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块组合滚动练14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扑蝴蝶赵师侠清和时候,薰风来小院。琅玕脱箨,方塘荷翠飐。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园林绿阴初遍。景何限。轻纱细葛,纶巾和羽扇。披襟散发,心清尘不染。一杯洗涤无馀,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注琅玕:翠竹的美称。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以景物描写为主,薰风来院,琅玕脱箨,方塘荷翠,清新雅致又不乏生机。B下片以抒情为主,“纶巾和羽扇”化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向往。C“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句式倒装而形成的错位结构具有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D“一杯洗涤无馀”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绪在饮酒中得以释怀,表现了其淡泊名利的心境。解析B项,“纶巾和羽扇”没有化用典故,也没有“表达了词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向往”,词人意在表达自己的不俗装束与不凡气度。答案B2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形象。(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生应首先确定人物形象体现在哪些语句中。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从景物特点中可见词人的心性品格;下阕直写词人形象和情怀,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然后用一些准确的词语概括出词人的形象特点即可。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位雅致洒脱、心境明澈、超脱而不慕名利的词人形象。词人对所写之景的喜爱,如薰风来院,绿竹翠荷,侧面烘托了词人的情趣和雅致。词人轻纱细葛、羽扇纶巾、披襟散发的装束中自有一份洒脱和不凡气度。“心清尘不染”“洗涤无馀”“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内心明澈、不慕名利的超脱心境。二、名句名篇默写(6分)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坚守正道来表明自己的心志的句子是“_,_”。(2)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3)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自己身着粗袍敝衣处于衣着华丽的同舍生之间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解析易错字:(1)伏;(2)盈,卒;(3)奉。答案(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柴门小院王本道记忆的底片中,似有幅图画,那是一棵老树掩映下的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院墙底部砌有尺把高的青石,上部多由稀疏的树木枝条拼凑而成,高不盈米。院门十分简陋,由薄薄的木板条钉制而成,门上无锁,通常是四敞八开的,夜间也只是虚掩着。透过院墙和院门的缝隙,清晰可见院中栽种的瓜果菜蔬、欢蹦乱跳的鸡鸭猫狗、墙上挂着的农具、墙角立着的磨盘,还有那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和红艳艳的辣椒。有时候,能看到院里老人拉着幼小的孩子蹒跚学步,系着围裙的女人安静地择菜,“咯咯咯”地召唤着鸡鸭吃食这是当年我在辽南山区插队时,每天都司空见惯的柴门小院。这样的柴门小院,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计其数,千百年来,它们供一代代子民繁衍生息。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到十年寒窗、面壁苦读,一个个孩子在柴门的进进出出中长大成人,而后告别小院,走上各自的人生舞台。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柴门小院怀有厚重的情感,寄托了无限情思,无论走到哪里,无不葆有质朴的家国情怀,涌动着割舍不断的乡愁。那一幢幢质朴无华的柴门小院,演绎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续写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交加的夜晚,出门在外的游子归心似箭,远远看见柴门内微弱的灯光,听到门前的犬吠,那是何等温暖与亲切。“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诗圣杜甫在饱受安史之乱的磨难之后,与家人久别重逢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柴门虽然简陋,但是它淡泊宁静,里里外外的人和事都清晰可见。“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当年那位风流倜傥的才子崔护,若不是透过柴门的缝隙,一睹那位面若桃花的姑娘的风采,如何能最终成就一段佳话?在中国,由于“门第”观念,“门”有着诸多讲究,历来颇受重视。旧时男女谈婚论嫁,首先想到的是“门当户对”,女孩子出嫁被称作“出门子”,迎娶新媳妇称为“过门”。而“门”的种类更是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所有的门中,柴门当属造型与材质最为简陋、价值最为低廉的,却也是数千年来中国老百姓用得最多的门。近30多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华夏大地随处可见“向阳门第春长在”。然而有一段时间,一些“先富”起来的人们对于“门”的内涵有过误解。他们过分注重装点“门面”,门楼越砌越高,金碧辉煌,且户户朱红的大门终日紧锁,只留一个“猫眼”用以察看外面的动静。一幢幢封闭的宅院如同一座座戒备森严的堡垒,让人望而生忧,望而生畏,寄托着游子乡愁的那一个个小院已无从可寻。一个秋日,在从红海滩归来的途中,我顺路去了盘锦市大洼区石庙子村。距村口不远处,就看到几户乌瓦白墙的民居,透过柴门和院墙的缝隙,清晰可见院中栽种的五彩斑斓的鲜花,以及几株硕果盈枝的苹果树、梨树、枣树。我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插队的村庄,见到了那一个个修缮一新的柴门小院。在那里,我与知青同学们交谈、嬉戏,周遭树上是熟透的苹果、红枣、香梨,秋意正浓。朦胧之中,辽南山区的那些柴门小院,与如今我生活的辽东湾的乡村小院连成了一片,与祖国江南塞北广袤土地上所有的柴门小院连成了一片华夏大地上,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柴门小院,蜿蜒曲折,一直通向遥远的地平线,如同古老的大河、大江,绵延不绝。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引用杜甫、崔护等人写到柴门的诗篇,不仅丰富了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而且也从艺术作品塑造形象的角度展现了柴门小院另一番风采。B作者当年作为知青来到辽南山区插队,每天住在柴门小院之中,生活虽艰辛苦闷但也不乏乐趣,故能将记忆中普通的小院写得生动形象,别有趣味。C受“门第”观念影响,中国人对“门”很重视,由此衍生出“门当户对”“出门子”等熟语。与其他种类的门相比,中国农村的老百姓用得最多的就是柴门。D“门上无锁,通常是四敞八开的”与“朱红的大门终日紧锁,只留一个猫眼”,表面上说两种不同形式的门,背后却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心态。解析B项“生活虽艰辛苦闷”在文中没有依据。答案B5文章开头不惜笔墨重点描绘了记忆中的柴门小院,作者笔下的柴门小院有何特点?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对柴门小院特点的概括,可以从表现出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的生活两个角度概括。作者写柴门小院,表现出对这种过往生活的怀念,与“过分注重装点门面,户户朱红的大门紧锁”的现象形成对比,有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答案小院的特点:院墙古朴低矮,院门简陋敞开,院内生活气息浓厚。作用:表达作者对乡村朴素生活的怀念留恋。与下文柴门小院近年的逐渐消失形成对比,引起人们的思索,有提示主旨的作用。用精细的笔触描绘出了柴门小院的温馨,既开篇点题,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任意两点即可)6柴门小院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更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和精神,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括文中的柴门小院具有哪些内涵。(6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探究散文的主题内涵。从文章内容看,“柴门小院”不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寄托着人们的家园情怀。探究时,可围绕题目的提示,结合作者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月嫂育儿嫂专业服务市场供需矛盾与解决方案报告
- 2025-2030智能水表城乡普及率差异与阶梯水价政策及基础设施REITs案例分析
- 2025-2030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OA使用培训课件》
- 2025行政助理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数据分析师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VH4127-TFA-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人工智能末考试题及答案
- 铆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 邮政储汇业务员高级技师理论知识试卷5套(完整版)
- 压力性尿失禁
- YS/T 420-2000铝合金韦氏硬度试验方法
- SB/T 10029-2012新鲜蔬菜分类与代码
- 第一章-X射线衍射分析
- GB 21670-2008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评估表
- 2023年ADA糖尿病标准化诊疗指南
- 燃气专项规划调研资料汇总信息
- 肠造口患者的饮食
- 压力容器使用管理制度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