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doc_第1页
2010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doc_第2页
2010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doc_第3页
2010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农忠霏时光如梭,2010年秋季学期结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从事的职业是如此的伟大。我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颗颗纯洁、向上、向善的心。这里不仅仅传递知识,还塑造人的灵魂。久而久之,我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份职业。现在将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奉献我的 “爱”。教育事业“爱”字当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面对学生,我总是满腔热忱。在工作中,我以爱撑起了班级宽松、和谐的蓝天。学生生病返校了,我耐心得为他补课;学生因为爸爸、妈妈闹矛盾,烦躁的情绪影响学习,我循循善诱的对她进行开导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都倾注着我的爱心。二、我要当“好老师”。要做一名好老师,只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了使自己成长得更快些,我要求自己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为了吃透教材、打有准备之仗,在假期间我就开始看教材、备课,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工作,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我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看着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卓越表现,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我知道三尺讲台是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我的学生在长大,我也需要继续成长。我利用业余时间进修本科学历;老师们上公开课,只要有时间,我都要去学习。在工作学习中,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积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三、好习惯,好班风 。 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么学习这些学科的习惯也就不同。在我的语文学科中,我重点抓孩子们的书写习惯。这是低年级学生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因为书写姿势及习惯对儿童自制能力及稳定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除此外,在平时的生活中还不忘从点滴培养起孩子的好习惯。例如培养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注重节约等好习惯。四、快乐的纽带,美丽的桥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我们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不仅能了解孩子在各学科课堂上的表现,有效的管理学生,同时也能很好的发现孩子的另一个闪光点。孩子有了更多的闪光点,家长才能对我们有更多的信心。六、今后打算。日月如梭、斗转星移,我在这里又度过了一个学期。这个学期,我的学生长大了,我也得到了继续成长,也感悟到很多:如果孩子是花,那么我就是雨,滴滴滋润孩子纯洁的心田;如果孩子是树,那我就是太阳,缕缕阳光伴随孩子的成长。我是一位教师,我心甘情愿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地耕耘,播洒希望的种子,期待收获的明天。 2010年7月1日2010年春季学期期末论文浅谈作文教学改革与学生习作个性化农忠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 4、5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中有这么几点: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但在习作课上,却总有一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他们在么皱着眉头觉得无话可写,要么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愿意写作文,写出具有自己个性化的习作呢?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喜欢习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驱力。”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这里的“动机”、“内驱力”就是“想说”,就是一种“表达的欲望”,有了内部动力的驱使,学生对表达才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真对写作不怵、不怕,没有心理障碍,喜欢写,自觉愿意地写,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那么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这便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情趣放在首位,使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愉悦、自我锻炼的机会,把作文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贴心的朋友,对它哭,对它笑,对它诉说心事,对它畅想前程。心中不快,通过作文渲泄,达到心平气和,心中欢喜,通过作文诉说,心情恢复平静。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走出作文教学的怪圈,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作文。 二、积累素材,使学生有“话”写 通过激发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但一提起笔,却又无从下手,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材料的积累。因此,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和优美生动的语言范例。 1.在游戏中写作。爱玩是孩子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正当的行为,让游戏渗入到作文训练中,或者说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和作文一起游戏,玩中学写,写中再现玩趣,作文也就成为最平常的事了,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玩起了:“画鼻子”的游戏:一个同学被蒙起了眼睛,摸摸索索地走到了讲台上,拿着一只红粉笔,试试探探地将鼻子画在了猫的眼睛上,台下的同学笑成了一团,台上的同学还莫名其妙,等到别人给他摘下蒙着眼睛的布来,他自己一看,也笑得直不起腰来;等到台下另一个同学踌躇满志地走上讲台,满以为自己会将鼻子画得恰到好处,可还没等他画完,台下又是一片笑声。接下来写作文,同学们眼睛都闪着喜悦的光芒,一个个胸有成竹的样子。一节课后,学生交卷,都写得那么具体、生动、情景交融,学生真正体会到作文的快乐。这样的作文课,学生能不喜欢吗? 2.在阅读中写作。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之一。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不仅要加强语文课上的阅读训练,还要加大课外阅读的指导力度,让学生多读书,读各种书。通过大量阅读,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智慧,陶冶了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谴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以及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再进一步把读书、思考、练笔结合起来,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习作的材料,学习作者写作的方法。如读了颐和园一课,请学生也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一两段话来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读了和时间赛跑,说一说你受到了哪些启发?你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如果你见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3.在生活中写作。生活实践是学生作文素材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让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思考,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习作中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今天上课没认真听讲,在干什么了,老师怎样批评你的?你听了心里又是怎么想的?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片美丽的落叶,细细地观察一下它的形状、颜色,从它斑驳的颜色感受它经历的风风雨雨,轻轻的将它夹进课本,悄悄地珍藏;和同学的一次闹别扭,自然课上做的一个实验,春天校园里绿绿的小草,开放的一朵小花;窗外的电闪雷鸣,黄昏时的满天霞晚霞;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家庭中的一次聚会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了,只要我们留意生活,真心去感受生活,习作就会成为你忠实的记录者,成为你最好的伙伴,让你进一步体会生活的滋味,丰富你敏感的心灵。 2010年6月27日桐棉乡中心小学教研公开示范课教学反思课题: 桥 执教者:农忠飞桥这一课,讲述了面对洪水来临村里的老党支书临危不乱,镇定的指挥村民有序上桥,并让自己的儿子排在最后,为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桥,而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回想自己刚拿到课文时和语文教研组老师一起研究,觉得文章中的这个老支书真是一位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好支书。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听课后,我想文中的老汉是在面临不断上涨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决定,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于是我设计了“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情况紧急的句子用“”标出;然后找出描写老支书的语句用“”标出,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这样一个大问题。然后让学生认真把课文读进去,从全篇着手,走进当时那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黎明,在讲课中让学生先找描写洪水大的句子,然后再理解老汉的言行,朗读课文。在备课中,我自己既是老师,又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假装学生的样子画一画,答一答。有时还故意答错问题难为自己一下。比如,如果学生没有找当时描写雨大的句子怎么办,我要用怎样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文章中描写雨大的段落;学生没谈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