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急救基本技术课件_第1页
外伤急救基本技术课件_第2页
外伤急救基本技术课件_第3页
外伤急救基本技术课件_第4页
外伤急救基本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伤急救基本技术,葛电医院 邓华,外伤急救基本技术,通气 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通气,当伤员的鼻咽腔和气管被血块、泥土或呕吐物等堵塞,或昏迷后舌后坠均可造成窒息,严重者在几分钟内就危及生命。因此,应立即根据情况选用相应的方法(如:指抠口咽法、击背法、垂俯压腹法、托颌牵舌法),恢复呼吸道通气。,通气中的指抠口咽法,指抠口咽法适用于血块、异物堵塞口咽部而导致呼吸道梗塞者。 方法是一手用拇、食指拉出舌头,另一手食指伸入口腔和咽部,迅速将血块或异物取除。,通气中的击背法,击背法适用于异物进入气管阻塞呼吸道者。 方法是使伤员上半身前倾或半俯卧,一手支托其胸骨前,用另一手掌猛击其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次,促使咳嗽将上呼吸道堵塞物咯出。,通气中的垂俯压腹法,垂俯压腹法适用于异物进入气管阻塞呼吸道者。 方法是从背侧用双手臂围抱伤员上腹部,将伤员提起使其上半身垂俯,用力压腹6-10次,促使上呼吸道堵塞物吐出、咯出。,通气中的托颌牵舌法,托颌牵舌法适用于昏迷伤员的舌后坠堵塞声门者。 方法是应用手从下颌骨后方托向前侧,将舌牵出使声门通气。,止血,出血是由血管破裂而引起,当皮肤或粘膜裂开,血液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血管破裂、皮肤粘膜完整,或内脏出血时,称内出血。,出血类型的判断,动脉出血,呈喷射状,色鲜红,需急救才能止血 静脉出血,呈涌泉状,色暗红,多不能自愈 毛细血管出血,呈水珠状或片状渗出,色鲜红,可自愈,出血量对人体的影响,小量: 小于500毫升,占总量的10%-15%,症状不明显 中量: 大于500小于1500毫升,占总量的15%-30%,出现头晕,眼花,心慌,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脉细,血压下降 大量: 大于1500毫升,占总量的30%以上,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休克,出冷汗,四肢发凉,血压下降,止血的基本方法,指压法 压迫包扎法 加垫屈肢法 填塞法 止血带法 直接止血法,指压法,指压法适用于中等以上动脉的出血。 用手指或手掌紧压伤口近心端的血管,使血管压扁,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的目的,通常是将体表的中等动脉或较大动脉压在骨的浅面。 此法是现场急救最简捷的临时止血措施。但因操作时较费力,难以持久,一般用于临时应急止血,继而改用其他止血法。,压迫包扎法,压迫包扎法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 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然后用纱布、棉垫或绷带、布类做成垫子放在无菌敷料上,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加垫屈肢法,加垫屈肢法用于前臂和小腿的出血。 在肘、膝关节的屈侧加垫,强力屈曲肢体,再用三角巾等缚紧固定。对已有或疑有伤肢骨、关节损伤者禁用。且因对伤员造成的痛苦较大,不宜首选。,填塞止血法,填塞法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 先用层大的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然后用纱布条或绷带等充填其中,外面加压包扎。 缺点是止血不彻底,且增加感染的机会。,止血带法,止血带法主要用于用其他止血方法暂不能控制的四肢动脉出血。用后可能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常用止血带有 (1)橡皮管止血带 用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持止血带的头端,将长的尾端绕肢体一圈后压住头端,再绕肢体一圈,然后用左手食指、中指夹住尾端后,将其尾端从止血带下拉过,由另一缘牵出,系成一个活结。 (2)充气止血带 上止血带的部位同橡皮管止血带,将充气止血带缚扎在肢体上后充气,上肢压力不能超过40kPa(300mmHg),下肢压力不超过66.7kPa(500mmHg)。,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1)扎止血带的部位应尽可能地接近伤口,上肢扎在上臂的上1/3处,切忌扎在中部,以免损伤桡神经。下肢扎在大腿的中下1/3处,前臂和小腿不宜扎止血带,因其动脉从两骨间通过,使血流阻断不全; (2)上止血带前要用衣服、纱布、棉布或毛巾等物作为衬垫,以免勒伤皮肤; (3)上止血带松紧要适度,以上后血止并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度; (4)止血带要作出显著标志(如红色布条),并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止血带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不得超过小时,且每小时要慢慢松开1分钟; (5)松解止血带前应先输液或输血,准备好止血用品,然后松开止血带。,直接止血法,直接止血法用于上述方法不能有效止血时。 用血管钳夹住血管断端,用丝线结扎。由于动脉断端压力较高,为防止结扎线脱落,引起再出血的危险,动脉的近端要结扎两次。 效果最为理想,常在手术中应用,急救现场常难以做到。,包扎,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帮助止血和减轻疼痛等作用。 常用包扎器材:绷带(纱布)、三角巾、四头带、多头带、丁字带等。,绷带,三角巾,四头带,多头带,丁字带,绷带卷环形包扎法,环形包扎法用于肢体粗细相等部位,如颈部、胸腹部、手腕部等。 将绷带作环形缠绕,第一圈稍呈斜形,第二圈将第一圈之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最后环绕数周用胶布或别针固定。,绷带卷螺旋包扎法,螺旋包扎法用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如肢体、躯干等处。 第一圈与第二圈同环形法,从第三圈开始将绷带作螺旋形向上缠绕,每绕一圈重迭1/21/3,绕成螺旋状。,绷带卷螺旋反折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肢体粗细不等的部位,如小腿、前臂等处。 先用绷带作螺旋形缠绕,待到渐粗的地方就每绕一圈在同一部位把绷带反折一下,盖住前圈的1/32/3,由下而上缠绕。,绷带8字形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用于肩、肘、膝、髁等关节部位。 将绷带一圈向上,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叉,并压盖前一圈的1/2。,绷带卷回反包扎法,回反包扎法用于头和断肢残端的包扎。 术者将绷带作多次来回反折,助手在绷带回反折时按压其反折端。第一圈从中部开始,接着各圈一左一右,直至将伤口全部包扎住,再作环形缠绕将所反折的各端包扎固定。,回反包扎法 注意事项,1. 术者面向伤员,左手拿绷带头,右手拿绷带卷,将绷带的外面贴近皮肤,自左向右,从下到上缠绕; 2. 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和走行方向顺序; 3. 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以免过松滑脱,过紧压迫组织致组织坏死; 4. 肘部要弯着包扎,腿部要伸直包扎,以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不同部位的绷带卷包扎法 - 头部包扎法,单眼包扎,双眼包扎,不同部位的绷带卷包扎法 - 头部包扎法,单耳包扎,额枕 包扎,不同部位的绷带卷包扎法 - 头部包扎法,颊颌 包扎,不同部位的绷带卷包扎法 - 颈部包扎法,颈部包扎法,项部包扎法,不同部位的绷带卷包扎法 - 上肢包扎法,单肩,肘关节,不同部位的绷带卷包扎法 - 上肢包扎法,单指,拇指人字,不同部位的绷带卷包扎法 - 上肢包扎法,五指分开,露指尖,不同部位的绷带卷包扎法 - 上肢包扎法,全手,不同部位的绷带卷包扎法 - 胸背部包扎法,胸部,单乳,不同部位的绷带卷包扎法 - 胸背部包扎法,双乳,不同部位的绷带卷包扎法 - 会阴、腹股沟包扎法,单侧腹股沟,双侧腹股沟,不同部位的绷带卷包扎法 - 会阴、腹股沟包扎法,会阴包扎法,不同部位的绷带卷包扎法 - 下肢包扎法,残肢包扎法,膝关节,不同部位的绷带卷包扎法 - 下肢包扎法,拇趾,足部,不同部位的绷带卷包扎法 - 下肢包扎法,足跟部,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适用于各个部位的包扎。操作简便,但不便加压,也不够牢固。,四头带包扎法,四头带包扎法用于眼部、鼻部、下颌部等部位。 眼部包扎法:将四头带中央部分盖住眼部,两端分别在颈后打结。 四头带头部包扎法,四头带包扎法,四头带鼻部包扎法,四头带下颌包扎法,多头带包扎法,多头带包扎法常用于胸、腹部。 腹部包扎法 伤员平卧,术者将一侧带脚卷起,从病人腰下递至对侧,另一术者由对侧接过,将带脚拉直,或直接卧于腹带上。将包腹带紧贴腹部包好,再将左右带脚依次交叉重迭包扎,创口在上腹部时,腹带由上而下包扎,创口在下腹部时,腹带由下向上包扎,最后在中腹部打结或用别针固定。 胸部包扎法 胸带比腹带多两条竖带,包扎时先将两竖带从颈旁两侧拉下置于胸前,然后再包扎胸带与脚带。,丁字带包扎法,丁字带包扎法常用于会阴部的包扎。 将横带绕过下腹部在背后打结,竖带绕过会阴部至背部与横带打结。,固定,固定对骨折、关节损伤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等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可以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有利于伤员转送。固定分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种,本节只介绍外固定。 常用固定器材: 小夹板 石膏绷带 外展架,固定注意事项1,a伤员的全身情况,对呼吸、心跳骤停者,要立即抢救其生命; b有大出血者,要先止血; c对开放性骨折,要先做局部消毒处理,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将创口包好 ; d已暴露在外的骨头严禁送回组织内; e应使用镇静、止痛药,以防因疼痛引起休克。,固定注意事项2,a固定物的长度,必须超过骨折处之上、下两个关节; b上肢骨折时,应使肢体呈屈曲状后方能使用固定物; c下肢骨折时,则应使肢体伸直后使用固定物; d在固定物与肢体之间,应垫上毛巾、纱布等柔软织物以保护肢体组织,关节和骨骼突出处更应如此; e固定上、下肢时,应露出手指或脚趾,以便观察; f固定应松紧适宜,过紧妨碍血液循环,过松易滑脱。,小夹板固定法,小夹板固定法适用于四肢长骨闭合性骨折。具有固定确实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方法以以前臂夹板固定为例 ()可用木板、竹片或杉树皮等削成长宽合适的小夹板; ()先在患肢表面松松地绕几圈绷带,以减轻肿胀,放置不同类型的纸垫或分骨垫,以短帖膏固定; ()用两块夹板,置于前臂掌、背侧,外捆以四或五道布带,保持松紧度为上、下移动厘米,然后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石膏绷带固定法,石膏绷带固定法用于小夹板难于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和关节的损伤,如脊柱骨折等。 优点: 能根据肢体的形状而塑形,因而固定作用确实可靠。 缺点: 无弹性,不能随时调节松紧度,固定范围较大,不利于肢体进行功能锻炼。 种类: 按形状分为石膏托、管型石膏、髋穗型石膏和石膏床等。,外展架固定法,外展架固定法用于肿胀较重的上肢闭合性损伤、上臂骨折合并有神经损伤及严重的开放性损伤。有利于消肿、止痛和控制炎症。 方法是将铅丝夹板、铝板或木板制成的外展架用石膏绷带包于伤员的胸廓侧方后,可将肩、肘、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搬运,搬运的目的是使伤病员迅速脱离危险地带,纠正影响伤员的病态体征,减少痛苦,减少再受伤害,安全迅速地送往医院治疗以免造成伤员残废。 常用搬运器材:徒手、担架、车辆等。,徒手搬运法,徒手搬运法适用于伤势比较轻和转运路程又较近的伤员。 分为单人,双人,三人,多人,单人,扶持:用于伤情较轻能站立行走的伤员。救护者站于伤者一侧,使伤员靠近其臂揽着肩部,然后救护者用外侧的手牵着他的手腕,另一手伸过伤员背部扶持其腰部行走。,单人,抱持:对能站立的伤员,救护者站于伤员一侧,一手托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将其抱起。对清醒伤员可让其一手抱着救护者颈项部。对卧地的伤员,救护者先一膝跪地,用一手将其背部稍稍托起,另一手从其两腋窝伸过将伤员抱起。,单人,背负:救护者站在伤员前面,面向同一方向,微屈膝弯背,将伤员背起。呼吸困难的伤病员,如心脏病、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以及胸部损伤的伤员禁用此法。,双人,椅托式:两救护者在伤员两侧对立,一救护者一手搭于另一救护者肩部。两救护者其余三只手交叉紧握形似椅状,伤员坐于其上。,双人,轿式:两救护者四只手交叉紧握形似“状,伤员坐于其上。,双人,拉车式:两救护者一个站于伤员的头部,两手插到腋下,将其抱入怀内,一个站在其脚部,跨在伤员的两腿中间,将病员抬起。,三人,三人并排,一人托住肩胛部,一人托住臀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两下肢,三人同时把伤员轻轻抬起。,多人,多人搬运法适用于脊柱受伤的伤员。 方法是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使头部始终保持与躯干成直线的位置,维持颈部不动;另人托住臂背,人托住下肢,协调地将伤员平直放到担架上。 六人可分两排,面对站立,将伤员抱起。,担架搬运法,担架搬运法用于躯干、下肢骨折,危急重症病人和较远路程的转运。 方法是在现场由人将病员移上担架,注意有颈部损伤者应有专人保护头颈部,不要使头颈部屈曲扭转。转运时病员头部向后,足部向前,这样有利于危重病人头部的血液供应,同时便于后面抬担架者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抬担架的脚步要一致,平稳行进,尤其是上下坡时应调整高度,尽量使病员保持水平位。,脊柱、脊髓损伤 遇有脊柱、脊髓损伤或疑似损伤的伤病员,不可任意搬运或扭曲其脊柱部。在确定性诊断治疗前,按脊柱损伤原则处理。搬运时,顺应伤病员脊柱或躯干轴线,滚身移至硬担架上,一般为仰卧位,有铲式担架搬运则更为理想搬运时,原则上应有24人同时进行均匀,动作一致。切忌一人抱胸另一人搬腿双人拉车式的搬运法,因它会造成脊柱的前屈,使脊椎骨进一步压缩而加重损伤。遇有颈椎受伤的伤病员,首先应注意不轻易改变其原有体位,如坐不行,马上让其躺下,应用颈托固定其颈部。如无颈托,则头部的左右的两侧可用软枕衣服等物固定,然后一人托住其头部,其余人协调一致用力将伤病员平直地抬担架上。搬运时注意用力一致,以防止因头部扭动和前屈而加重伤情。,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者常有脑组织暴露和呼吸道不畅等表现。搬运时应使伤病员取半仰卧位或侧卧位,易于保持呼吸道通畅;脑组织暴露者,应保护好其脑组织,并用衣物、枕头等将伤病员头部垫好,以减轻震动,注意颅脑损伤常合并颈椎损伤。,胸部伤 胸部受伤者常伴有开放性血气胸,需包扎。搬运已封闭的气胸伤病员时,以坐椅式搬运为宜,伤病员取坐位或半卧位。有条件时最好使用坐式担架、折叠椅或担架调整至靠背状。,腹部伤 伤病员取仰卧位,屈曲下肢,防止腹腔脏器受压而脱出。注意脱出的肠段要包扎,不要回纳,此类伤病员宜用担架或木板搬运。 休克病人 病人取平卧位,不用枕头,或脚高头低位,搬运时用普通担架即可。,呼吸困难病人 病人取坐位,不能背驮。用软担架(床单、被褥)搬运时注意不能使病人躯干屈曲。如有条件,最好用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