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 则1.1 任务的由来目前,正值国家环境保护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镇镇创建活动,生态镇镇的环境保护规划是进行各级生态镇镇创建活动最终验收的重要必备的材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生态镇镇创建过程具体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受淮滨县栏杆镇政府委托,信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编制了栏杆镇环境保护规划。1.2编制规划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防治法;(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若干意见;(6)全国生态保护纲要;(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8)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规划;(9)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10)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和2020规划;(11)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豫环然200138号)(12)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环发200282号);(1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豫政199993号);(14)栏杆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9年工作计划;(15)河南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16)淮滨县城镇总体规划(20042020);(17)淮滨县生态功能区划;(18)淮滨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1.3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3.1规划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栏杆镇环境特点,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栏杆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以水、气、声、固废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镇域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面源污染,严格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努力改善栏杆镇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1.3.2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现实意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农民减少、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大城市要吸引农村富裕劳动力,镇镇也要建设的更加美好,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化水平,一方面吸引农村富裕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深山中吸引出来,解决深山的生态破坏和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在镇镇进行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就是指导和协调镇镇城市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1.3.3 规划原则(1)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栏杆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栏杆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城镇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保护和建设并进。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镇环境保护一体化。(4)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栏杆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5)坚持将栏杆镇传统风貌与栏杆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6)坚持栏杆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7)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1.4 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1.4.1规划范围淮滨县栏杆镇位于县城北郊,东邻王家岗镇,南接县城,西与台头、固城两镇接壤,北与安徽省阜南县隔洪河相望。全镇面积5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2.8万人,京九铁路穿境而过,淮滨火车站、县行政新区、新高中分别坐落在镇内,全镇交通便利、生态、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已逐渐成为新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发扬敢于争先,永不懈怠精神,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埋头苦干,艰苦创业,抓住县城北迁,城区框架拉大的有利时机,依托地区优势,狠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生态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非公制经济发展步伐,使全镇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多业并举,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栏杆镇被确定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中心集镇和卫星城镇,在全县推出的第三批五十八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栏杆镇承办的有火车站站前广场、乌龙大道北段治理、卫星城镇建设、公路铁道货运连线、淮滨花园建设等五项,加速发展的县城新城区建设正在栏杆镇辖区全面铺开,已与栏杆镇连成一片,由此栏杆镇已成为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新型集镇和县城的卫星集镇。全镇的经济实力进步神速,主要经济指标以及增幅处于全县前列,省内外大企业纷纷入驻栏杆镇,知名的有与江苏联营的合谊化工;与上海联营的铁道部指定的维达绳网生产有限公司;龙海雨布有限责任公司,淮滨县茂源粉业有限责任公司,淮滨县金马服装厂。无论是在区位优势,还是经济发展,及至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栏杆镇已真正成为全县的龙头镇镇,显示出强劲的凝聚力和辐射功能。全镇共有非公有制企业153家,其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5家,截止2008年底,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2553万元,比2000年提高2.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211元,比2000年增加1731元。先后荣获市级“文明单位”“先进镇镇党委”、 “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镇”等近40项称号。1.4.2规划时限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20年。1.5规划的技术路线任务确定后,规划工作应在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的重点、总体指标与目标并编制规划大纲;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所得资料,将规划重点与主要任务分解到各个规划方案之中;编制规划文本,由专家评审通过后提交当地政府或人大审批,然后付诸实施。规划要充分体现环境保护的特点,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的规划论证,确保栏杆镇栏杆镇生态镇镇建设的科学性、创新性和超前性。同时,要注意与现有规划、计划的相互衔接,以增强环境保护规划的可操作性。1.6 规划重点本次规划在确定淮滨县城镇规划区范围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以淮滨县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充分考虑城镇发展的长远利益。(2)充分考虑栏杆镇发展与淮滨县城县发展的内在联系。(3)考虑安排与城县发展规模相适应的蔬菜基地、城市绿化、城市发展、工业、商业、居住、城市基础设施垃圾处理厂等主要设施用地。2栏杆镇基本情况2.1 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淮滨县栏杆镇位于县城北郊,东邻王家岗镇,南接县城,西与台头、固城两镇接壤,北与安徽省阜南县隔洪河相望。全镇面积5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2.8万人,京九铁路穿境而过,淮滨火车站、县行政新区、新高中分别坐落在镇内,全镇交通便利、生态、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已逐渐成为新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栏杆镇所处的地形地貌属于淮河平原地带,多为平原。2.1.2地质、地震概况淮滨县地处淮河中上游,豫皖两省交界处,南望大别山,北接黄淮大平原,境内河渠纵横,塘堰密布,洪河、闾河、白露河四面环绕,淮河干流横贯其中,享有“淮上江南”美称。 1951 年 7 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析固始、息县各一部,设置县级办事处,淮滨因淮河之滨而得名。 1952 年 8 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淮滨县,境内东西长约 53 公里 ,南北宽约 43 公里 ,总面积 1209 平方公里,人口 70 万。栏杆镇建镇以来无地震记录,该区域最大地震烈度小于6度。2.1.3气候条件栏杆镇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太阳南北回归决定气候的冷暖和光照时间的长短,东南季风的强弱制约雨水多寡和时空的分布。由于地处中原平原,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尤为显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型气候,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温适中。年平均温度为15.6(1月平均2.3,7月平均27.9)。无霜期年平均226天(初霜在11月7日,终霜在3月27日)。年平均降水量为955.6毫米,多雨年份达到1500.6毫米(1991年),少雨年份511.8毫米(2001年)。全年日照平均为1989.82小时,日照率42。年平均风速2.4米/秒。2.1.4水文淮滨县属于淮河流域,淮河源于桐柏山太白顶,流经淮滨县由芦集镇入境,蜿蜒东下,呈“S”型弯道,至王家岗镇出境入安徽阜南。地表水来源于降水和过境水。浅层地下水属于降水补给型,消耗途径是垂直蒸发和水平排泄。丰水年补给量超过消耗量,潜水位明显抬升,干旱年补给量小于消耗量,潜水位有所下降。淮滨县内主要河流有:淮河、白露河、吕河、洪河等。全区蓄水总量12190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7360.1万立方米。全区境内塘、堰、坝2.6万处,总蓄水量8670万立方米;水库72座,其中小型水库库容1576万立方米,兔子湖水库南湾面积21平方公里,环湖25公里,蓄水总量达1亿立方米,水资源极为丰富。该区已初步形成防洪、除涝、灌溉、养殖等综合配套功能较全的水利工程体系。2.1.5土壤淮滨县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主要以黄棕壤为基础,形成了黄棕壤和水稻土为主的两大土类,兼有少量潮土和砂浆黑土。栏杆镇土壤以黄棕壤为主。2.1.6生态环境淮滨县有林用地10万公顷,其中树林地24000公顷,灌木林地45000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2000公顷,宜林荒地6000公顷,退耕还林地18000公顷,植被覆盖率46.7%。 淮滨县横跨两个植被带,植物种类繁多。据初步统计,全区共有高等植物185科,20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64科,540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多种,省内重点保护植物20多种。全区有各种脊椎动物300余种,其中哺乳动物类30多种,禽类2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40多种。昆虫2000多种。受国家保护的动物有金雕、白鹤、白冠长尾雉、水獭等。栏杆镇淮滨县城区,地貌类型多属于平原区地形,相对高差不过20米,区域部分被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大部分作为农用地。其土地利用现状祥见表21。表21 栏杆镇土地利用现状一览表 单位:公顷地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合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合计面积670.723.91001.8103.5254.82054.8481.194.84.7580. 6143.52.2 经济、社会概况2.2.1栏杆行政区划全镇面积5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2.8万人,京九铁路穿境而过,淮滨火车站、县行政新区、新高中分别坐落在镇内,全镇交通便利、生态、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已逐渐成为新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2.2栏杆镇经济发展现状2009年,栏杆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财政收入12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6元。先后被河南省表彰为“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镇)”、科技示范镇、科普示范镇、民政工作全优镇,连续多次受到中组部、河南省委、信阳市 、淮滨县委的表彰。2009年,全镇企业总数27个,其中注册企业11个,个体工商户259个。企业完成总产值2400万元,增加值260万元。2009年计划新上和引进18个项目,截止6月底,已动工建设9个。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00万元,占年计划的51%。栏杆镇现有水稻种植面积3600亩,蔬菜复播面积14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3900亩。栏杆镇现有中小学10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9所,教职工296人,在校中小学生2940人。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辖区有健身广场4处,医疗服务机构2家。2.2.3栏杆社会环境发展概况交通:栏杆镇境内现有省、市、镇、村道路51条总长111.7公里。其中省道1条,长3公里;市道1条,长8.1公里,镇村道路37条,总长77.6公里。已硬化路面78.1公里,砂石路面33.6公里。交通极为便利。供水:栏杆镇供水系统主要依靠淮滨县城区供水系统,水源为地表水。污水处理:栏杆镇污水处理系统主要依靠淮滨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淮滨县垃圾填埋场位于淮滨县王家岗镇,2000年建成投产,占地180亩,容积100万m3,适用期15年。电力现状:目前,栏杆镇用电依托淮滨县供电系统。淮滨县城市电网共有1座220Kv变电站,220Kv线路2条; 110Kv变电站1座,110Kv线路7条。可以满足栏杆镇用电需求。2009年栏杆镇用电量达0.65亿千瓦时。邮政:淮滨县现有邮政处理中心一处,淮滨县现有邮政营业网点19个,栏杆镇现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栏杆镇通信系统依托淮滨县城市通信系统。淮滨县现有主要有网通、铁通、中国电信三家,还有移动、联通移动通信2家。镇内通信线路采用架空和管道两种方式敷设,移动网络覆盖全区。广播电视:栏杆镇依托淮滨县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现已有开播的电视台1座,全区广播电视综合交叉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单向传输网已建成,有线电视光缆已敷设到大部分镇村。环境卫生:栏杆镇环卫所担负着栏杆镇栏杆镇垃圾的清运任务。栏杆镇现有各类车辆3台,其中垃圾车1部、洒水车1部、翻斗工具车2部,其他交通用车2台,现清洁工及管理人员总数为26人,日排垃圾65吨,均送到淮滨县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淮滨县垃圾填埋场位于淮滨县王家岗镇,2000年建成投产,占地180亩,容积100万m3,适用期15年,现可以满足淮滨县包括栏杆镇现状垃圾处理量。现有公厕6处,为水冲式公厕和旱厕,分布在主要街道和人流集中之处。消防:栏杆镇依托淮滨县现有消防系统。淮滨县消防支队在市区设一个消防中队。并配备有高层建筑防火登高车一部,大吨位消防车辆和一般消防车辆。栏杆镇现配备站消火栓若干。供热工程:栏杆镇目前尚没有集中供热工程,部分居民住宅冬季采暖主要靠各单位自备的小型锅炉房供应。燃气工程:淮滨县的城市燃气事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目前,栏杆镇的燃料结构现状以管道燃气、液化石油气以及煤为主,部分居民生活用燃料靠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工业生产用燃料主要是采用燃煤。2.3文物古迹栏杆镇所在地现尚未发现文物古迹遗存。2.4栏杆镇已有规划的要点栏杆镇全部纳入了淮滨县总体规划的范围,各行政村编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外,在没有其他的单独规划,栏杆镇的建设和发展全部服从、服务于淮滨县各种规划。2.4.1栏杆镇与淮滨县总体规划的关系淮滨县总体规划中关于栏杆镇的地位和作用是:依托城市,把为城市服务作为发展的基点,抓好菜篮子工程,利用城市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发展农产品和副食深加工,加快城镇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栏杆镇除了远郊村外,其余均属淮滨县城区的建成区,其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都纳入了淮滨县城市规划的整体框架。建成区大部分是居住用地,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0%以上,生态环境良好。几个重要专业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绿地规划:近期达人均10.5 m2,远期达人均12 m2。燃气规划:规划用气量预测为:近期(2015年):居民生活大部分使用气味液化石油气及管道燃气、沼气,小部分使用煤;远期(2020年):居民生活全部使用气味液化石油气及管道燃气、沼气。供热规划:近期淮滨县集中供热面积907104平方米,传热率48%;远期淮滨县集中供热面积1006104平方米,传热率48%。环保规划:调整产业布局,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烟尘、SO2排放量;城区环境质量达二级标准,远期达到环境空气一级标准;城区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城区污水处理率2015年达85%,远期达100%;强化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议,2020年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90%,城区交通噪声控制在70dB(A)以下。2.4.2栏杆镇与淮滨县生态功能区划与淮滨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根据淮滨县生态功能区划的结果,栏杆镇属重点资源开发区中的营养物质循环保护区,该区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较薄弱,部分土地存在生态承载力负担过重的现象,农业面源污染现象仍然存在。根据淮滨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要资源开发区的环境保护方案如下:1、完善城市生态体系,运用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和技术方法,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功能多元化。2、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尽量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实现增产减污。加快城市管网改造,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3、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保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永远利用和可持续发展。4、合理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2.4.3栏杆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栏杆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主要是栏杆镇的行政村编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在不违背县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3个村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是:通过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逐步清除简易厕所,建设卫生的厕所,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结合沼气能源建设工程实行“一池三改”,资源化利用人畜粪便;引导农民绿化、美化村庄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设统一的垃圾站,实行生活垃圾的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加强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将生活污水并入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努力实现村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局面。533现状调查与评价洪河是接纳两市多县和栏杆镇地表径流和纳污水体。本报告现状监测数据采用信阳市环境监测站洪河河水的常规监测数据。 3.1地表水现状监测地表水现状监测断面布设一个断面,具体位置及功能见表3-1。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2。各断面地表评价统计结果见表3-3。监测断面位置见附图4。表3-1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一览表断面编号地表水体位置功能1#洪河麻里洪河断面景观用水表3-2 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监测因子统 计1#COD浓度范围(mg/L)12.6-23.4超标率%0均值(mg/L)16.6BOD5浓度范围(mg/L)1.45-4.07超标率%0均值(mg/L)1.67氨氮浓度范围(mg/L)0.66-0.98超标率%0均值(mg/L)0.73pH浓度范围7.7-8.6超标率%0均值8.2总磷浓度范围0.14-0.25超标率%0均值0.16石油类浓度范围未检出超标率%0均值未检出表3-3 各断面地表水评价结果统计表 单位:mg/L(pH除外)监测断面 监测因子结果分析pHCOD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麻里洪河断面均值8.216.61.670.730.16-标准指数Sij0.60.550.280.490.32-达标状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均值超标倍数000000由表3-3可知,麻里洪河断面各监测因子均不超标,可以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3.2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采用2009年度信阳市环境量报告书(信阳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空气质量统计结果。2009年淮滨县栏杆镇范围的监测点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见表34。监测点位置见附图4(信阳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图)中的监测点位所示。表34 2009年淮滨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毫克/立方米 项目月均值季均值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春夏秋东SO20.0490.0440.0280.0210.0170.0270.0200.0180.0230.0220.0280.0380.0220.0220.0240.044NO20.0260.0220.0200.0180.0160.0180.0170.0150.0160.0160.0190.0230.0180.0170.0170.024TSP0.0940.0800.0980.0680.0570.0530.0570.0680.0680.0630.0860.0900.0740.0590.0720.0882009年全年365天,共监测365天,其中有42天符合一级标准,有323天符合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全年未出现酸雨。其中2009年淮滨县城区二氧化硫年均为0.028毫克/立方米,符合二级标准,日均值0.0040.115毫克/立方米之间,二氧化硫日均值达标率100%;二氧化氮年均为0.019毫克/立方米,符合一级标准,日均值0.0040.052毫克/立方米之间,二氧化氮日均值达标率10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为0.073毫克/立方米,符合二级标准,日均值0.0140.174毫克/立方米之间,日均值达标率100%。3.3环境噪声监测现状根据市环境噪声质量报告,2009年度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声级监测值范围在40.170.0dB (A)之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6.7dB,全部不超标。3.4栏杆镇主要污染源调查1、规模畜禽养殖粪便污水。据调查,栏杆镇现有规模化养殖场15个,年存栏8341头;鸡鸭养殖场32个,年存栏141989只(见表3-5,栏杆镇规模化养殖调查表)。这些畜禽每年产生粪尿约8000吨,由于现在只有40%的养殖场建设沼气设施,实现了粪尿的综合利用和废水的达标排放,其余均未经处理外排,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表3-5 栏杆镇规模化养殖调查汇表村庄名称养殖类型养殖户数(户)总规模备注塘南村养猪54360头养猪按生猪存栏量统计,出栏量按存栏量的1.24倍计养鸡1149800只半坡村养猪5458头养鸡333800只刘寨村养猪3450头养鸡330200只梓树村养猪1500头养鸡1463300只范岗村养猪1121头养鸡1460只2、面源污染。主要是种植蔬菜时施用的农药和化肥,每年使用农药3.5吨、化肥近500吨。3、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由于管网不完善,生活污水上不能全部进入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据调查,2009年污水集中处理率约5%。4、交通噪声。近年来随着车辆的迅速增加,交通噪声是有超标现象。5、燃煤。由于栏杆镇目前的能源结构仍以燃煤为主,所排放的SO2等对市区大气造成一定影响。据调查,每年约耗煤折标1.5万吨。3.5栏杆镇主要环境和生态问题分析从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栏杆镇的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局部仍然存在一些环境和生态问题,主要是:1、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偏少,居民生活污水尚不能全部进行集中处理,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污染减排的严峻形势,交通噪声是由超标现象。2、3个城郊村基础设施较薄弱,存在“脏、乱、差”现象;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污水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一定程度存在。4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4.1规划目标参照河南省生态镇镇考核的指标,根据淮滨县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要求,制定本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见表4-1:表4-1 栏杆镇创建生态镇镇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类别序号指标名称指标要求2009年现状规划目标201120152020环境质量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100100100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1001001001002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或环境规划要求达标达标达标达标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3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6060656570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50405050504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70808595开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的行政村比例(%)90809095955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1001001001001006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95*不考核不考核不考核不考核7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09095951008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9080909595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08085909510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280280270270260农药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3.02.82.82.82.8测土施肥普及率(%)5050556080生态保护与建设11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5060707580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87.58.08.58.513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09095959514森林覆盖率(%)山丘70*-丘陵区40*38404550平原区10*1616182015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的比重(%)20303040604.2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河南省生态镇镇26项考核指标来看,除公共设施完善程度、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清洁能源普及率、集中供热率、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及污水排放达标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等8项指标与规定的目标值尚有差距外,其余18项指标现已达到省生态城镇创建指标的要求。规划的重点也就是要围绕着8个指标开展一系列的建设和整治,确保在规划时限内全部达到省级优美城镇创建要求。4.3实现规划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4.3.1有利条件(1)大环境机遇一是随着党和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环保法律法规逐步健全,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保障。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相应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和技术支持条件。三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将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工业布局的调整,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利条件;技术创新的加速为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创造了条件。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五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可能较大幅度增加环境保护投入,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全社会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日益增强,将使环境保护具有越来越坚实的群众基础。七是以信阳市开展“六城”联创为契机,加快全镇基础设施的软硬件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味和加快新农村建设。(2)当地党委、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栏杆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创建“生态示范镇镇”的同时,并提出了“创建生态镇镇”的工作目标。(3)经济优势栏杆镇做为淮滨县的郊区镇,有良好的经济本底,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同时,根据近期规划发展战略来看;有利于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解决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使工业生产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4) 基础优势栏杆镇不但有较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同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社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这些,为下一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5)人才优势作为淮滨县的郊区镇,栏杆镇依托淮滨县科技人才、科研设备、技术服务设施,进行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4.3.2不利因素(1)用地规模偏小、规划不合理,制约城市发展栏杆镇的地形、地貌影响影响该镇的城市化进程。可供用于建设用地的土地大部分作为建设用地已被征用,城市发展空间相对较小。(2)道路系统不够完善,道路系统不够完善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不完善,道路功能不明确,城市社会停车场不足,过境交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局部道路网密度过小,城市功能难以发挥,一些道路狭窄,经常发生阻塞现象。部分道路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3)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不够城市现状居住用地指标偏高。城区内2-3层独院住宅较多,城镇村庄住宅占地面积较大,居住密度大,居住环境难以得到改善,城市土地资源造成浪费。城市绿地不足,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指标偏低,均低于国家要求标准。环境质量较差。(4)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栏杆镇的城镇化水平虽然较高,但相对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全国、全省相比较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支柱产业的带动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还不能完全适应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5环境功能区划5.1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功能区是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单元。环境功能区实际上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性功能区。环境功能区划分是对环境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它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不同区域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综合划分。其主要目是为了合理布局,确定具体环境目标和便于管理与执行,从而保护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其理论依据是环境结构状态和功能存在地域差异性。环境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是:(1)服从淮滨县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2)环境功能区与区域或城镇总体规划相匹配原则。保证区域或城镇总体功能的发挥。(3)地理和自然生态环境类似原则。根据作为自然基础的地域或环境单元的地理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划分功能区。(4)社会经济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相似的原则。社会经济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是环境功能区形成的重要基础,环境功能区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具有重要影响。(5)区域环境容量和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基本一致的原则。区域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健康与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区域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最大负荷量,是一个因地而异的变量。区域环境容量和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也是环境功能区的重要影响因素。(6)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相似的原则。根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环境功能区,特别是一些环境敏感区域.(7)适当照顾行政界线的原则。按一定层次的行政界线划分功能区,往往不仅反映环境的地理特点,而且也反映某些经济社会特点,有其合理性,更便于执法与管理。作为镇镇一级的功能区划,应尽量照顾行政村界。5.2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法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分一般分两个层次,即综合环境功能区划与单要素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综合环境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区域环境特征,服从区域总体规划,满足各个分区功能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发展趋势,根据敏感目标、保护级别等而确定,常用专家咨询法、辅助数学计算分析。单要素环境功能区划是以综合环境功能区划为基础,结合每个要素自身的特点加以划分,主要分项是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及噪声环境功能区划等。栏杆镇作为淮滨县的市郊镇,综合环境功能区划主要是健全城市各项功能,适应城市飞速扩张发展的需要,所以环境功能区划宜采用单要素环境功能区划方法。5.3环境功能区划分类型5.3.1水功能区划栏杆镇的水功能区划应符合淮滨县的水功能区划要求,栏杆镇域内地表水功能主要有III类和IV类水质。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见附图4 (淮滨县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图)文字标示的IV类水质水体,栏杆镇的其他水体划分为III类水质。5.3.2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根据淮滨县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栏杆镇全部划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图略)5.3.3声环境功能区划淮滨县声环境功能区划应依据淮滨县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的原则:居民文教区、农村划分为城市区域环境标准(GB3096-93)1类标准适用区;一类混合区、二类混合区、商业中心区划分为城市区域环境标准(GB3096-93)2类标准适用区;工业集中区划分为城市区域环境标准(GB3096-93)3类标准适用区;将省道和街道主干道两侧红线范围内划分为城市区域环境标洪河准(GB3096-93)4类标准适用区。栏杆镇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是淮滨县声环境区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划分结果见附图4 (淮滨县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图)。6、环境综合整治规划6.1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6.1.1水环境现状栏杆镇水环境质量较好。现由于城市污管网没有于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施工,城市污水管网处理厂建设滞后,造成部分生活污水未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经处理直接排入区域内沟渠后排入洪河,对洪河水体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6.1.2规划目标根据市总体规划的安排,加快城市污水管网的设计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时段,确保2009年城市污水收水率大于80%,以减轻由于城市污水排入洪河对洪河水质产生的影响。保证洪河水在107桥以下的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近期目标(2010-2015年):完善镇区污水配套管网建设,使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加强洪河的水资源保护,使其稳定达到类水景观用水标准。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工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远期目标(2016-2020年)实现水资源利用、保护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栏杆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6.1.3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1)综合治理生活废水。2009年底,辖区内办公楼、居民楼、学校、医院、旅社、饭店基本完成化粪池的改造治理任务。(2)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完善污水管网,并集中到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目前栏杆镇的污水排放主要是生活污水,拟将所有企事业单位的生活污水、栏杆镇区居民生活污水及餐饮业废水以及少量工业废水全部集中到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3)大力推广养殖粪便污水资源化工程,通过建设沼气设施,带动“一池三改”,到2015年实现粪便综合利用率95%,养殖污水全部达标排放;到2020年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100%。(4)河段生态恢复建设好水库、河流水源涵养林及流域水土保持林,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同时,利用河道生态恢复方法,在镇域有条件的河段,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吸收转移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改善重点河段环境质量,提高水环境承载力。(5)倡导节水型生活:提倡节流和节水型生活方式,增强节水意识,居民用水应实行计划用水,鼓励居民住宅采用节水便器、节水龙头等,公共场所推广节水便器、节水沐浴器等。6.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根据淮滨县城市总体规划,栏杆镇要在近期巩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调整城区产业布局,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加大政策措施和环境管理的力度,在继续控制烟尘、粉尘污染的基础上,控制二氧化硫的污染,使其污染有所减缓,到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1)规划目标近期到2015年全镇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远期到2020年,全镇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的规划目标。(2)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栏杆镇是淮滨县的郊区镇,镇内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居民的生活排放的废气,以及第三产业小型锅炉和企业锅炉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3)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禁止新的工业污染源产生。禁止在镇区上风向建设有大气污染的项目。加快清洁能源的推广普及工作,改善镇区能源结构,减少生活燃料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通过2009年建成运行的“驻马店-信阳天然气管道工程”,在栏杆镇的城市化进程中,在建设现代化的住宅小区的过程中,大力推广和配套建设使用天然气,预计到2015年镇区居民生活能源中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80%以上,2020年达到90%以上。澡堂等第三产业改燃煤锅炉为燃气或燃油锅炉。利用市集中供热工程,替代燃煤采暖锅炉。大力推进镇区绿化建设进程,提高城市绿化率利用植物的防护功能和自然净化功能保护大气环境。在国道两旁栽种树木隔离带和防护带;要合理规划建设城区绿地、街心花园,城区主要道路绿化率要达到100%,并要建成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绿化系统;在城区所有企事业单位中开展创建花园式单位、文明卫生单位活动,近期使镇区花园式单位和文明卫生单位达标率达到30%,远期达到80%以上;至2015年城区人均绿化用地10.5;到2020年达到城区人均绿化用地也达到12以上。对城区现有的工矿等小企业要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以减少大气污染负荷,调整燃燃料结构,尽量使用天然气或燃油锅炉。6.3 噪声污染防治规划强化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对重点噪声污染源进行治理,控制新增噪声源和社会生活噪声的增加。2020年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城区交通干道噪声每天控制在70dB(A)以下。(1)规划目标2015年前,完成全镇范围内的噪声污染源的治理,保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镇区主要交通干线、商业区、工业区环境噪声控制ll级标准内(昼65dB,夜55Db),居住区、文教区和农村居住区达到l级标准(昼55dB,夜45dB);2015年,要在保持现有水平。要重点保护行政区、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区域噪声敏感点。(2)栏杆镇的声环境质量较好,无噪声超标现象,随淮滨县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为保持栏杆镇声环境现状质量,仍需加强城市声环境防治。(3)噪声主要防治措施加强交通管理,在道路两旁建设乔灌结合的林木隔离带,实行车辆通过镇区的主要交通干道时禁鸣。加强对工业噪声污染源的治理,在噪声污染较严重的工段设立吸音、隔音装置,在主要噪声源及厂界周围建设林木隔离带。禁止新上噪声污染严重而又不能实现噪声标准的企业。建设和开发单位,在开发建设有噪声、振动、烟尘等污染的经营性房屋时,要同时设计,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没有污染防治措施的房屋,不准开办营业项目。对商业、娱乐场所的噪声源实行环境管理,限制噪声强度。在居民区内从事产生超标准噪声、振动的建筑施工作业,要到环境保护部门申请登记,经环保部门审批批准后方可开工。除检修、抢险情况外,夜间(晚8点至早6点)在居民区内严禁从事产生噪声、振动的建筑施工。6.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1)规划目标近期目标(2010年2015年)推行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开展废物的综合利用,减少固体产生量。加快城市垃圾收集系统建设,提高城镇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能力,生活垃圾无害处利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工业和医疗主要有害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远期目标(20162020年):垃圾做到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2)栏杆镇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分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由于严格的环境监管,基本能100%的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生活垃圾属于面源污染物性质城镇固体废弃物,一般收集、分类处理、后进行卫生填埋方式进行最终处置。(3)栏杆镇的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公厕:公共厕所除了主干道500米一座,次干道800米一座, 还要根据人流及居民生活需要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人流集中的地方(如商业繁华地段)适当增加。垃圾处理:本着减少污染,降低处理成本的原则,近期主要采取分检利用,自然发酵,消灭其中的病毒、病菌、寄生虫卵。远期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方法,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环卫停车场:环卫停车场是实现环卫专用车辆科学管理的基本条件。环卫汽车停车场用地按每辆大型车辆用地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计算,规划停车场面积为180平方米。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按1处/0.7-1.5平方公里设置,栏杆镇需建设垃圾中转占68处, 每处用地面积100-150平方米。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休息场所: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休息场所是供进行露天流动作业的环卫清扫、保洁人员休息、更衣、淋浴和停放小型车辆工具的场所。根据建设部标准,环卫工人休息平均占有建筑面积3-4平方米/人,休息场所一般和垃圾中转站配合建设。通过以上重点工程的建设,实现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有关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在2015年达到95%以上,2020年达到95%以上。栏杆镇的固体废物集中处理,是淮滨县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见附图5(淮滨县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规划图)。6.5辖区的生态环境规划栏杆镇的10个远郊村尚不是城市建成区,根据新农村规划,这10个村将在保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不违背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治理脏、乱、差现象。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均收集到县污水处理厂及市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农业生产将以蔬菜种植、果树种植、茶树种植、观光农业为主要生产模式,这将大大减少秸秆产生量,农作物秸秆能够达标。在农村生产中通过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病虫害的综合生物防治技术,来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努力减少农村面源污染。7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7.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规划建设任务7.1.1成立组织栏杆镇人民政府成立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塔城地区额敏县2025秋招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农发行南阳市邓州市2025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库
- 农发行郑州市荥阳市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白山市江源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泸州市合江县2025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农发行天津市北辰区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桂林资源县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贵港市港北区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内部员工入股协议书
- 国家能源信阳市2025秋招笔试逻辑推理题专练及答案
- (正式版)JBT 14581-2024 阀门用弹簧蓄能密封圈
- (高清版)DZT 0334-2020 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写规范
- 2024年浙江卷1月读后续写(路痴的自我救赎)讲义-高考英语作文复习专项2
- 幼儿园-消毒工作流程图
- 电缆修理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 拼音拼读音节带声调完全版
- 2024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某桥梁箱涵、箱通工程监理细则
- 中铝中州矿业有限公司禹州市方山铝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方案
- 【教案】圆锥曲线光学性质的数学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2021年12月12日河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