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一、导入 同学们,步入高中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应当树立远大理想,心怀天下。今天,我们来看一代伟人毛泽东年轻时的理想抱负。“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小时候的一首立志诗可见他抱负远大。毛泽东年轻时求学长沙,后再经过长沙,故地重游,回忆往事,以“沁园春”为词牌,作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年轻时理想与抱负的诗作沁园春长沙。介绍“词”的有关知识(达标训练P3) 二、读课文(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 试读范读听读齐读 三、悟课文:初读诗歌,你感悟到了什么?有何发现?(问题引导) 1 1)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关键要点:写景、叙事、抒情 上阕写景,下阕叙事。) 2 2)先了解抒情方式 答: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就长沙的内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3 3)那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怀人忆事抒情?答: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4 4)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学生各抒己见)5 5)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用些成分省略,上阕前三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怎样?交代了什么?答: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译文:在这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时令、地点、背景)66)这里将“独立”置前。“独立”这个词好像不符合毛泽东豪迈、潇洒的个性,是不是降低了词的格调?答:不是,而是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 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继续分析看下去。7 7)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些景物,景物画面有什么特色?由沁园春 雪引出“沁园春”这词牌名上下阕各有一个统领的字。8 8)由“看”字领起的秋景,统领到哪一句?答:万类霜天竞自由9 9)这七句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怎样?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看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鹰击长空 仰视 鱼翔浅底 俯瞰 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静到动作者由远望到近观,由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视野开阔,“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为下文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1010)在这些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答:遍:红得广染:红得深透,色彩(秋色)浓重透:强调水的清澈争:渲染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热闹气氛) “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勇猛之状;“翔”:突出鱼儿自由、轻快之态。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1111)除了这些动词之外,还有哪些修饰语用得富有表现力?答:“万”“遍”“层”“尽” “漫”渲染了景色的范围之广; “透”写出了江水的碧绿、清澈;“百”形容江面船只之多。1212)小组交流作业: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段景色。要求:A、意思完整,但不能流于翻译; 2 B、展开联想,可以加入自己想象的事物,适当调整语序; 3 C、注意语言的准确和优美。译句“看万山红遍竞自由”远看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湘江,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在高空展翅高飞;俯视水中,鱼儿欢乐、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机勃勃的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意象”阐释:上阕的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 上阕的意境:画面壮阔、色彩绚丽、生机盎然上阕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乐观热烈的态度,奋发向上的豪情壮志 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 一切景语皆情语 艺术手法:景中寓情 1313)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答:岁月轮回,春秋代序,万物枯荣,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可是作者以一种豪迈的情怀,大胆提出“怅寥廓,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积极思考。 怅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作者也因感慨祖国山河寥廓而发出深沉的思考: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谁主沉浮谁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即革命领导权归谁1414)译上阕后三句:答: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小结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上阕:写眼前景 抒心中情)1515)作者回答了上阕的问题没有?答案是什么?答:同学少年 领字恰1616)下阕叙事,所叙何事?答: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头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小组讨论:1717)“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是一群怎样的青年?(展现了诗人这些青年怎样的精神风貌?)答:毛泽东年轻时求学长沙,与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等一大批有志青年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恰:同茂 年轻有才华 (青春年少)书遒 奔放热情强劲有力 (热情奔放、才华出众)指点江山 关心国家命运 (关心国家)激扬文字 敢于斗争 (无畏无惧)粪侯 蔑视反动军阀(如:1915年袁世凯称帝,毛泽东曾印发反袁小册子,开展斗争;1 1916年直接组织和领导了驱逐镇压“五四”运动的军阀张敬尧 出湖南的运动等等)1718)用自己的话说说“恰”字总领的七句:答: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既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1819)最后三句意思是什么?答: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高浪急,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1920)展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风貌?答:实写回忆当年在此游泳的情景,既是深情的怀念,同时也虚指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显示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2021)如此年轻有才华、奔放热情、关心国家命运、敢于斗争的青年一代,能否主宰这个世界呢? 答:“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词人巧妙地以设问形式,与前几句一起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所以“怅寥廓,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三句在本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022)哪些字词可以体现这些情感?答:从“曾”“忆”“往昔”等词语可以看出。小结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也形象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下阕:胸怀博大 气魄豪迈 艺术手法: 情中显志2023)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四、导思维(探究一) 诗歌情感主旨的探究。 2124)这是一首描写“秋”的诗作,古人写秋的诗歌中,你能举出一两句吗?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操短歌行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红楼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225)这些诗句写秋,“秋”有何特点?答:萧瑟、悲凉、苍凉、伤感2326)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又有何特点呢?答:画面开阔、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生机盎然 2427)想一想:同是以秋为题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学生思考、交流) 五、思课文(探究一) 讨论明确: A. A.作者对景色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于立意。(提示:见达标训练)B. B.毛泽东与其他古代文人不同。(封建文人与时代革命者) C. C.毛泽东创作此词的时代特殊。(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2428)全诗的“诗眼”是什么?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结 论1:阅读方法:阅读了解一首诗,我们要做到什么呢?(知人论世) 情感主旨:作品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表达出诗人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齐读全词。(全班)(体会情感) 想一想:要体会一首诗的情感主旨,还有什么方法?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画面开阔、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生机盎然。表达的情感是高昂的、积极向上的。 结 论2:(一切景语皆情语) 总 结: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10二、读课文(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 试读范读听读齐读 三、悟课文:初读诗歌,你感悟到了什么?有何发现?(问题引导) 1)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关键要点:写景、叙事、抒情 上阕写景,下阕叙事。) 2)先了解抒情方式 答: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就长沙的内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3)那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怀人忆事抒情? 答: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4)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学生各抒己见)5)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用些成分省略,上阕前三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怎样?交代了什么? 答: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译文:在这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时令、地点、背景)6)这里将“独立”置前,“独立”这个词,好像不符合毛泽东豪迈、潇洒的个性,是不是降低了词的格调?答:不是,而是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 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继续分析看下去。7)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些景物,景物画面有什么特色?由沁园春 雪引出“沁园春”这词牌名上下阕各有一个统领的字。8)由“看”字领起的秋景,统领到哪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9)这七句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怎样?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看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鹰击长空 仰视 鱼翔浅底 俯瞰 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静到动作者由远望到近观,由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视野开阔,“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为下文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10)在这些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答:遍:红得广染:红得深透,色彩(秋色)浓重透:强调水的清澈争:渲染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热闹气氛) 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勇猛之状;翔:突出鱼儿自由、轻快之态。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11)除了这些动词之外,还有哪些修饰语用得富有表现力?答:“万”“遍”“层”“尽” “漫”渲染了景色的范围之广; “透”写出了江水的碧绿、清澈;“百”形容江面船只之多。12)小组交流作业: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段景色。要求:A、意思完整,但不能流于翻译; B、展开联想,可以加入自己想象的事物,适当调整语序; C、注意语言的准确和优美。译句“看万山红遍竞自由”远看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湘江,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在高空展翅高飞;俯视水中,鱼儿欢乐、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机勃勃的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意象”阐释:上阕的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 上阕的意境:画面壮阔、色彩绚丽、生机盎然上阕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乐观热烈的态度,奋发向上的豪情壮志。 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 一切景语皆情语 艺术手法:景中寓情 13)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答:岁月轮回,春秋代序,万物枯荣,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可是作者以一种豪迈的情怀,大胆提出“怅寥廓,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积极思考。 怅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作者也因感慨祖国山河寥廓而发出深沉的思考: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谁主沉浮谁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即革命领导权归谁。14)译上阕后三句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小结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上阕:写眼前景 抒心中情15)作者回答了上阕的问题没有?答案是什么?答:同学少年 领字恰16)下阕叙事,所叙何事?答: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头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小组讨论:17)“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是一群怎样的青年?(展现了诗人这些青年怎样的精神风貌?)答:毛泽东年轻时求学长沙,与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等一大批有志青年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恰:同茂 年轻有才华 (青春年少)书遒 奔放热情强劲有力 (热情奔放、才华出众)指点江山 关心国家命运 (关心国家)激扬文字 敢于斗争 (无畏无惧)粪侯 蔑视反动军阀(如:1915年袁世凯称帝,毛泽东曾印发反袁小册子,开展斗争;1916年直接组织和领导了驱逐镇压“五四”运动的军阀张敬尧出湖南的运动等等)18)用自己的话说说“恰”字总领的七句:答: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既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19)最后三句意思是什么?答: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高浪急,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20)展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风貌?答:实写回忆当年在此游泳的情景,既是深情的怀念,同时也虚指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显示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21)如此年轻有才华、奔放热情、关心国家命运、敢于斗争的青年一代,能否主宰这个世界呢? 答:“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词人巧妙地以设问形式,与前几句一起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所以“怅寥廓,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三句在本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2)哪些字词可以体现这些情感?答:从“曾”“忆”“往昔”等词语可以看出。小结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也形象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下阕:忆过去事 言心中志艺术手法: 情中显志胸怀博大 气魄豪迈 23)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四、导思维(探究一) 诗歌情感主旨的探究。 24)这是一首描写“秋”的诗作,古人写秋的诗歌中,你能举出一两句吗?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操短歌行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红楼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5)这些诗句写秋,“秋”有何特点?答:萧瑟、悲凉、苍凉、伤感26)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又有何特点呢?答:画面开阔、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生机盎然 27)想一想:同是以秋为题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学生思考、交流) 五、思课文(探究一) 讨论明确: A. 作者对景色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于立意。(提示见达标训练P3)B.毛泽东与其他古代文人不同。(封建文人与时代革命者) C.毛泽东创作此词的时代特殊。(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28)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结论1:阅读方法:阅读了解一首诗,我们要做到什么呢?(知人论世) 情感主旨:作品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表达出诗人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齐读全词。(全班)(体会情感) 想一想:要体会一首诗的情感主旨,还有什么方法?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画面开阔、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生机盎然。表达的情感是高昂的、积极向上的。 结论2:(一切景语皆情语) 总 结: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雨巷教案教学过程: 一、走近雨巷,留神初读 1、引入新课: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 2、作者简介:见课件 3、写作背景:见课件4、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感觉一下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讨论明确:生1:这是一首爱情诗。 生2: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5、齐读课文,留心下边的问题: 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诗中写了背景道具:油纸伞、雨巷、丁香(花)、篱墙人物形象:我、丁香姑娘油纸伞: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着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于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独特的意象。 雨 巷: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 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丁 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美丽 高洁 冷艳 愁怨 哀婉丁香姑娘: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美丽高洁 丁香一样的芬芳 美丽、高洁 三丁香一样的忧愁 位 在雨中哀怨, 哀怨彷徨 一 哀怨又彷徨; 体她静默地走近 愁怨,忧愁,哀怨, 的走近,又投出 彷徨;冷漠,凄清, 象太息一般的眼光, 又惆怅;太息,凄婉迷茫; 愁怨 征她飘过 静默,消散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丁香先生(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表现诗人对理想,我希望逢着 人生和美好事物一个丁香一样的 的追求。结着愁怨的姑娘。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表面上是说姑娘,实际上像我一样, 是在说诗人自己。他因为像我一样地 理想难以实现,心情是冷漠,默默彳亍着 凄清又惆怅的。冷漠,凄清,又惆怅。 问:既然诗人的理想难以实现,诗人有是否从此消沉而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呢?诗 丁 虽 以 仍 的撑着油纸伞,独自 人 香 然 实 然 追彷徨在悠长,悠长 继 一 理 现 怀 求又寂寥的雨巷, 续 样 想 , 着 和我希望飘过 追 的 渺 但 对 憧一个丁香一样地 寻 姑 茫 诗 理 憬结着愁怨的姑娘。 着 娘 难 人 想 。小结丁香先生: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又带着淡淡忧愁的姑娘,这个姑娘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又希望自已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惆怅”,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一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表现了理想幻灭后空虚和伤感的心境。诗人把美好生活模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般美,又像梦一般远去。 本诗主题: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二、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1、 品味语言我: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雨巷:悠长、寂寥、颓圮、哀曲、丁香姑娘: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 教师口头提示:这些词语是表示动作、情绪、物态的,选出你认为用得很好的来说说。 学生答问: “希望”,写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是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 三、总结诗歌内容:时间:暮春凄婉 伤感地点:小巷悠长 幽深 寂静 颓圮情景:细雨空蒙 迷离 道具:油纸伞复古 怀旧 神秘故事:我在雨巷想逢着一个丁香姑娘人物:丁香姑娘我在雨巷想逢着一个丁香姑娘 丁香先生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我铭记你遗憾时的忧伤主题: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伤感忧愁和迷惘原因探究: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 1、失恋的痛苦: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2、现实的黑暗: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五矿校招真题及答案
- TCSAA 36-2024 航空科普教育 中小学无人机赛事活动用要求
- 暖气模板采暖合同范本
- TCIECCPA 101-2025 零碳智慧物流园区 建设与运营指南
- T∕BEA 43009-2025 非相干扩频测控基带测试设备测试方法
- 楼下火灾赔偿协议书
- 棒冰送货工合同范本
- 校外培训聘用合同范本
- 临时雇佣安全协议书
- 水务集团聘用合同范本
- 建筑工程质量员课件
- 2025年山东滨州市无棣县丰达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风电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流程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 课件
- 风机维修合同协议
- 酒类公司食品安全培训
- 《高级氧化技术》课件
- 运维公司保密管理制度
- 变电站GIS组合电器安装工程风险识别及预防措施
- 汽车维护与保养作业指导书
- 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