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疾病与症状.ppt_第1页
课件:疾病与症状.ppt_第2页
课件:疾病与症状.ppt_第3页
课件:疾病与症状.ppt_第4页
课件:疾病与症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症状与疾病,兰圣华 玉壶镇卫生院,临床症状有哪些,发热、 头痛、胸痛、 腹痛、疲乏、水肿、 脱水、 发绀、 出血倾向、贫血、咳嗽、 咳痰、 咯血、 呼吸困难、 心悸、 低血压、 高血压、休克、 吞咽困难、 食欲不振、 消瘦、 低血糖、 食欲亢进、 肥胖、 恶心与呕吐、 口臭、反胃、 烧心、腹泻、便秘、呕血、腹胀(胃肠胀气、腹水、腹腔巨大肿物)、 便血、 黄疸、意识障碍、眩晕、晕厥、惊厥、不自主运动、排尿量与排尿功能异常、血尿、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睡眠障碍、瘙痒,生命体征,体温 呼吸 脉搏 血压 生命体征监测,发热,正常人体温为37左右, 正常情况下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 1, 一般波动在36.337.2之间。 发热是一种抗病能力 在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体温的测量方法和表示,口温 口腔内舌下所测的温度 腋温 腋窝部位夹紧时所测的温度 肛温 肛门内所测的温度,比较准确而可靠 测量肛温要使用专用的体温计。 测量体温一般须测三分钟以上。 时间太短,所测的体温值可能偏低。,体温的调节与变化,产热和散热是影响体温恒定或变化的两个基本要素。体温的调节在产热和散热之间进行。 正常情况下,人体在能量物质代谢中通过氧化反应的化学作用而产生热量。通过体表血管舒张,循环增速,皮肤蒸发增加的物理作用而散发热量。 如果产热和散热功能失去平衡,产热占优势则体温升高,散热占优势则体温降低。 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内分泌腺中的甲状腺和肾上腺,心功能和血容量等等,都对体温调节发生重要影响,发热的生理变异及影响因素,在一天之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 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 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 老年人代谢率偏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 在高温环境下体温也可稍升高。,什么是发热,由多种原因引起人体体温高于37.3或一日内体温变异超出1时,或体温正常而病人自觉有发热感,均可称之为发热。 临床上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将发热分为:低热(37.338 )、中等热(38.139)、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发热的病因分类,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 感染为临床上引起发热最常见的原因。 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立克 次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不论是急性、 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细胞的吸收 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 缺血性损害: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非感染性发热,2、抗原 - 抗体反应: 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注射异性血清或蛋白制剂,以及输血、输液后的热原反应等。 3、产热、散热异常: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惊厥及癫痫持续状态后所致的产热过多:因慢性心力衰竭、重度脱水、大量出血、广泛性皮炎、广泛性疤痕、先天性汗腺缺乏症、鱼鳞癣或包盖过严(常见于小儿)所致的散热障碍等而引起发热,一般为低热。,非感染性发热,4中枢神经调节失常: 如:物理性,如中暑; 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 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上述各种原因可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造成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称为中枢性发热。 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非感染性发热,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多表现为低热,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有: 原发性低热:低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体温波动范围较小,多在 0.5以内。 感染后低热:感染已愈而体温调节仍未恢复正常 夏季低热:仅发生于夏季,秋凉后自行退热,多见于幼儿,且多发生于营养不良或脑发育不全者。 生理性低热:如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低热。月经前及妊娠初期也可有低热现象,还有婴儿体温中枢调节功能失常等。,发热特点,起病的诱因、缓急、病程,发热的时间、程度、热型,有无畏寒、寒战、无汗、大汗或盗汗。,伴随症状,伴随症状 包括多系统症状询问,是否伴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尿频、尿急、尿痛;皮疹、出血、单纯疱疹、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头痛、嗜睡、昏迷、惊厥;肌肉关节痛等,以发现有无足以引起发热的因素。,发热的预后,在很多急性传染病中,一定限度的体温升高常常表示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而发热不显著,甚至体温不升的病例,其预后却大多不良,发热病人的处理原则,降温措施一般来说包括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两类。 发热病人的处理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 对于发热病人首先应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使病情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过高或长期的发热不利健康,必要时还应考虑针对发热给予适当的退热降温措施,减轻发热对身体的不利影响。,注意,非过高热而一般情况尚可,或非过高热之儿童病例,一般不主张用退热药。 因为过低温、过多出汗易诱发虚脱、休克;且降温后可掩盖疾病真象而产生“假安全感”。,常用的物理降温法,1、降低室温: 尽量加强通风,使室温降至2530。 2、冷湿敷(或置冰袋) 于头部 适用一般高热病例。 : 3、酒精擦浴: 用3550酒精,擦至皮肤发红; 腋下及腹股沟、颈部宜重点洗擦: 可连续施行,直至体温明显下降。如使用不当,在幼婴儿亦可引起严重情况,故亦应慎用。,常用的物理降温法,4、温水擦浴: 用38温水间歇擦浴,因温水易耐受,而不致发抖,此法一般用于过高热、昏迷且循环尚佳者; 降温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包括体温、循环及呼吸情况); 对腋下、腹股沟及颈部大血管浅表部位应着重擦洗。 也可用38温水浸湿布敷裹,并频频调换之。,护理措施,1、病人要减少衣被,室内空气须流通,但应避免正面吹风,以免受凉。 2、出汗多时,须为病人擦干汗液,必要时更换衣服,被单。 3、饮食以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宜,并让病人多喝水,以补充体内水分与促进毒素的排出。 4、注意口腔的清洁,减少臭味,预防威染。 5、高热病人可能有神志不清,须防止自床上跌落,注意病人的安全。,小儿发热特点,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则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上升。 高热惊厥-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尤其是5岁以下患儿在发热时易发生惊厥,从而对大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孩子患感冒、发热后出现哪些症状应及时送医院呢?,1.高烧39.5以上。 2.孩子已不能喝水,或出现惊厥。 3.孩子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4.孩子呼吸时有喉喘鸣声。 5.感冒后孩子呼吸加快(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呼吸次数每分钟60次,2个月至1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50次,14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40次),可能引发了轻度肺炎。 6.孩子呼吸加快并出现上胸凹陷(指孩子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这是由于肺部组织弹力差,吸气费力所致;若孩子吸气时仅有肋间或锁骨上方软组织内陷,则不是胸凹陷)。有此特征说明孩子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可能是重度肺炎。,临床有哪些退热药物,1、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婴儿和儿童高热时的首选退热药。它的解热作用缓和而持久,以疗效好、副作用少、吸收迅速完全为特点。 2、布洛芬,退热速度快,效果显著,且退热持续时间可维持68小时,副作用小,可以减少服药的次数。副作用相对较小。 3、阿司匹林,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相对较大。一般小剂量短时使用,还是比较安全的。临床常用赖氨匹林注射给药,见效快。但是小儿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瑞氏综合征(一种严重疾病)的现象屡有报道,需要密切注意。 4、尼美舒利,一种新型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退热效果相对布洛芬好,但副作用相对也较大,特别是对肝脏的副作用屡有报道。,临床有哪些退热药物,5、消炎痛,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具有较强而持久的退热效果,由于本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肝功、肾脏和血液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都不采用。 6、安乃近,是一个古老的退热药物,退热效果迅速,由于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伤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只有在急性高热且病情急重,又无其他有效解热药可用的情况下,才用于紧急退热。一般只用一次,以保证安全。口服给药已不被采用,可使用20%溶液进行滴鼻退热。 7、中药退热药,很多中药都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但由于中药退热作用缓慢,而且所含药物成分不是十分清楚,不推荐家长选用中药作为退热药物使用。 注意:一般情况退烧药的退烧效果和副作用成正比!效果越好,副作用越大,如何使用退热药物,1、如果体温低于38.5,精力旺盛,精神好,不需要使用退热药物。 2、如果体温超过38.5,热面容、烦躁、精神不好,就需要马上给与退热药物。 3、当体温超过39时,容易诱发高热引起的惊厥,必须马上使用退热药物。 4、服用退热药,可以选用选择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给孩子退热时,可以选择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这样不但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4小时可选择布洛芬,使用布洛芬后6小时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当孩子服用一种药物如果在5分钟内出现呕吐,应该选择另外一种药物。,如何使用退热药物,5、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药物,可选择直肠内使用的栓剂。 6、即使药物选择正确,剂量也适当,但要想达到理想效果,还要让孩子摄入足够的液体,这样才能保证机体通过散热达到退热的效果。 7、对于高烧持续不退的,可以选择温水浴,,头痛,头痛(head ache)是常见的急诊症状,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由于头颈部痛觉末梢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到达脑部所致。头痛可以是单一的疾病,大多数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某些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早期信号或突出表现。,常见病因,1.颅内病变 2.颅外病变 3.全身性疾病 4.神经症、精神疾病,类型,偏头痛 丛集性头痛 颈性偏头痛 肌收缩性头痛 神经炎性头痛,伴随症状,伴剧烈呕吐提示颅内高压 呕吐后减轻可见于偏头痛 伴眩晕见于小脑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伴发热见于感染性疾病 慢性进行性头痛伴精神症状注意颅内肿瘤 慢性头痛突然加剧并有意识障碍提示可能发生脑疝 伴视力障碍可见于青光眼或脑瘤 伴脑膜刺激征提示脑膜炎或SAH 伴癫痫发作可见于脑血管畸形、脑内寄生虫或脑肿瘤 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是神经功能性头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实验室检查:1.常规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等必要的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心功能检查;2.腰穿、颅内压力监测及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病理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 其他检查:脑电图、头颅CT及MRI、经颅多普勒等。,咳嗽、咳痰,咳嗽是人体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可将呼吸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和外界进入呼吸道的异物排出。频繁的、刺激性的咳嗽则失去保护性意义,成为临床病征。 咳痰是呼吸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借助咳嗽排去体外、临床上借助痰液的检查作出病理学诊断。,咳嗽发病原因,1.呼吸道疾病:炎症,异物,刺激性气体吸入,肿瘤,出血等刺激咽喉或支气管粘膜咳嗽反射。 2.胸膜疾病:胸膜病变(炎症刺激)咳嗽 3.心脏疾病:心功能不全肺淤血、肺水肿肺泡内或支气管内浆液或浆液血性渗出刺激咳嗽 4.中枢性因素:冲动从大脑皮层发出刺激延髓咳嗽中枢引起咳嗽,咳嗽的性质,(1)干性咳嗽:指咳嗽时无痰或痰量甚少,可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早期肺结核等。 (2)湿性咳嗽:指咳嗽时伴有痰液(气管渗出物),可见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痰液的性质和痰量,粘液性、浆液性、粘液脓性、脓性 浆液血性、血性 铁锈色痰(肺炎球菌)、粉红色乳状 痰(金葡菌) 灰绿色/红砖色痰(克雷伯杆菌) 痰量:少量、中量、大量,咳嗽、咳痰时伴随症状或体征,(1)咳嗽咳痰伴发热(感染性呼吸道炎症等) (2)咳嗽伴胸痛(感染性炎症、肿瘤、气胸等) (3)咳嗽咳痰伴体重减轻(结核、肿瘤等) (4)咳嗽伴咯血(结核、肿瘤、炎症等) (5)咳嗽伴呼吸困难(心肺疾患、气胸、胸腔积液等) (6)咳嗽伴哮鸣音(支哮、气道异物、心性哮喘等) (7)咳嗽咳痰伴杵状指(趾):支扩、肺脓肿、肿瘤等,注意早期,痰中带血丝肺癌早期表现肺部结节肿块表现 低热、潮热、盗汗、咳嗽(血痰)-肺结核 高热、咳嗽、铁锈色痰肺部感染,呼吸困难,主观上,客观上,感到空气不足 呼吸费力,表现呼吸费力,重者鼻翼煽动,张口耸肩 紫绀 端坐呼吸 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 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改变,呼吸困难,概念,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病因,喉部疾病,如急性喉炎、喉水肿、喉癌、会厌炎等; 气管疾病,如气管肿瘤、气管异物、气管受压等,发生机制,喉、气管、大支气管炎症、水肿、痉挛、肿瘤或异物等,狭窄与阻塞,()肺源性呼吸困难,吸气性,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胸骨上窝 锁骨上窝 肋间隙,“三凹征”,临床表现,明 显 凹 陷,吸气时,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肺源性呼吸困难,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病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发生机制,肺泡弹性减弱 小支气管狭窄或阻塞,()肺源性呼吸困难,呼气性,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呼气延长、费力,临床表现,呼气性哮鸣音,()肺源性呼吸困难,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病因,发生机制,重症肺炎、重症肺结核 大面积肺不张 大量胸腔积液、气胸 广泛性肺纤维化等,肺部广泛性病变,使呼吸面积减少,换气功能障碍,()肺源性呼吸困难,混合性,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吸气与呼气均费力,临床表现,常伴有呼吸音异常(减弱或消失) 可有病理性呼吸音,呼吸频率增快 呼吸变浅,()肺源性呼吸困难,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劳力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心原性哮喘,发生机制,肺淤血,肺泡张力增高、肺泡弹性减退,肺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二)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发生机制, 右心房与上腔静脉压力感受器受刺激,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 血氧含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增多, 淤血性肝肿大、胸水和腹水,呼吸运动受限,(二)心源性呼吸困难,右心衰竭,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主要见于慢性肺心病、心包炎等,原因,(二)心源性呼吸困难,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血中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刺激呼吸中枢及 外周化学感受器,深长的呼吸 (酸中毒大呼吸),体温升高和 毒性代谢产物,刺激 呼吸中枢,呼吸增快,呼吸中枢受抑制,呼吸变慢、变浅,* 常有呼吸节律异常,呈潮式呼吸,或间停呼吸,(三)中毒性呼吸困难,代谢性酸中毒,急性感染,药物和化学物质中毒 (如吗啡、巴比妥类、有机磷农药),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 供血减少,呼吸中枢 受刺激,呼吸变慢 变深,精神或心理因素的影响,呼吸浅表而频速,常伴呼吸性碱中毒,出现手足抽搐症,常主诉呼吸困难, 但无呼吸困难的客观表现,临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