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滋病的消毒与防护,一、艾滋病的危害性,艾滋病(AIDS) 是1981年才被认识的一种新的性传播疾病。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条件致病性感染,恶性肿瘤等。目前艾滋病已流行到世界各地,由于其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且尚无治愈的方法,故已引起各国政府极大的关注。 近几年感染HIV的人数呈大幅度增长。感染HIV的最重要特征有以下几点:a、潜伏期很长,感染HIV的人往往需几个月后才出现血清阳性反应,8-9年才发展为临床AIDS患者;b、HIV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如唾液、尿、泪、精液中;c、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方式传播的效率很高,一次即可感染;d、与其它性传播疾病一样,也存在高危人群隐蔽性传播的危险因素。 正因为HIV的感染存在着上述特征和危险因素,因此就必须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加以警惕,时刻注意加倍预防,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二. HIV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宣传教育 按照我国对艾滋病控制中长期规划的要求,通过电视、广播、小册子及卫生讲座、专题培训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2.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 如对卖淫嫖娼者、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进行HIV / AIDS的知识宣传,倡导广泛开展100%使用安全套的行为干预项目。 3.献血与血液制品的管理 对献血员必须检测抗HIV抗体,阳性者不得献血,亦不能提供移植的脏器,同时应加强血液制品的筛查与管理。 4.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医源性传播 各级医疗单位应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应尽可能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严格遵照卫生部规定,做到及时消毒、毁形;并加强对各种医疗器械尤其口腔器械、内窥镜和血透仪等的消毒与灭菌。同时,医护人员应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如在给患者抽血或血检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避免锐利医疗废弃物刺、割伤手或其它部位。,附件1: WHO 有关预防 HIV 实验感染的 预防准则 (1993) (摘要),一.标准的生物安全准则 实验室工作者的主要危险是手、眼、鼻及口腔粘膜被有传染性的血液和其它体液所污染。这类污染的发生常常是由于锐利器械所致的损伤,以及标本物的溢出或飞溅所致。本准则概述的做法和程序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类事故。 1.实验室工作人员预防措施 (1)当处理有传染性的物品或有可能接触血液或其它体液时要戴手套。从事可能有HIV感染的物品工作的所有实验室,应充分供电局应高质量的手套。 (2)一旦工作人员认为所戴手套已受污染,应脱下手套,洗手,并另戴新手套。 (3)不要用戴上手套的手触摸眼、鼻中其它暴露的粘膜或皮肤。 (4)戴上手套时不得离开工作场所或在实验室来回走动。 (5)发生任何一类污染后和工作完成后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洗手。一旦手套破损,应除去手套,并用肥皂和清水洗手。,附件1: WHO 有关预防 HIV 实验感染的预防准则 1.实验室工作人员预防措施,(6)在实验室内应穿长工作服、长罩衫或实验室制服。围裹式长工作服尤为理想。离开实验室前,应脱去保护性工作服。 (7)正在从事可能有HIV感染物品的工作时,应关紧实验室门,禁止接近实验室。门口应有标志:“生物危险,禁止入内”。 (8)要保持实验室整洁、干净和无多余物品和设备。 (9)每项工作完成及每天下班时,要对工作接触过的表面进行消毒。全面有效的消毒剂是有效氯为0.1%浓度的次氯酸盐溶液。 (10)尽可能不用针头和其它锐利器械。将用过的针头、针管和其它锐器物体置于针盒内。不要重复使用针头和除去针管上的针头。 (11)严禁用嘴接触吸管。 (12)最大限度地减少产生气溶胶、飞沫、溢溅等危险的方法进行各类技术操作。 (13)禁止在实验室内吃、喝、抽烟、化妆或存放食物和个人物品。 (14)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昆虫和鼠类规划。,附件1: WHO 有关预防 HIV 实验感染的预防准则,2. 溢溅和事故 (略) 3. 污染物和废物的操作和处理 (略) 4. 雇员的健康和医疗监测 (略) 二、有可能带来接触HIV危险的操作,附件1: WHO 有关预防 HIV 实验感染的预防准则,三、手套的选择和处理 (一)手套的选择 未经消毒的乙烯或乳胶检查用手套适用于实验室,这类手套是一次性的。多用途的塑料手套,即通常叫作橡胶手套或家用手套适用于清洗仪器、消毒操作和不需手工灵巧的其它工作,这类手套可以重复使用。 (二)手套的处理 1、外科手术和检查用手套一般为一次性手套。2、多用途手套可重复使用,但如果发现脱皮、裂口或变色或穿孔、撕裂或其它老化变质现象就不应再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多用途手套作再处理: (1)在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0.1%)中全面清洗戴着手套的双手。 (2)用清水冲洗戴着手套的双手,以冲去消毒剂。 (3)再用肥皂和水清洗戴着手套的双手,并全面冲洗干净。 (4)除下手套并以手套口挂上晾干。 (5)洗双手。 (6)在室温下用325毫升(25毫升)水充盈每只手套,扭转360度,并在挂物架上放置2分钟,以检查手套小孔;观察渗漏情况。如有可能,在重复使用之前撒上滑石粉。,附件1: WHO 有关预防 HIV 实验感染的 预 防 准 则,四、处理重复使用的针头和针管 (略) 五、有关收集血标本的准则 (略) 六、HIV的传播和急救人员 (略) (摘自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丛书7-9),附件2:如何避免 HIV 的医护界传播(香港卫生署) (摘要),一、感染HIV与乙型肝炎的比较 (略) 二、指南及措施 1. 一般护理中的预防 (1)保护隔离 手套: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粘膜和破损皮肤时,或者在处理受污染的用具时应戴上手套;在抽血时,若双手有机会被血液沾染,应先戴上手套,但这并不能完全保障被针刺伤的危险;接触一病人后及照顾另一病人前,以及手套破损或其它意外时,应更换手套;胶手套可用作处理可能涉及血液接触的家务,以及清理仪器和消毒程序,若手套仍然无损可清洗后重复使用。 口罩及眼罩:若预料会有血液溅出,应戴上口罩、保护眼罩及面罩。 工作袍及围裙:在进行有血液、体液溅溢的程序时,应穿上工作袍或围裙。(2)双手 一切有损伤的皮肤应包上防水胶布;在接触病人或受沾染物件后而去护理另一病人前,必须洗手;手部或皮肤表面如受血液、体液沾染,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洗净。(3)房间 若病人大量出血或病人的卫生情况差 ,例如血液、分泌或排泄物污染环境,则需入住单人房。 (4) 利器 弃置用过的针和利器,必须小心预防其造成的损伤;针嘴在使用后,切勿重新上盖;一切利器应放入坚固的利器收集箱内,收集箱应放在方便工作的位置,同时不要堆至满溢;使用后的利器收集箱必须装袋、焚化。,附件2:如何避免HIV的医护界传播(香港卫生署) (摘要) 1.一般护理中的预防,(5)化验样本 病人的化验样本应载于坚固、防漏和有盖密封的容器内,以防运送时会渗漏;收集和处理样本时,应避免沾污容器的外面和化验表格;倘若容器有渗漏的可能或样本取自易感者,以及样本需运送于不同的机构,需作双重的密封处理。 (6)沾污物件和环境的清理 所有使用过的用具应根据医院之消毒措施进行消毒(略)。 (7)洗涤 所有使用过的被服应在使用处包裹;受血液或体液污染的被服应以含有效氯0.1%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0分钟,然后包裹,送往洗衣房;被服应用热水和清洁剂洗涤,并使之温度维持在71以上达3分钟。 (8)废物弃置 医用废弃物置于袋内送往焚化;血液、排泄和分泌物可以小心倒进连接有污水处理系统的排水渠内。 2.进行侵入性程序的预防( 略) 3.透析的预防程序 (略) 4.牙科程序的预防措施 (略) 5.临床化验室的预防感染措施 (略) 6.尸体解剖的预防措施 (略) 7.尸体的处理 (略) 三、HIV带病毒者的护理 (略),附件3: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摘要) 卫医发(2004)108号,第一章总则中指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同时,在第三章第十条中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略)。 第二章预防 第四条中提出: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第二章预防 第五条中规定: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第二章预防 第六条中规定: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第二章预防 第七条中规定: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第三章第八条中规定: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第九条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中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登记 、报告(包括逐级报告程序)、随访和咨询,以及预防性治疗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本指导原则规定:自2004年6月1日起实施。,三.艾滋病病毒的消毒,(一)HIV对理化因子的敏感性 大量研究报告认为,HIV对外界理化因子的抵抚力比较低.在清洁液体中经过56加热30分钟即可被灭活,但相同温度下HIV在细胞培养物中能存活240分钟。 HIV具有一定抗干燥能力,HIV在干燥的物体表面上可存活1周;HIV亦比较耐冷冻干燥,冷冻干燥的血液制品中HIV需72小时以上才可灭活。 HIV在自然界的水中能存活510天,在含有机物的污水中可存活更长的时间;在-70-20可以存活长达23个月。 HIV对电离辐射比较敏感,5000J/2剂量的紫外线或0.25Mrad剂量的 射线均可灭活HIV。 HIV对化学消毒剂非常敏感,常用消毒浓度的乙醇、酚类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均可灭活HIV,如70%乙醇作用1分钟、5%石炭酸作用5分钟、300/L有效氯作用1分钟均可灭活清洁悬液内的HIV。 HIV为有包膜病毒,所以对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媒也比较敏感。,(二) HIV 灭活方法,1.常用化学消毒剂对HIV的灭活作用,2.HIV灭活效果评价,(1)消毒试验方法 载体试验方法; 悬液试验 。(略) (2)灭活效果检测 HIV感染性测定;反转录酶活性检测; ELISA方法。(略) (3)结果评价: 实验室灭活试验结果应达到99.90%以上的灭活率即可判定为最低有效杀菌因子的剂量,但现场消毒后采样应检测不出存活病毒。 注:艾滋病病毒灭活试验应在BSL3实验室或在层流负压超净工作台中进行。 具体测定程序、步骤按我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艾滋病病毒灭活试验执行。,(三) 被污染物品的消毒方法,1.医疗器械消毒 (1) 热力消毒法:对于艾滋病病人血液和分泌物污染的医疗器械,有条件可就地用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处理,少量器械可用100煮沸15分钟。 (2) 化学消毒法:污染的医疗器械也可以用5000/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浸泡60分钟,或用6 %过氧化氢溶液浸泡120分钟。不怕腐蚀的物品可用5000 /L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或二氧化氯溶液浸泡30分钟。 如此处理过的物品可以安全地进行清洗处理,清洗用水也可以安全排放。 2.环境和设备表面消毒 被血液等污染的地面或物表,如果不适合热力或浸泡消毒,可用500-1000 /L有效氯的清洗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直到把污迹擦干净为止。怕腐蚀的物表可用75%乙醇溶液擦拭2 遍,也可用2%酸性戊二醛溶液擦拭,作用2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净。美国CDC推荐用500-5000 /L有效氯处理HIV污染的表面,而英国推荐用1000-10000 /L有效氯处理不同程度污染的表面。,3.特殊器械的消毒,(1) 内镜消毒:对于一般内镜作预防性消毒可按常规用2%强化戊二醛浸泡20分钟以上,然后冲洗干净即可。对于可疑有HIV污染的内镜应在2%强化戊二醛浸泡60分钟以上,再进行仔细刷洗,然后晾干,消化道镜和气管镜等的活检钳、阀门再经过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妇科检查时,可先用2000 /L有效碘的碘伏溶液冲洗或擦拭会阴部和阴道,阴道窥镜用后再用5000 /L浓度的碘伏浸泡30分钟以上,并进行清洗。 (2) 牙科器械消毒:牙科器械应按照 “消毒清洗消毒或灭菌” 程序进行。清洗前的消毒 可用1000-2000 /L 有效氯的清洗消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测不准原理课件
- 工地施工方案和设计方案
- 企业除夕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 宜昌优.质的栈桥施工方案
- 池塘科学课件
- 茶企营销活动策划方案
- 高铁站钢架施工方案
- 教育行业2025家长在线付费行为分析与市场拓展策略报告
- 电梯安全运行培训资料课件
- 电梯安全管理培训教程课件
- 第一单元-第2课-《国色之韵》课件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 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零部件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地坪承包合同范本3篇
- 中学校长在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致辞:六个“成长关键词”耕耘当下遇见未来
- (2025年标准)猪场租赁协议书
- 交通规划中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应用2025年研究报告
- 公共空间设计培训课件
- 2025年公安部交管局三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邮政集团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与预测题
- 2025年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地下管网管道施工现场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