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近代中国史.ppt_第1页
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近代中国史.ppt_第2页
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近代中国史.ppt_第3页
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近代中国史.ppt_第4页
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近代中国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近代中国史,1919年192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时间范围:1919年1949年,共30年 二、基本线索:中心内容是中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三、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同: 社会性质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相同:都以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的任务; 革命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异: 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基础不同:资产阶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无产阶级广泛发动群众; 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为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没有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 所属时代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1919年1927年(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 【阶段特征】 一、政治: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高潮 二、经济: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三、思想: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考点: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国民革命运动; 孙中山三民主义。,【考点解析】 一、五四运动 1、原因: 国内原因: 政治: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阶级矛盾加深(根本原因)。 阶级:“一战”期间,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思想: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国际原因: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过程: 3、结果: 胜利原因: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巨大作用。 4、意义: 5、五四精神:爱国(核心)、进步、民主、科学。,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1、条件: 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2、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上海。 主要内容: 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标志中共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一大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3、中共二大(1922年) 内容: 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上提出);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能够提出科学纲领的原因: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一个产物就是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三、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1927年)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背景: 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3、主要成就:北伐的胜利进军,4、失败:失败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年幼的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教训: 5、意义:,四、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名题演练: 1、(00年上海历史卷)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这些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注意,仅仅对问题作“是”、“否”式的判断是不给分的,应当解释或论证你的判断。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给,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1)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 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孙中山思想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生活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3) 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若能指出:帝国主义在这个实行分裂剥削政策,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可加分。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书,1925年3月)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与共产党合作之路,2、(07年全国文综20)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开始掌握国民党最高军事权力?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北伐战争 D迁都南京 3、(08年广东历史卷10)“尽管他衣着简要,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4、(08年海南历史卷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5、(08年上海综合卷10)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参加重庆谈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