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规划说明书2006年版.doc_第1页
天安规划说明书2006年版.doc_第2页
天安规划说明书2006年版.doc_第3页
天安规划说明书2006年版.doc_第4页
天安规划说明书2006年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方市天安乡总体规划 说明书第一章 天安乡现状解读一、地理位置天安乡位于东方市中东部分,东和北与东河镇毗邻,南和西南连江边、感城镇、新龙镇,西北接大田乡,面积为56.6平方公里,距东方市区45公里。二、历史沿革天安,由天村、安都两个村得名,据感恩县志记载,天安地区宋代属感恩县古镇州峒。民国二十三至于二十八年(1934年至1939年)属乐东县,1951年属乐东县五区,1952年属东方小县一区好田乡,1953年至1957年属一区天安乡,1958年10月属东方红公社,1961年至1964年属东方区直管,1964年分出天安公社,1983年改为天安区,1987年改为天安乡,辖7个管区。2002年东方市完成“撤乡并镇”的工作,将原公爱乡和广坝乡部分并入天安,设立了新的天安乡。三、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天安乡位于东方市中部的丘陵地区,地形象一个蘑菇,呈南大北小。该乡地处山区盆地,连绵的丘陵遍布全乡,主要有游龙岭、打岸岭、马岭等,海拔多在200M400M之间。2、气候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由于山地天然屏障阻挡,常年风力较小,属轻冷害、轻风害气候区。3、水文条件天安乡的水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河流为雅隆河、赤好河。拥有大大小小的水库一共8个,分别是:天安水库、温村水库、王外水库、赤好水库、陀牙水库、光益水库、陀类水库、雅隆水库。天安东干渠、天安西干渠、大淀沟、打猫沟等水渠将天安乡的水系统有机的连接,形成水网。天安水库位于东方河上游,于1957年开发兴建,集雨面积54.7平方公里,总库容2960万立方,正常库容1450万立方,有干渠2条总长22公里,支渠10条长41公里,可灌溉面积1.4万亩。王外水库:处于赤好河,集雨面积4.79平方公里,总利用库容132万立方,正常库容56万立方,灌溉面积0.06万亩。湿村水库:处于雅隆河,集雨面积11.3平方公里,总利用库容329万立方,正常库容208万立方,灌溉面积0.24万亩。四、人口和社会发展1、人口天安乡是黎族自治乡。2005年天安乡总人口约12669人,其中农业人口12291人,全为黎族民族人口,天安乡人口组成见下表: 天安乡人口情况表村名村委会(个)小组(个)自然村(个)户数(户)农业户(户)乡村人口(人)农业人口(人)少数民族人口(人)合计15573027772667126691229112291安都142192192945945945陈龙131132132537537537抱由142156156726726726芭蕉1218080328328328天村152182182925925925市套183243243123712371237长田153204204972972972赤好121178178759759759公爱122165165691691691温村133165165710710710陀类121123123603603603益公1216565310310310光益133234234963963963陀牙172241241115211521152王沟153286286143314331433以上数据来源于天安乡2005年报表2、劳动力结构天安乡共有劳动力资源7363人,占农业人口的60%,劳动力资源丰富。从下表可以看出,农业从业人员占到劳动力的95%,说明目前天安乡是以农为主的农业乡。天安乡劳动力结构合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数(人)73636996139228比例()100%95%1.9%3.1%3、劳务输出 天安乡2005年外出从业人数509人,其中男性劳动力288人,初中文化程度236人,小学文化程度273人,占总输出人员的53.6%,说明天安乡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程度低,是制约天安乡发展的重要因素。4、基础设施1)对外交通天安乡对外交通主要由通过天安乡的县道东公线(东河-公爱)承担,宽8-11米,路面已硬化。2)内部交通乡域内有乡道六条,通往各村;各自然村之间有村道相连,多为机耕路。3)给水天安乡15个行政村,只有4个通自来水,其它村民靠自家打井取水来满足所需,为地表渗水,自来水入户率仅13%。4)排水全乡没有排水设施,污水主要为生活废水,就地排放。5)电力电力由东河镇35kv变电站提供10kv电源。15个村全用上了电。6)电信天安乡设有联通基站和移动基站各一个。但有两个行政村没通电话。全乡基础设施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天安乡社会基础设施统计表 单位:个 、户村名自来水受益村通车村通电话村通电村照明用户饮用卫生水户自来水用户合计415131526672667348安 都111119219250陈 龙111132132抱 由1111156156110芭 蕉1118080天 村111182182市 套111264264长 田111204204赤 好111178178公 爱111165165温 村111116516565陀 类111123123123益 公116565光 益111234234陀 牙111241241王 沟1112862865、文化教育现有初级中学一所,天安中学:有六个班,学生人数368人,教职员工22人,建筑面积为970平方米。小学16所,见下表:天安乡小学教育机构一览表序号村名学校名称学生数(人)教师数(人)职工数(人)班级数(个)建筑面积(平方米)1安都天安中心小学571311911962抱由抱由小学875042603长田长田小学1075044604市套市套小学1384032605赤好赤好小学1349065006天村天村小学885032807响水响水小学34303608公爱公爱小学311201818359温村温村小类陀类小学9540444011益公益公小学2940230012良化良化小学1620231513光益光益小学10040444014王沟王沟小学22060554015陀牙陀牙小学151170568016红沟红沟小学47202150由于小学各村一所,师资力量分散,教学设备简陋,教育质量不能保证。规划应作以合理的合并。6、医疗卫生乡卫生院:占地规模3万平方米;职工人数9人,其中医务人员7人(为海医毕业生),临时工2人,床位数5张。床位数和妇产科等距离上级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全乡采取的是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参与合作医疗的人数约3000多人。参与合作医疗的资金为百姓10元/人,市政府补贴10元/人,国家拨款20元/人,省里拨款16元/人。天安卫生所:现有职工56人,3个床位。乡卫生所:为三幢平房,分有住院部、门诊、宿舍,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设的为两层的门诊所。职工人数10人,8个床位。(每天要从地下抽2吨水,井水主要为地表渗水)。从合作医疗制度可以看出国家对少数民族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在资金上的投入。五、第一产业1、耕地情况天安乡有耕地24999亩,已被开发利用的耕地7647亩,土壤主要类型为赤红壤、红色石灰土、潮沙泥土、水稻土等。各村耕地情况见下表: 天安乡各村耕地情况一览 单位:亩村名常用耕地面积水(旱)田旱地总面积水田旱田合计7647665249501682995安都5675074297860 陈龙2061961583810抱由42240214625620芭蕉1591491163310天村4324073089925市套5384784176160长田5905604778330赤好40836821615240公爱52737734017150温村620420280140200陀类37335325010320益公1651453511020光益58756745810920陀牙1153953650303200王沟900770670100130天安乡常用耕地面积7647亩,按农业人口人均0.62亩,人均耕地较少,在以农业为主的前提下,以传统的粮食种植不能带动全乡社会经济的发展。2、粮食及水果种植天安乡农业以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有:以水稻为主,兼种玉米、番薯、山兰稻、木薯、高粱等。经济作物有:以甘蔗为主,花生次之,还有芒果、木棉、椰子、剑麻等。其中芒果和木棉是两大特产。天安乡粮食及水果种植情况见下表:2005年天安乡粮食生产情况表项目 名称水稻木茨玉米红茨合计播种面积(亩)120003251300571518971总产量(吨)33214884501874446亩产(公斤)2771501501502005年天安乡水果生产情况一览表项目 名称香蕉芒果合计年末实有面积(公顷)5896929415190总产量(吨)76501781.69431.6天安乡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8971亩,各类粮食总产4446吨,按农业人口粮食人均零拥有量361kg,水果种植面积15190亩,人均1.24亩/人。人均水果种植面积较大。3、热作种植2005年天安乡热带作物生产情况一览表 橡胶椰子剑麻年末实有面积(亩)206715940总产量(吨、椰子:个)28.5300001810从上表看出,天安乡热作生产种植面积和产量总值都较少,随着热带作物的经济效益的日渐提升,应在热作种植上扩大面积,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4、畜牧业2005年天安乡畜牧业生产情况一览表猪牛羊家禽年初存栏量(头、只)87345264139715533年末存栏量(头、只)82295271137815847当年出栏量(头、只)288716964014575天安乡由于地理环境关系,家禽家畜均以天然饲料饲养,绝对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广阔。5、林业树种有180多种,主要树种有苦梓、青梅、荔枝、花梨等,以及砂仁、山姜、槟榔等。有人工造林4599亩,森林覆盖率80%。六、可挖掘资源1、矿产资源乡境东南部的雅隆岭储藏着大量的石灰岩石,储藏面积2199亩,质量上佳,可制作优质高标水泥。2、旅游资源天安乡有雅陇小桂林、六体连榕、雅隆洞、蝙蝠洞、光益洞等可开发旅游资源。雅隆洞:位于雅隆西石山上,由三个巨型溶洞组成,洞内全长2800米,最高处11米,最宽处25米,全洞有石厅两间,其中大厅1000平方米左右,厅顶有窗,通风透气,小厅200平方左右,厅中栖息一石鳄鱼,洞内有通巷三条,其中一条似人工筑砌,整齐美观,两旁陈列石花、石凳、石桌等,洞奇石美,曲径通幽,宛若仙境。蝙蝠洞:位于雅隆宽坡山,山上林木葱茏,山石嶙峋,山脚下是碧波粼粼的水库,水库边柑桔成林,木棉盛开。蝙蝠洞就在这青山绿水中间,因蝙蝠群栖洞中而得名。山洞分前后两段,前为通道,呈弓形,短而窄,最窄处只有0.4米,后是宽敞的石厅,厅里钟乳石千姿百态,似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宫灯、龙床、罗帐晶莹璀灿,满目琳琅,高处有一石床,床上似有一顽童翘起屁股扒在熟睡的母亲身上,真是妙趣横生。光益洞:该洞距蝙蝠洞300米,在光益山上,此山奇石遍布,林木覆盖,山景幽雅。洞口呈月牙形,洞内有两座小山,大洞套小洞,最宽的洞厅可容纳近万人,洞顶有窗,阳光射入,通风明亮。洞中有一石船,传说当年黎族军队驻守于此,石船是官员歇息的地方。第二章 天安乡社会经济发展解读一、乡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根据上述对天安乡社会经济现状的各项分析,提出天安乡发展的优势为:1、少数民族国家政策及财政的支持天安乡为黎族少数民族乡,在文化教育、卫生防疫、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上会得到国家政策及资金的扶持。2、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绿色食品生产优势天安乡土地肥沃,水利设施较好,有农业种植的传统,应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在热带水果种植上增加种植面积和科技含量,提高效益,特别是在香蕉、芒果的种植上,应创出自己的绿色品牌,形成规模化生产,达到增产增收。同时加大家禽家畜的养殖,打出绿色无污染肉类食品品牌。3、有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的基础农业生产的绿色食品,需要提高品位和价值,扩大市场,销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就要经过工业化的深加工,所以这又为天安镇发展绿色食品深加工提供了基础,也为天安乡新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4、热作种植,乡域经济提速的起点橡胶、槟榔、木棉等热带作物,其价格近来不断攀升,特别是橡胶,由于其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越来越大,天安乡应抓住种植的传统优势,加大投入,带动乡域经济的发展。5、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伴随着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天安乡有其独特的条件,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神奇而秀丽的山地风光、溶洞、湖水及热带果林,使人们在欣赏过大海的广袤、海湾的秀丽后,再领略山地少数民族的神秘与淳厚,两种不同的景色,不同的感受,一定会吸引大量的游客。二乡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1、产业发展较为单一由于长期传统的农业种植,以附加值较低的农业生产成为乡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天安乡几近空白,所以乡域经济发展缓慢。这也是天安乡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2、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交通仍欠发达虽然目前有一条县道经东河镇达天安乡,但仅此一条对外道路,只通到公爱,与周围其它乡的联系不便,制约了乡域经济的发展。3、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天安乡农村居住点分散,居民仍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在市政府和乡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仍不完善;城镇化水平也逐年提高,但增长速度较慢,仍处于较低水平。4、村民受教育程度低,乡域经济发展源动力不足由于少数民族的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化程度较高的村民又外出发展,所以本地科学技术的推广,新知识新技能的运用,都有待于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全面提高村民文化素质,是乡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5、乡域经济薄弱,建设发展缺乏财力支持乡域总体经济薄弱,各项建设事业仅靠国家投入,自身没有财力支持,后续发展的动力不足。三、天安乡发展迎来的机遇1、海南省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战略发展机遇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抉择。海南根据本省实际,提出“以文明生态村为综合载体建设海南新农村”,并经过试点建设取得了很好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2006年2月在海南考察时所指出的:“实践证明,创建文明生态村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和方向,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有效载体。”在这种条件下,天安乡新农村建设将得到省、市领导重视和财政的投入。2、省、市、乡各级政府对生态旅游开发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生态旅游是海南省区域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了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省、市各相关职能部门都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天安乡只需拿出切实可行的项目和实施方案,便有可能得到省、市各部门的支持。3、生态旅游市场广阔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紧张、拥挤、嘈杂的城市生活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回归自然,与田园、森林、大山、溶洞、河流、小溪为伴,徜徉、休憩和放松,这种趋势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逐步明显。开发天安乡特色生态旅游,是吸引国内外生态旅游市场的必然趋势。四、天安乡社会经济发展面对的挑战1、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单一旅游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当今的旅游市场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观光旅游,天安乡应按照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原理,依据当地生态旅游资源,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需求,开发多样性生态旅游项目,以保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天安乡生态农业资源优势要转化为竞争优势,必须发展工业和旅游业从而导致农业用地、旅游用地、工业用地矛盾突出。产业发展的模式和技术,对生态资源的影响,尤其是对天安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天安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3、生态农业发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海南全省都在发展生态农业,天安乡从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等方面都不具备竞争优势,所以只有在产品质量和规模化生产上下功夫,对天安乡发展绿色农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五、天安乡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方向、目标1、天安乡在东方市的地位天安乡是东方市中部农业经济区中的一般农村小集镇,处于东方市沿交通发展轴线上,是东方市发展高效农业和水果种植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基地。2、经济发展方向1)从经济结构看,第一产业在天安乡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天安是传统的经济结构,根据其资源,应发挥当地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第一产业。2)积极创造条件,培植和引导乡镇工业发展。乡镇工业发展的重点为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重点培植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业,增加第二产业在天安乡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3)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交通与流通领域的建设,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培育集镇市场规模,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物资贸易,扩大集镇的影响力。六、天安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完善天安集镇功能,发挥其集市贸易功能,调整产业结构,从一元化的农业生产,发展成以农业生产为主,多元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实力雄厚的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乡。七、产业发展战略重点通过区域发展的优劣分析,天安乡以生态农业资源为基础,发展第二产业和旅游业,加强与周边乡镇的联系,接受周边乡镇的经济辐射和职能转移,培养和塑造天安品牌和形象。八产业调整方向天安乡以第一产业为主,以发展第三产业为经济增长点,不鼓励发展第二产业,只允许少量为旅游业配套的当地传统加工业发展建设,建设时也必需经过规划建设环保部门审批后,方可建设。第一产业:以热作种植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力培育适合本地生长的种植业发展,如以香蕉为主的热带水果、以橡胶为主的热作种植。第二产业:少量发展传统的黎族手工织布、山兰稻酿酒、旅游纪念品手工制作等无污染的一类工业。第三产业:依托东方小桂林、溶洞、少数民族独特风情,发展旅游业,带动与之配套的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章 天安乡在东方市总体规划中的定位解读一 、东方市总体规划期限2002年-2020年二、全市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分区东方市总体规划把东方市从沿海海积平原至中部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至内陆山地,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呈梯度分布。按照区域“点-轴”发展理论,以“三区两轴一中心”模式对全市生产力进行布局。与天安乡联系密切的是“三区”的划分。具体为:滨海综合经济区-包括八所镇、四更镇、三家镇、新龙镇、感城镇、板桥镇等6个镇。以八所镇为中心,充分利用西部沿海、沿高速公路地区的交通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城镇建设,挖掘经济的新增长点,广泛开展纵向和横向的联合。 中部农业经济区-包括大田镇、天安乡等两个乡镇。利用其雨量充足、土地肥沃、水利设施完备等条件,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水果种植,形成芒果、香蕉等大型种植和加工基地。考虑在大田镇附近已建有国家级大田坡鹿保护区,为此,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保护区管理的相关措施。东部生态保育区-包括东河镇、江边乡等两个乡镇。本区处于大广坝水库集水地区,要高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植被保持,除加强东部中心镇东河镇的建设外,要引导其他城镇的人口和产业向西部沿海地区集聚、迁移,壮大沿海城镇的规模,控制东部山区的人口规模,减少对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三、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在东方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天安乡划归于“一般集镇,包括6个乡镇(含广坝农场等四个农场部),各镇人口规模0.3-0.5万”。四、城镇的空间布局城镇空间布局与经济布局相一致。规划采用沿海、沿高速公路、铁路的点轴发展战略,规划期内东方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以市区为核心,感城镇、东河镇、大田镇为中心镇,以南北沿海、沿交通干线(高速公路)为发展轴线,以一般建制镇、集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空间格局。规划沿海、沿高速公路分布的城镇7个,占城镇总量的70%,东部山区城镇3个,占30%。五、天安乡在东方市总体规划中的定位总结根据以上对东方市总体规划的解读,总结出天安乡在东方市的定位为:沿交通分布的以东河镇为中心的基础集镇,以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水果种植,形成芒果、香蕉等大型种植和加工基地,人口规模0.30.5万的四级城镇。第四章 天安乡村镇体系规划一、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依据1)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 建设部颁发的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技术标准、规范依据1)GB50188-93村镇规划编制技术标准2)东方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3、资料依据1)天安乡国民经济统计年报表2)天安乡“十一五”发展思路3)天安乡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4)天安乡政府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二、规划原则与期限1、规划原则 1)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的总体原则以开放求开发,以开发求发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力求本规划能够指导和促进天安乡社会经济协调快速发展。2)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评价区域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现状和镇域发展的优劣势,科学预测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制定本乡规划,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尽量减少城镇发展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为后续发展留下空间。3)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乡域内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要有章可循,各得其所,相互配合,综合平衡,协调发展,集镇规划要考虑与乡域关系的协调,合理布置基础设施,达到资源共享。4)超前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本规划是天安乡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长远发展蓝图,规划的制定要有一定的战略高度,富有超前意识和现代化水准,但同时又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考虑经济现状和建设需求,规划要具有发展潜力和可操作性,紧凑而富有弹性,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理想与现实,远期和近期的关系,在强化新区建设的同时,实现旧区的改造,加强规划的宏观调控能力。5)综合效益的原则在进行集镇规划时要节约每一寸土地,合理确定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重视土地的置换和复耕,尽可能少占良田,发挥土地的综合效益;在进行乡镇工业布局时,要注重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结合,注意环境保护。6)突出个性原则要充分挖掘和体现地方人文特色,彰显集镇个性色彩。2、规划期限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三、乡域村镇体系规划1、乡域村镇体系现状天安乡现有15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30个自然村,自然村相对较少,居住相对集中,其中集镇所在地有安都村。其他各行政村主要沿县道,以天安集镇和原公爱乡所在地为中心分布较多,赤好、王沟、陀类三个行政村距县道较远,相对分散,联系不便。各行政村有一定的距离,空间缺乏联系,给生产生活及信息交流带来困难。2、规划指导思想1)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宜居城镇”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要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目标。乡域总体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为集镇服务,把集镇中“人”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倡导把人的精神、文化和自身发展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二是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从“五个统筹”的角度来考虑,即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国内国外统筹。关注天安乡的发展,科学合理的进行乡域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资源与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的配置。建立与东河、八所之间的协调发展机制,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质量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模式。2)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城乡统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本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一,规划从区域分析入手,通过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第二,从天安拥有的资源特色入手,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好农民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生活,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第三,尊重少数民族利益,按照他们的愿望,指导和帮助他们完善农村生活环境。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契机,把规划建设着眼点放在改路、改水、改厕等方面,达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目标;第四,尊重当地历史文化,重在建立一种适应现阶段的农村和农民需要的工作机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天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3)建设生态型文明集镇天安乡生态环境很好,规划继续强化生态文明集镇建设,首先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良好型道路,核心就是要尊重自然生态。通过生态规划、生态设计与生态管理,将单一的城镇生物环节、物理环节、经济环节和社会环节组装成一个有很强生命力的系统,使资源得以高效利用,人与自然高度和谐。4)处理好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关系采用生态规划的方法,对乡域进行生态适宜度分析评价,系统研究乡域非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关系,明晰用地类型、分布与规模,经过生态敏感性及建设适宜性分析,明晰集镇建设用地规模及其发展方向,合理选择集镇的发展模式。 3、村镇体系规模1)人口规模:天安乡人口12669人,其中黎族人口12291人,其他378人为汉族,因为人口基数太少,不会对人口规模产生影响,在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中不进行细分,统一按少数民族自然增长率计算。东方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确定的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2,考虑少数民族因素,天安人口自然增长率取10,人口的自然增长为近期:12669(1+10)5=13315人远期:12669(1+10)15=14708人人口的机械增长,考虑天安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天安乡的凝聚力、影响力,单靠农业生产不会吸引外来人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会吸引少量的服务人口来本乡经商、办店、生活居住,在规划远期内按1500人总数计。到2010年,天安乡人口规模为13315人,取13500人到2020年,人口规模为16208人,取16000人。2)城镇化水平预测天安乡总人口12669人,其中农业人口12291人,全属黎族少数民族人口,按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现状城镇化水平仅3%,明显与现实不符;按城镇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算,现状城镇人口1323人,占总人口的10.4%,综合考虑乡域经济等因素,现状天安乡城镇化水平取15%。规划近期城镇人口2000人,占近期乡域人口规模13500人的14.8%,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近期城镇化水平取20%。远期城镇人口规模3000人,占总人口规模16000人的18.8%,综合考虑,取城镇化水平为30%。4、村镇体系规划1)规划目标规划依托现有村庄布局格式,以天安集镇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发展,逐步建成由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村镇体系。同时开展移民搬迁工程,将居住环境差,不利于居住,人口较少的自然村搬迁到集镇或其它中心村。2)空间结构规划根据天安乡发展趋势,村镇空间布局现状,形成“一主、二轴、三副、若干居民点”的村镇空间布局形态。一主:即天安集镇,是乡域的城镇发展中心。二轴:沿县道东公线形成的村镇体系发展主轴,分布有安都村、陈龙村、市套村、光益村、益公村、公爱村、温村和芭蕉;沿联系天村、抱由、长田、赤好、王沟的乡道形成弓形村镇体系发展次轴,两条轴线的交汇处就是天安集镇,两条轴线上分布全乡13个村,只有陀类和陀牙分布在轴线之外,但也有乡道相连。三副:以公爱村、天村和赤好村为乡域发展的三个副中心,公爱村是原公爱乡政府所在地,其基础设施较其它行政村完备,具有一定的公建设施基础;赤好为乡域西北部的一个大村,天村为乡域东南部的一个大村,三个副中心和天安集镇一起均衡分布在全乡域,起到带动全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若干居民点:乡域其它各村相对集中布局。5、等级规模、职能结构规划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总体布局的需要,以及现有村镇规模位序的分布,至2020年,村镇体系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天安集镇包括安都村,为全乡经济发展中心,以发展集市贸易和旅游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带动全乡生产力的发展。二级:副中心包括公爱村、天村、赤好村,以发展生态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为主,配套相应的设施,对其它村的农副产品负责收购,形成一村一品,并带动相近村形成和自己生产匹配的农产品,服务并带动全镇其它村庄社会经济的发展。三级:其它行政村在主镇区和副中心的带动下,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按照比较利益原则、竞争优势理论,形成一村一品,发展集约化生态农业。 天安乡村镇体系规模职能结构见下表:村镇等级规模、职能结构一览表等级地名现状人口规划人口职能一级天安集镇1323 3000发展第三产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二级公爱村691 800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天村925 1075赤好村759 880三级市套1237 1400高效农业陈龙537 600抱由726 830芭蕉328 380长田972 1100王沟1433 1650光益963 1100益公310 360温村710 825陀类603 700陀牙1152 1300四、乡域建设用地规划1、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乡域建设用地是指村镇用地分类中的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等8类用地的总和。根据村镇规划标准,结合现状,对整个乡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如下:天安乡村镇建设用地相对比较集中,从节约用地的角度出发,规划要求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2、村镇建设用地选址村镇建设用地选址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及现有建筑和建设投资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尽量对原有建设用地加以利用,并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相协调。通过乡域现状开发强度分析,充分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建设用地的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确定了村镇建设用地的开发范围和规模。1)村镇居住用地村镇居住用地在村镇建设用地中的比重较大,其择址应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具有适宜的卫生条件和建设条件。并应与生产劳动地点联系方便,又不相互干扰。 具有适合建设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应综合考虑相邻用地的功能、道路交通等因素,进行相对集中的布置。 2)公共建筑用地公共建筑为村民提供基本的日常服务,在各村均应有相应的安排,尽可能布置在靠近中心的地段。其中集镇公共设施比较完备,三个副中心配备相应的公共建筑用地,其它行政村只配备必需的村委会、小学、幼儿园等公共设施。3、村镇生产建设用地为了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三个副中心村可安排适当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用地。其它各村配备一定规模的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生产用地。规划的生产建设用地要集中布置,以便于管理、污染治理及资源共享,发挥规模效应。应重视大、中型家禽家畜养殖场地的选址,满足卫生和防疫要求,宜布置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侧风位和通风、排水条件好的地段,并与村镇建设用地保持相应的防护距离。五、乡域工程规划1、乡域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天安乡唯一的对外交通是东(东河)公(公爱)线,现状只能通过东河到八所,规划沿建设东河、公爱、华侨农场到八所公路,形成环状交通,拓宽天安与东方市的联系渠道。2)内部交通天安乡内部交通主要是乡级公路,与各行政村相联系,规划各乡道宽8米,在近期内实现全部硬化。规划各行政村与自然村联系的内部道路宽56米,在2015年前全部硬化。2、给水排水规划1)给水 天安乡现状给水普及率较低,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用水情况必须在近期内得到解决,规划近期给水普及率达50%,远期达100%。给水工程量大,投资高,天安乡应采取多渠道方式争取省、市资金、技术的扶持。给水方式规划期内,集镇区和离集镇较近的村给水连成一个网络,统一由乡给水厂给水,其它各村给水自成体系,由村级水厂集中供给,提高用水质量。给水管道走道路人行道下,东西向路走路南,南北向路走路西。用水量预测用水标准:生活用水:按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250L/人.d计算;工业用水:规划工业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业,按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1.2万m3/(km2.d)计算。其他用水量按总用水量的15%计算。人均综合用水取460L/人.d。2)排水1)排水体制规划区域内排水方式采用雨、污分流制,将村镇污水、雨水分两个独立系统,建设污水管、沟和雨水管、沟。2)污水系统规划集镇统一排水系统,建设污水处理站,经处理达标后集中排放。各中心村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污水成分较为单一,采用建设沼气池或沉淀、过滤、生物处理等方式经处理后统一排放。各工业企业污水必须自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污水管沿道路铺设,走人行道下,东西向路走路北,南北向路走路东。雨水管走车行道下,东西向路走路北,南北向路走路东。3)污水量测定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 4)雨水系统规划尽量利用各村镇的自然高差地形,将雨水经过地形坡降通过雨水管、沟集中排入附近水体。3、电力规划1)用电负荷预测预测标准居住用地:单位建设用地用电指标取200kw/ha。公共设施:单位建设用地用电指标取300kw/ha。工业用电:单位建设用地用电指标取600kw/ha。道路广场:15kw/ha。 绿地:10kw/ha。其他用地(仓储、对外交通):20kw/ha2)电源规划由东河镇35kv变电站引入10KV电力线,在镇区建一座10KV配电所。3)线路敷设10KV输电线采用架空形式,边导线两侧分别预留5m宽的防护用地。集镇低压电力线地埋铺设,走人行道下,东西向路走路南,南北向路走路西。各中心村架空的电力线线路也要沿路架设。4、电信规划1、局所规划天安乡目前还有两个村未通电话,规划将原有电信支局扩容为5000门。在近期将此两村通上电话,在镇区建一座邮政所,各居民聚集的中心村设置邮件接收点,方便村民收邮件以及报刊等。2、线路规划随着村镇建设的发展,天安乡会建设现代化通信网络,所以要加强通信线路的敷设,及时向城乡居民提供各种通信业务,使村村通邮、通信、通宽带。镇区内各种电信线路采用电缆形式埋地敷设,乡村可采用架空形式。东西向路走路北,南北向路走路东。六、环境保护规划1、大气环境保护1)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天安乡空气质量执行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规划区范围内按一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控制。2)大气污染控制完善城镇交通网络,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合理规划、建设、管理集镇道路,使道路顺畅,减少车辆的怠速、堵车现象,降低城镇交通污染负荷。控制地面及工地扬尘污染加强主要道路绿化带建设,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施工场地必须有防治地面扬尘措施,生活垃圾运输车、土方运输车等易起尘的车辆,实施密封化,采取切实措施,控制车辆行驶中撒落起尘。严格控制生产建筑用地布局乡域应发展没有污染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严禁污染项目在规划区范围内建设,轻污染型的新项目也不得靠近旅游区建设,且必须通过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审批后方可开工建设。 2、水环境保护 1)饮用水源保护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内,不得排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堆栈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不得从事放牧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在水源取水点保护区内,禁止破坏饮用水保护区内的植被,禁止倾倒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粪便及其他废物,禁止影响水质的各种建设。加强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和保护。2)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促进节水型生产模式的形成。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广节水措施;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提高工业生产用水的循环使用。提倡节约用水,发展节水生活用具,控制人均生活用水指标。3)大力开展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生产、生活污水要采取有效方法处理,工业企业可以独自配套小型高效的污水处理装置,也可以集中后统一处理。在工业废水全面达标排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生活污水、第三产业污水、医疗污水、养殖业污水的治理,使其能够达标排放。4)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镇区规划一处污水处理站。乡域其他地区的污水需要经过简易的生化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污水经处理后尽量排入灌溉渠道灌溉农田,充分利用中水资源。应充分利用水塘、沟渠、湿地等的自然净化能力,处理农村生活污水。5)加强中水利用经过处理达标排放的水,尽量回收利用,作为市政、环卫的主要用水,达到节水的目的。3、声环境质量保护1)执行标准按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93)二类标准控制。2)措施对各种噪声进行严格控制,必须达到相关标准。加强环境噪声监测,充实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装备。控制集贸市场等人流、车流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的噪音污染,加强过境交通管理,降低噪声污染。4、固体废物防治规划1)控制目标生活垃圾:乡域内统一选择垃圾填埋场,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处理率达到80%,减量化处理率达80%。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100%,一般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率100%。医疗垃圾:医疗垃圾进行特殊处理,处理率100%。由乡政府在乡域范围内进行垃圾处理场的选址,并报市规划建设部门和环保部门审批。2)防治措施生活垃圾为固体废物的处置重点。通过减量化、无害化等管理措施进行处置。医疗垃圾严格管理,禁止混入生活垃圾。由管理部门运往东方市医疗卫生用品处置场处理。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进一步完善处置工程。七、生态保育及空间管制规划1、规划原则高效合理利用区域内的有限自然生态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通过对区域生态进行分区,来制定生态保育控制措施。2、生态分区与建设管制原则规划首先通过对水文系统和风景资源系统进行分析,再对区域空间的生态适宜度和敏感度进行综合评价,划分为4个生态分区即:生态保护区、生态协调区、引导建设区、优先建设区。1)生态保护区-禁止建设区用地范围:乡域内规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之外的所有地区。用地特征: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等森林、山体、河流水系,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人类活动较少。控制导则:不得随意新开发建设用地,不得随意砍伐树木,不得随意开挖山体,不得随意在河流水系里倾倒废弃物。2)生态协调区-禁止建设区用地范围:各类农田、果园、林地,沿道路两侧的防护林地。用地特征:该用地内人类活动较多,可以进行植物品种的更替。控制导则:该用地内不得随便使用农药,土地不得搁荒,对坡度在25度以上的区域要进行退耕还林。3)引导发展区-控制建设区用地范围:规划村镇体系主中心和副中心之外的自然村庄。用地特征:该区用地临近自然保护区或山体、林地、田地,所处位置与生态保育用地紧密相邻,远期为减少人类对生态保育用地的破坏,应进行搬迁,近期在无法搬迁的情况下,应引导其发展,尽量不影响生态环境。控制导则:在该区可划出一定范围用地作为近期发展用地,建设发展严格限制在用地以内,并加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