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用虚词材料整理.doc_第1页
中考常用虚词材料整理.doc_第2页
中考常用虚词材料整理.doc_第3页
中考常用虚词材料整理.doc_第4页
中考常用虚词材料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蓝天二中初三备课组中考“虚词” 梳理 虚词词义例句用法以1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1)祭以尉首(用)。陈涉世家(2)悉以咨之 (拿来) 出师表(3) 以衾拥覆 (拿来) 送东阳马生序(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把) 出师表(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出师表(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用作介词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1)何以战(凭借)。曹刿论战(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以天下之所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1)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3)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6)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1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1)以光先帝遗德(来)。出师表(2)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用作连词2表结果,译为“以致”(1)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出师表3相当于“而”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1)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出师表(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用作动词已经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用作副词于1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1)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对于)。鱼我所欲也(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出师表(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用作介词2相当于“与”,也译为:“跟、同”(1)曹操比于袁绍(与)。隆中对(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跟)。隆中对3引出原因,译为“由于”“因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由于)。孟子4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在、到、从”(1)不求闻达于诸侯。(在)出师表(2)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3)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4)忘身于外者 (在)出师表 (5)皆朝于齐(到)。邹忌讽齐王纳谏(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出师表 (7)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孟子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皆以美于徐公。(比、胜过)邹忌讽齐王纳谏6介词,译为“向”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7表被动,译为“被”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虚词词义例句用法为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等。(1)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3)为天下唱陈涉世家用作介词,读作“wi”。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2)向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3)及为忠善者出师表3. 表示被动,译作“被”。 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知之为知之 (论语十则) 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为佣耕(陈涉世家) 未为简易活版 用作动词 ,读“wi ”。 2.“为”也可作一般动词 为坛而盟(筑)陈涉世家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作为)桃花源记 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雕刻)核舟记 酿泉为酒(酿造)醉翁亭记 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小石潭记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接受)鱼我所欲也 自以为不如(认为)邹忌 为屯长(担任)陈涉世家 唐人尚未盛为之(做)活板11、不以木为之者(雕刻)活版1.用作一般名词或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 岳阳楼记。行拂乱其所为(行为)生于忧患用作名词2.因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用作连词然1. 这样(1)然而不胜者(这样)(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3)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公输用作代词2.的样子 (1)颓然乎其间者(喝醉的样子)(2)杂然而前陈者(3)屋舍俨然 (4)并怡然自乐(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6)满目萧然(7)欣然规往用在形容词、副词后,表状态3. 但是 (1)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2)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3)然而不胜者得道多助(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转折连词连词4. 是,对 (1)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2)不以为然 (对的)用作动词虚词词义例句用法之到去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作动词用。“之”后往往接地点名词。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作代词用。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指示代词:这、此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之”作结构助词“的”理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作助词用。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趣”、“洲”、“狱”、“意”、“地”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虚词词义例句用法其他的,它的(包括复数)。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这”“这些”“其中的”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句中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唐雎不辱使命用作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形容词词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何其】译为“多么”。 虚词词义例句用法其“他(们)的”“他(们)”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他(们)的)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他)1.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们)的”译为“他(们)” “此、这、这个、那、那个、那些”、“其中的”复前行,欲穷其林。(这)不能指其一端。(其中)指示代词:1. 可译为“此、这、这个、那、那个、那些”“其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