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书的注释,第一节 古注的类型 第二节 古注的内容 第三节 古注的术语 第四节 古文今译,第一节 古注的类型,古书的注释包括词句篇章等众多方面,各种注释书的内容又自有侧重,因而有不同的体式和名目。大致分来,有传注、章句、义疏、集解、音义、补注等几大类。,(一)传注类,传注类注释书包括诂、训、传、注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将古代文献中字词名物的诠释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内容。 诂,又写作“故”,就是用今语释古语。训,就是训解,即训解古书以便后人理解。作为一种注释书的名称,它们都是解释前人文献的意思。其诠释的对象,主要是古代文献中的字词名物,如汉人为诗经作的注释有鲁故、齐后氏故、齐孙氏故、韩氏故等。高诱的淮南子注于每篇则称“训”,如原道训、俶真训、天文训等等。,传,是传述的意思,孔颖达说:“传者,传通其义也。”(见毛诗正义,下同)也即传达古今语言的意思,传一般侧重于古代文献思想内容的解说。例如注释春秋的有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注释诗经的有韩诗内传、韩诗外传。 附录: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和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稱爲經,而給經作注的書,便稱爲傳。如:春秋爲經,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爲之作注,便稱爲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詩爲經,毛亨給它作注,稱毛詩詁訓傳。 诂、训、传都是注解的名称,故可连用,如毛诗诂训传。所以孔颖达说:“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也。”,注,是注释的意思,它取义于灌注。古书的文义不易懂,必须注释才能明白,就好像水路不通,必须灌注然后畅达。孔颖达说:“注者,著也,言为之解说,使其义著明也,”这是就注的效用而言,这是从另一角度解释“注”的含义。总之,注就是注解古书,便人诵读。 作为注释书的名称,注与传基本一致。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毛君、孔安国、马融、王隶之徒,其所注书皆称为传,郑玄则谓之注。”则注作为注释书名,始于郑玄。其著作有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等。后人则将古人的各类注释通称为“注”,故广义的注可包括一切对古代文献的训诂著作。,传注类注释书还有“说”、“释”、“解”等一些名称,其体例与内容大致相同。 补充:箋:從漢人鄭玄開始,注書也可稱爲箋。它有補充訂正的意思。鄭玄在毛傳的基礎上對詩經作注,稱鄭箋,即對原注加以補充訂正。毛詩篇首“鄭氏箋”孔穎達疏:“鄭於諸經皆謂之注。此言箋者,呂忱字林云:箋者,表也,識也。鄭以毛學審備,遵暢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記識其事。故特稱爲箋。”後因以稱注釋古書,以顯明作者之意為箋。 宋洪邁 容齋五筆經解之名:“又如鄭康成作毛詩箋,申明傳義,他書無用此字者。”,(二)章句类,章句即离章辨句之意,这类注释不像传注类注释那样侧重于字词解释,而是羊重在按章和句串讲,分析经文大意。沈钦韩汉书疏证说:“章句者,经师指括其文,敷畅其义,以相教授。”刘师培国语发微说:“故传二体,乃疏通经文之字句者也;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章句者也。”,章句体注释始见于汉代,著名的有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其中孟子章句在每一章的结尾,还用韵语概括归纳该章的内容,称为“章指”。,(三)义疏类,义疏:也单称为义,或疏,都是疏通文意的意思。它是一种既释经文,又释注文和注释。 它出现于南北朝,因为汉魏人的传注流传到南北朝时人们对注文本身亦感到古奥难懂,于是不得不在诠释经文的同时,对注文也加以解释。南北朝时人作的义疏很多,但流传至今的只有皇侃的论语义疏一种了。 直接注釋古書意義的,稱爲注。疏通注文意義的,則稱爲疏。如十三經注疏。分別爲 (1)周易正義(2)尚書正義(3)毛詩正義(4)周禮注疏(5)儀禮注疏(6)禮記正義(7)春秋左傳正義(8) 春秋公羊傳注疏(9)春秋穀梁傳注疏(10)論語注疏(11)孝經注疏(12)爾雅注疏(13)孟子注疏。 正义:唐人对前代的义疏加以整理订正,其奉诏官修的义疏称为“正义”,如孔颖达等人的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等。私人自己整理订正的义疏则仍称“疏”,如贾公彦的仪礼疏,徐彦的春秋公羊传疏等。,(四)集解类,集解类包括集注、集传、集释,是汇集众说,再加上自己的注解的一种注释。 魏何晏论语集解序说:“集诸家之说,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就是说,这种注释是将前人训释集为一体,加以鉴别,择善而从,并间下己意。在前人没有作注而需诠释的地方,集解者也往往径自作注。 总之,集解是在前人注释的基础上对经文作出的注释。如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朱熹的诗集传、孟子集注、郭庆藩的庄子集释等,就是这类。,需要注意的是晋代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虽名叫“集解”,其实却是“把春秋经和左氏传集中起来加以解释的意思”,与一般汇集众说的集解不同。,(五)音义类,辨音的叫音,释义的叫义,合起来就称为音义。这是自魏晋六朝文字韵之学发达起来以后出现的一种注释。其诠释以标音为主,以音示义。也有专门释义的,然说解均较简略质陈。其内容还往往涉及校勘。,唐陆德明为周易、毛诗、尚书、左传、公羊传、周礼、仪礼、礼记、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老子、庄子等14本书所作音义,合称经典释文。故音义也叫释文。此外,音义还有音训、音注、音诂等一些别称,其主要诠释内容均是对古书字词读音意义的审定校正。,(六)补注类,补注是在前人注释的基础上加以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就其诠释对象说,它与义疏类相同,都是既释经文又释注文。但补注重在对旧注的补充和纠正,与恪守旧说、例不破注的义疏大不相同。如洪兴祖楚辞补注、王先谦汉书补注等即是此类注释。,(七)特殊形式的古注,在上举六类之外,古人还有一些读书札记形式的著作,也可以看作特殊形式的古注。如王念孙的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等。,(八)总结,以上对注释书的分类,是就其训释内容的主要情况划分的。各类训释内容多有交叉,如传注类亦含对古书文句的分析,章句类在串讲中更是常兼释字词。各类注释的名目与实际内容亦非完全一致。如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其名为“集解”,实指将春秋经文与左传传文集中一起加以解释,应属传注类。,从注释的层次上说,传注、章句、集解注释的是经文本身,义疏、补注则是兼解经注,而音义类则有的只解经文,有的经注兼释。只解经文的集解类,是在前人旧说基础上作注,虽然注释的对象与传注、章句类相同,但毕竟不似传注、章句类那样无所依傍,其间亦有差别。因此,对注释书的分类标准并非一致,界线亦难清晰,只是大致的划分。对于每一本注释书,我们还应作具体分析,感性了解,才能真正把握它的内容体例。,关于各类注释书的体例,教材文选的第二部分有具体实例,我们可以将其相互参照对比,细心体会。特别是义疏类和集解类的注释,要认真分辨其中包含几家说法,这些说法是如何排列组织的,其中从何处至何处为何人所注,编撰者的取舍如何等等。对注释书体例的理解,决不能脱离注释书的实际去推衍,只能从注释书的实际阅读中去领会。,第二节 古注的内容,古注的内容非常丰富、广泛,我们现在进行通史以及各类专门史的研究,古注是重要的依据和资料。 这里所讲古注的内容是指,古书注释从哪些方面着手解释原典,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以下六大方面:,(一)解释词义,解释词义是古书注释中最重要、基础的内容之一。 从内容上说,阅读古书词语理解是主要困难: 1、古词古语。(以今释古) 如:周朝称学校为“庠”,商朝称学校为“序”。 2、方言词。(以通释别) 3、冷僻词。(以熟释冷) 从形式上说,解释词义的方法有: 1、从汉字的形体加以解释。 2、从词语的声音加以解释。 3、从上下文(具体语境)加以解释。,(二)疏通文意,所谓疏通文意,指对于句子或更大的语言单位进行完整解释。 古书注释类型中的“章句”类主要是疏通文意的。 当然也有在解释句子时同时解词的。 如: 詩經邶風穀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箋云:“匍匐,言盡力也。凡於民有凶禍之事,鄰里尚盡力往救之,況我於君子家之事,難易乎固當黽勉。以疏喻親也。” 楚辭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王逸注:“言我外有芬芳之徳,内有玉澤之質,二美雜,兼在於已,而不得施用,故獨保明其身,無有歇而已。所謂道行則兼善天下,不用則獨善其身也。”,(三)注釋篇題或章旨,解釋文章的題目或段落大意,如: 趙岐孟子章句離婁:“離婁者,古之明目者,蓋以爲黃帝時人也。黃帝亡其玄珠,使離朱索之。離朱即離婁也。能視於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然必須規矩乃成方員。猶論語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故以題篇。” 詩經小雅采薇:第六章,鄭玄箋云:“上三章言戍役,次二章言將率之行,故此章重序其往反之時,極言其苦以說之。”,(四)分析句读,古书没有标点,通常在一句话说完的地方画一个圈,叫做“句”;在一句话未说完,但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一个点,叫做“读”。所以,句读是古人标点的名称,是名词。但古人的名词发达,动词、形容词不发达,于是把点句读的行为也叫做“句读”。 点句读正确与否,决定是否正确理解古书。 古人给读物标点,用“句”、“句绝”、“绝句”、“句读”等术语标明;有时虽不用这些术语标明,但通常会通过文意暗示该标点之处。,(五)解釋語法現象,這類注釋提示了古文中的語法現象,但和當今不同,如: 詩經邶風穀風:“不我能慉,反以我爲讎。”孔穎達疏:“不我能慉,當倒之,云不能慉我。” 漢書司馬相如傳:“搏豺狼,手熊羆,足野羊。”顔師古注:“手,言手擊殺之。足謂蹴蹈而獲之。”,(六)說明修辭手法,注釋中揭示了所用的修辭手法,如: 禮記月令:“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疆。”鄭玄注:“糞、美互文。” 詩經王風採葛:“一日不見兮,如三秋也。”俞樾云:“三秋,即三歲也。”,(七)其它,有些作品在注釋時各有側重,如: 有的側重人名地名的攷證及史實的攷核,如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張守節的史記正義;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劉孝標的世說新語注。 有側重詞語的出處及典故的來源,如:李善注文選。 有的側重闡明哲學思想,如郭象注成玄英疏莊子。,注音方法,譬況法;用取譬形況的語言描述漢字的發音狀況。如春秋:“伐者爲客,伐者爲主,故使衛主之也。”(公羊傳莊公二十八年)何休注:“伐人者爲客,讀伐長言之,齊人語也。見伐者爲主,讀伐短言之,齊人語也。” 讀若法:用讀若、讀如等術語注明字音的相同或相近,如說文中的注音:瑂,讀若眉。璁,讀若蔥。迺(泥母微部),讀若仍(日母蒸部)。 直音法:用同音字給漢字注音,如:郯,音談。(經典釋文左傳僖公四年注)殪,音翳。(文選上林賦李善注) 紐四聲法:用聲韻相同的字來注音,並加注聲調,如:佒,鴦去聲。(梅膺祚字彙)塕,翁上(新辭海) 反切法:大約興起於漢末,其原理:用兩個字拼出一個讀音,稱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反切上字取聲母,反切下字取韻母和調調,如:冬,都宗切。(廣韻),注音方法:“如字”和“破讀”,“如字”與“破讀”相對,即按本來的讀音讀,表示原來的意義,如: 禮記大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經典釋文:“惡惡,上烏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報反,下如字。” 小雅大田:“興雨祈祈,雨我公田。”經典釋文:“興雨,如字。”,注音方法:注音字母,1913年讀音統一會制定了字母三十九個,後來又增加了一個,共四十個,如: 24个声母: 万 兀 广 16个韵母: ,第三節 古注的術語,1 曰、爲、謂之、之谓: 2 謂 3 猶、猶言、猶云 4 貌 5 辭、詞 6 之言、之爲言 7 讀爲、讀曰 8 渾言、統言、通言析言;散文、散言對文、對言,注解術語:曰、爲、謂之、之谓,特點:被釋詞總是置於其後,不僅用來釋義,而且用來分別同義詞與近義詞的區別,如: 論語先進:“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朱熹注:“穀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饉。” 爾雅釋天:“穀不熟為饑,菜不熟為饉。” 詩經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瑳,如琢如磨。”注曰:“治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 爾雅釋器:“金謂之鏤,木謂之刻,骨謂之切,象謂之磋,玉謂之琢,石謂之磨。” 史記商君列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注解術語:謂,與“謂之”相反,被釋詞在前,往往以具體釋抽象,以狹義釋廣義,以一般釋特殊。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是指”或“指的是”,如: 論語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孔安國注:“政謂法教”。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注:“時謂草木零落之時。” 離騷:“昔三后之純粹兮。”王逸注:“后,君也。謂禹、湯、文王也。”,注解術語:猶、猶言、猶云,相當於現漢中的“等於說”,一般用於以同義或近義詞注釋被釋詞。如: 詩經召南羔羊:“羔羊之革。”毛傳:“革,猶皮也。” 漢書景十三王傳:“子安王光嗣,初好音樂與馬,晚節遴,唯恐不足於財。”師古云:“晚節猶言末時也。遴與郤同,猶言貪嗇也。” 韓愈潭州泊船呈諸公詩:“聞道松醪賤,何須吝錯刀。”徐震曰:“退之謂何須吝錯刀,猶云何須惜錢也。”,注解術語:貌,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樣子”,一般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用以解釋表某種性質或狀態。如: 楚辭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王逸注:“冉冉,行貌。” 詩經衛風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朱熹注:“沃若,潤澤貌。” 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何晏注:“循循,次序貌。”,注解術語:辭、詞,古人把虛詞叫做“辭”或“詞”,在注解中使用這兩個術語,就是指明其爲虛詞。如: 詩周南漢廣:“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毛傳:“思,辭也。” 說文矢部:“知,詞也。”王筠系傳校錄:“凡許所謂詞,即語助也。”,注解術語:之言、之爲言,這是聲訓術語,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詞進行訓釋,表示被訓釋詞和訓釋詞語源相同,意義相通,旨在探求事物得名的由來。注意:聲訓多數情況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釋詞,它只是探求其語源,因此解釋語不能直接帶入原文中。如: 爾雅釋訓:“鬼之言歸也。” 說文示部:“祓,除惡祭也。”徐鍇曰:“按:祓之為言拂也。” 說文示部:“禳,磔禳祀癘殃也。”徐鍇曰:“禳之為言攘也。” 聲訓也可以不用專用術語,例如: 釋名:“日,實。”“月,闕也。”“冬,終也。”“土,吐也,能吐生萬物也。”“山,產也,產生物也。”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注解術語:讀爲、讀曰,破假借的術語,即用本字來說明假借字,如: 詩經衛風氓:“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鄭箋:“泮讀爲畔。” 荀子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楊倞注:“知讀爲智。” 漢書賈誼傳:“天下無倍畔之心。”顏師古注:“倍讀曰背”。 漢書韓信傳:“百里奚居虞而虞亡,之秦而秦伯。”顔師古注:“伯,讀曰霸。” 注意:1讀若、讀如用來注音,有時也用來破假借。如:說文:“宄讀若軌。”這是注音。禮記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鄭玄注:“信,讀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2這裏說的破假借,只是籠統說之,有時二字之間並非假借關系。,注解術語:渾言、統言、通言析言,古代漢語中有些詞用以泛指,前人稱爲“渾言”,即籠統稱說之意。它與“析言”相對。如: 說文心部:“恭,肅也。”段玉裁注:“肅者,持事振敬也。尚書曰恭作肅,此以肅釋恭者,析言則分別,渾言則互明也。” 說文示部:“祭,祭祀也。”段注:“統言則祭、祀不別。” 禮記曲禮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攷、曰妣、曰嬪。”孔疏:“此生死異稱,出爾雅文,言其別於生時耳。若通而言之,亦通也。”,注解術語:散文、散言對文、對言,這些術語與上同,如: 說文革部:“革,獸皮治去其毛曰革。”段玉裁注:“皮與革二字對文則分別,如秋斂皮,冬斂革是也。散文則通用,如司裘之皮車即革路,詩羔羊傳革猶皮是也。” 詩經小雅何人斯:“出此三物,以詛爾斯。”毛傳:“民不相信,則盟詛之。”馬瑞辰按:“毛傳通言盟詛者,盟與詛亦散言則通,對言則異”,附:三個校勘術語1衍文2脫文3訛文,衍文:指古籍在傳抄過程中增加了文字。又稱衍、衍字。如:詩經邶風柏舟:“汎彼柏舟,亦汎其流。”鄭箋:“舟載渡物者,今不用,而與衆物汎汎然俱流水中。”阮元校勘記:與下衍衆字,小字本無。” 脫文:指古籍在傳抄過程中脫落了文字。也稱脫、奪、脫字。如:史記蕭相國世家:“於是乃令蕭何,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王念孫按:“蕭何下脫去第一二字。” 訛文:指抄寫刊刻錯誤了的字,又稱誤。如: 戰國策趙策四:“左師觸詟願見太后。”王念孫校云:“詟當是龍言二字連寫之誤。”,第四节 古文今译,一、古文翻译的历史 二、古文今译的意义 三、翻译文言文的要求 四、古文今译的原则 五、古文今译的方法,一、古文翻译的历史,1、古时的古文翻译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郑玄笺云:“我事女三岁矣,曾无赦令恩德来顾眷我。”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用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尚书尧典)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用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如何?”(史记五帝本纪) 2、古文今译的开始 1922年郭沫若卷耳集,二、古文今译的意义,为一般人阅读古籍创造条件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增强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三、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达(雅),、准确地表达原意 文言文的原意是什么,我们翻译的时候就应该表达成什么,不能走样,更不能按照今天的理解去翻译。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有翻译为: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而生活更加困难,鲍叔不把我当作愚蠢的人,知道有时有利有时不利。有两个明显错误:一是将“穷困”理解为“生活困难”;二是将“时”理解为“有时。应为: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有翻译为:这难道不是李将军的称呼吗?也有:这难道说的是李将军吗?应为:“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达(雅),、尽可能照顾原文的语法结构 有时候,原文的语法结构是很有讲究的,翻译的时候要尽量照顾,尽量跟原文的语法结构一致。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有翻译为:天下没有很多管仲那样的贤才,天下有很多鲍叔那样能知人的人。应译为:“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识别人才。”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有翻译:“到死的时候,天下知道与不知道的人,都很悲哀。”应为:“到了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3、译文尽可能顺畅 有时,大家能够理解原文的大意,却不能顺畅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四、古文今译的原则,1、直译与意译 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语序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直译的特点就在“直”字上,所谓的“直”,就是将原文直接翻译过来,不要去拐弯抹角。因此直译重视译文中词语与原文中词语间的对应关系,要求译文和原文尽量做到词词相关联,句句相对应。直译对原文的忠实,甚至要求译文的语言单位和原文的语言单位之间,要构成等值的关系。 意译:就是按照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去翻译。意译之所以叫意译,就在“意”字上,这个“意”就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所以意译的侧重点也就是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为了更好地、更清楚地将原文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意译时可增删、调换词语,可以重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共交通电梯购销及智能化改造合同
- 2025年度离婚协议范文子女抚养费用计算与支付
- 2025版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安装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创新亲情房产无偿赠与协议
- 2025版外墙面砖装饰分包合同
- 2025年度橱柜工程安装与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协议
- 2025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三方检测服务合同
- 2025版铁路货运集装箱物流信息化服务合同下载
- 2025版水泥行业研发与技术转移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保证金协议
- 大便失禁课件
-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
- 中建测评2024二测题库及答案
- 精准施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
- 肺结核的个案护理
- 乒乓球裁判培训课件
- 铁道概论(第八版)佟立本主编
- 真心痛的护理常规课件
-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建设与运营方案
- 驾驶员服务外包合同范本
- 实际控制人证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