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2】文言文知识梳理.ppt_第1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2】文言文知识梳理.ppt_第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2】文言文知识梳理.ppt_第3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2】文言文知识梳理.ppt_第4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2】文言文知识梳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文言文知识梳理,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一)童 趣,知识梳理及热身反馈,l,强,hm,僵,僵硬,颈,,正;,脖颈;项目。,方向。,名词活用作动词,鞭打。,名词活用作动词,飞舞。,超出事物本身,抬,鸟鸣,原来是,我,慢慢地,看,景象,用,把,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7关键句子翻译。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 8课文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怎样才能发现“物外之趣”,成为一 个有情趣的人? _ _,抬头观看,连脖子都变得僵硬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都被它吃掉了。,在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还需要大胆的 想象和思考。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发现“物外之趣”,成 为一个有情趣的人。,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作家作品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浮生六记。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誉为“圣人”。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中心思想 童趣通过对童年生活“物外之趣”的描述,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神奇的联想和稚气烂漫的情趣。 论语是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选的十则,以精练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学习方法、求知态度和修身做人的道理。,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文言知识 文言字词的特殊读音 1通假字不读假借字的音,读本字的音。如“不”通“否”,读音为fu。 2破音异读。这样的读法现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作不同的意义和词性时,有不同的读音。如“说”,作动词或名词表示“解说”“理由”等意思时,读shu;作动词表示“劝说”的意思时,读shu;作形容词表示“高兴,愉快”的意思时,读yu。 3古代专有名词一般按传统字音读。古代专有名词是指姓氏名、人名、族名、国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和其他特殊称呼,如“尉迟(ych)”等。 4文言文字词在某些情况下的固定读法。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ngshng)”。,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二)论语十则,yn,ln,hu,di,wng,时常地复习,“悦”的古字,愉快。,生气,发怒。,每天,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真诚,诚实,(6)真诚,诚实。(7)有害。(8)通“汝”,人称代词,你。 (9)通“智”。(10)刚强,勇毅。(11)停止。(12)凋谢。,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有害,通“汝”,人称代词,你。,通“智”智慧,聪明,刚强,勇毅。,停止,凋谢,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可以凭借,能够,按照一定的时间,经常,时常,表顺承,然后。,表递进,而且,他们的,表转折,但是,大概、也许,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4关键句子翻译。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课文理解。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这些话的意图是什么?,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仁”。鼓励其弟子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三)山 市,mng,yun,gn,sh,经常,城市,通“才”,店铺,大开,终于,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3关键句子翻译。 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_ 4课文理解。 山市变化的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文中描写山市变化快的 词有哪些? _ _,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孤塔耸起宫殿出现城郭出现危楼出现渐渐消失。忽、无何、既而、逾时、倏忽。,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作家作品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中心思想 山市将变幻莫测而又美妙奇特的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描绘得惟妙惟肖,展示了大自然美妙绝伦的景象。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了突出的文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元方聪明过人、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的品性,说明“礼”与“信”的重要性,也告诫人们做人要方正。,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文言知识 文言文的句读 1根据“云、曰、问”等表对话关系的动词用法特点断句标点,确定引号的上下限。 2根据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结构断句标点。文言文中存在大量固定结构,如“不亦乎”“孰与乎”等,掌握了这些固定结构的句式特征,断句标点就很容易。 3根据文言虚词的位置特点及其作用断句标点。如“也、矣、焉”等常用在陈述句的末尾;“乎、耶、欤、邪”等常用在疑问句的末尾;“哉、夫”等常用在感叹句的末尾。 4根据文言文的修辞特点断句标点。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对偶、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方法,为我们断句标点提供了依据。,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四)咏 雪,家庭聚会,相比,不久,一会儿,高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3课文理解。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_ _ _ _ _ _,示例一:“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的颜色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飞得高而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 示例二:“柳絮因风起”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和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2关键句子翻译。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 (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五) 陈太丘与友期,丢下、舍弃,离开,才,约定,拉,回头看。,跟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3课文理解。 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_,聪明、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懂得为人之道。,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六) 智子疑邻,说,果然,意动用法,以为聪明,丢失,他的,表示顺接关系,这,表示转折关系,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3关键句子翻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 _ 4课文理解。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_ _ _,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示例: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待人不能持偏见。,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七) 塞翁失马,si,b,j,逃跑,b,大腿,拉,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经过,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因此,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原因,代词,指塞翁,助词,的,边塞附近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5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用原文 回答) (1)失马之福是: _。 (2)得马之祸是: _。 (3)跛腿之福是: _。,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父子相保,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文言知识 文言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见实词的含义有以下几种方法: 1文本迁移法。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 2事理检验法。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语境推断法。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 4语法推断法。借助语法知识分析特殊实词的含义。 5互文见义法。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 6成语推断法。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一、阅读童趣,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 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 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自主训练及能力提升,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颈,脖颈,慢慢地,原来是,鞭打,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_ _ 3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_,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 (意思符合即可),观察细致,想象丰富,热爱生活与自然。,二、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生气,发怒,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凋谢,大概、也许,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 _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 启示? _ _,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发现有和他们相似的缺点 加以改正。,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 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三、阅读山市,回答问题。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看,明白,像洞一样,终于,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8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_ (2)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_ _,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突然像拳头一般大小,又突然像豆粒一般大小,终于什么 都看不见。,9为什么那时候的人们把“山市”称为“鬼市”? _ _,由于当时的人们科学知识浅薄,不能对山市这一自然现象 作出科学的解释,出于迷信的心理,所以称之为“鬼市”。,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四、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家庭聚会,紧,急,相比,凭借,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11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 12对于“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这两喻,谢太傅更欣 赏哪一喻?为什么? _ _,(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更欣赏“柳絮因风起”这一喻。从文中“公大笑乐”以及 文中对谢道韫的身份的补充可以看出。,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五、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约定,离开,丢下、舍弃,通“否”,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住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