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遭嫉恨的电影“暴君” 文 | 特约撰稿人 瀚澄 2010-01-20 卡梅隆是当今电影界包揽全球票房冠亚军的唯一一人。他从未专门研修过经济学,对投资成本和边际效益的概念一无所知,他唯一会做的,就是拍一部勾引大众买账的电影 人们都恨他。 假如你不具备最起码的专业素质,那么和他就没有任何对话的可能性。14年前,当你在Blue Sky/VIFX数码工作室第一次邂逅詹姆斯卡梅隆这个目光狡黠、喜欢把手插进屁股口袋的加拿大人时,你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问我们:“那些该死的从船上摔落时,虚拟角色的坠落轨迹该如何设计?”我们的回答是:“为什么不用真人来完成表演呢?”卡梅隆突然咆哮道:“记住,永远不要用一个问题去搪塞另一个问题。” 暴君的潜在逻辑是:“我根本不知道答案。”正是如此惶恐,催生了他满头白发。 2009年12月18日,詹姆斯卡梅隆兀自待在贝弗利山的格伦咖啡馆,无聊翻阅着杂志。其实,他毫无闲心读那些,窗外全球的电影消费大军,都在这一天决定着他的生死。泰坦尼克号终究打赢了史上最骇人的破冰之战,阿凡达岂有崩陷之理?但对卡梅隆来说,这一次显然赌得更绝,考虑哪种死法更体面,远比思量庆功宴穿什么裤子要实际得多。好在,下了船的上帝,果然打算移民潘多拉星球了。 疯魔成活:行走在风口浪尖 和自恋到令人作呕的迈克尔贝(代表作变形金刚)相比,卡梅隆的自信从不爆发在成功之前;与碎嘴滔天的罗兰德艾默里奇(代表作2012)相比,卡梅隆的审慎又让媒体学会了沉默和观望。 但凡了解卡梅隆的人都知道,这个被其前妻琳达汉密尔顿尊为“魔鬼”的男人,本质上并未和其他好莱坞导演从事相同的勾当骗钱。“对于钱,很难说我不喜欢,但获得它们的方法,却是花掉它们。”无疑,高投资、高风险与高回报的“卡氏定理”,在泰坦尼克号上位之前根本就是一句玩笑,尤其对遭遇过埃及艳后末日浩劫的福克斯公司来说,纵容卡梅隆就等于将自己活埋。只是,独一无二的卡梅隆,恰恰用钞票并联了绝望和狂喜的两极。 在风口浪尖走钢丝,是卡梅隆从1984年开拍终结者时就开始夯筑的创作肌理,在他处心积虑的嘴脸背后,多半是制片商们咬牙切齿的表情。1991年之前,好莱坞一线商业巨片的平均成本,大约控制在5000万美元到6300万美元之间,但卡梅隆生生烧掉1亿美元的终结者2,却一夜击碎了好莱坞的投入产出法则。 卡车司机出身的卡梅隆,从未专门研修过经济学,对投资成本和边际效益的概念一无所知,更别说用时间序列回归法,去考察基于Fama-French三因素定价模型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预期收益的关系。 事实上,他唯一会做的,就是拍一部勾引大众买账的电影。1997年8月26日的泰坦尼克号内部试映会后,卡梅隆说:“我想我已经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办法。”但当时并没有人这么认为在两年多的噩梦中,卡梅隆早就想到了自杀。最初,当他端着“癞蛤蟆活剥天鹅肉”的剧本和匪夷所思的预算到处游说时,很多人就认为他应该去精神病院。但卡梅隆并不在乎,他设计了长达775英尺的外景,坐在吊车上用一支喇叭差遣无数演员,犹记福克斯CEO比尔莫坎尼克那句仰天一啸的悲叹:“没人知道花了多少钱,反正片场变成了地狱。” 那一夜,卡梅隆狠狠掐灭一根雪茄,宣布放弃自己1000万美元的片酬和利润分成。可即使这样,福克斯还是觉得会亏钱,勒令卡梅隆把下一部片子的报酬和分成也提前交出来。最可怕的是,电影推迟了上映日期,成本则从1.1亿美元追加到两亿美元,一举刷新好莱坞的投资上限。影片登场前两周,卡梅隆的绝望难以掩饰:“整个剧组都笼罩在大祸临头的宿命感之下,那是一种无法规避的恐惧。”整句话中,竟没有出现一个脏字。泰坦尼克号18亿美元的票房神话,最终伴随卡梅隆的“我是世界之王”以及四声貌似狗叫的欢呼,让世纪末电影工业的总结,幻化成从白痴过渡到伪智叟的好莱坞制片商集体磨刀霍霍的野心。但卡梅隆很快选择了潜水,开始用寂寞蕴蓄更大的奇迹,还有灾难。 梦幻再造:像阿凡达那样生存和裸露 卡梅隆是一个可以圈揽巨额财富的非投机分子、伪电影商人。 用来印证其第一种身份的证据,是2005年的一次专访。当时,一部名为杰克归来的预告片惊现网络,有人问他是否打算实现影迷的愿望,卡梅隆一如既往地轻蔑:“女人分娩后问她想不想再要孩子是不合时宜的。重复和死亡是同义词,我有足够的新故事,比如长着蓝肉的外星男女和地球人打一架。” 而证明其后一种身份的,则是乔兰道卡梅隆身边不可或缺的助手,亦是良师。这个商业运作思辩力足以和卡梅隆的造梦想象力媲美的胖子,攻克了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在制作、宣传、营销等各个细微环节上的难题,让卡梅隆每逢四面楚歌时,都不至于因神经衰弱而割腕。以一种不太厚道的语气来说,卡梅隆挑选合作伙伴的毒辣眼光,远比他前四次失败婚姻挑选女人,要犀利和精准得多。 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卡梅隆所推动的商业法则新陈代谢、引领所谓巨片的制作风潮,本质上与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两大里程碑式的特例并无对接关系,原因是,高投资的行为艺术,仅仅是其他商业导演在成本绝对金额上的模仿,而非真正继承了卡氏电影“大爱无疆”的精神衣钵,因此才出现了新千年后主流大片平均成本1.2亿美元,但北美本土平均收益却只有1.8亿美元的尴尬现实。而卡梅隆放弃使用头牌明星,转而对视觉概念进行大刀阔斧的革命,也在极大程度上暴露出一个实战派不可复制的生存伎俩。斯皮尔伯格曾经说:“我完全相信,假如卡梅隆来拍变形金刚,那么效果注定惊为天人,但我只有1.7亿美元供他挥霍。”于是,卡梅隆只好在好莱坞暗角扮成“深海幽灵”潜伏于水底,一等就是10年。 庆幸的是,卡梅隆对理想近乎变态的追逐和对实现自我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总能借助于长到令人发指的筹备周期和潜移默化的技术积累,达到常人望尘莫及的平衡。三年前,卡梅隆公布第一张纳威公主奈蒂莉的概念照时,曾经说:“很多人担心,让蓝色怪物担当主角是否会失去观众?但我考虑的问题却是假如我不敢想、不去做,那么电影就该进棺材了。”这句话打动人的直接原因是没有哪个疯狂时代,能比让理想主义者放手一搏更伟大了。 阿凡达剧组在新西兰拍摄外景的日子里,我惊异于卡梅隆极度专业的知识储备,摄影师文斯帕斯告诉我:“这是卡梅隆2003年拍摄IMAX纪录片深海幽灵扛过的Fusion3D摄影系统。”在演员进棚的三个月内,我起初对他们身穿紧身衣,全身上下被装上感应点并不感到新鲜,但当卡梅隆声称“这种技术叫做FPR和ADR,分别用来捕捉面部表情和对话自动采集”时,我突然明白福克斯的包工头再没像14年前那样怒发冲冠的原因。 2009年12月18日,IMAX 3D版阿凡达未经允许就爱抚了观众的眼睛,所有人都泪流满面。卡梅隆平静地吻了他温恭夙著的妻子苏吉埃米斯,仿佛说了句“I See You!” 银幕哲学:技术绝非强奸视觉的武器 【卡梅隆的彪悍成功,永远赢在被俗世审美体系习惯性忽视的起点上。他对高端技术的玩命努力,只服务于角色心灵的最大化】卡梅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导演,没有“之一”这种近乎失去理智的谄媚,仅限于全球影迷24小时排队一公里买票的当下,但不得不承认,能召集全人类在同一时间为一部电影流泪、鼓掌和尖叫,且让票房的铜臭飘散出悲壮史诗味的导演,有且只有卡梅隆一人。 对于任何一个由艺术作品引发的旷世奇迹,刻意究其前因后果都是一种虚妄做作的表现。换句话说,卡梅隆的彪悍成功,永远赢在被俗世审美体系习惯性忽视的起点上,那些通俗却不简单的构想离我们如此遥远,貌似笨拙而原始,却是卡梅隆点染终极情怀的根本法宝。在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诞生前,它们曾分别被定义成“滥俗爱情在灾难中的简单呈现”和“星球大战的另一种诠释方式”,而在技术层面上,它更被不假思索地奉为主流炫技电影的行业标杆。倘若真相如此,那么谁也不可能看出迈克尔贝和卡梅隆的天壤之别。 “技术并非强奸视觉的武器,故事是诱发消费欲望的唯一动力。”卡梅隆每次这样说时,嘴角都控制不住抽搐,因为他想为自己辩解的是:他对高端技术的玩命努力,只服务于角色心灵诉求的最大化。当我们第N次欣赏终结者2、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时,会发现其精神内核如此贴近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星球的潜在梦想,他们面临的戏剧冲突跌宕却又可信,悲怆与喜悦、信任与疏离、亲情与情爱,皆能在超越普通视觉概念的前提下发挥到极致。我们能记住杰克而不是莱昂纳多、记住哈利而不是施瓦辛格、记住奈蒂莉而不是佐伊索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