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聚焦课件ppt课件_第1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聚焦课件ppt课件_第2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聚焦课件ppt课件_第3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聚焦课件ppt课件_第4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聚焦课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体验与探究,真题体验 一、(2011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 _ 答案 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_ _ 答案 “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二、(2011四川眉山)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 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仔细观察上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1分) _ 答案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 4.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_,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_。(2分) 答案 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5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_ _ 答案 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四、(2011江苏无锡)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 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子。,8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_ 答案 (2分)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描写了丰收、富庶的景象(1分),反映了农家安宁平和的生活情景(1分)。 9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_ 答案 (2分)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生动表现了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1分),和社日热闹欢乐的场面(1分)。,五、(2011浙江温州)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0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 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_之情的自然流露。 答案 (2分)依恋(不舍、挽留) 11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_ _。 答案 (2分)示例一: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二: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示例三: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考点涵析,中考的诗词赏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赏析作品的形象:A.诗歌中主人公或诗人自己的形象;B.饱含诗情的自然图景,即意境。中考主要是对人物形象和意象的鉴赏。 2鉴赏作品的语言:A.考查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揭示语言所包含的具体意义;B.分析作品语言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领悟作者抒发 的思想感情。考查的重点是理解诗歌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把握诗人 的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等。 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A.掌握修辞手法;B.掌握表达方式;C.掌握其他表现手法。,整合与点拨,应考链接 一、理解诗歌的形象(意境) (一)常见艺术形象 爱国征战类 1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 国忧民的性格。 2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 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 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 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 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 分子形象。,4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 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思乡怀人类 5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 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热爱自然类 6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 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 空山新雨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二)常见意象 诗是意象的表现,是形象的艺术。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古 诗中,诗人常常赋予一些意象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如冰雪喻忠 贞高洁,杨柳寓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 月亮喻思乡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 凄之情,红豆寓相思之情,竹林寓闲趣,菊花寓高雅之士,莲花 寓君子操行,孤灯寓孤苦之意,秋虫寓凄凉之意。积累和熟知古 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 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二、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 理解诗歌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是鉴赏诗歌的基本要求。初中阶段 涉及最多的有忧国忧民感时伤世、建功报国抒发志向、思念家乡怀念亲 人、寄情山水歌颂自然等。 A忧国伤时。如揭落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 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春望。 B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 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 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曹操的观沧海、陆游的书 愤、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C思乡怀人。如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如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等。 D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 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如 王维的山居秋螟、李清照的如梦令等。,三、品味诗词的语言 (一)鉴赏诗歌,推敲字词是最基本的环节,也是理解诗句的意思、正确把 握诗歌思想内涵的关键,推敲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1意象名词 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 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有送别相 思之情的诗作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等意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 思中“古道”“西风”“瘦马”等几个意象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表现了漂泊天 涯的旅人的愁思,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 2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所具有的特殊韵味。如“夹岸桃花蘸水 开”很传神。蘸(zhn),是沾着水面。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下垂, 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 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 了。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 采菊时的悠闲。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 “见”,传达出诗人超然物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适之情。,3表示修饰的形容词 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写出了春天来 临,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景象;“浅”字写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如 “巴山楚水凄凉地”,一个“凄凉”,写尽了诗人无限辛酸的感情。“枯藤 老树昏鸦”中的“枯”“老”“昏”等词语,渲染了深秋悲凉的气氛,蕴含着诗 人悲苦的秋思。 4数词或量词 在古典诗词中,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常常使用数词,一般情况 上都不是确数。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和 “谁家”用的极其精妙。如“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中诗人描 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因为是远景,“昏鸦数点”写乌鸦绕 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傍晚的景色,具有水墨画的美感。 5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 时,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如“千里莺 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从视觉角度看,红绿映衬,色彩鲜明, 春意盎然。,(二)鉴赏句子 考查的句子往往是名句。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 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鉴赏这些名 句,能够读懂作品,加强我们的文学修养,陶冶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 的精神生活。 赏析句子要从内容出发,鉴赏其寓意、情感等。如“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面对重重困难时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赏 析句子还要从用词特点或者表达技巧入手,或是修辞或是表现手法等等。 (三)语言风格或特色 常见的语言风格或特色的表达词语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 如话等。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清新”“绚丽”“明 快”“含蓄”“简洁”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 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四、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1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寓情 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石灰 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 人间。”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 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 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等。 (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 典,设问,反问,反语等。,典型例题,一、分析意象,把握情感 【例1】(2010河南)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分) _ _ 答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综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分) 答案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例2】 (2008湖北黄冈)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咏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7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闻笛赋:_ (2)烂柯人:_ 答案 (1)怀念故友。 (2)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分) 答案 示例一: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上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示例二:“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锐意进取,“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了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三:原意是:沉船旁边千帆飞驰而过,病树前头万木争荣,春意盎然。新意是:事物在迅速向前发展,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二、品味词句,鉴赏技法 【例1】(2009湖北襄樊)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_的形象。(2分) 答案 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 、高大雄伟) 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_ 答案 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两句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或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例2】(2010浙江湖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浣溪沙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 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浏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3词中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_ 答案 “逐”字描写出了游人追逐画船的情景,表现出喧闹的场面。“出”描写出荡秋千时时隐时现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欢快热闹的气氛。(意思对即可) 4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 _ 答案 看到了作者乐而忘形、沉醉其间的情态。(意思相近即可),三、综合探究 整体感悟,【例1】(2010浙江绍兴)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山村怎样的特点?(2分) _ 答案 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 _ 答案 好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离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例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陂(bi):水岸。漪:水波纺。腔:曲调。,3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分) _ 答案 “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纯朴无邪等)。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 答案 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技法点拨,一、理解诗词的形象(意境) 【典型题例】1.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 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 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 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 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是:(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 (3)揭示作者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 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典型题例】2.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 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 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 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 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 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 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 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 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 作者哀伤的情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