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阴实验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主备:姚丽 执教:孟跃华教学时间:2012.2.272012.3.2教学内容:5 卢沟桥的烽火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3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 教学准备:诗歌卢沟桥怀古、“卢沟桥事变”的历史纪录片;布置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有关背景。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传承诵读:唐诗: 出 塞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认真听松花江上这首歌,听完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九一八”相关的事件,了解当时的形势。2.朗读诗歌卢沟桥怀古 东方破晓透曦微,晓月卢沟淡夜晖。名利拘人尘滚滚,春光逐岸草菲菲。千年不返波涛速,百代空归涕泪挥。今日凭栏一回首,犹闻枪炮撼心扉。看到这诗名,想到诗意,你有什么触动吗?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卢沟桥事变”,结合学生的发言情况,讲解当时的情景。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3揭题质疑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书课题)解题:“烽火”指什么? 预设: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现在多指战争或战火“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卢沟桥烽火,指的是在卢沟桥发生的战争。课文是怎样叙述的,我们学习课文。二、初读指导 1.学生汇报搜集的有关历史材料。 2.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观看“卢沟桥事变”的历史纪录片)3.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4. 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认读。魔爪 咽喉 挑衅 日寇 歼灭硝烟 呐喊 处在 妄图 控制 震耳欲聋 狼狈而逃 众寡悬殊 同仇敌忾(2)指名分节读课文。(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引导学生根据思考题朗读课文,思考分段。5.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3)交流:第一段(1)写当前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具体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号召力量。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的序幕。三、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 2老师范写难写的字。 3学生描红。 4评议反馈。四、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第二课时传承诵读:唐诗: 出 塞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导入学习课文: 1齐读课题。 21937年7月7日,对于卢沟桥来说是极不平常的一天,为什么呢? 二、学习23小节,感知事件的发生,体会日军的卑鄙,驻军的正义。 1自由读23小节,说说你从这两小节中获得了什么信息?预设:读出敌人早有防备,蓄谋已久。他们蛮横无理,不可一世。2交流: 要点:1、敌人蓄谋已久,“搜查”只是借口,夺下卢沟桥是真实目的。2、抓“蓄谋已久”探究,感知句群:(1)“1937年7月7日向卢沟桥摸来”;(2)“日军恼羞成怒”体会“偷偷、摸来”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感受日寇的卑鄙行径。3、感受驻军的正义:“严词拒绝”如何拒绝?“立即开枪还击。3有感情朗读。 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你如何认识我军的“暂时”退守?以退为进 ,了解我军的果断,感悟作者的肯定、赞许之情。三、学习45小节,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 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1自由读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的句子,用 “ ”划出写我军的句子,并简要写写你的收获。 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3交流: 要点:(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 地扑。体会读。(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4)我军的英勇、足智多谋,团结一致:“早有防备”,“英勇的中国驻军”,“当天晚上”-体会“悄悄、进发”中包含的感情色彩。“我们的援军”体会朗读。(5)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齐声呐喊、两面夹击4引读体会: 5小结。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齐声呐喊、两面夹击 四、采用引读法学习6-7小节: 1引读: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 思考:“天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是否可以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预设:不可以调换位置,因为它们的范围越来越大。三个“!”更突出此时危机万分。2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3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 4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2) “序幕”是什么意思?预设:序幕: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人物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3) 你怎样理解这个“全面?”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 “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相近词语替换一下吗?预设:红红火火、蓬蓬勃勃(5) 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五、升华认识: 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 总结:卢沟桥事变历史向我们表明,敌人是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数据时代企业市场定位策略2025年可行性分析报告
-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6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灌南县2026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河北省廊坊市物理八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肇庆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 船舶消防维护管理办法
- 节能目标考核管理办法
- 芜湖私募基金管理办法
- 茶楼客户预定管理办法
- 荣昌英才服务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GB/T 5210-2006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 刑事模拟法庭案例一审受贿案
- 口腔科常用器械图谱结构及功能介绍课件整理
- 应急管理专题讲座(二)
- 六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第3课时) |译林版(三起) (共26张PPT)
- 思想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
-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含教材分析
-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验收表(范本模板)
- 主要负责人任职证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