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测.docx_第1页
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测.docx_第2页
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测.docx_第3页
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测.docx_第4页
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测.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班级 学号 得分 (说明:每题10分,共60分。)1.【2017届贵州思南中学高三上半期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10分)奉寄韦太守陟(唐)王维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注】韦太守陟曾任吴郡、襄阳等地太守。王维在边关写此诗。高馆:驿馆。岁方晏:一年将尽。(1)本诗前六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答案】前六句描写了荒芜萧瑟、空旷无边、秋日肃杀的景象。为整首诗的基调做了一个铺垫。【解析】题干问的是“本诗前六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题关键词“景象”“ 用意”。不过,那就直面这肃杀之景,高咏一曲思悲翁。古人杜康以解忧,今诗人咏歌以遣怀。孰不知,“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鉴赏景物形象之法:提问形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2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3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答案构成: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意境分析三注意: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5分)【答案】作者表达了怀念友人的淡淡悲伤之情。首先通过描写环境来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年终岁末,故人难觅,内心什么孤独寂寞。词“悲翁”“故人不可见”“寂寞”分析。【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比如题中的“悲翁”“故人不可见”“寂寞”。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2.【2017届福建漳州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10分)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黄庭坚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令得近乡关。注: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湔祓:即荐拔。割鸡:语出沦语阳货,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孔子到了子由作县宰的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1)诗中“故人”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分)【答案】怀才不遇。从首联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故人”才华横溢却沉沦于下等官吏,写出了人才的遭受埋没。 贫贱自守,不慕荣利,诗的颔联,写友人的为官,实是迫于生计,非其本愿,可以见出他贫贱自守,不慕荣利的品格。 放旷不羁。诗的颈联,豪兴犹在,盛年不再,在豪放旷达中含无限感慨。抑郁不平。以“心犹不死”一句而论,貌似放达,内里却有种种牢骚抑郁。【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概括诗词展现的形象;(2)结合诗能恢复他青春的红颜。【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鉴赏人物形象。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概括诗词展现的形象;(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表达诗词中形象的意义。(2)诗歌结尾运用了“割鸡”的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回答。(5分)【答案】(5分) 运用“割鸡”的典故,与首联描写故人才高位卑呼应(2分),表达了对被埋没的才识之士的理解与同情(1分),对 “故人”怀才不遇的怨恨不平(1分),抒发了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之情(1分)。【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着关键诗句来体会。诗歌的尾联则为友人向执政诸公吁请,希望他们从中斡旋,让他能在近乡之处做一个地方官。“湔祓”一词为黄庭坚所常用,源出战国策楚策:“今仆之不肖,沈洿鄙俗之日久矣,君独无意湔祓仆也,使得为君高鸣屈于梁乎?”亦作“剪拂”,见刘孝标广绝交论:“剪拂使其长鸣。”原意是拂除旧恶,后多用作荐拔之意。“割鸡”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语出论语阳货。孔子到了子游作县宰的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肯,即“肯不肯”,出语宛转,但仍包含怨愤不平之意。“割鸡”则呼应首联的才高位卑,表现出诗人组织的绵密。【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3.【2017届甘肃会宁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阙题刘眘(shn)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诗人简介:刘眘(sh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C,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流水远远而来,又随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答案】AC【解析】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其实属于综合考查,涉及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未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比如本题中,AE项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BCD三项考查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做答时要结合原文对选项涉及的评价点加以仔细地判断。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内容分析不当,写出了环境的幽寂,而非孤寂。因为作者是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C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一心向学”牵强。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手法判断不当,应是借景抒情。(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5分 )【答案】“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1分)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2分)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2分)【解析】该题问,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通常分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4. 【2017届江西吉安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10分)生查子晏几道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1)请对“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中的“长”和“少”加以赏析。(5分)【答案】(5 分)“长”字意涵丰富。一是关山长,表明距离的遥远。二是魂梦长,表示思念的绵长。“少”字具有暗示性,音书少;然后答出效果:暗含着思念的频密与分离的痛苦。距离的遥远、思念的绵长,与音书的稀少,形成反差,凸显了寂寞孤单之情。【解析】首先解释字的含义:“长”字意涵丰富。一是关山长,表明距离的遥远。二是魂梦长,表示思念的绵长。(2分)“ 少”字具有暗示性,音书少,暗含着思念的频密与分离的痛苦。(1分)距离的遥远、思念的绵长,与音书的稀少,形成反差,凸显了寂寞孤单之情。(2分) (意思相近即可)【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意方面考虑。(2)本词下片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情意的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分)【答案】(5分)相同:都通过想象,表达怀人思归之情。(1分)不同: 晏词直抒胸臆,表达“ 离别实在太难,不如相逢团聚” 的真情,表意直率, 明白如话。(2分) 李诗委婉曲折。通过想象中的重聚反衬今夜的孤寂,表达了诗人期盼重聚的思念之情。表意深婉,含蓄隽永。(2分)( 意思相近即可)【解析】注意答出相同点:都通过想象,表达怀人思归之情。然后从抒情的角度分析不同:晏词直抒胸臆、李诗委婉曲折。【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注意从情感的异同和抒情手法的方面进行分析。5. 【2017届甘肃静宁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10分)除夜有怀崔 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1)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乱山残雪夜”这句诗。(5分)【答案】(6分)“乱”既指在一片乱山之中,也指作者心绪烦乱:“残”既扣住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此表现心境凄冷。“乱山”“残雪”写出了诗人旅居的环境,也是在衬托作者旅居之夜的纷乱凄凉的心情。【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此类题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实在不会描述翻译诗句也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无论怎样答,一定要答出该字描写的对象,该对象有何特征。(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赏析。(5分)【答案】(5分)尾联通过写除夕之夜诗人正在漂泊之中,把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诸多纷杂的思绪归结为“那堪”二字,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异乡漂泊,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解析】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时,应结合着诗歌注释,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进了一层。【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中的“哪堪”“漂泊”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6.【2017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10分)白帝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戎马:战马。归马:从战场归来的马。诛求:索要,征收。(1)诗歌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奇险阴森(荒凉昏暗)的暴风骤雨图。(1分)运用了衬托手法,以云从城门中涌出、雨在城下落下衬托出白帝城地势的高峻。(2分)同时,也运用了视听结合手法,暴雨使江水猛涨发出雷霆一般的涛声是听觉形象,日光暗淡使草木失色是视觉形象,有声有色地表现出突降暴雨的情形。(2分)【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例如首联和颔联关键景物“云出门”“雨翻盆”“急峡”“古木苍藤日月昏”,可根据这些景物描写,从衬托和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其表现出的突降暴雨的情景。【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