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法律思想(柏拉图)课件_第1页
古希腊法律思想(柏拉图)课件_第2页
古希腊法律思想(柏拉图)课件_第3页
古希腊法律思想(柏拉图)课件_第4页
古希腊法律思想(柏拉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柏拉图的法律思想,(人大)谷春德:真正形成体系 化的法律思想并对西方后世法律文明 产生了实质影响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波普尔:“柏拉图著作的影响(无 论好坏)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西方 思想不是柏拉图哲学的就是反柏拉图 哲学的,但很少是非柏拉图哲学的。”,( 柏拉图(Plato,公元前 427年至公元前347年。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政治家和法律思想家。),本节主要内容:,柏拉图的生平和著作 柏拉图的正义观 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人治观) 柏拉图的法律观,(一)生 平,生卒年:前427-前347,主要是公元前5世纪后期和前4世纪前期。 出身名门望族:他的父母都是名门望族的后裔,母亲更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梭伦的后代。由于出身高贵,自幼即受到良好的教育。 贵族主义思想倾向 投师苏格拉底 德策勒尔:“正是他与苏格拉底的交往,把他从这个衰颓的赫拉克里特主义的摇摇欲坠的地基上解救出来,并把他置于坚实的土地上。与苏格拉底在一起,他懂得要将注意力放在道德教化,还从这里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缺点。”,苏格拉底之死 深深震撼了柏拉图灵魂的另一个事件就是他所爱戴的老师被处死,这一事件连同导致这一事件的那些情况使他看清了这一事实,即仅仅改变政体无助于这个令人烦恼的病态国家;只有在对人民进行道德教育这种意义上的一种全新的政治概念才能带来某种改进。 三次西西里之行的失败 从公元前387年至公元前360年长达27年间,柏拉图曾冒着极大风险,怀着满腔的政治热情和勇气,三次去西西里岛(叙拉古,迪奥尼西亚二世),以实际参与政治改革的行动,实现他改良人类社会、以“哲学王治国”的政治理想,均以失败而告终(据说,盛怒之下的迪奥尼西亚二世险些把柏拉图送到奴隶市场卖掉)。这对柏拉图的打击非常大。 看到“理想国”的非现实性,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即从理想国的“哲学王治国”转到“法治”。 (孔子:周游列国,推销其“仁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左图:柏拉图学园旧址。 右图:柏拉图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争论辩驳,以此作为一种教育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对后世的法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创办“阿卡德米”学园 在学园中,柏拉图一边讲学,培养人才;一边著述,宣讲其哲学和政治哲学,前后达41年之久。该学园在历史上延续了900年,是全希腊文化知识的中心。,(二)著 作,柏拉图法律思想最重要的三本著作,体现了柏拉图不同时期法律思想的变化。,理想国是柏拉图政治法律思想的基础,反映的是柏拉图早期的政治法律,主要阐述了柏拉图的正义观和哲学王统治理想国思想,对西方法律文明产生了久远的历史影响。 在该书中,柏拉图充分阐述了他整个政治法律思想的伦理哲学基础“至善的理念”,正义就是个人和国家的“善德”,正义就是“和谐”,正义分为个人的正义和城邦的正义;城邦的统治有五种政体,包括一种善的政体和四种邪恶的政体,善的的政体就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哲学王统治的政体,这个理想国是柏拉图“至善的理念”在尘世中的体现,它以哲学王的真知识(即能够认识与运用善的理念的知识)作为统治者的资格,相应的,知识的统治也便成为柏拉图矢志不渝的追求。,政治家是介于理想国与法律篇之间的著作,是联结两者的桥梁。在这里,有知识的政治家代替了哲学王,认为有政治家专门技艺统治的政体是善理念的体现,而所有现实的政体无非是对善理念的或好或坏的模仿;由法律统治的政体则是对理念政体的最接近的模仿,法治成为次优的统治。,法律篇是柏拉图晚年的最重要的著作,现实的政治经历使他看到了他的理想国的非现实性,于是,便对理想国作了一些修改,提出了一个“第二等好的国家”,法治成为现实最好的、必需的选择。但他的法治乃是次优的统治,因为他仍然坚持知识统治的至善性,主张最好的国家依然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统治。在法律篇中还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混合政体思想。,博登海默:柏拉图的正义观和法律观 具有明确界分。正义理论详尽明确,构成整个哲学理论的基石,其间大部分观点也坚持始终;而法律思想则是其思想体系的表层,且在其后半段发生了实质的变化。,二、柏拉图的正义观,1、哲学基础 柏拉图的伦理学与政治法律学包含在哲学 中,哲学中的理念论在伦理学的体现就是正义论(根据理念的一般原则建立起来的国家与法就自然是公正的、善的、美的),因此,正义论成为国家和法律的伦理基础和最高原则。,哲学:理念论,伦理学:善的理念,政治法律:正义论,城邦,法律,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的哲学基础是理念与现实的区分,在柏拉图看来,世界由“理念世界”和“摹本世界”两部分组成。理念是精神的,是第一性的,尽管它是无形的,但它是万物的根源,是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而摹本世界,则是有形的,虚假的,变化不定的,只能算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二元划分”的思维方式对法律思想的影响。,2、正义即和谐,包括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首先体现于国家,然后表现在 个人身上” 正义:个人的正义和城邦的正义。,(1)个人正义,人的灵魂包括了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各部分与各种德性相对应,是政治等级关系的基础。 理性,有获得知识的能力,表现为知识和智慧; 激情,有发怒的能力,如果接受理性的支配,则表现为勇敢; 欲望,接受理性的支配,则表现为节制。 个人正义就是要合理安排自己灵魂中的理性、欲望和激情。具体来说,理性以其智慧统帅整个心灵,激情以其勇敢保护心灵免受各种内外侵袭,欲望以其节制为心灵的正常活动提供生理基础。这样,个人的三种品性才能尽到各自的“天职”。这种“各受本分”的状态,就会达到合乎正义的和谐。 当理性支配意志和欲望时,人们便获得了正义的德行。,(2)城邦的正义,与人的灵魂由理智、意志和欲望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国家由三个等级构成: 治国者阶级,是上帝用金子铸成的; 卫国者阶级,是上帝用银子铸成的; 生产者阶级,是上帝用铜和铁铸成的。 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美德: 理智所生的智慧,由崇尚哲学的少数治国者阶级所具有; 意志所生的勇敢,由卫国者阶级所具有; 欲望所生的节制,由生产者阶级所具有。 正义就是在理想的城邦中,每个等级依照天生的禀赋承担某一方面的最适合其天性的职责,从而使国家中三个等级达到的各安其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即和谐)的状态。具体来说,就是统治者以自己的智慧统治城邦、卫国者以自己的勇敢保卫城邦(对外从事征战和防御,对内从事镇压第三等级)、生产者接受哲学家的智慧统治,节制欲望,从事生产劳动和服务,负责供给统治者和卫国者的物质需求。,“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 正义的基本“原则就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 “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时,便有了正义,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3、法律与正义的关系 正义是政治体制和各种具体法律的内在生命。法律是维护正义的手段,法律要服从正义,必须根据正义的原则制定。,三、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人治观),1、哲学王统治 既然统治者的美德是智慧,那么治理国家的任务非哲学家莫属,因为哲学家是最具有智慧和学问、最富远见卓识、胸襟最广阔和最热爱真理的人。最符合正义的国家,只能是由集政治权力和哲学智慧于一身的“哲学王”来统治的国家。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禄禄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哲学王,具备美德而又受良好教育的人 爱智慧,追求真理 哲学王,实际上是“智慧”与“权力”的结合 (萨拜因将之归结为“知识专政”,并构成了理想国中一切论点的基础。),2、为什么选择人治而轻视法治?,哲学王通过知识进行统治,比法律统治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法律远不如和哲学家的智慧相比。 法律比不上哲学家的智慧 (如果统治者凭其卓越的知识就有资格行使权力,那么法律就无足轻重了。因为,用法律条文来束缚哲学王的手脚,就像强迫一个有经验的医生从医学教科书中去抄袭处方一样。) 法律是强者之所好,有恶法 法律是刻板的,“法律绝不可能发布一种既约束所有人同时又对每个人都真正有利的命令。法律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地给社会的每个成员作出何谓美德、何为正义的规定。” “人之个性的差异,人之活动的多样性,人类事物无休止的变化,使得人们无论拥有什么技术都无法制定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绝对适用于各种问题的规则。”,一个医生将要出国,出国期间他不能看视他的病人。于是他按照病人的状况,将药方写在纸上,交给他的学生,让学生按照改处方给病人开药。医师出国后,该病人的病情发生了变化。该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是仍然按照他老师的药方继续给病人开药呢?还是根据新的病情按照自己的经验给该病人重新开药呢?,3、比较哲学王与中国古代贤人治国,(1)相同点:道德是治国的根本。 (2)区别: (人大)谷春德: 柏拉图把道德看作一个知识问题,并按逻辑建立起一个普遍的知识体系,哲学家具备这种普遍的永恒的知识,以智慧指导国家,目的是求知,求真。 中国古代贤人治国则强调统治者内在修养,目的在求善,求治。,4、柏拉图的政体理论,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到了五种政体形式,即:贤人政体、军阀政体(军人统治的政体)、寡头政体(少数富有者的统治)、平民政体(多数平民执政或民主制)、专制政体(暴君政体或一人独裁)。其中,柏拉图倾向于贤人政体。 在政治家种,柏拉图的政体理论有重要的发展和修正。首次提出划分政体的两个标志:第一,根据执政人数的多少;第二,执政者权力的行使是否按法律办事。据此,把政体分为六种,即:君主政体和暴君政体;贵族政体和寡头(财阀)政体;共和政体和民主(暴民)政体。(这种政体的划分对亚里士多德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法律篇中,柏拉图提出了“混合政体”的理论,倾向于君主制与民主制的混合政体,即君主制的智慧和民主制的自由相结合,目的是通过“力量的均衡”来达到和谐,从而实现政治力量稳定的局面。 (孟德斯鸠分权原则的原型),四、柏拉图的法律观,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中的法治论 立法观 守法观,1、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中的法治论,(1) 法治的必要性:人性本恶,需外在权威约束。 在柏拉图看来,一个人品性中,都具有“较善”和“较恶”两部分。如果较善的那部分占优势,就控制住“较恶”的那部分,他就成为自己的主人;如果他接受不良的教育,或者受坏人的薰染,他便成为“自己的奴隶”。当恶性膨胀时,就只好服从外在的权威,这个外在权威就是法律。 法律篇:法律是导致文明的力量,如果没有这种力量,任人性听其自然,人就会成为最野蛮的动物。 凡是法律未能独立且无权威者,国家必定灭亡;反之,法律之尊严胜过统治者,那么国家必定多福。 法律由此代替了柏拉图曾经努力使之在理想的国家中居于至高无上地位的那种理性。 在法律国中,智慧具体化为法律,甚至可以说是凝结成法律。,(2) 法律的概念:理性的命令就是法律。 “服从法律,也就是服从诸神。” (可见,柏拉图除了把法律与正义、规则等同外,也认为是理性,具有了理性自然法思想的萌芽。),第二等好的国家,在法律篇中,柏拉图一再说明他的目的是描绘第二等好的国家。尽管强调法律的重要性,然而,认为一旦有能力的统治者出现,人类就无须由法律来统治了,因为没有任何法律或条例比知识更有威力。因此归根到底,柏拉图还是确信在真正理想的国家里应当实现哲学王纯理性的统治而不受法律或习俗的牵制。 柏拉图的新理论只是第二等好国家的法律。,2、立法观,立法的重要性:立法是法治的重要前提。 立法的原则:根本的原则是依照公正的理念制定法律,并应依全体人民的幸福为依据。就立法的重点而言,着重于培养公民的法律精神。 “法律的基本意图是让公民尽可能的幸福”。 “不是根据全国的利益而只是根据部分人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 立法的条件:该国是自由的,统一的,国民有理解力。,立法的过程:在柏拉图看来,立法是一个“清刷”的过程,即必须对原来的旧制度和人们的品质清洗一番,方能制定出新的法律。在立法时,先应当确定宪法大纲,然后是制定法律和规章。柏拉图重视成文法,而认为习惯是来源于普通人的习俗。 立法的技术:主要的立法应包含序言和正文。,使用时,直接删除本页!,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使用时,直接删除本页!,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3、守法观,守法比有法更重要 “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像最野蛮的兽类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