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探讨.docx_第1页
云南省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探讨.docx_第2页
云南省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探讨.docx_第3页
云南省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探讨.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探讨 摘要: 临沧是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虽有巨大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群众生态意识淡薄、资金投入不足等现实困难和瓶颈。因此,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互促、共赢之路,对于实现临沧协调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临沧市 困境 建议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崭新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的重大进步。临沧市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由于工业经济起步晚,环境污染小,空气优,水质好,生态良,山青林茂,区域性原生态生产条件优越。 一、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1、生态基础 2012年,国家批准临沧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云南省首个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地级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1789.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65%;共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5.66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49%。 2、环境基础 一是污染防治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减少1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6.56%,城镇垃圾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0%;全市主要河流、水库水质全部符合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与十一五末相比,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二是资源利用方式逐步转变。全市重点排污行业制糖业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经济、深化污染治理、落实节能减排上探索出了一条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1.25亿元,实现了制糖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全程控制、污染治理向资源化利用、单一经济效益向综合效益三个重大转变,解决了占全市90%以上的工业废水COD排放问题。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2012年全市8县(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临沧市中心城区烟控区、噪达区覆盖率分别达91.3%和80.26%。 3、制度基础 临沧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临沧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关于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建设森林临沧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等,为全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1、自然条件的制约 局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破坏依然突出。比如:临沧耿马县92%的国土面积是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0%,是临沧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地质灾害严重;人为不合理的干扰仍然存在,森林面积虽有所增加,但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植被生态防护功能不足,生物入侵和有害生物严重,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艰巨。 2、思想观念的制约 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全民维护生态安全的家园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不够强。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部分干部群众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足,生态观念仍然较为淡薄。环境保护仍然以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为主线,尚未转化为企业和公众的自觉行动。环保宣传教育、生态创建意识、绿色消费理念和绿色创建活动力度还不够,尚未形成全民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3、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制约 全市经济规模小、质量差、结构不合理,粗放型经济仍占主导,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行业集约化程度不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约因素多,经济发展压力大。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量增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持续加大。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生态环境主要以自我修复和自我更新为主,环境治理落后于经济发展。 4、其他制约因素 一是对各级政府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考核机制体制不健全,过于看重对GDP的考核评价,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评价相对缺失。二是自然资源权属不清、责任不明。相关资源产权制度的政策法规不配套,产权化制度与渠道不完善,产权市场化程度低,权属与功能存在错位。三是自然资源用途管理和监管不到位。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过低,没有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保护和管理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四是生态补偿力度不足,补偿领域窄、措施少,资源价格和现有补偿标准不能客观反映资源消耗和环境效益。五是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区域生态较为脆弱,边建设边破坏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 三、推进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1、避免对生态文明内涵理解的两种误区 一种误区是将生态文明内涵仅仅停留在生态层面上。从理论上讲,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不仅包括生态建设,还应包括形成节约型消费模式、发展生态产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等多领域、多层次、多视角的建设内容。以生态市建设为例,生态立市只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步,第二步是通过生态立市确立战略目标,利用生态建设成效和基础,将生态立市逐渐转向生态富市,在生态富市的基础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强市。另一种误区是将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作为对立矛盾的文明来理解。生态文明在文明的物质内容上虽然不能超越更不能抛弃工业文明,但是它却可以利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和创富能力去弥补工业文明自身的不足。生态文明既不反对技术进步和技术运用,更不反对经济增长,甚至认为没有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生态文明。 2、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发展理念 为使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要尽快建立研究机构,研究和传播生态文明理论,总结和推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曝光突出问题、征集意见建议、收集各类信息。在广大农村(社区)开展环保讲座,发绿色倡议,宣传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意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文艺活动等形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编排成各类文艺节目,在茶余饭后、农闲时节和传统节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理念宣传到广大群众心中。 3、抓住目前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机遇 一是党的十八大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将继续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临沧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保护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桥头堡前沿窗口战略的实施。云南省作为加快推进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必然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而临沧市是桥头堡前沿窗口,对生态环境建设有重要要求。三是森林临沧的建设。根据临沧市的资源和优势,市委市政府确定以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为理念,围绕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合理的森林城镇体系,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人文林业、景观林业,建设森林临沧,提升林业的生态、经济、固碳、保健、美化功能。 4、培育绿色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围绕把蔗糖、茶叶、核桃、咖啡、澳洲坚果五个产业打造成云南第一,把木竹、烤烟、橡胶三个产业打造成全省最优,实现畜牧业、渔业跨越发展的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南汀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二是加快发展绿色工业。围绕构建绿色工业体系发展目标,加快绿色生物加工业发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蔗糖、制茶、酒及饮料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壮大水电、矿产、建材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林产品加工业、轻纺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三是加快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立足临沧的旅游资源优势,以世界佤乡、天下茶仓、恒春之都、大美临沧为品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强做大临沧市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把临沧市打造成体验边地风情、成就创业奇迹,领略美丽文化、迸发快乐激情的天堂,全国重要的边地旅游目的地。 5、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生态制度文明建设 一是完善法制管理机制。加快完善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管体系以及全面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建设,并将其纳入市、县(区)人大生态文明建设立法的重要日程。加强资源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力量和软硬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司法力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二是完善经济调控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生态破坏限期恢复和经济补偿制度。加大对生态补偿的财政投入,探索转移支付、对口支援、专项补贴等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逐步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其它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实行生态补偿。落实财税政策,鼓励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环保产业发展,支持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项目实施。三是完善生态投入机制。坚持多元化投入,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充分运用财政贴息、投资补助、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手段,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引导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外来资本、金融信贷和国际援助资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职和离任生态文明建设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终身制。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环境指标权重,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在现行考核指标中,更加突出对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市(镇)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城市(镇)声环境功能区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