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一祖三宗”说与陈简斋的诗学定位 _第1页
文学论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一祖三宗”说与陈简斋的诗学定位 _第2页
文学论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一祖三宗”说与陈简斋的诗学定位 _第3页
文学论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一祖三宗”说与陈简斋的诗学定位 _第4页
文学论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一祖三宗”说与陈简斋的诗学定位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23 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 一祖三宗 ” 说与陈简斋的诗学定位 陈与义,号简斋,是南北宋间重要诗人。对简斋诗的研究,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研究专着虽不多,论文却是比较丰富的,主要是就风格分析、学杜及与江西诗派的渊源和诗风差异等几个方面作考察,对南宋以下关下简斋诗的评论则关注甚少。本文拟通过梳理历代诗论对简斋诗的评析,联系江西诗派 “ 一祖三宗 ” 说确立的过程,探讨简斋诗被列为 “ 三宗 ” 之一的原因,并揭示其历史定位与江两诗派在中国诗学史中地位升降的离合关系,以期对简斋诗的诗学接受史得出更客观明晰的认识。 一、从 “ 新体 ” 、 “ 杜昧 ” 到 “ 三宗 ” 之一 从南宋到金元,对简斋诗的评价经历了从 “ 新体 ”发展到归入江西诗派 “ 一祖三宗。 ” 的过程。宋人对简斋诗的个别风格诠释,最早见于陈善扪虱新话中的 “ 世以简斋诗为新体 ” 。陈善是北宋末南宋初人,约生于徽、钦、高、孝时期,是和陈与义大约同时的有名文人。可以说,由当世称简斋诗为 “ 新体 ” 到严羽所称 “ 陈简斋体 ” ,意味着自北宋末至南宋末,论者对简斋诗的独特艺术体认与风格定位。所谓 “ 新体 ” 是指什么?除扪虱新话的记载外,绍兴八年陈与义殁后,十二年周葵刻陈去非诗集 ,葛胜仲在序中亦云: “ 捂绅士庶争传诵,而旗亭传舍摘句,题写殆遍,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23 号为新体。 ” 可见在陈与义生前死后的一段时间,宋人是以“ 新 ” 来体认简斋诗的特点的。按今人研究,有两种说法,一是指新相对于旧,乃指 “ 从江西时风中冲出的一缕新意 ” 。一说是简斋诗之所以被称新体, “ 在于他全新的诗学观念 师法自然 ” ,并说师法自然即养成向自然寻找好诗的习惯,是迥异于江西诗派的作法。要之二说皆指向简斋诗出江西之新,仍沿沧浪所云陈简斋体 “ 亦江西之派而小异 ”的说法去诠释 “ 新体 ” 。如此则 “ 新体 ” 与 “ 陈简斋体 ” 并没有分别,即简斋诗不过是一开始就被 放入江西派的集体艺术价值内审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简斋诗在方回前并未被列入江西阵营,而沧浪与方回的时代是同期先后,严羽在南宋末自江西派看简斋诗可以理解。我们再看扪虱新话的记载: “ 客有诵陈去非墨梅诗于予者,且曰: 信古人未曾道此。 予摘其一曰: 世以简斋诗为新体,岂此类乎? 客曰: 然 。予曰: 此东坡句法也 简斋亦善夺胎耳。 ” 可见最早记录简斋诗为 “ 新体 ” 的陈善只是指出其 “ 新 ” 在善学东坡,后人或许在 “ 善夺胎 ” 这一点上把他和江西派联系起来了。 参考宋代和陈与义同时或稍后的论者对其 诗的批评,可以对 “ 新体 ” 作怎样的补充?由可见的资料,胡仔成于绍兴十八年的苕溪渔隐丛话说 “ 陈去非诗,平淡有工 ” ,洪迈容斋续笔评墨梅诗 “ 语意皆妙绝 ” ,同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23 张邦基墨庄漫录说简斋七绝 “ 不愧前人 ” ,楼钥说 “ 陈简斋诗俊 ” ,朱熹抚简斋诗卷, “ 叹其词翰之绝伦 ” 。在刘克庄等指出简斋南渡后诗沈郁悲壮处可比杜诗和方回把他纳入江西系统之前,论者对简斋诗的评价是诗俊和平淡有工、七绝不愧前人、个别作品词翰绝伦、语意妙绝。值得注意的是洪迈其实也和陈善一样指出了简斋墨梅诗善用前人典意,则 “ 新体 ” 之新,非在前所未有的独创之 新,乃意在艺术上予人独特的感受,出古人而能胜古人。楼钥所评的诗俊,简言之就是俊美。楼钥虽专于经义训诂等实学,但工于声韵,诗作讲究流丽,他欣赏简斋诗的俊,就诗人之才与诗作之美为评是合理的。至于苕溪的 “ 平淡有工 ” 。本是梅尧臣以来宋诗艺术的审美理想、宋代诗学典范的最高追求。胡仔论诗重平淡,他论梅尧臣诗 “ 工于平淡 ” ,是指梅诗的蕴藉自然有深味,说简斋 “ 平淡有工 ” ,则指平淡中有诗人的用力在其中。要之苕溪中简斋之评,是自宋诗整体的时代风格着眼,所谓工,即吴澄说的 “ 比之陶韦,更新更巧 ” ,是指简斋前期的推重柳诗而至 “ 上下 陶谢韦柳之问 ”的诗作风格。综言之,扪虱中 “ 古人未曾道此 ” 的 “ 古人 ” ,并非旷古以来的古人,也非指江西派中人, “ 新体 ”之新乃广义的宋人建立自家面目以来的新,指简斋早期的近陶谢韦柳的清淡闲雅而表现为更新巧的诗。 最早将陈与义体和江西诗派联系起来的是严羽。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23 沧浪诗话 诗体列简斋诗为一体,并注 “ 亦江两之派而小异 ” 。沧浪诗体的以人而论,和以时而论一样,是家数之辨,只论其大概。虽说是粗分,但各体中前既有山谷与后山之体,而将简斋定为小异于江西,明显是沿宋而下,对应江西之变,从诗史发展而言的。又沧浪 辨体,主张熟参辨识,所谓 “ 辩家数如辩苍白,方可言诗 ” 。对分体的认识固是初学者的最要法门,而其中实表现了严羽对诗歌的审美见解;他以盛唐为法,在 “ 近代诸公 ” 各体中,列简斋为自有面目的一体,终究是对其个别风格予以肯定。概言之,相对前期的被称 “ 新体 ” , “ 陈简斋体 ” 于此的意义范围是收窄了,由广义的异于北宋前期诗的 “ 新 ” ,至此相对于江西的 “ 小异 ” ,两者是有区别的。相同的是简斋诗由始至终皆以具自家独特面目而在宋代被接受。 严羽对简斋诗 “ 亦江西之派而小异 ” 的论断未作解释,但从南宋以来人们对其诗中 “ 杜味 ” 的 体认,可以看出简斋诗的 “ 小异 ” 所在。杜诗是北宋中期后诗人学习的重要典范,简斋亦有学杜的讨论,自言: “ 诗至老杜极矣。东坡苏公、山谷黄公奋乎数世之下,复出力振之,而诗之正统不坠。然东坡赋才也大,故解纵绳墨之外,而用之不穷;山谷措意也深,故游泳口味之余,而索之益远。大抵同出老杜,而自成一家 近世诗家知尊杜矣,至学苏者乃指黄为强,而附黄亦谓苏为肆。要必识苏、黄之所不为,然后可以涉老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23 杜之涯涣。 ” 明确指出苏黄同出自杜诗,学诗应辨识老杜之本源。葛立方韵语阳秋又载简斋评晚唐诗: “ 陈去非尝为余言:唐人皆苦思作诗。 故 造语皆工,得句皆奇,但韵格不高,故不能参少陵之逸步。后之学诗者,倘或能取唐人语而掇人少陵绳墨步骤中,此连胸之术也。 ” 认为杜诗之妙不仅在语工句奇,更在韵格之高、。他自己在创作上亦刻意追求此高境,方回即一再称其诗格高,如评山中云:“ 去非格调高胜,举一世莫之能及。 ” 也从格调之高看到了简斋学杜的特点。但简斋诗的艺术成就并非只在诗学宗尚方面刻意学杜,也在创作上体现了杜甫的诗史面貌和感情深度。将简斋诗提到杜诗诗史的高境,始白杨万里跋陈简斋奏章一首: “ 诗宗已上少陵坛,笔法仍抽逸少关。真迹总归天上去,独留奏章在人间 。 ” 诚斋把简斋提到杜诗的高度,与他主张诗有 “ 矫天下之具 ” 的本质有关,又诚斋学江西出江西,简斋诗的流丽调适了江西派诗的瘦硬,合他胃口。诚斋之后,刘克庄后村诗话的一段评说常被引用: “ 元佑后诗人迭起,一种则波澜富而句律疏,一种则煅炼精而情性远,要之不出苏黄二体而已。及简斋出,始以老杜为师 诗益奇壮 造次不忘忧爱,以简严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故当在诸家之上。 ” 认为宋人中只有简斋学到了老杜 “ 不忘忧爱 ” 的精神和雄浑奇壮的风格,认识又较杨万里深入一步。这当然与南宋末年民族危亡的时势和刘克庄本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23 人的创作倾向 有关。简斋诗风的转变,固然有赖他向来学杜,而更在于时代的经历与感受的深刻,即胡樨说的,是其诗中的 “ 忧国爱民之意,又与少陵无间 ” ,及罗大经说的 “ 遭值靖康之乱,崎岖流落,感时恨别,颇有一饭不忘君之意 皆可味也 ” 。可味的是其中表现的读其诗知其世的历史感情,蕴含杜甫诗史的典范价值。简斋诗的 “ 杜味 ” 由时代的乱离所造就,而不只在学杜的句法。由宋人对简斋诗的 “ 新体 ” 到 “ 杜昧 ” 的认识过程,可以看出简斋诗在宋诗史中的地位逐渐提升的趋势。而明确的定位,则在金元时期 “ 一祖三宗 ” 说的提出。 陈与义被纳入江西诗派,和他在创作上 达杜诗高境有关。宋代最早提出 “ 江西诗派 ” 说的是吕本中,而把陈与义列入江西诗派且成为代表诗人之一的,则始自方回: “ 古今诗人当以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四家为一祖三宗。 ” 钱锺书对此甚表不满。他说南宋没有人把陈与义归入江西诗派,到南宋末严羽及刘辰翁才把他讲成与江西一脉相承,方回 “ 尤其仿佛高攀阔人作亲戚似的,一口咬定他是江两派,从此淆惑了后世文学史家的耳目 ” 。方回为什么把年代较晚的简斋列入江西诗派,这问题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已经长期讨论过。归纳言之可大致分为三个角度,一是指方回诗学江西,不欲刘克庄与汀湖诗人引简斋自高 ,故纳入江西三宗。二是方回论诗宗老杜,认为简斋诗格高,直学老杜,平视苏黄。此说根据方回评简斋诗: “ 老杜诗为唐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23 诗之冠,黄、陈诗为宋诗之冠,黄、陈学老卡十者也,嗣黄、陈而恢张悲壮者陈简斋也。 ” 三是他认为简斋诗受山谷、后山影响而有更丰富的创造。可以说,简斋虽不在吕本中少作的江西宗派图中,但他和吕本中素有交往,理论及创作上互有影响是必然的。吕本中提出活法,简斋实践了活法,黄陈后由于遭逢乱离之世,在创作上将江西诗风带到圆活之境,免去早期此派的枯淡生涩,重新赋予一种生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简斋诗虽非典型的江西诗风,严羽等 也认为他与此派有密切关系。宋元之间,对简斋诗推展最力的刘辰翁沿二陈之学黄,为简斋放言曰: “ 陈简斋以后山体用后山,望之苍然,用光景明丽,肌骨匀称。古称陶公用兵得法外意,以简斋视陈、黄节制,亮无不及;则后山比简斋刻削,尚似矜持未尽去也。此诗之至也。 ” 程巨夫雪楼集亦云: “ 自刘会孟尽发古今诗人之秘,江西为之一变。今三十年矣,而师昌谷、简斋最盛,余习时有存者。 ” 概言之,陈与义在南宋后被列入江西诗派的诗学意义在于他在创作方面上承老杜黄陈而有超越,使诗派影响至金元时期仍长盛不衰。 通过上文辨析,本文认 为 “ 新体 ” 并非即 “ 陈简斋体 ” ,简斋诗由 “ 新体 ” 变成 “ 陈简斋体 ” ,前者是对应其北宋前期诗,后者是对应江西派诗,两者之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无论是被称 “ 新体 ” 或 “ 陈简斋体 ” ,又都突显了简斋诗的独特面目,当中包括风格上的由世变造就的 “ 杜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23 味 ” ,及在黄、陈诗法系统中的超越性;南宋以来,论者在一代诗歌发展的回顾中,看到了他的这些诗作特点,予以肯定,到方回建构江西壁垒,把他纳入 “ 三宗 ” ,简斋遂成宋诗大家数之一。这固然提高了陈与义在宋诗史上的地位,但也从此将简斋诗明确纳入江西诗派,使之在明清诗论中地位的升降和江西诗派形成一 种复杂的离合关系。 二、明代诗论中简斋诗与江西诗派关系的离合 由于方回 “ 一祖三宗 ” 说的影响,明代论者的视点,往往落在 “ 三宗 ” 对 “ 一祖 ” 的继承关系,及简斋诗与“ 一祖 ” 、 “ 二宗 ” 的差异上,也就是说,对简斋诗的评论始终在 “ 一祖三宗 ” 的框架内展开:江西诗派作为宋诗的代表,其地位随着明代复古诗论中唐宋之争的形成而跌至谷底,但简斋诗却因其近杜而被区别对待。 明代既以盛唐为典范,从唐诗传统体认作品价值,江西诗派作为宋诗的代表,自然不受重视,甚至可说恶评如潮。综观明代复古派 对方回所标榜的 “ 一祖 ” 与 “ 三宗 ” 间的继承关系,多持否定态度,如何景明评山谷不似杜: “ 山谷诗自宋以来论者皆谓似杜子美,固予所未喻也。 ” 王世贞说后山学杜 “ 点金成铁 一览可见 ” 。然而简斋诗却能以善学杜而被论者自江西阵营中区别出来,如明初主张师古的文坛领袖宋濂说: “ 元佑之间,苏黄挺出,虽日共师李杜,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23 而竞以己意相高,而诸作又废矣。自此以后,诗人迭起,或波澜富而句律球,或煅炼精而情性远,大抵不出于二家。观于苏门四学士及江西宗派诸诗,盖可见矣。陈去非虽晚出,乃能因崔德符而归宿于少陵,有不为流俗之所移易。 ” 认为苏黄学李杜 而各有侧重,后人均不出二家范围,只简斋能不人流俗,归宿于杜诗。这是他能免受江西派牵累的原因。 集大成的复古派诗论家胡应麟更指出简斋在学杜的方面,较胜黄陈。他称赏简斋因学杜表现出众,以致不能用 “ 宋诗 ” 去概括其全部作品。少室山房集云: “ 梅圣俞之学唐,陈去非之学杜,皆铮铮跃出,庸讵可以宋概耶? ”至于简斋学杜如何出于同辈诗人,可考察他对山谷和二陈学杜的诸般对比。诗薮中他评山谷与杜诗的关系时,一律以为不逮: “ 苏黄矫晚唐而为杜,得其变而不得其正,故生涩岐增而乖大雅。 ”“ 修水学老杜,得其拗涩,而不 得其沉雄 宋唐体制,遂尔悬绝。 ”“ 宋黄陈首倡杜学,然黄律诗徒得杜声调之偏者,其语未尝有杜也。 ” 而比较二陈之学杜方向,则对比鲜明: “ 宋之学杜者,无出二陈。师道得杜骨,与义得杜肉。无己瘦而劲,去非赡而雄。后山多用杜虚字,简斋多用杜实字。 ”“ 去非句, 皆宏丽沉雄得杜体,且多得杜字法。无己句, 皆典重古澹得杜意,且多得杜篇法。 ” 胡应麟指山谷与后山学杜得其偏,乃杜诗之变,出为宋体;生涩、瘦劲、虚字、用典,主意和重结构等,都是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23 宋诗的典型特点。相对之下,诗薮中关于简斋诗的论述便见出分别: “ 此雄丽冠裳,得杜调者也 。 ”“ 陈去非 得杜声响。 ”“ 宋之为律者,吾得二人。梅尧臣之五言,淡而浓,平而远;陈去非之七言,浑而丽,壮而和。梅多得右丞意,陈多得工部句。 ” 归纳以上各条,简斋与黄陈之间,特别在七律上的分别便很明显。简斋律诗由字句辞调等体格声律到沉雄宏丽之兴象风神,都能得唐诗之正,故他说简斋学杜,铮铮跃出。诗薮内编卷四云: “ 宋人学杜得其骨,不得其肉 自宋以来,学杜者十九失之。 ” 由他亟赏刘辰翁评简斋 “ 肌骨匀称 ” 观之,则宋人中,他肯定简斋为极少数学杜有得的诗人,也因此他称简斋近体为南宋之冠: “ 大抵南宋古体当推朱元晦,近体 无出陈去非。 ” 但作为明代后期反对以模拟为复古的诗论家,胡应麟虽由学杜得法把简斋自 “ 三宗 ” 中分别出来,却没因此把他抬得比黄陈高,更且指出简斋近杜,是因为他才力不如黄陈: “ 南渡诸人诗,尚有可观者 陈去非宏壮,在杜陵廊庑 尤足称赏;以其才则远不如王、苏、黄、陈。 ” 陈国球论此条说: “ 照胡应麟的看法,如果只求创撰,专以异于前人法则为目标,则反再易陷入外道:那些才力较弱的作家,因为不敢过于求异,成就反而 尚有可观 。 ” 可以说,胡应麟认为黄陈由于才高,所以能强求新变而偏离了传统,简斋才力较逊;步伐较 端正,故没偏离唐诗的规范。这和他评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23 南宋诗人绝句少有风致,论调相同: “ 缘才力非前宋大家比,故步趋唐人,间得音响。 ” 然则简斋虽学杜得唐,较胜黄陈,合明人口味,却没有因此被置于黄陈之上。 由此角度再看诗薮中所举简斋七律外其余各体与杜诗的距离,其实也可说是他离唐得宋,仍不免宋人面目。 “ 陈去非短歌学杜,间得数语耳,无完篇。 ”“ 陈去非诸绝,虽亦多本老札,而不为已甚。悲壮感慨,时有可观处。 ”“ 去非自然有唐味,然不可多得。 ”“ 无完篇 ” 、 “ 不为已甚 ” 、 “ 不可多得 ”是就学杜离唐言之,而即使在七律中,简斋有些作品也是学杜 得宋的: “ 此瘦硬深沉,得杜意者也。然调近者不失唐风,意近者遂成宋格,得失判矣。 ” 在 “ 失 ” 为宋格的方面,胡应麟又由五古并论二陈,简斋成为 “ 宋诸君子 ” 之一: “ 二陈五言古皆学札,所得惟粗强耳。其沈郁雄丽处,顿自绝尘。无己复参鲁直,故尤相去远。大抵宋诸君子以险瘦生涩为杜,此一代认题差处,所谓七圣皆迷也。工部诗尽得古今体势,其中何所不有,而仅仅若此耶? ” 简斋诗的沉郁雄丽只得杜诗一端,论其余作品,他和黄陈一样,都不免一代之弊,故诗薮又云: “ 宋之学陈子昂者,朱元晦;学杜者,王介甫、苏子美、黄鲁直、陈无己、陈去非、杨廷 秀 亦自有近者,总之不离宋人面目。 ” 简斋当是 “ 自有近者 ” 一例,而 “ 总之不离宋人面目 ” 则合黄陈为 “ 三宗 ” 与同代诗人并列。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23 总观明代诗论中的简斋诗评,没有对简斋诗作独立的审视,绝大部分论述其实是复古诗论家针对方回的 “ 一祖三宗 ” 说。就沧浪注 “ 陈简斋体 ” 的 “ 江西之派而小异 ” 作诠释。把简斋放在与 “ 一祖 ” 及黄陈 “ 二宗 ” 的关系上,指出差异。明人考察简斋学札异于江西,有两个方面:一是江西诗派学杜,流丁煅炼精而情 性远,简斋能免此流弊,故能独出江西一派;二是简斋七律骨肉匀称,沉雄宏丽,声调格律与诗歌审美皆得杜诗之正,较胜黄陈,是宋代极少数学杜有得的诗人。这是简斋 “ 离 ” 黄陈的部分。但简斋诗没有因此而被置于黄陈之上,胡应麟由辨体角度肯定他的律体可观,也指出他的其余各体皆不免宋人之生涩险瘦。这是他和黄陈关系 “ 合 ” 的一面。由此可见,无论是与黄陈关系的离或合,简斋在明代的复古诗论中,一直被放在 “ 三宗 ” 的框架内,考察与 “ 一祖 ” 间的远近距离。 三、清前期宗唐祧宋派置简斋于 “ 二陈 ” 中的比较和贬抑 清初 至中叶,诗学派别趋向多样,但宗唐派的影响仍笼罩一时,即使有接纳宋诗者,亦多以宗唐祧宋的调和姿态出现。在这样的诗学背景下,简斋诗的地位变得一落千丈,论者一般只将他和后山比较,相对明代区别简斋与黄陈 “ 二宗 ” 的学杜差异,此期 “ 三宗 ” 被分为黄山谷和 “ 二陈 ” ,简斋诗只能在 “ 二陈 ” 之间论高低。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23 简斋诗在不同的宗唐派诗论中地位低落,着眼点均在学杜之不足, “ 二陈 ” 每被归为同类。如王渔洋便评之最下: “ 宋明以来诗人学杜子美者多矣。予谓退之得杜神,子瞻得杜气,鲁直得札意,献吉得杜体,郑继之得杜骨,它如李义山、陈无 己、陆务观、袁海叟辈又其次也,陈简斋最下。后村诗话谓简斋以简严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其品格在诸家之上,何也? ” 渔洋主神韵,他把 “ 三宗 ” 的学杜分为三等,只许可山谷得杜诗一端,后山居次,简斋则独处最下。渔洋论学杜,讲神气意体骨而不讲肉,他的 “ 最下 ” 之评,对照胡应麟肯定简斋 “ 得杜肉 ” 之说,可得端绪。按诗薮所说的 “ 肉 ” ,是 “ 肌肉犹枝叶也,色泽神韵充溢其间 ” ,复古派认为神韵来自诗作的语言风格,和渔洋的 “ 言有尽而意无穷 ” 、 “ 妙在酸咸之外 ” 等言外冲淡自然的神韵取向不同,故渔洋虽肯定杜诗之内容及诸体擅场,对其字句韵 味仍有微词,论者评为 “ 以相异美学观点抗衡杜诗 ” 。后村由简严雄浑评简斋高格,是称美其作品的语言明净与思力沉挚,着眼于言内,与渔洋所重的艺术趣味不同。事实上,渔洋并没有否定江西诗,他一生出入唐宋,论者说他于康熙早年开始倡导宋诗,将当时对宋诗的兴趣由苏、陆引向山谷及江西诗派一路的硬宋诗,促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去看宋涛。但江西 “ 三宗 ” 中,渔洋只由 “ 才力学识 肯定山谷一人,又云: “ 瓣香只下涪翁拜,宗派江西第几人? ” 并嘲讽将山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23 谷与杜诗强拉关系: “ 涪翁掉臂自清新,未许传衣蹑后尘。却笑儿孙媚初祖,强将配飨杜陵人。 ” 要之他独标 山谷,但指山谷力学古人,不应只视老杜为其渊源,也不认为江西诗派能传山谷衣钵,故云山谷只得杜意;而 “ 二陈 ” 中,后山以 “ 钝根 ” 不及山谷而学杜居次,至于简斋,因只得杜肉,有违他的艺术趣味而被力贬。 浙派的查慎行是清前期的唐宋调和派,也将简斋诗放在 “ 二陈 ” 中作比较: “ 简斋与后山才力相近,而烹炼不及后山,观其全集自见。 ” 查慎行主张唐宋诗互参,欲以唐诗调适清初俚俗的宋诗,论诗也重学问。江西 “ 三宗 ” 中他亦只重山谷,许其诗 “ 极似杜家气象 ” 。山谷以下,他不满方回推重后山: “ 方虚谷于后山诗推重太过,平情而论,其力量尚不及涪翁,何况子美? ” 又说: “ 后山诗朴老孤峭,在江西派中,自当首出,只让涪翁一头地耳。然谓其学杜则可,谓其学杜而与之俱化,窃恐未安。 ” 可见他对 “ 三宗 ”的评价是后山不如山谷、简斋不如后山。 诗到乾嘉,与沈德潜论诗同重格调的乔亿亦贬 “ 二陈 ” : “ 宋之后山、简斋五律宗杜,语皆粗硬乏温醇之气。 ”格调说主宗唐诗,以为宋诗无意趣蕴蓄,不能成为诗坛主流,对江西诗派并无好评,沈德潜说: “ 西江派黄鲁直太生,陈无己太直,皆学杜而未哜其肭者。 ” 乔亿评 “ 二陈 ” 五律学杜粗硬欠温醇,亦语出同调。即格调派以为 “ 三宗 ” 俱不善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5 / 23 学杜。 主肌理说的翁方纲宗唐祧宋,对简斋诗学杜也绝无好评,且 “ 二陈 ” 连评最多,语气严厉。七言律诗钞 凡例云: “ 自山谷以下,后来语学杜者,率以后山简斋并称。然而后山似黄,简斋则似杜,后山近于黄而太肤浅,简斋近于杜而全滞色相矣。虽云较后来之空同苍老有骨,而其为假冒则一也。 ” 石洲诗话卷四所记各条云: “ 吴孟举之钞宋诗,于大苏则欲汰其富缛,于半山则病其议论,而以杨诚斋为太白,以陈后山、简斋为少陵 皆此一家之言浸淫灌注,而莫可复返,所谓率天下而祸仁义者。吴独何心,乃习焉不察哉? ”“ 大约彷 佛后山之学杜,而气韵义不逮。盖同一未得杜神,而后山尚有朴气,简斋则不免有伧气矣,若以此为杜嗣,则不若直举李空同之堂堂旗鼓,明目张胆,上接指麾,何必瞒人哉! ”“ 自后山、简斋抗怀师杜,所以未造其域者,气力不均耳 操牛耳者,则放翁也 迪非后山、简斋可望。 ” 考察覃溪论诗,宋人中最称东坡,但东坡豪放不可学,江西 “ 三宗 ” 中,他只赏山谷而力贬 “ 二陈 ” , “ 二陈 ” 中又更贬简斋。对山谷诗的肯定,是认为 “ 三宗 ” 中他虽貌不似杜,然只有他能造杜诗之境,而杜诗是他重视学问性情与质实气力诗论的最高典范: “ 学者稍偏于一隅,则皆不得其正 。 ” 他深许山谷诗的 “ 气骨高 ” ,学杜有得,不应只视之为江西之祖: “ 山谷之高之大 盖继往开来,源远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6 / 23 流长,所自任者,非一时一地事矣。 ” 更应放大到诗史的源流脉络中显其价值,成为宋诗之祖,而 “ 不以方隅之见限之 ” 。 覃溪对于山谷之后,学杜 “ 率以后山简斋并称 ” ,并不同意,拟再区别。综合上述评 “ 二陈 ” 各条,他指 “ 二陈 ” 未及杜诗的共同原因,是气力不均,未得杜神,为假冒之作。书空同集后十六首云: “ 二陈本出江西派,格调何曾肯袭唐,杜句后来拈一二,滥觞未甚尚无妨。 ” 覃溪不满的,是 “ 二陈 ” 只袭杜句而未 “ 穷彤尽变 ” ,不合“ 求 诸古人 ” 的 “ 法之尽变 ” 之道;创作不由主体的蓄积而来,根柢未厚,便神气不足。又 “ 二陈 ” 中,他说后山诗似黄而太肤浅,然尚有朴气。简斋诗虽近杜,气韵不及而全滞色相,且有伧气。观乎他屡将简斋拟之 “ 但取杜貌 ” 、 “ 古今不善学杜者之最 ” 的李空同,可知他认为简斋只如明人徒讲格调,肌理不实;前者导致欠气韵滞色相,后者导致有伧气。覃溪论诗,屡以 “ 伧气 ” 之辞表示劣评,如评诚斋之 “ 伧俚 ” ,评温庭筠的 “ 伧气 ” 。评刘叉的 “ 粗直伧俚 ” ,意义范围不离 “ 麓硬 ” 、 “ 非大雅之作 ” 。实则他力贬简斋,与风雅无关,只是想藉 “ 三宗 ” 中似杜的简斋诗提出反 对只讲格调的诗学主张: “ 但讲格调,则必以临摹字句为主。 ” 格调如神韵一样,必于肌理见之。换句话说,他评后山、简斋的学杜,只是借助对杜诗的深度诠释来呈现其诗说之深意。这便可解释他对简斋的个别诗作,偶有许可之处: “ 亦不愧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7 / 23 学杜 ” 、 “ 起结亦本杜句 ” 、 “ 尚有神致 ” 。总的来说,覃溪认为学杜不以肖似为高,故 “ 三宗 ” 中把貌不似札的山谷诗提升出来,极力推崇。至于学杜俱为假冒的 “ 二陈 ” ,后山虽未及,尚见朴拙,而简斋却闲似杜近杜而成为他批评明人复古徒讲格调的反面例子。其实这也不过是说明杜诗难学,从反面标举他的诗说要领而已。 清初以来对简斋诗肯定最力的论者,是总纂四库全书的纪昀。纪昀论诗其实亦渊和唐宋,但比较前人只个别看待一黄二陈的学杜高低,他不单将简斋放回 “ 一祖三宗 ” 的框架内定位,且视之更胜后山。总目提要评云:“ 与义之生,视元佑诸人稍晚,故吕本中江西宗派图中不列其名。然靖康以后,北宋诗人凋零殆尽,惟与义为文章宿老,岿然独存。其诗虽源出豫章,而天分绝高,工于变化,风格遒上,思力沈挚,能卓然自辟蹊径。瀛奎律髓以杜甫为一祖,以黄庭坚、陈师道及与义为三宗,是固一家门户之论。然就汀西派中言之,则庭坚之下,师道之上 ,实高置一席无愧也。 ” 其论可分三层:先自宋诗发展论之,确立简斋于南渡后的诗史地位;次引后村之论,强调简斋诗的善变于江西且能自成面目;末指方回的 “ 一祖三宗 ” 说虽是门户之见,然 ” 三宗 ” 之中,简斋可列于山谷之下,后山之上。于是清前期简斋在 “ 二陈 ” 中屡被贬抑的情况有了变化。简斋的诗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8 / 23 史价值得到官方肯定。除了和纪昀折衷而不跟风的文学观有关外,也因纪昀不喜后山诗。四库提要中他只称后山 _斤律佳处善学杜,其余各体,都无好评,如五古 “ 冕削坚苦 ” 、“ 生硬杈枒 ” 、 “ 不免江西恶习 ” ,只归结以 “ 弃短取长,要不失为北宋巨手 ” 的诗史席 位。可见他虽不诋江西诗派,但也对典型江西诗并无好感。他肯定简斋,是因为简斋能善变江西。 总结清前期各家说法,无论是宗唐派或唐宋调和派,都把 “ 三宗 ” 的学杜,区分为山谷与 “ 二陈 ” 来评价。简斋诗地位的低落,与清初以来的唐宋诗之争有关。乾嘉以前,唐诗派是主流,对早期俚俗的宋诗排之甚力,嫌其精深不足。但自吴之振等倡举宋诗以后,论者已开始注意到宋诗的艺术特点。南渔洋到覃溪,宋诗的典型意义虽渐受肯定,但他们一方面为批判明人复古诗论,一方面为诠释各自的诗学论见,埘简斋的学杜都力加贬抑;明人重简斋的悲壮感慨与 格调声响,俱不合神韵、肌理说的 “ 精妙隐密 ” 或 “ 一衷诸理 ” 的论诗标准,故二家都不以简斋近杜为然。清初以来,诸家置简斋于 “ 二陈 ” 中比较者,只纪昀肯定他善变江西,甚至高于后山之上,成为后期宋诗派重新为简斋诗定位的有力论据。 四、简斋诗在近代宋诗派理论中地位的复归 道光以降,南宋以来的唐宋诗之争渐趋融和,道成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9 / 23 宋诗派与同光派先后在宋诗运动中起着推动作川,宋诗的传统价值已普遍受到肯定。但近代宋诗派论诗实由宽容的诗史观出发,将唐宋诗视为具延续性的诗史整体,而非截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又同光派 论诗标举诗与人一,作者的人品是使诗歌不俗的重要艺术元素。由此两角度考察,简斋诗终能走出 “ 一祖三宗 ” 的框架,于近代重新受到注意。 由于宽容的诗史观,陈与义被纳入唐宋诗人的名家中论列,不再强调其宋诗及江西诗派的背景。道光间潘德舆论诗主张唐宋相融,反对门户之见: “ 无论唐宋,即以诗论,亦明珠美玉,千人皆见。 ” 养一斋诗话中他称简斋绝句“ 与唐人声情气息,不隔累黍 ” ,又评池上避暑一首:“ 词意新峭可喜,虽西江风格,而能药俗。 ” 就诗言诗,不以唐宋定优劣。义此期论者认为简斋诗于唐宋诗发展中起积极作用,黄 统于鄙亭诗草序引道咸宋诗派莫友芝诗论云:“ 昔人以子美为一祖,以山谷、后山、简斋为三宗,谓子美不可学,学子美宜径二陈、涪翁而、诉上之。此其言本不足括唐宋诗家,后人学诗亦多不由此;然而扶质以树敦厚之教,亦庶几焉。道光中,家大人守遵义,子偲 纵言及诗,则曰: 品诗者谓杜圣李仙,是子美诗孔子也,昌黎当诗孟子,唐义山,宋山谷、二陈,其诗之孙卿、子云乎? ” 虽然肯定传统的 “ 一祖三宗 ” 说 “ 树敦厚之教 ” ,但认为此说不足以囊括唐宋诗家,也不足以说明后人学诗的径路,因而将简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0 / 23 斋列唐宋代表诗人中,赋予其重要席位。同光派代表诗 论家陈衍无论在讨论唐宋诗之承传关系、宋人本唐法扩充变化,以至道光以来诗学的两个风格派别等问题时,都指出简斋诗的诗史席位: “ 余言今人强分唐诗宋诗,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耳。庐陵、宛陵、东坡、临川、山谷、后山、放翁、诚斋,岑高李杜韩孟刘白之变化也;简斋、止斋、沧浪、四灵,王孟韦柳贾岛姚合之变化也。 ”“ 吕居仁作西江宗派图,则首黄山谷,次陈后山,其余徐俯、韩驹、洪龟父、驹父等二十余人,为西江派。南宋初曾茶山、陈简斋诗名最着,刘会孟以比东坡 。 ”“ 前清诗学,道光以来,一大关捩。略分两派:一派为清苍幽峭,自古诗 十九首、苏李陶谢王韦柳以下逮贾岛、姚合,宋之陈师道、陈与义、陈傅良、赵师秀 谭元春之伦,洗炼而铬铸之,体会渊微,出以精思健笔 其一派生涩奥衍,自急就章、鼓吹词、铙歌十八曲,以下逮韩愈孟郊樊宗师 黄道周之伦,皆所取法。语必惊人,字忌习见。 ” 以上三段论述,都打破了历来置陈与义于 “ 一祖三宗 ” 框架中的思维惯性,实已确立简斋诗的承于唐、开于宋、传于清的诗史价值,最具参考意义。 同光体后期诗论家夏敬观在一系列的唐宋诗选注中,也选注了简斋诗,并于导言中论述了简斋诗的诗史地位与艺术价值,在古典诗歌发展末期为简 斋诗作出具总结意义的评价。相对陈衍历时性的诗史观,夏敬观论简斋诗的地位,虽然认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1 / 23 为在 “ 一祖三宗 ” 的框架内, “ 与义的本领,在江西诗派中,确是一员大将,且不在师道之下 ”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和纪昀一样,认为 “ 一祖三宗 ” 说只是一家门户之见,事实上他对吕本中及方回的标宗立派并不认同。忍古楼文,江宁蒋苏盒诗文集序云: “ 吕居仁韧言江西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