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性格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doc_第1页
优良性格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doc_第2页
优良性格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doc_第3页
优良性格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doc_第4页
优良性格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良性格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早就告诉我们,性格作为人对现实的一种态度、情绪的体验,作为一种心理活动的动力和品质来说,它和智力的发展是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性格特征往往影响着青少年成才的速度倾向。性格,到底对孩子的学习有没有影响呢?许多家长不太注意这件事,总是觉得孩子还小,性格上的好坏,无关大局。事实并不是这样,常听有的家长说:“我那孩子太犟了,家庭教育根本无法进行。”也听过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性格懦弱,胆子小,虽说听话,可是学习成绩并不好。”这两位家长的话,其实已经把学习和性格相联系了,只是前者没找到教育方法,后者没明白性格与学习到底有什么关系。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对客观外界的事物总会作出一定的反应,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并采取相应的行为方式,如果在同样的情境下,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态度总是一致的、稳定的,他的行为方式也是相同的、一贯的,那么这种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 优良的性格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在那多种多样的性格中,首先应当给孩子塑造什么样的性格呢? (一)塑造孩子自主坚强的性格只有具有自主自立、顽强刚毅性格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或挫折,适应学校里紧张的学习生活,适应复杂的充满竞争的社会生活。我们知道,不论是谁家的孩子,不论他家是家产万贯还是一贫如洗,他都不可能跟着父母过一辈子,总要在社会上自立。为了将来的自立从小就必须学习文化知识或各种技艺。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的是自主坚强的性格。这种孩子应该是:行动干脆利索,活泼开朗;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什么事都想自己动手试一试,都想知道;遇到问题,从不轻易去求助别人,总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办法不行就试着想另一个办法,即使失败了也不沮丧;在学校是学习认真、尊敬教师和家长的好学生,同时,对教师、家长并不是唯命是从,常常喜欢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提出一些成人认为不合理的看法;遇到失败、挫折时,也会心里难过,甚至流泪,但是能很快地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以加倍的努力去补偿失败的损失。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可能不是尖子,但实际上却是好学生,将来到社会上能自立,能做出有益的贡献。 这种自主坚强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教育而成的。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有抚养和保护的责任,这是绝大多数家长的认识。这种认识并没有错。父母抚育孩子,在孩子没有长大成人之前负有保护的责任。然而,事情还有另一面,孩子虽然永远是父母的孩子,但是他同时也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家长应当随着孩子的逐步成长而渐渐地“放手”让他们独立。其实,“保护”和“放手”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孩子能做的事,家长不让他做,这就是保护变成了娇惯,孩子会因此而变得依赖、懦弱,也就失去了自主坚强的性格。在实际生活中,那些凡事都由父母代劳、做主,自己没有选择机会的孩子,都没有自主坚强的性格。反过来,孩子没有能力做的事,家长却硬要孩子去做,不给孩子以应有的保护,孩子会因为做不好这件事而胆怯、自卑,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失去对成人和社会的信任,形成畏缩、胆怯、冷漠,的性格。因此,家长对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在什么事上自主自立,应该心中有数,以便在“保护教育孩子懂得的两方面保持动态的和谐和平衡。小学时,低年级的孩子主要就培养他们行动上自主自立,如自己起床、叠被、洗脸、上学,不用催促就自己去做规定好的作业或家务。到了高年级后,进一步培养他们思想上的自主自立,遇事敢于自己拿主意,对自己的行动有信心。家长要鼓励孩子凡事提出自己的见解、办法或方案,这些意见即使不十分完善也不要动辄批评或否定。 家长给孩子塑造自主坚强的性格可有以下方法:1注意安排孩子的智力生活。在这里说的智力生活不只是指上课、做作业、考试、升学这些事,还包括课外的各种事情。家长要统盘考虑,不能让孩子整天就是上课、做家庭作业,除此之外,孩子应该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孩子在这段时间里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诸如:画画、弹琴、唱歌、打球、看电视、打扑克、看小说等等。这些活动也都能充分发展孩子的智力,同时,在这个自由自主的时间里,孩子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最适合干什么。这种自我发现、自我认识,有利于他自信、自立性格的形成。要善于处理孩子的某些非常规行为。因为已经初步形成自主坚强性格的孩子,往往会向父母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候,家长要善于区别什么是真正的捣乱,什么是自主坚强性格的表现,从而批评“捣乱”,保护和表扬“自主坚强性格的表现”。 2家长必须克服凡事总替孩子代劳的做法。孩子出生后,有些家长总是视若掌上明珠,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有人说这是伟大的母亲,人类之爱。我们不否认父母对孩子真诚的爱。但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爱是: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让孩子做,仅仅是在孩子做的过程中给予指导或帮助。现在许多家长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有的宁可丢下自己的业务学习,也要挤出时间去辅导孩子;有的用仅有的一点积蓄,高薪来聘请家庭教师来辅导孩子。但是,他们却没有教育孩子懂得学习应当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没有训练孩子具有宁可走点弯路也要自己独立去做功课的决心和毅力。家长应当鼓励孩子自己去学,遇到困难自己设法去解决;当孩子成功的时候,不论成功的大小,应该称赞他,使他获得自信和勇气;如果孩子失败了,不要责备,更不能讥笑,而应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寻求成功的方法或途径。只有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应付,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夺取成功,才会养成敢于向未知事物挑战的勇气,形成自主坚强的性格。3注意为孩子创造经受锻炼的环境。自主坚强的性格仅靠口头训导是培养不起来的,还要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接受锻炼。 让孩子直接参加劳动和各种需要付出毅力的活动是让孩子接受锻炼的方法之一。买煤、买米这些体力活都让他参加或独立完成;一起去爬山或骑车远行等。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不会劳动和在体力活动中表现出软弱无力是可耻的,而能够依靠自己的意志去完成艰苦的劳动任务则是光荣的。这样,孩子的坚强性格就会在劳动中得到锻炼。所以,孩子自主坚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家长们给予的。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这种好性格,你不该埋怨孩子,而应当责怪你自己。(二)让孩子拥有健康的性格“人上一百,各样各色”。性格是造成人们差别的重要因素。外向的人有其长处也有不足,内向的人有其优点也有“毛病”,所以健康的性格并不以外向、内向来衡量,只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性格的优势,排除自己的弱点,就算是一个性格健康的人。由于现实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复合体,人们所受的教育和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所以,绝大多数人的性格都具有多重性,即有时表现为外向,有时又表现为内向。因此,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往往是不准确的,但是,一些公认的不良性格,需要所有的青少年都要予以避免,如动辄害羞脸红、斤斤计较、郁郁寡欢、谨小慎微、孤僻胆怯,或口若悬河、说话鲁莽、粗心大意、自我吹虚、感情冲动等。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就在他的性格中。一个人一生是否有作为,是否成功,是否幸福,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往往是性格,而不是智力。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所做的一项长期追踪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他和助手们从25万儿童中选出1500名智力较好的儿童,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30年后这些孩子有的成了社会名流、专家、学者,而有的穷困潦倒、乞讨街头。性格是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物所表现出的较稳定的态度。如对待自己是自信还是自卑,自我接纳还是自我否定;对待他人是热情、关爱,还是冷漠、麻木不仁;对待学习和工作是勤奋刻苦,还是自暴自弃;对待财物是节俭、珍惜,还是浪费、暴殄天物。其中,勤奋刻苦、有责任感属于动力性因素,自信和自我接纳属于调节性因素。此两种因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好比航船的桨和舵。不少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的过度关注和过分保护。孩子具备一定活动能力时,家长生怕受到意外伤害,怕摔跤,怕磕碰,对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吃饭,怕弄脏衣服、泼泼撒撒。不让孩子自己脱鞋袜,嫌慢、嫌麻烦。当孩子执拗地坚持要自己做,以至于捅出漏子的时候,家长烦躁地大发脾气,指责和打骂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长期受到挫伤,往往表现出过多的自责、内疚和羞怯,甚至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讨人厌。如何让孩子拥有快乐的心情、健康的行为?不少专家认为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是关键。一个能正确看待挫折与失败的孩子,是不会因一次考试失利而轻言自杀的。而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则需要家长、教师和心理医生三方互动,由家长进行日常教育,出现问题时由心理医生给出治疗方案,教师督察实施。其中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研究发现,50%的儿童精神障碍问题来自家庭,甚至成人的精神问题都可追溯到儿童期的家庭问题。目前许多家长匮乏家庭教育知识,应该加强家长、学校及全社会对孩子精神健康的教育和关注。北京教育科学院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有6.6%的小学一年级孩子在入学时就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带着严重的自卑心理上学,他们上课不敢发言,不敢去找老师。本来可以做的事,由于怕做不好而不敢去做。常常说“我不行,我做不了”。这些孩子就是家长过度关注和过分保护的牺牲品。改变这种性格,教育好这样的孩子可谓困难重重。对此,家长们在培养孩子的健康性格上不能不引起高度警惕。培养和保持健康的性格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避免对自己过分苛求,要学会疏导内心的愤怒,不要把一切都怪罪于他人,在讲原则的基础上学会灵活地处理问题,善于与人合作,通过向他人倾诉烦恼而取得谅解或理解,不钻牛角尖,学会绕过生活的礁石,使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亲切的、稳定的、诚实的、坚强的、活泼开朗的人。(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培养智力由于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一个人到了30岁才去考虑如何培养学习习惯的问题时,这个人很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原因很简单,他在前30年中养成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很难改变。试想,一个人如何去改变已经养成了30年的习惯呢?好习惯,好人生,智力在好的习惯中出现。一个懒惰的人无好习惯可言,他纵使是个天才,智力也会在懒隋中消失。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当时,有位记者问其中一位获奖者:“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很多旁听者都以为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会说出某个著名的大学或者实验室。出乎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一旁非常吃惊的记者叉问:“那么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的回答还是出乎别人的意料之外:“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据此认为,学习习惯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多大改进。因此,尽早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试想一棵带有枝枝叉叉又弯弯曲曲的小树,长大能直吗?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养威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良好习惯也越容易巩固住。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就要从小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小学生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性格、习惯备方面正好定型,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是当务之急。 1.要循序渐进,禁忌心浮气躁。良好的学习习惯既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统统形成,要有耐心地付诸行动。在区分主次、难易之后,从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扩展,然后按部就班地落实贯彻自己的计划,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在这里,常立志的人就是那种很想好好做,但是做不好,于是朝三暮四的人。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就像背英语单词,计划每天要记20个单词,就要一天不落地去记,不给自己任何放松的理由,长此以往,每天20个单词就不再是一项强制性的任务,而变成了每日必做的功课。另外,要学会在简单重复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习惯并不一定都是有意识训练的结果。许多习惯是在无意识的多次重复中慢慢形成的。从心理学角度说,这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形成。 2一旦出现偏差,就要及时进行调整。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克服坏习惯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对自己易犯的错误时时警惕,及时发现偏差,及时做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决不能跟着感觉走,发现走的路线不对,要立即反应过来,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3要学会自我控制。在培养学习习惯的初期,在自制力还不够的情况下,应该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以达到约束自己行为的目的。因为人的行为本身,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学生自己已经认识到滥看课外小说的危害,不想再将学习时间浪费在小说上。但是,很多学生下课或者放学时一经过出租小说的书屋就把握不住自己,神使鬼差地进去了。因此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要安排好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按时学习,适时休息。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歌厅、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如果发现自己实在很难抵制某些活动的诱惑,可以请求父母或者老师、同学进行帮忙,让他们约束自己的活动时间以及方式,在必要时,还可以要求他们对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