸与运输操作规程817.8事故应急处理操作规程817.9液氧泵及气化器操作规程827.10二氧化碳液体泵及气化器操作规程837.11低温液体贮槽安全操作规程847.12液氮和液氩低温泵及气化器操作规程857.13 低温槽车充灌低温液体贮槽安全操作规程868、安全技术法规及各项标准879、工作见证879.1工业气体充装复验记录表889.2气瓶充装前预检记录表899.3气瓶预检不合格瓶记录表909.4在用气瓶登记表919.5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气瓶接收登记表929.6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车辆和人员进站登记表939.7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二氧化碳气体充装记录表94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充装站气瓶登记卡 (表五)95定 期 检 验 记 录 表 表(六)96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充装站气瓶发放记录表 (表七)97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充装站工业气体质量分析记录表 (表八)98检测计量器具安全附件仪表(器) (表九)99外协(购)件质量验收单100质 量 信 息 反 馈 单101事 故 报 告 :(表十)102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充装站安全泄压装置校验记录 (表十一)103常用永久气体在不同充装温度下的充装压力(表十二)104附录五:管道颜色标志107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低温气体汽车罐车卸车记录表109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低温液体储槽、往复式低温液体泵、空温式汽化器设备运行记录表1101、企 业 基 本 情 况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公司性质为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8人,并经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院培训,4人持有效合格证书。其中经理1名、工程师1名、安全员1名、预检员1名、另有4名充气操作工(详情见附表)。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实际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专门从事工业气体的充装工作,公司配备张家港韩中深冷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12月生产的30立方米立式低温贮罐及充罐设备四套,分别是液氧、液氩、二氧化碳、氮气充装线各一条,根据用户来瓶组织充装,为客户提供合格的工业氧气、工业氮气、氩气及液化二氧化碳气体。年充装产量为6000立方米。为严格把关,确保充装安全,按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对公司进行整顿,使公司更符合规范要求。公司位于霞浦县福宁大沙工业区内,占地面积为4966平方米,东面为规划的工业路,西面和北面为小山丘,南面与规划工业区用地相邻,自公司建立以来,奉行服务社会、安全第一、以优取胜的宗旨,向社会提供大量符合国标的工业气体产品,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本公司的质量方针是:执行标准、安全第一、以优取胜、服务社会。本公司的目标:务实基础、狠抓安全、双增双节、增添效益。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公司将一如继往地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服务意识,本着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信誉第一,安全第一的企业宗旨,在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同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企业实行严格的质量否决制度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坚持以安全促生产,优质求发展的企业方针,坚持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强化素质,开拓创新的发展方针,为服务社会,再创辉煌。1.1颁发执行质管手册令关于执行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工业气体充装工作质量管理手册令本公司工业气体充装工作质量管理手册自本文下达之日起开始执行,希各科室(部门)、车间、全体工作人员认真遵照执行,以确保安全生产。 经理:兰云 2011年5月1日12责任人员任命书为确保我公司工业气体充装的生产安全,经董事会研究,决定任命以下人员为责任人:经 理:罗亦强技术负责人:张连兴预检责任人:林陈良充装责任人:兰捷文安全责任人:罗亦强设备责任人:罗志文质量责任人:朱德全储运责任人:王雪凤 经理:兰云 2011年5月1日 13技术鉴定审查小组关于任命气瓶技术鉴定小组人员的通知为理顺工作关系,及时解决气体充装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现任命以下人员组成“气瓶技术鉴定小组”。组长:罗亦强(经理)组员:张连兴(技术负责人)林陈良(预检责任人)兰捷文(充装责任人) 经理:兰云 2011年5月1日 1.4责任人员职、责、权1.4.1经理1.4.1.1布置贯彻执行气瓶充装的有关国家安全法规,条例、对充装站的安全生产负领导责任。积极与用户沟通信息,认真听取用户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1.4.1.2督促有关科室、车间做好充装站的各项职能工作。认真检查,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1.4.1.3重视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对充装人员的工艺纪律、充装质量、设备维护,安全生产等进行检查考核,按规定进行工作考核奖惩。1.4.1.4 及时听取站技术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支持开展工作。1.4.1.5不定期检查、考核充装站的各项工作,任免充装站的有关领导或责任人员。及时调整、补充、安排岗位人员。1.4.1.6定期召集股东会议并汇报生产、经营情况,认真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接受股东和全体员工的监督。1.4.2技术负责人1.4.2.1协助站长做好气瓶预检、充装、储存、装卸的技术管理工作。1.4.2.2负责贯彻执行各级管理部门有关设备运行、操作,检修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各岗位的工作质量、工艺指标进行全面的检查监督。1.4.2.3指导操作、维修人员搞好充装设备正确使用、维护和检修等工作,消除设备缺陷和跑、冒、滴、漏,提高设备完好水平。1424负责编制充装设备的检修计划,指导充装岗位的日常工艺技术操作。1.4.2.5负责收集、整理各种技术标准、技术档案等资料,并归档保管。对日常工作中常见的有缺陷或有疑问的气瓶提出仲裁意见,必要时,应允集技术鉴定小组集体研讨,做出结论。1.4.2.7技术负责人是质管体系运转的核心,应积极协助各系统责任人提高工作质量,并定期考核其业绩。1.4.3 检验(预检)责任人1.4.3.1熟悉各种标准,法规及国内外各气瓶制造公司代号、名称。1.4.3.2指导预检员对气瓶逐一进行接收,预检工作,能解决预检员工作中的疑难问题。1.4.3.3指导使用预检工具和仪器。1.4.3.4指导预检员正确做好预检记录。1.4.3.5对充装站预检岗位工作质量负全责,并能与充装复检协调工作。1.4.3.6对检验员的工作质量有奖惩建议权。 1.4.4充装责任人1.4.4.1熟悉各种标准,法规及气瓶制造公司代号。 1.4.4.2熟悉充装安全规定,指导充装前复检工作。 1.4.4.3执行充装前气体纯度的检验制度。 1.4.4.4解决充装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指导做好复检及充装记录。 1.4.4.5对充装员执行工艺纪律,充装质量和设备维护等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对充装员工作质量有奖惩建议权。 1.4.5充装站安全责任人 1.4.5.1具体管好预检、充装、储存、装卸诸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 1.4.5.2制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指标。 1.4.5.3主持充装站安全问题讨论,参加各级安全检查及事故分析。 1.4.5.4根据国家安全、卫生、环保、消防等部门要求,制定各种实施方案。 1.4.5.5负责充装站各类计量器具的管理及计量数据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 1.4.5.6负责站区避雷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的管理。1.4.5.7负责可燃气体排放及置换装置的管理,以及机动车辆进站阻火器的管理。1.4.5.8负责环保卫生部门的认证工作,以及防护用品的管理。 1.4.5.9负责站区“安全标志”的管理。1.4.6设备责任人 1.4.6.1落实设备检修计划,制定设备更新及备品备件的供应计划。 1.4.6.2实行设备包机制管理,定期组织对设备的评比检查,重点考核设备的完好率,泄漏率和压力容器的定检率,负责安全附件的定期送检。 1.4.6.3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电气、仪表、计量器具、机器设备的检修工作。 1.4.6. 4定期组织操作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1.4.6.5负责验收外购件,外协件的入库工作,把住质量关。 1.4.6.6负责设备,各种工器具台帐管理,具体提出设备、工器具增加,更新、报废计划。1.4.6.7负责站区压力容器(如球罐、贮罐、分离器等)的管理、压力容器管理应达到容规要求。1.4.6.8负责站区安全泄压装置的管理。1.4.7质量责任人1.4.7.1认真执行质量否决权考核规定,对气瓶的充装质量(压力、气体纯度)负有直接的检查、考核责任。 1.4.7.2指导质量检查人员定时定量进行检查,当好生产现场的参谋,并按时填写好报告单和原始记录。 1.4.7.3产品质量的检验方法,器具等内容应严格按国家标准的规定实行。 1.4.7.4发现质量事故,应立即通知站领导和技术责任人处理。 1.4.7.5产品质量不符合国标要求时,应按该产品国标规定,加倍取样或重检,然后做出结论。 1.4.7.6坚持以优取胜,占领市场的指导思想,及时收集用户的质量信息反馈,解答用户的疑难问题。 1.4.8储运责任人1.4.8.1根据瓶规要求开展气瓶仓库管理工作。1.4.8.2提倡文明生产,指挥装卸人员做好气瓶的装运工作。 1.4.8.3气瓶储放应严格按安全制度要求执行,按使用单位或流向排放有序,稳固并有护栏等其他防倒设施。 1.4.8.4做好气瓶进出库登记台帐,及时做好“二清”、“一对”工作,账目清楚,库存、发放账目相符相对。 1.4.8.5积极向用户宣传气瓶安全使用常识。 1.4.8.6有权拒绝外人任意进入仓库,对违章装运人员给予批评教育,可拒绝产生危险的气瓶混装、运输。1.4.9公司各职能部门 1.4.9.1在经理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应负起与充装站对口的职能管理工作。 1.4.9.2安全部门积极与站安全责任人联系加强对充装站的安全检查,并在人员素质方面应与公司人事,劳工管理部门配合,应挑选思想、文化、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员进站工作,严禁凭关系入站或临时工入站。 1.4.9.3设备(机动)部门,经常与站设备责任人联系,定期组织设备检查,设备管理应规范化、标准化。 1.4.9.4计量部门应根据充装站的特点,定时进行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检定后,应出具检定报告并贴上相应标志,需要铅封的应铅封。 1.4.9.5质检部门应熟悉该产品国家标准规定的采样、置换、化验方法,并按标准规定出具质量化验报告。指导站区有关人员做好充装前产品化验工作。15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行政组织机构图112 1.6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花名册表(一)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职务参加工作年月从事气瓶充装年月培训、取证情况获何种证书备注兰云女63.6高中董事长1993.51993.82006.2宁德取证 安全员证罗亦强男72.2高中经理1988.22005.52010.8宁德取证安全员证容器与管道操作员证取安监局主要负责人证证号:08009070000031TS6DNDS01328TS6CNDS05535张连兴男64.4大专工程师1982.112008.12王雪凤女63.9高中财务1982.102010.9罗志文男95.6初中充装工2010.92011.5朱德全男44.8高中充装班长1968.101981.72000年赛歧取证永久气体充装和预检取过气瓶充装预检员证但均已过期兰捷文男65.1初中充装工1985.22005.122010.8宁德取证永久气体充装液化气体充装TS6CFJS09676TS6CFJS09247林陈良男87.6高中充装工2006.122008.52010.8宁德取证永久气体充装容器与管道操作液化气体充装TS6CFJS09248TS6CFJS09675 TS6DNDS01329TS6CNDS055361.7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设备一览表 表(二)序号设备名称规 格主 要 参 数制造公司家制造年月数量备注1往复式低温液体泵BPO-200-600/16.5200-600m3/h 16.5MPa杭州台连气体设备有限公司2010年12月2台2空温式气化器QQN-600/15.0气化量600Nm3/h最高工作压力15.0MPa苏州新锐低温设备有限公司2010年12月3台3气体汇流排YQ22S150/150-211瓶/排江苏方华阀门充灌设备有限公司2010年7月3套4空温式气化器QQN-1000/15.0气化量1000Nm3/h最高工作压力15.0MPa苏州新锐低温设备有限公司2010年12月1台5往复式低温液体泵BPO-400-800/16.5400-800m3/h 16.5MPa杭州台连气体设备有限公司2010年12月1台6往复式低温液体泵BPCO2-600-1200/16.5600-1200m3/h 16.5MPa杭州台连气体设备有限公司2010年12月1台7立式低温贮罐CFL30/1630m3张家港韩中深冷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12月3台8立式低温贮罐CFL302230m3张家港韩中深冷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12月1台9气体汇流排YQ6S150/150-26瓶/排江苏方华阀门充灌设备有限公司2010年7月1套10台秤TGT-200型200Kg上海衡器公司2011年1月6台1.8宁德市源和气体有限公司检测、化验仪器及工器具一览表1.9安全器具一览表表(四)序号名称型号及规格数量备注1消防器具手提贮压式氮气5瓶2消防器具MF8型4只3消防栓1个4消防器具1211干粉灭火机4台5软垫手推车26防倾倒装置1套7可燃气体检测仪1台8电接点压力表4只2、行政组织机构图2 .1质管体系组织机构图技术负责人充装乙班充装甲班充装员检查员班长充装员检查员班长2.2 各气体生产工艺流程(4)二氧化碳工艺流程槽罐车送来液态CO2 车载液态液态CO2低温泵送入液态CO2 由管道送到CO2储罐充排 增压泵 装瓶 磅秤 检验 出厂1、充装甲班负责充装工业氧气、工业氮气、氩气。2、充装乙班负责充装二氧化碳气体。3充装站工作质量程序控制图说明:W见证点 9点 操作程序E 控制点 3点 检验程度H停止点 1点 4气瓶充装工艺流程图5技术质量管理制度51岗位责任制5.1.1经理5.1.1根据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合理组织生产。5.1.1.2对本站的生产、安全、设备、技术等工作负有行政领导责任。5.1.1.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必循,奖罚分明。5.1.1.4计划,安排设备的大、中、小修。5.1.1.5监督执行计量器具、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的定检、送检工作。5.1.1.6指导、支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工作。5.1.1.7定期开展职工的安全技术教育,落实培训,考核计划。5.1.1.8定期向董事汇报本站工作。5.1.2 接收、检查岗位5.1.2.1负责气瓶接收、登记工作,做好当天生产日报表。5.1.2.2逐瓶检查气瓶并做好记录,与用户现场核对清楚,及时装配附件,开出收款通知单。5.1.2.3坚持原则,堵塞漏洞,减少检查错率。5.1.2.4遵章守纪,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主动与用户联系,宣传气瓶安全使用知识,提倡文明服务。5.1.3 复检充装岗位5.1.3.1复检工作是保证充装安全的重要工序,未经复检气瓶不得上充装台。5.1.3.2岗位操作人员必须取得专业培训合格证书,严格遵守瓶规中七个不准充装的规定。5.1.3.3复检中发现问题或有疑问的气瓶,应退回检查岗位,或提请气瓶鉴定技术小组审检评定,并及时填写好复检记录。5.1.3.4严格按照充装压力控制指标进行充装(充装温度与压力对照表 看附录一)5.1.3.5确保气瓶的充装质量,充装压力符合国家标准要求。5.1.3.6对岗位所辖的机器、设备、管道、阀门、仪表、仪器等必须做到“三懂三会”,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排除故障。5.1.3.7岗位人员必须遵章守纪,搞好文明生产,提倡优质服务。5.1.4 充装后复验岗位5.1.4.1对充装岗位实行检查、监督,对充后气瓶实行检查验收,其内容包括:充装压力,气密性能及瓶体是否发生异常。5.1.4.2复检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排列整齐。5.1.4.3做好当班统计数表。5.1.5 产品质量化验岗位5.1.5.1产品质量化验的方法,器具,时间,批量等内容,应严格按国家标准的有关条款实行。5.1.5.2化验结果必须及时填写报告单,送交充装站的当班负责人员。5.1.5.3发现质量事故 ,应立即通知站领导或安全、技术责任人处理。5.1.5.4实行质量否决权考核规定。5.1.6 仓库管理和发放岗位5.1.6.1气瓶仓库管理必须按瓶规要求,分类堆放,排列整齐。5.1.6.2发放气瓶前应配齐全部安全附件(瓶帽、胶圈等)。5.1.6.3发现泄漏气瓶应退回充装岗位或送检验站处理。5.1.6.4气瓶发放应做到“三对”(对瓶种、对数量、对帐目)。5.1.6.5提倡文明生产,指挥装卸人员做好气瓶装运工作。5.1.7 装卸岗位5.1.7.1服从收发人员指挥,遵章守纪,负责全部来瓶的装卸车工作,进库气瓶应按区域整齐排放。5.1.7.2坚持文明操作,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堆码应整齐稳固。5.1.7.3严禁利用铲车、翻斗车、自卸车等自动机械装卸气瓶。5.1.7.4气瓶装车后,瓶帽应旋紧,气瓶一般采用卧放,瓶阀统一朝向没有油箱的一方,垛高不得超出汽车栏板高度,且最高不超过五层,夏季应有遮阳装置。5.1.7.5氧气瓶严禁与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产生化学反应的物品同车运输,用户有听劝阻的,岗位人员有权拒绝装车,并向领导汇报。5.1.7.6提倡优质服务,不得以任何借口或形式刁难用户。5.2 充装站安全操作规定5.2.1非充装人员,不得动用充装设备。5.2.2充装站地面应有一定粗糙度,谨防气瓶滑倒。5.2.3电气、仪表、机器发生故障时,应请专业人员处理。5.2.4开启瓶阀或松紧卡具时必须站在气流口的侧面。5.2.5严禁带压紧固瓶阀及充装卡具。5.2.6采集瓶内介质样品时,应手持球胆,站在侧面,轻微开启阀采气。5.2.7充装压力超过5.0MPa以上时,禁止换瓶。5.2.8使用的工器具应严格禁油。5.2.9充装接头应采用螺纹连接型式或其它防错装连接型式。5.3充装站设备管理规定5.3.1本站操作人员应加强培训,切实做到“四懂”“三会”(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并定期进行考核,操作人员须经省级劳动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5.3.2建立设备定期维护,检修制度,充装卡具及阀门半年中修一次,压缩机器每个月小修一次、一季度中修一次、一年大修一次。5.3.3设备应经常保持整洁,做到班班有擦洗,及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5.3.4设备应安排专人负责,实行包机制。5.3.5设备、装置上的安全防爆装置应保持灵敏、完好,安全阀每年校验一次。5.3.6生产设备的有关装置、容器、管道等的漆色规定应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附录五)。5.4 气瓶建档、标识、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制度5.4.1依照国家局的要求对所有在我公司充装的气瓶进行产权转移,全部转移到我公司。5.4.2对本公司的所有气瓶进行编号,蚀刻上永久性标志。5.4.3对已蚀刻编号的气瓶全部录入电脑,达到气瓶安全管理的信息化。5.4.4对进公司气瓶进行检查发现超期气瓶应移送检验站检验。5.4.5对进公司气瓶进行检查发现手轮破损的及时更换,其他小问题应立即处理。5.6 气瓶检查制度5.6.1气瓶检查是保证充装站安全的主要工序,检查员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合格人员担任。5.6.2对入库的各种气瓶应逐只检验,分类堆放,做好检查记录。5.6.3发现有问题或缺陷的气瓶,应予扣留停用,必要时向检查责任人或技术鉴定小组反映,并作出相应结论。5.6.4严格执行瓶规的有关规定要求,履行职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5.6.5办好气瓶流向的交接手续和当班各类报表。5.7 气瓶充装制度5.7.1气瓶的充装必须经充装前复检合格后,方可上台充装,当汇流管气体纯度置换合格后才能充装。5.7.2充装人员必须是取得专业培训考核合格者。5.7.3服从班长或安全技术责任人指挥,做好当班的原始记录。5.7.4严格按充装压力与温度关系进行充装的规定,严禁超温,超压充装。5.7.5充装过程中要加强巡回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停止充装,卸下气瓶按程序处理,退回检查或与检验站联系解决。5.7.6充装后必须通过复验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5.8 气瓶储存、发送制度5.8.1气瓶系高压移动容器,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性,非本站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瓶库。5.8.2瓶库内除气瓶及必要的搬运工具外,不得存放其它物品,特别要严禁带有油脂的物品和易燃物质放入氧气库内。5.8.3气瓶应按瓶规规定,存放整齐稳妥,空瓶实瓶分开,道路畅通。5.8.4气瓶堆放应有防倾倒护栏,并及时挂好。5.8.5机动车辆车厢中若存放有与气瓶介质性质相悖的物品应拒绝装运。5.8.6气瓶发送前应配齐全部安全附件(瓶帽、胶圈等)。5.8.7气瓶发送应做到“三对”(对瓶种、对数量、对帐目)。5.9 气体质量管理制度5.9.1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必须同时实行安全否决权和质量否决权。5.9.2产品的质量检验办法,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5.9.3产品出公司时应附有质量合格证,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类别和级别、生产公司、生产日期、体积、许可证编号等。5.9.4用户应按合格证标准验收。5.10 计量器具与仪器仪表校验制度5.10.1指派专人负责在用计量器具的维护和定检工作,按容规、瓶规的要求及时送检。5.10.2检定后的计量器具、仪器仪表应贴有合格证,安全防爆装置检定后应有铅封。5.10.3使用中操作工不许擅自调换计量器具或更改监测数据,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应通知责任人员处理。5.10.4及时做好有关记录并存档。5.10.5有关计量器具的校验周期为:压力表:六个月 磅秤:一年 安全阀:一年。5.11 外协、外购件的采购、验收、保管制度5.11.1外协、外购件必须是国家或专业部门定点公司家的合格产品,应有铭牌和产品合格证书,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或专业标准。5.117.2外协、外购件必须符合气瓶专业的相关标准要求。5.11.3外购件必须按标准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仓库储用。5.11.4备品备件管理人员应按仓库管理要求实施保管。5.11.5全部外协件或外购件须经设备责任人检查、验收后方可办理入库。5.11.6装配有爆破片的瓶阀,其爆破片爆破压力应略高于最高温升压力,才视为合格。5.12 资料保管制度5.12.1充装站技术档案包括:国家法规,法令,技术文件及各种标准,气瓶合格证书及气瓶档案,压力容器及安全附件的原始技术资料检验报告,设备及仪器,仪表明细表,设备安全检查档案,计量检定表,各岗位的原始记录等。5.12.2技术档案由技术负责人或指定专人保管,可随时查阅。5.12.3各岗位原始记录应按月装订成册,并至少保留一年。5.13 职工培训考核制度5.13.1新工人上岗前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熟悉掌握岗位安全生产要领,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由指定师傅进一步进行教育和训练。5.13.2全体职工应认真学习业务技术和有关法规、条例,对新工人应加强应知应会辅导,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5.13.3从事专业技术岗位操作的,需取得专业合格证书后方可独立操作。如:检验、充装、检查、复检及瓶库管理。5.13.4每年进行一次应知应会考核,不合格者应予调岗。5.13.5有计划地选送新职工参加省、市及各级举办的专业培训,凡取证不合格的,费用自负。5.14 用户质量信息反馈制度5.14.1质量信息的来源:5.14.1.1用户的意见;5.14.1.2质检部门的产品质量(充装压力、纯度等)反馈;5.14.1.3上级检查监督的信息;5.14.1.4自检自查的产品质量信息;5.14.2根据信息的来源和重要程度,分为站内、站外、质量信息和重大、一般技术质量日常信息。5.14.3全部填写信息反馈单。5.14.4重大技术质量信息,由技术负责人或站长检查处理,一般技术信息由各责任人员处理。5.14.5各责任人员对分管范围内的有关信息,应及时处理,并定期向技术负责人或经理作出书面报告。5.15 不合格气瓶处理制度5.15.1对进公司的待检瓶逐只检查,合格瓶存放到空瓶合格区。5.15.2不合格的空瓶是瓶阀的问题,由充装站专业人员修理。5.15.3不合格的空瓶是过期等问题送检验站处理。5.15.4不合格实瓶若是质量问题,由充装站专业人员妥善处理并防空。5.15.5不合格实瓶若是充装站无法处理的送检验站处理。5.16 用户宣传教育及服务制度5.16.1用户进站应对其宣传有关瓶规知识及气瓶使用知识。5.16.2用户进站教育他们对站内的设备仪器不要乱摸乱动。5.16.3指导用户安全使用气瓶,不能对气瓶电弧引焊、爆晒、敲击、碰撞等。5.16.4指导用户安全使用气瓶,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永久气体气瓶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5.16.5及时供应用户合格气体。5.17 充装站消防管理制度5.17.1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站区全体人员的消防训练,不断提高安全防火意识和消防技能。5.17.2灭火器材必须数量保证,质量可靠。人人能正确使用,切实做到“三定”,即定人、定点、定量管理。5.17.3设置禁火区和安全、消防警示牌,严格执行动火管理制度。5.17.4定时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上报。5.17.5一旦发生火灾应及时组织扑救,并向消防部门报警,火警电话“119”。5.17.6不得用铁器敲击带压阀门、管道设备等部位,以免产生火花造成危险。5.17.7站内须设消防通道。5.17.8充装站要建立义务消防队伍。5.18 充装站文明生产制度5.18.1充装人员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5.18.2充装人员必须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不准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5.18.3对待所有用户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按来瓶先后顺序充装。5.18.4充装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把关,对进库瓶子逐个检查,发现沾有污迹的气瓶,应及时处理,清洗干净方可进库。5.18.5站区卫生做到天天有打扫,每周一冲洗,保持环境整洁。5.19 压力容器使用管理和定期检验制度5.19.1本站的压力容器使用管理必须符合容规规定。5.19.2压力容器必须配有正确的计量仪表及安全附件,并定期校验。5.19.3压力容器必须定人按操作法操作,并作运行记录。5.19.4严禁带压修理容器部件和紧固件。5.19.5压力容器必须及时办理压力容器使用证。5.19.6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所有的技术档案资料必须妥善保管。5.19.7压力管道必须涂刷规定的漆色(见附录二)。5.20 电气安全管理制度5.20.1充装站电气设备安装质量必须符合电气安全有关规程要求。5.20.2充装站电气装置的维修、安装必须由持证电工进行。5.20.3避雷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充装排必须设置静电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5.20.4每台电气设备必须定人定时维护。5.21 事故上报制度5.21.1在站内发生气瓶燃烧、爆炸,瓶阀或管道脱飞,人员中毒烧伤、气体击伤等都属于气瓶事故。5.21.2充装站发生气瓶事故,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和安监、质监等部门汇报,以便调查分析。5.21.3充装站发生气瓶事故,一方面采取应急措施,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另一方面保护现场,便于查清事故原因。5.21.4发生事故,应按锅炉压力容器事故管理办法填写气瓶事故报告单。5.21.5发生爆炸事故,必须进行事故现场的检查和测量,该项工作必须征得主管部门和安监、质监部门同意。5.21.6充装站发生各类事故,均应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及时召开分析会。5.21.7发生事故的气瓶及附件必须保存。5.22 接受安监、质监察部门的管理制度5.22.1充装站定期向质量技术监察部门汇报安全管理经验和教训。每年向省、市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部门上报:充装瓶数、停用瓶数、缺陷瓶数、建档及事故情况。5.22.2充装站应随时接受安监部门的监察并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工作方便。5.22.3对有关部门提出的口头意见和书面意见要认真讨论,落实整改。书面意见,则必须在限期内将处理结果书面意见反馈到安全监察机构。5.23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制度5.23.1组织机构和职责5.23.1.1成立事故指挥小组。由充装站罗亦强经理任组长,成员分别是兰捷文、站质保工程师张连兴、预检责任人林陈良、充装责任人朱德全。5.23.1.2发生重大事故时,以组长任指挥,在消防部门未到来之前,负责现场的组织和指挥,调集灭火力量,分析火灾的发生原因,指挥协调各员工,尽量控制险情的蔓延。4.23.1.3指挥部设在本单位现场,下设各小组。组别职责灭火抢险组服从指挥,减少火灾的蔓延,负责消灭火灾通讯联系组在第一时间拨打119、110、120,并报告相关领导医疗救护组尽力抢救受伤人员治安保卫组指导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区,指导人员疏散后勤保障组担负伤员必需品和抢救物资的供应任务5.23.2抢险指挥原则和程序5.23.2.1扑救火灾和事故时,必须精心组织,统一指挥,明确组织分工和各自职责,力争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大的胜利。5.23.2.2火场的供水要指定专人负责,具体落实供水的水源,搞好火场上的通讯联络,及时、准确了解现场情况。领导决策要迅速果断。5.23.3事故救援5.23.3.1当事故发生时,生产人员应第一时间发出呼救,迅速报告当班领导,并立即报告当地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安和质检部门。5.23.3.2发生电器火灾,首先应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电器火灾严禁用泡沫灭火器或水包括石棉被等进行灭火。当无法切断电源时,灭火者应身着耐火并绝缘的鞋靴、服装、防止身体直接接触电源附近的金属,电线、地面、墙柱等,以免触电,然后用灭火器直接向闸口开关,电线或电动机上的火源喷射灭火剂灭火,创造条件,尽快切断电源,然后全面灭火。5.23.3.3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减少设施财产的损失。5.23.3.4在消防队到来之前,(如有必要)直接参与救护和灭火,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生。5.23.3.5义务消防队迅速组织自救。5.23.4应急疏散程序5.23.4.1在岗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主管人员应组织清点人员,察看员工有否滞留火场。5.23.4.2组织救护人员将伤员运送医院或协助医护人员对伤员实抢救工作。5.23.4.3主要岗位的守卫人员应坚守岗位,严禁外人(无关人员)闯入,确保企业财物不被人哄抢。5.23.4.4组织员工做好现场物资的转移和疏散工作。5.23.4.5建立警戒区域,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的无关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5.23.5事故抢险注意事项5.23.5.1由于危化品燃烧时,有可能分解出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在灭火时下风向人员,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5.23.5.2灭火人员要特别注意行动的安全,注意容器的倾倒,防止被管线等杂物伴倒造成受伤。5.23.5.3后勤保障工作要及时。5.23.6培训和演练5.23.6.1组织员工加强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和消防灭火知识的学习。员工应培训合格后上岗。5.23.6.2每年最少举行一次以上的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演练时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人员的演练范围,以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5.24、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一)目的为了使企业认识和了解与其活动相关的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提高他们的安全法规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二)职责1.公司工程师负责对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电、仪各专业适用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确认,并督促有效执行。2.公司办公室负责国家、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获取、识别和引用。(三)获取渠道与识别1.各职能部门通过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或团体和服务机构、媒体、网络等渠道,及时获取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标准,并进行有效性识别。2.对所获取的法律法规,应对来源、适用性、适用部门、实施时间进行说明,并及时呈报公司总工程师确认。(四)有关事项1.各职能部门应将获取的法律法规、标准进行汇总,并按填写清单目录备案。2.各职能部门每年至少一次对法律法规、标准进行符合性评审,及时识别和更新,确保其有效性。3.所有各种法律法规应遵守相应规定,及时向做作业人员或规定范围的相关人员宣贯、执行。5.25、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一)奖励制度1.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