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喷涂设计规范.doc_第1页
手机喷涂设计规范.doc_第2页
手机喷涂设计规范.doc_第3页
手机喷涂设计规范.doc_第4页
手机喷涂设计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机喷涂设计规范手机喷涂设计规范 、涂料是由成膜物质、颜料、溶剂和助剂四种成分组成。 、涂料具有装饰性、保护性等作用。 3、涂料的选取要素: 、塑胶料本身的性能:塑料分为热固性、热塑型两种,应根据塑料的种类选用不同的溶剂和涂料。 、塑料的耐溶剂性能:由于塑料用的涂料大多含有溶剂,一般塑料耐溶剂性较差,所以选用的涂料中 不能含有是苏联发生化学变化的强性溶剂。 、塑料的附着力:涂料涂装时,涂料的对塑料制品表面的润湿程度决定了二者之间的附着力,要达到 涂料对塑料表面的完全的润湿,则表面张力必须低于塑胶的临界表面张力,塑料制品表面的脱模剂会影响漆膜 的附着力,造成缩孔等缺陷。 、塑料的成型的影响:塑料在成型加工后若存在残留应力,当涂装时,受溶剂浸透而诱发释放,会在 涂装一段时间后出现细裂纹。 4、 胶涂料的种类 、溶剂挥发型涂料:分子量不变,可逆,物理过程,单液型,多用于电话机壳、电脑机壳等,可自干。 、自反应固化型涂料。 、加热固化型涂料:如皮革漆、PU 漆。 、光固化型涂料:分子量增加,不可逆,如漆。必须要紫外光固化,800-1000 毫焦 E、常用油漆: 防静电油漆:包裹型金属油漆 弹性皮革漆:手感好,有皮革触感,简称橡胶漆。目前的著名的皮革漆的供应商是荷兰的著名化工集团 阿克苏诺贝尔。 变色龙油漆:适用于弧形面 5、 塑料选用油漆 双组分的环氧树脂漆和丙烯酸清漆或聚氨脂面漆是常用的配套体系 6、 油: UV 油是涂料的成膜物质,耐磨指标高,能保护涂层,可以通过调节 UV 的光油和消光剂的比例,来调节 喷涂的光泽度和外观效果,一般来讲,消光的 UV 耐磨性能会降低。 油主要是由齐聚物,活性稀释剂和其他助剂组成。 、齐聚物 齐聚物是光油中最主要的组分,它是成膜物质,其性能对固化过程和固化膜的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齐聚物有环氧丙烯树脂,聚氨酶丙烯酸树脂和聚酯丙烯树脂等。 聚氨树脂丙烯酸树脂具有柔韧性好,弹性好,价格比较的便宜。 聚酯丙烯树脂黏度低,柔韧性好,价格比较便宜。 、活性稀释剂 在光油中的作用是调节黏度、固化速度和固化膜性能 、光引发剂 光引发剂是能吸收辐射能,经过化学产生具有引发聚合能力的活性中间的物质,是任何固化体系都 需要的主要成分。 、助剂 助剂主要用来改善油墨的性能。 7、 常见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原因对策 油墨发生了晶化现象 在 UV 油中加入 5%的乳酸,破坏晶化膜 或除去油质或打毛处理 “麻点“现象 表面张力值大,对墨层 润湿作用不好 降低表面张力值,加入表面活性剂或表面 张力值较低的溶剂。 条痕和起皱现象 UV 油太稠,涂布量过 大,主要出现在辊涂中。 降低 UV 油的黏度值,加入适量的酒精溶 剂稀释。 气泡现象 所用 UV 油质量不高, UV 油本身含有气泡, 多发生在用丝网上光中。 换用质量高的 UV 油或将其静置一段时间 再用。 UV 油粘度高,流平性 差 降低粘度,加入流平剂及适当的溶剂 涂布辊太粗不光滑且涂 布量过大 选用细的涂布辊和减少涂布量 桔皮现象 压力大小不均匀调整压力 紫外光强度不足或机速 过快 固化速度小于 0.5 秒机速时,紫外光功率 应不小于 120w/cm UV 光油存贮时间过长 加入一定量的 UV 光油固化促进剂或更换 光油 发粘现象 不参与反应的稀释剂加 入过多 注意合理使用稀释剂 印刷品油墨表面产生晶 化油、喷粉等,水墨中 合调墨油及燥油过多 消除晶化层,打毛处理或油脂或加入 5% 的乳酸 UV 光油粘度太小或涂 层太薄 使用粘度高的 UV 光油,加大涂布量 涂胶网纹辊太细 换用与该 UV 光油相匹配的网纹辊 附着力差,涂不 上或发花现象 光固化条件不合适 检查是否紫外光汞灯管老化,或机速不符, 选择合适的干燥条件 UV 光油本身附着力差 及印刷品材料的附着性 差 上底胶或更换特殊的 UV 光油或选择表面 性能好的材料 UV 光油粘度太小,涂 层太薄,涂布不均 适当提高 UV 光油粘度及涂布量,调整涂 布机构使涂布均匀 印刷材料粗糙,吸收性 太强 选择吸收性弱的材料,或先涂布一层底胶 .网纹辊过细,供油量太 小 加大网纹辊,提高供油量 光泽不好亮度不 够 非参加干燥反应溶剂稀 释过度 减少乙醇等非反应稀释剂的加入 涂布太薄或网纹辊过细 选用合适网纹辊,增加涂层厚度 稀释剂选用不当 加入少量平滑助剂,采用参与反应的活性 稀释剂 白点与针孔现象 表面粉尘较多或喷粉的 颗粒太粗 保持表面清洁与环境清洁,不喷粉或少喷 粉或选择质量好的喷粉 干燥不彻底,如光强度 不足或非反应型稀释剂 过多 固化干燥要彻底,选择合适的光源功率与 机速,减少使用非反应型 稀释剂或不用 它 残留气味大 抗氧干扰能力差加强通气排气系统 .贮存时间过长按规定时间使用,一般为 6 个月 未能完全避光贮存严格避光贮存 UV 光油变稠或 有凝胶现象 贮存温度偏高贮存温度必须控制在 525左右 UV 固化后自动 爆裂 被照表面温度过高后, 聚合反应继续 被照表面温度过高,增大灯管与被照物表 面距离,冷风或冷辊压 8、 要注意的问题: 、底漆的耐磨性能很差,耐磨指标主要靠。 、正常环境下,整个零件会一样耐磨,尖角、小弧面会容易磨穿,设计时应尽量避免,测试时应选取平 缓的大面积区域,以保证测试的一致性。 、理论上讲塑胶件表面越光,附着力越差,可用等离子处理改善附着力。 、粘度适中, 、溶剂强度适中。 溶剂强:快干,易起皮 溶剂弱:慢干,易起泡,可能会影响涂层厚度。 、灯有使用寿命,一般为 、烘烤的温度时间 、底漆的配套:视觉和底漆的原因会使流平感觉不好,底漆表面张力大小的差异,导致流平差。所以应 该尽量使用同一厂家提供的配套的溶剂,底漆。 、流平时间:流平时间短,流平差,时间太长会渗底。前置流平时间温度为度时一般在分钟,时 间太长会侵蚀银粉,导致外观变差 、塑胶件喷涂条件:温度度,相对湿度 、膜厚问题,油膜越厚越耐磨,但弯折性能降低,容易积油,影响外观。膜厚一般为 10-14 微米 、弯折漆膜开裂,不可成片状脱落 、性能越高,对应的抗脱漆性能越强,抗弯折能力越弱。行业标准次。 、设计检验标准 油漆性能检验方法设计标准 附着力 用锋利刀片(刀锋角度为 1530)在测试样本表面划 1010 个 1mm1mm 小网格,每一条划线应深及油漆的 底层;用毛刷将测试区域的碎片刷干净;用粘附力 350g/cm2400g/cm2 的胶带(3M600 号胶纸或等同) 牢 牢粘住被测试小网络,并用橡皮擦用力擦拭胶带,以加大 胶带与被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及力度;用手抓住胶带一端, 以 1800迅速扯下胶纸,同一位置进行 2 次相同试验; 不可以有:落、裂痕、 起皱分离等现象 要求附着力4B 时为合 格。 耐磨性能 用专用的 NORMAN RCA 耐磨测仪(型号:7-IBB-647)及专 用的纸带(11/16 inch wide 6 或 8 inch diameter ),施加 175g 的载荷,带动纸带在样本表面磨擦 350 个循环。 不可有:试验完成后以 油漆透底(露出底材)。 硬度 用 2H 铅笔(中华牌),将笔芯削成长 5MM 的圆柱形并在 400 目砂纸上磨平后,装在专用的铅笔硬度测试仪上(施加在笔 尖上的载荷为 1kg,铅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450。),推动铅 笔向前滑动约 5mm 长,不同位置划 3 次(每个位置划一 次),再用橡皮擦将铅笔痕擦拭干净。 不可有:产品表面有 1 条以上划痕(划破面漆: 即在任意角度均可观察 到划痕)。 耐醇性 用纯棉布蘸满无水酒精(浓度99.5%),包在专用的 500g/cm2 砝码头上,以 40 次/分钟60 次/分钟的速度,20mm 左右的行程,在样本表面来回擦试 200 个循环. 不可有: 外观有鼓起、剥落、脱 色。 试验完成后以油漆透底 (露出底材)。 耐化妆品测 试 先用棉布将产品表面擦拭干净,将凡士林护手霜(或 SPF8 的 防晒霜)涂在产品表面上后,将产品放在恒温箱内(温度设定 在 605,湿度设定在为 90%-98%),保持 24h 后将产品 取出,用棉布将化妆品擦试干净.检查产品外观,并测试油漆 的附着力 产品表面不可出现异常: 产品表面出现油膜有脱 落、变色、裂痕、起皱、 分离异常。 耐手汗测试 将汗液(注:汗液的主要成份为氨水 1.07%,氯化钠 0.48%, 其余为水。)浸泡后的无纺布贴在产品表面上并用塑料袋 密封好,在常温环境下放置 24h 后,将产品表面的汗液擦 试干净,检查油漆的外观,并测试油漆的附着力。 产品表面不可出现异常: 产品表面出现油膜有脱 落、变色、裂痕、起皱、 分离异常。 渗透测试 用材料(a.PE 袋 b.吸塑)分别剪成直径为 1cm 的圆块,放于 面上,上面平放 500gf 的重物(即压强为 637g/cm2)之后放入 60焗炉中 48 小时后,检查与圆块相接触部位之油膜外观。 低温贮存 将恒温箱设定为-402然后将试料放入恒温箱中,24 小 时后再拿出,在自然条件下放置 2 小时,最后观察部品状 态及性能做判定。 温度循环 把样品放温度+66 20%RH 的箱中保持 1 小时,然后降低 到 32,90%RH 保持 1 小时,接着调整箱中的温度到一 40保持 1 小时后升温到 2550%RH 保持 1 小时,以这 样为一个周期循环,共进行,共进行 27 个周期物质循环。 然后在 2550%RH 状态下取出试验样品,再在常温下恢 复两小时一进行外观检验。 冷热冲击 将样品放入温度冲击试验箱中;先在-402的低温环 境下保持 1h,在 1min 内将温度切换到+852的高温 环境下并保持 1h,共做 24 个循环(48h).试验完成后,检 查产品的外观,并测试油漆的附着力 高温贮存 在温度(602)条件下,存放 24 小时,试验结束后, 样品在正常大气条件下(255)恢复 12 小时,进 行外观检验。 把塑胶件折弯程 120 度油漆面膜不可开裂 折弯性能 把塑胶件折弯至油漆面膜开裂不可成片状掉漆 10、皮革漆 弹性皮革漆,简称橡胶漆。具有良好的皮革触感,耐冲击,抗刮伤,耐磨性能比 UV 差。目前荷兰的著名 化工企业阿克苏诺贝尔的皮革漆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阿克苏的产品的手感和耐磨行业内都是一流。为了保证耐磨和手感,弹性漆的膜厚都比较厚,一般为 35- 40 微米。与 UV 不同,橡胶漆需要强制烘烤,而不是紫外线烤干。 A、阿克苏弹性皮革漆涂装工艺。 色漆色漆 储存寿命 12 个月 底材 ABS,PC 和 PC/ABS 塑料底材 喷涂方式 空气喷雾 混合比例 主剂:硬化剂:稀释剂=100:8:70-100(重量) 稀释物 70-100% 使用粘性 10-15 秒 干燥时间 通风环境室温下静置 5-10 分钟然后强制烘烤 30-40 分钟60 度 膜厚 10-15 微米 光油光油 类别 聚亚胺脂 储存寿命 12 个月 底材 ABS, ABS/PC 喷涂方式 喷雾. 混合比例 主剂:硬化剂:稀释剂=100 : 22 : 1030(重量) 使用粘度 10-15 sec (IWATA NK-2 Cup at 20-250C)- 干燥 通风环境下 5-10 分钟. 强制烘烤 30 40 min 80oC 或 20-30 mins 1000C 使用寿命 3 hours (200C, 80%RH) 推荐使用工作时间应该小于使用寿命 测试条件 静置天至完全干燥 膜厚 (m) 35-45 、阿克苏弹性漆注意点: 、涂层的厚度较厚,如有转轴等部位须喷涂,应考虑留有余量。 、光油的使用须添加硬化剂,寿命比较的短,试喷调节时应注意用油量,自动线投入少量的油来试喷, 减少浪费,一般生产线要求安装预混装置。 、橡胶漆,没有强制烘烤到完全干燥,或没有静置天,可做正常的装配,但不可做超声波焊接。 、对橡胶漆的硬度要求过高会影响手感,一般为,可不做要求。 、橡胶漆的特点可以提高手机的整机跌落的性能。 、橡胶漆设计标准 检验项目判定实验方法 附着力试验 (划百格试 验) 外观有剥落、 裂痕、起皱分 离等现象且附 着力达到 4B 级以下。 用锋利刀片(刀锋角度为 1530)在测试样本 表面划 1010 个 1mm1mm 小网格,每一条划线应深 及油漆的底层;用毛刷将测试区域的碎片刷干净;用粘 附力 350g/cm2400g/cm2 的胶带(3M600 号胶纸或等同) 牢牢粘住被测试小网络,并用橡皮擦用力擦拭胶带, 以加大胶带与被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及力度;用手抓住胶 带一端,以 1800 迅速扯下胶纸,同一位置进行 2 次相 同试验;结果判定:要求附着力4B 时为合格。 油漆性能 耐磨测试 (RCA 测 试) 不可有: 试验完成后油 漆透底(露出 底材)。 用专用的 NORMAN RCA 耐磨测仪(型号:7-IBB- 647)及专用的纸带(11/16 inch wide 6 或 8 inch diameter ),施加 175g 的载荷,带动纸带在样本表面磨擦 250 个循 环。 硬度测试 不可有:产品 上有 1 条以上 划痕(划破面 漆;即在任意 角度军可观察 到划痕) 用 2H 的中华铅笔,将笔芯削成 5MM 的圆柱形并在 400 目的砂纸上上磨平后,装载专用的铅笔硬度测试仪上 (施加在笔尖上的载荷是 1kg。铅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45 度。),推动铅笔向前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