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采石场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doc_第1页
xxx采石场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doc_第2页
xxx采石场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doc_第3页
xxx采石场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doc_第4页
xxx采石场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采石场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报告书编号/XPS2016-0061总论采石场(以下简称该企业)位于市县乡村,始建于2012年3月,2012年5月建成投入正式生产,生产规模为年产25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7号令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受采石场委托,对该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我公司评价小组于2016年3月27日29日对该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提出书面整改建议。通过对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资料收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对现有措施控制效果评价等阶段编制本报告书。本次评价工作开展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和方法进行评价。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的开展,得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采石场等有关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1.1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1.1.1评价目的1.1.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1.1.1.2明确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等。1.1.1.3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1.1.4为政府监管部门职业卫生行政许可以及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1.2基本原则1.1.2.1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1.1.2.2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1.1.2.3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应在用人单位正常生产期间进行。1.1.2.4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5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年)第13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3)第73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国发(1987)105号;(5)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11)第586号;(6)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7)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39号;(9)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2015)第76号;(10)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第47号令;(1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第48号令;(12)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第49号令;(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14)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1)第39号令;(15)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16)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17)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18)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通知黔安监职安健函(2014)26号;(19)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的通知黔安监职安健函(2014)27号。1.2.2规范、标准(1)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2)GB12801200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3)GB50019-2015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4)GBZ-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5)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6)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7)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8)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9)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物理因素;(10)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11)GBZ/T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12)GBZ/T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3)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14)GB/T50087-201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15)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16)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17)GB/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18)GBZ/T224-2010职业卫生名词术语;(19)AQ/T 4270-201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1.2.3基础依据(1)采石场20142016年职业健康监护资料;(2)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3)现场职业卫生检测资料。1.2.4其他依据(1)采石场开采方案设计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5月;(2)企业提供的其他相关现状评价资料。1.3评价范围以该企业现已建成且运行的建设内容为准,具体包括矿山开采、石料加工等年产25万吨建筑用石料生产线和辅助生产系统现有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1.4评价内容以该企业总体布局、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健康监护、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1.5评价单元根据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将该企业划分为矿山开采、石料加工和辅助生产设施3个评价单元。1.6评价方法根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对该项目正常生产期间存在职业病危害暴露的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内容包括项目概况、生产运行情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等。职业卫生检测:内容包括对粉尘、物理因素等进行检测。职业健康检查:以企业提供近年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的职业病的发病、职业禁忌证等情况进行评价。检查表: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等,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对评价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与评价。1.7评价程序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工作程序进行(见图1-1)现状评价,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1.7.1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接受用人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现状评价工作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点等。1.7.2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病危害评价、提出措施建议、编制现状评价汇总表等工作。1.7.3报告编制阶段主要工作为分析、整理所得的资料、数据,并对其进行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并进行审查、修改。1.8质量控制所有评价工作按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文件的规定执行。评价过程使用的强制检定仪器均为计量认证合格仪器,非强制检定仪器均为自校合格的仪器,并在有效期内。评价组成员均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人员资质证书。质量控制程序详见图1-2。接受建设单位委托1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2初步调查分析3确定评价单元,筛选重点评价因子准备阶段筛选重点评价项目拟订现状评价方案质控审查确定现状评价方案-依据现状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实施阶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职业卫生调查(现场)-汇总、分析资料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标准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编制现状评价报告书专家评审提交正式报告图1-1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图业务受理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工程分析合同评审签定评价合同工作方案编制、评审基础条件确认现场检测数据处理样品采集样品测试检验报告资料分析处理评价报告编制内部审查、校对专家评审修改完善签发持续改进意见存档发送报告图1-2 质量控制程序示意图2用人单位概况企业名称:采石场。企业性质:私营企业。生产规模:年产25万吨建筑用石料。企业总投资:2000万元。2.1企业概况该企业是集石灰岩开采、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私营企业,主要生产建筑石料用灰岩。该企业在本次评价之前,进行了2014和2015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本次评价为第一次现状评价。该企业自投入生产以来,各种生产设备、设施未发生重大改变,且运行正常,基本达到年产25万吨的设计生产规模。2.2企业建设地点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2.2.1企业建设地点该企业位于县乡村,行政区划隶属县乡所辖。矿区距乡约4km,距玉溪镇约12km,有矿山公路连接乡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详见附图1。2.2.2企业主要自然环境概况该企业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0.4132km2,开采深度:+1100+950m,地理坐标:东经东经1075410715;北纬28132831。开采矿山周围多为荒坡,仅有少量坡耕地。周围无其它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矿区1km范围内无学校、托幼机构、医院。企业所在地不属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及历史文化保护地。不在生态敏感、脆弱区。该企业区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7,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温度-7.2,年平均降雨量1070mm,年平均降雨天数163天,历史最大日降雨量133.3mm,历史最长降雨天数25天。其特点四季分明,冬季长,夏季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充沛,时空分布不均匀,太阳辐射值小,有效利用率高,地方性气候明显。据县年平均风向频率图得知,县当地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为西西南风。详见县年平均各风向频率图2-1。图2-1 县年平均各风向频率图2.3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2.3.1主要原辅材料该企业主要原辅助材料有石灰石矿、炸药(乳化)、雷管、水、电等。炸药、雷管由当地专业爆破公司统一管理、配送,并由爆破公司专业人员负责爆破(每月爆破14次),矿区不储存。主要原辅材料及年用量见表2-1。表2-1 主要原辅材料及年用量物料名称主要成份及含量(%)年用量物料形态贮存方式物料来源石灰石CaCO325万吨固体露天堆放自备矿山开采炸药(乳化)硝酸铵、硝酸纳、柴油和石蜡等油相材料、水30吨胶状由当地爆破公司统一储存、提供、配送。雷管-3000发固体电-35万度-供电局水H2O-液体水池山泉水2.3.2主要产品该企业主要产品为建筑石料用灰岩,年产约25万吨。其中毛石约2万吨、碎石约8万吨、中砂约10万吨、细砂约2万吨。所有产品均采用汽车装车外运销售。2.4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2.4.1工作制度该企业为法人负责制管理模式,年工作日为300天。矿山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均采取白班工作制度,每班工作8小时。2.4.2劳动定员企业岗位总定员25人,其中生产工人15人、安全员1人、管理及后勤人员9人。装药、爆破外委当地爆破公司承担。该企业工种设置、劳动定员、工作制度、工作内容、作业方式情况见表2-2。表2-2 该企业工种设置、劳动定员评价单元工种劳动定员(人)性别工作制度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作方式男女矿山开采凿岩工22-白班负责矿区采面的钻孔定点作业挖机司机22-白班负责采面挖掘、矿石装运定点作业石料加工转运汽车司机44-白班负责矿山石料的转运定点作业1#破碎工22-白班负责矿石的一破操作定点作业2#破碎工33白班负责厂棚内生产设备的监控定点作业装车铲车司机22-白班负责石料的装车定点作业辅助生产兼职机修工-白班负责矿区机械维护检修巡检作业安全员11-白班负责矿区的安全监管巡检作业管理及后勤人员936白班负责矿区管理、开票、后勤巡检作业合计25196-3总体布局3.1总体布局调查3.1.1总平面布置根据该企业总体规划,结合场地地形、生产工艺要求、主导风向、物流运输等条件合理布局。该企业总体划分为生产、辅助生产与办公生活三个功能区。生产区布置在矿区的中部和东南部。以第一振动筛为矿区中心,在东南部布置有首采工作面和矿石堆场,主要设置有潜孔钻机、挖掘机和空压机;在中部布置有石料破碎场地和产品堆场等,主要布置有颚式破碎机、箱式破碎机、砂机、振动筛、洗选机等。主要产生粉尘的潜孔钻打眼、颚式破碎机、箱式破碎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西西南风上风侧和侧面,振动筛、砂机、洗选机和产品堆料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西西南风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围绕主生产装置布置在破碎场地的中部和北部,中部布置有控制室、工具房、变压器、防尘水池,东南部布置有地磅等设施。办公、生活区布置在矿区的北侧,办公宿舍楼为3层建筑,生活区分别布置有厕所、休息室、浴室、宿舍等,位于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西西南风的下风侧。进场公路由北侧进入矿区,有简易公路通往矿山,场区道路自成体系,物流、人流顺畅。该企业建成投产以来,除采面依次开采推进外,总体布局未发生改变。总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2。3.1.2竖向布置该企业为三个台阶布置,采面布置在第一台阶,破碎平台位于第二台阶,一破、料场、破碎、办公生活区等为第三台阶布置。3.2总体布局评价该企业总体布局检查表评价内容见表3-1。表3-1 总体布局检查表评价检查依据检查内容事实记录结论GBZ1-2010 5.2.1.1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等合理布局。该企业的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办公生活区功能分区明确,整体布局合理,并满足生产的要求。符合GBZ1-2010 5.2.1.2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包括建(构)筑物现状、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应符合GB50187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该企业建(构)筑物布置合理,道路运输便捷、设置有卫生防护等。符合GBZ1-2010 5.2.1.3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区原则应遵循: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该企业为一次整体规划,办公用房设置在非生产区,辅助生产用房与生产区相邻布置。符合GBZ1-2010 5.2.1.4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素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经现场调查,该企业采面、颚式破碎机、箱式破碎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西西南风的上风侧和侧面,振动筛、砂机、洗选机和产品堆料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西西南风的下风侧。辅助生产设施围绕生产线布置,办公、生活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西西南风下风侧。基本符合GBZ1-2010 5.2.1.5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宜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远离产生一般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其他设施,应将车间按有无危害、危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浓度(强度)分开。该企业总平面布置,能满足主体工程的需要,将产生粉尘的破碎、筛分设施布置在矿区中部,且与办公、生活区分开布置。符合GBZ1-20105.2.1.6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生产车间、设备应按照GBZ 158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该企业在主要产尘点和办公生活区的醒目位置设置有“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噪声有害”、“戴护耳器”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符合GB50187-2012 5.1.6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经现场调查,该企业办公生活用房坐西南朝东北,自然采光、通风良好。符合GB50187-2012 5.1.7总平面布置应采取防止高温、有害气体、烟、雾、粉尘、强烈振动和高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身安全的危害的安全保障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的规定。经现场调查,该企业主要产生粉尘的颚式破碎机、箱式破碎机、砂机处设置有洒水水管,在下料处有彩钢厂棚、厂棚内设有2台布袋收尘器等措施。符合GB50187-2012 5.2.3产生高温、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的生产设施,应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地势开阔、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段,并不应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布置形式。该企业采面、颚式破碎机、箱式破碎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西西南风的上风侧和侧面,振动筛、砂机、洗选机和产品堆料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西西南风的下风侧,不尽合理。基本符合GB50187-2012 5.2.5产生高噪声的生产设施,总图宜符合下列要求:1 宜相对集中布置在远离人员集中和有安静要求的场所;2产生高噪声的车间应与低噪声的车间分开布置;3产生声生产设施的周围宜布置对噪声较不敏感、高大、朝向有利于隔声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堆场等;4产生高噪声的生产设施与相邻设施的防噪声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噪声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5厂区内各类地点及厂界处的噪声限制值和总平面布置中的噪声控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的有关规定。经现场调查,企业产生高噪声的设备布置远离人员集中的办公生活区;高噪声设备与低噪声设备分开布置;该企业将产生高噪声的设备独立布置。符合GB50187-2012 5.7.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布置,应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布置在便于行政办公、环境洁净、靠近主要人流出入口、与城镇和居住区联系方便的位置; 2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经现场调查,办公、生活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西西南风下风侧,该企业布置的办公生活区和主要人流出入口与城镇和居住区联系方便。基本符合该企业总体布局紧凑、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畅,交通便捷。但分区布局部分不尽合理,总体布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和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的要求。检查表评价见表3-1。4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4.1生产工艺流程及简述该企业矿山采用自上而下台阶式的开采方式,采用潜孔钻打眼,中深孔爆破落矿,采用挖掘机对大块石料进行矿山粗破,部分片石直接装车外运销售,其余片石、石子经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转运至破碎机料斗,经一破、二破、砂机破碎筛分后不同粒径的产品,由皮带输送机送往各自产品堆场存放,再分别经汽车装车对外销售。其工艺流程见图4-1。水管洒水片石装车外销潜孔钻打眼箱式破碎机(粗破)汽车转运矿山粗破爆破、落矿表土剥离碎石摇摆筛分机筛分箱式破碎机中砂产品装车外运销售石粉水管洒水图4-1 采石场工艺流程示意图4.2主要生产设备及布局调查该企业将产生粉尘、噪声的工艺与其他工艺分开布置,生产设备主要采用露天布置;空压机靠近采面独立布置,挖掘机在采面和矿石堆场移动运行,铲车和转运汽车在矿石和石料堆场移动运行,破碎系统集中布置在矿区的中部;生产设备布局合理,工艺流畅。该企业主要设备见表4-1,主要生产设备、设施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3。表4-1 主要设备及布局评价单元设备名称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数量运行情况矿山开采履带式潜孔钻机ZGYx4101台运行正常挖掘机神钢2601台运行正常日立2601台运行正常石料加工转运汽车红岩20t4辆运行正常铲车徐工502台运行正常喂料机ZF211421台运行正常颚式破碎机PE6009001台运行正常箱式破碎机PF13151台运行正常振动筛4YK2601台运行正常3YK2601台运行正常砂机PCL11401台运行正常洗选机XS35001台运行正常皮带输送机600mm4条运行正常800mm4条运行正常1000mm3条运行正常辅助设施变压器S11-100/104台运行正常水泵IS50-32-2502台运行正常布袋收尘器64-51台运行正常64-71台运行正常轴流风机-1台运行正常4.3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评价该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检查表评价内容见,表4-2。表4-2 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检查表评价检查依据检查内容事实记录结论GBZ1-20104.2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应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艺、技术、材料;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生产性噪声以及高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应采取综合控制措施,使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防止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经现场调查,该企业采用的矿山开采、石料加工工艺均为国内较成熟的生产工艺,并采取部分密闭尘源、湿式作业的降尘、独立布置或减震降噪措施。符合GBZ1-2010 5.2.2.2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该企业产生高噪声的破碎机、砂机、振动筛等采取基础减振等措施、空压机独立布置。符合GBZ1-20105.3.4产生噪声、振动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应采取降噪和减振措施。经现场调查,该企业产生噪声的破碎机、砂机、振动筛采取基础减振等措施,空压机独立布置。符合GBZ1-20106.1.1.2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护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经现场调查,该企业石料加工均为机械化生产,操作人员仅短时间巡视作业;各主要产尘点设置有水管洒水降尘和彩钢棚半密闭设施。符合GBZ1-20106.1.1.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经现场调查,主要产尘点采用水管洒水湿式降尘和彩钢棚密闭措施。符合GB/T12801-2008 5.6.1应尽量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危险性较大的、重要的关键性生产设备,应由具备有效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制造和检验。经现场调查该企业转运、装铲、产品分离均选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设备。符合GB/T12801-2008 5.6.5设备本身应具备必须的防护、净化、减振、消音、保险、联锁、信号、监测等可靠的安全、卫生装置。经现场调查,该企业的破碎机安装在具有减振效果的混凝土基座上,产生高噪声的空压机自带消声器且独立布置在远离办公生活区的采面附近。符合综上所述,该企业生产工艺流畅,设备布局合理,物流便捷,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和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的相关要求。5建筑卫生学5.1建筑卫生学调查5.1.1建筑物结构该企业主要生产设备(破碎机、振动筛、砂机等)均安装在混凝土或石料基础之上,各设备减振良好,输送带放料口采取厂房密闭措施。办公宿舍楼为3层砖混结构建筑,工具房、控制室等为单层砖混结构。5.1.2采暖、通风、空气调节企业所在地区属过渡采暖地区,不设集中采暖。控制室设置有自然通风降温口,办公室、生活用室冬季采用电热取暖,夏季采用自然通风、电风扇或空调进行通风降温和空气调节。5.1.3采光、照明该企业办公生活用房坐西南朝东北,自然采光良好;矿山开采、石料加工均为露天作业,夜间、雷雨和大风天气均不生产;办公生活用房白天以自然侧窗采光为主,并辅以人工照明;夜间仅有管理人员留守,采用日常生活照明,即可满足要求。5.2建筑卫生学评价该企业建筑卫生学评价内容,见表5-1。表5-1 建筑卫生学检查表评价检查依据检查内容事实记录结论GBZ1-2010 5.3.1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二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该企业办公宿舍楼等坐南朝北,自然通风和采光良好,办公宿舍楼为2层砖混结构建筑,工具房、配电室等为单层砖混结构。符合GBZ1-2010 5.3.5车间办公室宜靠近厂房布置,但不宜与处理危险、有毒物质的场所相邻。应满足采光、照明、通风、隔声等要求。该企业办公室靠近工业场地布置,且与产生粉尘的石料加工场所分开布置,自然通风、采光良好。符合GBZ1-20106.2.2.1凡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的月份3个月的地区应设集中采暖设施,2个月的地区应设局部采暖设施。当工作地点不固定,需要持续低温作业时,应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取暖室。该企业办公室、休息室、宿舍已设置有燃煤炉、电暖炉等冬季取暖设备。符合GBZ1-20106.2.2.4工业建筑采暖的设置、采暖方式的选择应按照GB 50019,根据建筑物规模、所在地区气象条件、能源状况、能源及环保政策等要求,采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符合GBZ1-2010 6.5.1工作场所采光设计按GB/T 50033执行。该企业办公、生活用房均设置有门、窗,保证室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与通风。符合GBZ1-2010 6.5.2工作场所照明设计按GB 50034执行。该企业仅白天生产,无夜间作业。符合GBZ1-2010 6.5.4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选用适宜的符合现行节能标准的灯具。该企业多采用新型节能灯照明符合综上所述,该企业为露天开采,主要生产设施均为露天敞开布置,自然通风、散热、换气良好;办公、生活用房均以自然通风、侧窗采光为主,能满足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建筑卫生学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6职业病危害因素6.1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6.1.1生产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工程分析,结合设备、工艺特点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综合分析,该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6.1.1.1生产性粉尘:石灰石粉尘、电焊烟尘。6.1.1.2化学物质: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等。6.1.1.3物理因素:噪声、电焊弧光等。主要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及分布见表6-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示意图详见附图4。6.1.2劳动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该企业挖机司机、装车铲车司机和转运汽车司机均在驾驶室内操作,长时间处于坐姿作业,座椅、操作不符合人机工效学的设计原理或连续作业时间过长,可能使作业人员发生背痛、和颈肩腕综合症等不良影响。破碎工岗位作业人员采取站立或者半蹲等工作姿态,长时间的站立、半蹲作业可诱发腰部疾病、腿部静脉曲张等。长期从事相同的工作,由于工作内容相同,缺乏新意,容易感觉工作枯燥,造成倦怠、情绪不佳等不良心理影响。6.1.3生产环境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夏季高温季节,凿岩工在露天作业时,长时间直接暴露在烈日下,存在夏季高温及紫外线的职业危害,可能导致高温中暑事故的发生。6.1.4主要检测评价因子的确定6.1.4.1该企业兼职机修电焊工,仅进行设备的简单维修且均在室外作业,自然通风良好,电焊作业过程接触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电焊弧光等危害因素的时间较短,现场检测期间企业正常生产,无机修电焊作业,故未对电焊作业过程产生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电焊弧光等进行检测与评价。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第 56 页 共56页表6-1 主要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及分布评价单元工种主要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及分布作业场所(活动范围)接触危害因素人数日接触时间(h)接触频次接触方式矿山开采凿岩工石灰石粉尘、噪声、夏季高温1.石灰石粉尘来源于及潜孔钻打眼、爆破、矿石铲挖等作业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凿岩机、潜孔钻、空压机设备等的运转操作过程接触;3.夏季高温来源于夏季露天高温作业过程接触。采面凿岩区休息室22间歇作业,每天2h机械化操作挖机司机石灰石粉尘、噪声1.石灰石粉尘来源于挖掘机挖掘落矿、装矿的作业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挖掘机的运转操作过程接触。挖掘机驾驶室休息室27间歇作业,每天7h机械化操作石料加工转运汽车司机石灰石粉尘、噪声1.石灰石粉尘来源于汽车装车、石料转动的作业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汽车的运转操作过程接触。汽车驾驶室休息室47间歇作业,每天7h机械化操作1#破碎工石灰石粉尘、噪声1.石灰石粉尘来源于各类破碎机、筛分机的破碎、筛分作业控制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各类破碎机、筛分机等机电设备的运转操作过程接触。破碎平台休息室27间歇作业,每天7h机械化操作2#破碎工石灰石粉尘、噪声1.石灰石粉尘来源于各类破碎机、筛分机的破碎、筛分作业控制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各类破碎机、筛分机等机电设备的运转操作过程接触。破碎控制室休息室37间歇作业,每天7h机械化操作装车铲车司机石灰石粉尘、噪声1.石灰石粉尘来源于铲车装车、石料转动的作业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铲车的运转操作过程接触。铲车驾驶室休息室27间歇作业,每天7h机械化操作辅助生产兼职机修工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电焊弧光等和以上各工种存在的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1.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电焊弧光等来源于机修使用含锰焊条的电焊作业过程接触;2.以上各工种/岗位存在的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于以上各工种/岗位的所有生产、巡视环节接触。厂区机修区域休息室-不定时-手工操作安全员生产区休息室2不定时-现场巡视管理及后勤人员矿区休息室4不定时-现场巡视6.1.4.2检测期间(2016年3月)不属于每年最热月份,故未对夏季高温进行检测、评价。因此,本次检测与评价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石灰石粉尘和噪声。6.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6.2.1生产性粉尘(石灰石粉尘)石灰石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职业禁忌证有:(1)活动性肺结核病;(2)慢性阻塞性肺病;(3)慢性间质性肺病;(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生产性粉尘是采石场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在露天矿山开采的打眼、爆破与挖掘机、铲车、自卸汽车的装卸和破碎、筛分的所有操作巡视过程均产生大量的石灰石粉尘。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粉尘可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病变,导致其他尘肺的发生。6.2.2电焊烟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职业禁忌证有:(1)活动性肺结核病;(2)慢性阻塞性肺病;(3)慢性间质性肺病;(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在通风不良的条件下,进行电焊作业时,长期接触电焊烟尘,有可能导致电焊工尘肺。电焊工尘肺是指由于长期吸入超过规定浓度的电焊烟尘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疾病。电焊工尘肺在过去被称为“铁末沉着症”。目前认为是由于长期吸入超过允许浓度的以氧化铁为主,并有无定型二氧化硅、硅酸盐、锰、铁、铬以及臭氧、氮氧化物等的混合烟尘和有毒气体,并在肺组织中长期作用所致的混合性尘肺。电焊工尘肺的发病一般比较缓慢,多在接触电焊接烟尘后10年,有的长达1520年以上。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有气短、咳嗽、咯痰、胸闷和胸痛。6.2.3噪声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噪声聋。上岗前的职业禁忌证:(1)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2)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双耳平均听阀40dB;(3)任一耳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dB。在岗期间期间的职业禁忌证:(1)除噪声外各种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2)任一耳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 损失41dB;(3)噪声敏感者(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纯音听力检查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dB,但噪声作业1年之内,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中任一耳,任一频率听阀65dB)。噪声强度大小、频率高低、频谱宽窄、脉冲与持续性噪声、连续接触与间断接触等对机体的健康影响不尽相同。噪声的强度大、频率高、连续接触时间长,其危害大;持续性噪声比间断性噪声、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窄频带比宽频带的危害要大。生产性噪声可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正常生理功能以至发生病理改变。长期接触限值外的噪声,可引起听觉适应性降低,听觉疲劳、听力损失或听力损伤以及职业性噪声聋等。6.2.4锰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职业禁忌证有:(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2)已确诊并仍需要医学监护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在通风不良的条件下,使用含锰焊条进行电焊作业时,长期接触锰及其化合物,有可能造成以下职业危害:锰及其化合物中毒是由于长期吸入一定浓度锰的烟尘,所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疾病,尤以椎体外系损害最为明显,并可伴有精神情绪障碍。其早期表现为头晕、头痛、易疲乏、睡眠障碍、健忘等类神经症状以及食欲威逼减退、流涎、多汗、心悸、性欲减退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肢体疼痛、下肢无力和沉重感等症状。轻度中毒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不恒定,手指明显震颤,并有情绪低落、注意力涣散、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或易激动、多语、欣快感等精神情绪改变。中度中毒除上述表现外,还表现为恒定的四肢肌张力增高,常伴有静止性震颤。重度中毒为明显的椎体外系损害和严重精神障碍。明显的椎体外系损害表现为全身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出现粗大震颤,震颤可累及下颌、颈部和头部;步态明显异常。严重定神障碍有显著的定神情绪改变,表现为感情淡漠、反应迟钝、不自主哭笑、强迫观念、冲动行为、智力障碍等。6.2.5臭氧臭氧对上、下呼吸道刺激性很强,吸入臭氧后,可出现咽喉干燥,咳嗽、咯痰、胸闷等,可伴有食欲减退、乏力、睡眠障碍等。重者吸入臭氧后数小时可逐渐出现肺水肿。皮肤和粘膜接触液态臭氧可引起严重灼伤。6.2.6电焊弧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电光性皮炎。焊接产生的紫外线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主要表现为患者眼痛、羞明、流泪、眼睑红肿痉挛、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水肿性红斑或浮肿等。6.2.7夏季高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中暑。职业禁忌证有:(1)未控制的高血压;(2)慢性肾炎;(3)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未控制的糖尿病;(5)全身瘢痕面积20%以上(工伤标准的八级);(6)癫痫。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产热与散热两个过程总是维持着动平衡,以使体温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在高温环境中,人体总热量增加,机体通过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的调节,加强散热,以维持平衡。但机体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机体产热与获热大于散热的情况持续存在,使蓄热不断增加,体温升高,就会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暑性疾病。此外,高温作业还会使人体神经系统受到抑制,注意力下降,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以及反应速度降低,易引发安全事故。6.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6.3.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6.3.1.1评价引用职业卫生标准及职业接触限值6.3.1.1.1粉尘评价依据、职业接触限值及计算方法(1)粉尘评价依据及职业接触限值粉尘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标准执行。与该企业有关的粉尘职业接触限值见表6-2。表6-2 粉尘职业接触限值(mg/m3)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PC-TWA1超限倍数2总尘呼尘石灰石粉尘842注: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2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和粉尘,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2)粉尘浓度(C-TWA)和超限倍数计算方法本次粉尘浓度检测采用三天短时间(15min)定点采样,以三天实测值,分别计算其岗位(或工种)每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采用三天(C-TWA)的最大值进行评价;采用短时间(15min)定点采样中的最高浓度,计算其岗位或工种的超限倍数。粉尘浓度(C-TWA)和超限倍数计算公式如下:TWA=C1T1+C2T2+CnTn/8 (1)式中:TWA-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C1、C2、Cn-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T1、T2、Tn-劳动者在相应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h;8-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超限倍数=短时间最高浓度/PC-TWA (2)6.3.1.1.2噪声评价依据、职业接触限值及计算方法(1)噪声评价依据及职业接触限值噪声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标准执行,按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见表6-3。表6-3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时间接触限值dB(A)备注5d/w,=8h/d85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5d/w,8h/d85计算8h等效声级5d/w85计算40h等效声级表6-4 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设计要求地点名称噪声声级工效限值dB(A)噪声车间观察(值班)室7555非噪声车间办公室、会议室60主控室、精密加工室70(2)噪声强度计算方法该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