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糖尿病联盟对于血糖 管理的建议,关于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成立于1950年的非政府学术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在全球负责糖尿病事务的最高机构 IDF使命:促进全球性的糖尿病关护、预防、治疗 IDF网站:www.IDF.com,近年IDF重要的血糖管理建议,特点: 面向全球2型糖尿病人群制定 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参考近5年来国际上出版的指南、meta分析及相关刊物制定相关建议 根据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及不同医疗资源制定3个等级标准,IDF2型糖尿病全球指南(2005),Standard Care 标准关护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 针对医疗服务条件良好,医疗资金充足的国家与地区,Minimal Care 基本关护 最低水平的关护 针对药物、医疗人员和技术等医疗资源有限的国家与地区,Comprehensive Care 综合关护 以循证医学基础 针对医疗水平较高的国家与地区,全球指南推荐的三个等级医疗标准,按照不同国家经济和卫生体系状况 将所有建议分为3个级别,全球指南建议的血糖控制目标,血糖控制目标: HbA1c6.5% 空腹指血血糖6.0 mmol/L(110 mg/dl) 餐后12小时指血血糖8.0 mmol/L(145 mg/dl),全球指南糖尿病治疗:生活方式干预,饮食: 专家指导下制定个体营养需求方案 严格限制高糖、高脂食物及酒精的摄入 运动: 增加体育运动时间与频率,每周3-5次,每次30-45分钟 每周体育运动时间累计120分钟,全球指南: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1),二甲双胍 除非有证据显示肾功能不全,推荐二甲双胍作为起始用药,用药初期用药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耐受性,并随时监测肾功能 磺脲类 当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水平不佳时,或在非肥胖患者可选择磺脲类作为一线用药 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类 在对胰岛素敏感,生活不规律的患者可作为磺脲类的替代,全球指南: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2),噻唑烷二酮 其他药物控制血糖水平不佳时,与其他药物联用 噻唑烷二酮+二甲双胍 对二甲双胍无法耐受的患者,噻唑烷二酮+磺脲类 噻唑烷二酮+二甲双胍+磺脲类 但应注意噻唑烷二酮引起的心衰等不良反应,提醒患者噻唑烷二酮可能引发水肿 -糖苷酶抑制剂类 糖苷酶抑制剂可作为备选,或用于对其他降糖药无法耐受的患者,“ 制定IDF指南的专家绝大多数均来自欧美国家,在属于中国所在的亚洲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中,仅有韩国和香港的各一名专家参予。”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年32卷第2期) “如何理解不同的糖尿病指南 ”纪立农教授,IDF对于西太区血糖管理的不同建议,IDF西太区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世界上超过60%的糖尿病人群居住在西太区,这一区域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明显有别于欧洲和其他地区。,西太区包括哪些国家?,包括: 澳大利亚、文莱、柬埔寨、中国、库克群岛、斐济、日本、基里巴斯、老挝、马来西亚、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蒙古、瑙鲁、新西兰、菲律宾、韩国、萨摩亚、新加坡、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卢、瓦努阿图、越南,血糖控制目标:同全球指南,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情况,考虑个体危险因素制定。,饮食控制标准及建议,体重控制 超重患者3-6个月内体重减轻5-10% 合理饮食结构 碳水化合物:50%-55% 脂肪:不超过30% 蛋白:15%-20% 严格控制饮酒 不超过1-2标准杯/天(1标准杯约含酒精10g) 严格限盐 小于6g/天,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方案: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饮食,体育锻炼和控制体重,血糖控制未达标,加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未达标,加用一种或多种降糖药:噻唑烷二酮、磺脲类*、格列奈类*、-糖苷酶抑制剂类,血糖控制未达标,加用胰岛素*,*磺脲类与格列奈类不能联合用药 *某些国家中不赞同胰岛素与噻唑烷二酮联合用药,饮食,体育锻炼和控制体重,血糖控制未达标,加用一种或多种降糖药: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磺脲类*、格列奈类*、-糖苷酶抑制剂类,血糖控制未达标,加用胰岛素*,*磺脲类与格列奈类不能联合用药 *某些国家中不赞同胰岛素与噻唑烷二酮联合用药,药物治疗方案:非肥胖糖尿病患者,阿卡波糖列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阿卡波糖治疗不增加体重,甚至可以达到体重减轻的效果,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阿卡波糖可作为一线降糖药物,并可与磺脲类、二甲双胍和胰岛素联用,阿卡波糖可以使HbA1c降低约1%。,IDF在全球与西太区对血糖管理建议的异同,血糖管理目标相同:HbA1c应小于6.5 血糖管理流程不同 全球指南无论在肥胖与非肥胖均选择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 西太区血糖管理建议在非肥胖患者各种口服降糖药均可选择 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血糖管理应充分考虑地区特点,IDF2型糖尿病预防共识(2007),目的: 在所有糖尿病干预研究总结和提炼基础上制定,将众多糖尿病干预的循证的循证医学证据应用于临床,预防糖尿病发生并延缓其进展,同时降低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International Diabetes: a consensus on type 2 diabetes prevention,背景:糖尿病预防重要循证研究,IDF2型糖尿病共识建议:一般人群,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保持正常体重 亚洲成人BMI23kg/m2者应保持正常体重,和/或减重510 儿童在身高正常范围情况下保持健康体重,IDF2型糖尿病共识建议:高危人群,高危方案 第一步:筛查高危人群 第二步:评估风险 第三步: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2型糖尿病,药物干预,并非所有需药物干预的IGT个体都推荐二甲双胍 除了普通的禁忌症,二甲双胍在肾病、肝病、贫血的患者都易引发乳酸酸中毒,因此应慎用 DPP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效果不佳 在BMI较低时(2230kg/m2之间)降低风险仅3 阿卡波糖对于能够耐受胃肠道反应的人群是值得考虑的 PPAR激动剂鉴于其增加体重,增加心衰等副作用,暂不推荐作为常规使用,DPP 研究: 二甲双胍的疗效取决于基础BMI和年龄,N Engl J Med 2002;346:393403.,二甲双胍在年龄60岁或BMI 30kg/m2的患者中效果较差,STOP-NIDDM研究: 拜唐苹降低糖尿病发病率与年龄性别无关,P值,25 %,0.0015,21 % 31 %,0.0559,0.0084,23 % 29 %,0.0382 0.0089,24 % 30 %,0.0269 0.0115,0,0.5,1.0,1.5,2.0,有利于阿卡波糖,总体,年龄 (岁), 55 55,性别,男 女,BMI (kg/m2), 30 30,有利于安慰剂,发病率降低,Lancet 2002;359:20727.,指南: STOP-NIDDM研究结果明确支持: 能够耐受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接受阿卡波糖治疗,能够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并具有潜在的心血管受益,Rosiglitazone,Placebo,Weight (Kg),BMI (Kg/m2),Rosiglitazone,Placebo,P 0.0001,P 0.0001,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预防糖尿病以体重增加为代价,Presentation on ADA 2007 67th Annual Scientific Sessions,噻唑烷二酮增加充血性心衰发生风险,P=0.003,患者发生例数,Presentation on ADA 2007 67th Annual Scientific Sessions,指南特别指出: DREAM 2-3个月洗脱期研究结果证实:罗格列酮延缓而并非预防糖尿病发生。,从干预安全性分析药物选择,在中国从干预效果分析药物选择,43%,87.8%,76.8%,糖尿病的发生率(%),中国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1, 17(3): 131-4.,阿卡波糖组为50 mg 每日3 次,二甲双胍组为0. 25 g 每日3 次,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a consensus on type 2 diabetes prevention,生活方式干预方式和药物干预都是可取的,应首选生活方式干预 针对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干预药物,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Postmeal Glucose,首个国际餐后高血糖指南 IDF餐后高血糖指南(2007),目的 展示餐后高血糖与并发症关系的研究成果 推荐1型和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管理方法 资料来源 荟萃分析 循证综述 临床试验 队列研究,核心内容,餐后血糖是否有害? 控制餐后血糖是否有益? 如何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 餐后血糖控制目标及其监测,餐后血糖升高先于空腹血糖升高,8%HbA1c9%,HbA1c9%,7%HbA1c8%,6.5%HbA1c7%,HbA1c6.5%,Diabetes Care 2007; 30:263,经年龄、医疗中心、性别、胆固醇、BMI、收缩压和吸烟校正,DECODE Study Group. Lancet 1999,餐后血糖对全因死亡的预测性优于空腹血糖:DECODE研究,DECODE Study Group, Lancet 1999,心血管死亡危险的增加 (%),11.1mmol/L,2小时血糖,7.811mmol/L,7.8mmol/L,41,66,136,空腹血糖 7.8mmol/L (n=1,275),心血管死亡危险随餐后血糖水平增加而增加:DECODE研究,餐后高血糖是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DECODA研究,Diabetologia 2004;47:38594.,餐后高血糖与多种疾病和病理状态关系密切,餐后高血糖与IMT厚度增加密切相关 餐后高血糖增加视网膜病变风险 餐后高血糖使心肌血容量降低,心肌血流减缓 餐后高血糖增加肿瘤发生风险 餐后高血糖与老年2型糖尿病的认知功能受损有关,餐后高血糖有害且必须被关注!,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指出:,核心内容,餐后血糖是否有害? 控制餐后血糖是否有益? 如何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 餐后血糖控制目标及其监测,拜唐苹降低餐后高血糖具有显著心血管收益,2.Eur Heart J 2004;25:1016,心肌梗死,任一心血管事件,P=0.012,P=0.0061,发病风险(%),发病风险(%),-100,-80,-60,-40,-20,0,任一心血管事件,P=0.0326,IGT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1,2,1. JAMA. 2003 ,290:486-94.,Diabetes Care 2003;26:881-885.,餐后血糖是整体血糖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率 (%),HbA1c (%),餐后血糖对整体糖负荷的贡献率达70%,HbA1c6.2%时PPG贡献为80%,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07;77:280,餐后血糖达标有助于提高总体血糖达标率,HbA1c达标(7.0%),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07;77:280,核心内容,餐后血糖是否有害? 控制餐后血糖是否有益? 如何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 餐后血糖控制目标及其监测,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如何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 低升糖指数饮食 药物治疗,低糖负荷饮食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用升糖指数(Glycaemic Index)评价饮食对于餐后血糖的负荷(Diatery Glycaemic Load) 建议多进食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如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 少摄入精加工的,含单糖较高的,易吸收的食物,控制餐后血糖的主要药物,核心内容,餐后血糖是否有害? 控制餐后血糖是否有益? 如何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 餐后血糖控制目标及其监测,糖尿病临床控制血糖目标*,*糖尿病控制的目标是将所有血糖参数尽可能降低到正常安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基础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农药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食品质量相关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保密知识教育模拟考试题试卷(含答案)
- 新能源重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骨伤科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技术标准数据库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时间戳机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青年教师备课必需课堂教学的细节
- 《酒店新员工培训》课件
- 实习动员大会主持词开场白范文
- 小学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探索生活中的“编码”》教学设计
- GB/T 28619-2024再制造术语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教案集
- DL∕T 5372-2017 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
- DZ/T 0462.3-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3部分:铁、锰、铬、钒、钛(正式版)
- DZ∕T 0338.2-2020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第2部分 几何法(正式版)
- 农村特岗教师聘用合同书
- GB/T 232-2024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