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餐桌当成课堂.doc_第1页
把餐桌当成课堂.doc_第2页
把餐桌当成课堂.doc_第3页
把餐桌当成课堂.doc_第4页
把餐桌当成课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餐桌当成课堂 幼儿进餐礼仪的调查研究张焱在英国、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人们常常把礼仪教育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入门课,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了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学习如何使用刀叉,如何进餐,甚至连坐姿也必须规范。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具备种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他们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期的偏食、挑食,如幼儿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英国孩子一般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时就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了。而在中国的许多家庭的餐桌上,却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孩子吃饭没有规矩。饭菜还没有摆好就一个人先吃了起来;喜欢吃的菜抱在自己的面前,不爱吃的菜就撇在一边;爬在桌上把手伸进碗里抓菜吃,一边吃一边撒,结果弄的饭菜到处都是。孩子满地乱跑,家长端着碗在后面追着喂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看到这样的情景,让人忍不住皱眉咂舌。还有一个实例:某某幼儿在家中吃饭时左、右手各拿一只鸡腿,一边一口啃得正开心,这时外公走过来笑着说:“把你的鸡腿给我吃好吗?”这本是一句玩笑话,可孩子一听,立刻皱起了眉头,赶紧把身体转向了一边,把鸡腿藏了起来,还撅起了小嘴,一脸的不愿意。孩子的母亲摇摇头,好气又好笑地说:“哎!我们平时也总给他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他还是那么小气!”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在餐桌上有着如此显著的差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所谓“餐桌礼仪”指的是人们在进餐时表现出来的一些文明礼貌、得体规范的行为举止。一个人的“吃相”直接反映了其修养和受教育水平,而绝非小事。我们能从一个人吃饭时的种种举动和表现分析出他的身份、职业、素质和修养。文雅的进餐习惯和得体的行为举止也是对人礼貌、友好的表现。美国一位叫鲍尔的老师说:“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礼貌得体的举止必不可少。常言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孔子吃饭时,有“席不正不食”之说。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在现在的幼儿教育中家长和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注意平衡膳食、加强营养。可对于孩子的“餐桌礼仪”却较少关注。古人云:“三岁看到老。”幼儿的可塑性很强,假如从小就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很有可能会伴随一生。因此,对幼儿进行餐桌礼仪教育不容忽视。一、幼儿进餐行为的表现我随机抽取了本园小、中、大班幼儿各60名,进行了调查,了解幼儿在家的进餐状况。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进餐状况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坐姿调查中有16.67%的幼儿坐姿较差,整个人都趴在桌子上,或伸长了两腿躺在椅子上,还有的干脆远离座位。70%的幼儿坐姿一般,身体歪斜或侧着坐。仅有13.33%的幼儿坐姿较好,坐得比较端正。(二)进餐习惯29.9%的幼儿喜欢一边玩一边吃饭,有的把筷子、调羹当成玩具在手上摆弄,有的把饭菜抓在手上玩,还有的则是一边玩玩具一边吃饭,更有甚者满地乱跑,家长在后面追着喂饭。48.14%的幼儿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28.9%的幼儿在家有挑食的习惯,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三)自理能力常有家长反应孩子一到家就不肯自己动手吃饭。具调查有44.5%的孩子不自己吃饭,其中原因是“孩子不愿意”的占51.7%以上,“大人不放心”占26%,“时间紧来不及”占19.3%,“孩子不会”占3%。(四)文明礼貌78.61%的幼儿一上桌就开始吃饭菜。34.53%的幼儿自己喜欢的菜决不给别人吃。二、问题形成的原因从上述情况来看,幼儿“餐桌礼仪”的现状令人担忧,而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主观上看是幼儿自身的问题,而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教养者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法存在的问题。1、过度宠爱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往往是两个大人、四个老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细心地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总让孩子处在“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着孩子,处处顺着孩子,吃什么让孩子自己挑,餐桌上经常会出现一二只孩子的“专利菜”,什么好东西都留给孩子吃当孩子要和父母一起分享食物时,多数父母都会说:“我不吃,宝宝自己吃。”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好的东西都是属于自己的,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2、包办代替许多家长习惯于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总觉得孩子还小。当孩子自己吃饭时,他们有的嫌孩子吃的慢,耽误时间,不如喂他吃来得快;有的嫌孩子吃的满地狼籍,难以打扫,所以往往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更有甚者,夺下孩子手中的小匙或筷子,硬性强喂。正是由于这样,孩子不需要自己握勺或筷子吃饭,他的手就正好可以玩,也就形成了一边玩一边吃的坏习惯。手玩还不够,接着下座位到处跑,大人怕孩子饿着,也只好端着碗在后面追。3、缺乏约束当孩子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举动时,如:用手抓菜、站在椅子上、爬桌子等行为,家长并没有及时制止,而只是一笑了之,认为孩子还小,不用过多地约束他们,长大自然就会好了。更有人还觉得这是一种“可爱”的表现,因此一再地放任,或者只是嘴上说说,而没有采取任何举措。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受到约束,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长期以往,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三、造成的负面影响1、食欲下降,营养不均衡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一般是幼儿时期家长的迁就造成的,家长生怕孩子吃不好,营养不良,于是吃什么任孩子自己挑选,这种对营养理解的片面和错误导致了不少幼儿养成了挑食、偏食、厌食等不良习惯,或生长瘦弱、或成为胖墩,使得孩子身体内营养成分的不均衡。孩子一边吃一边玩,注意力都在玩上,消化腺分泌受到抑制,引起食欲下降,就是吃下去一碗饭,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和生长发育。长期不正确的坐姿还会影响孩子骨骼和发育。2、依赖性强家长们或许是害怕孩子吃不来,或是孩子吃的慢焦躁不安,总之最后的结果是多数幼儿都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吃完饭。幼儿没有自我服务的机会,长此以往,幼儿的主体性受到压抑,过度的保护抑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得更加娇气,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无所适从,处处依赖成人。3、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孩子有了错误也不及时纠正,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时间一长,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好东西必须是自己的,不懂得谦让和分享。稍不合意或要求没能得到满足就大哭大闹,产生愤怒、不满的情绪。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性格。四、讨论和建议广州日报报道,清远一些白领家庭争相把孩子送到一家外语培训中心接受西餐礼仪的熏陶。有孩子的家长就认为,让孩子掌握西餐礼仪对培养他们的“餐桌文化”很有帮助,现在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长辈溺爱,在吃饭时养成了不少坏习惯,既无坐姿,又没吃相,而学校、社会似乎也无专门针对餐桌礼仪开设的课程,所以只要有这方面的培训,学多少是多少,也不容错过。可见,幼儿的“餐桌礼仪”已经引起了部分家长的关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餐桌教育”呢?科学和礼貌的进餐习惯需要在平时生活中慢慢培养,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孩子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吃饭时的气氛可以影响消化的品质,有良好的气氛,非但不知不觉吃得多,也吃得好(消化好)。在孩子开始进餐时,家长不要随便批评、指责孩子的过错,让他保持宽松、愉快的情绪。给他一张舒适的儿童椅子、适合小手用的餐具。关掉电视机,也不要让孩子接触书籍、玩具,使孩子能够静下心来吃饭,努力营造一个愉快、有利于孩子专心进餐的氛围。2、教孩子学习基本的餐桌礼仪让孩子吃出“文雅“来:让长辈先动餐具;进餐时对宾客说客气话;一手扶碗一手拿好勺子或筷子,吃一口菜,吃一口饭,进食时声响尽量小,细嚼慢咽,尽量不要掉饭粒;夹菜、舀烫时动作要轻,不要光夹自己爱吃的菜;坐姿要端正,不要歪着、侧着坐;用餐后餐具如何摆放;告诉幼儿,饭桌不是玩耍的地方,不能影响别人吃饭等等。另外,成人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礼仪的最好榜样,因此成人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影响。对孩子不正确的行为及时制止,对孩子礼貌的行为及时肯定赞扬,让孩子体验到礼貌行为带来的愉悦,以利于巩固,重复这种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3、给孩子创造自我服务的机会吃饭对于成人来说易如反掌,可孩子却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学会,所以要给孩子足够的练习时间。在国外,家长特别重视不替孩子干事,几个月的孩子学习自己吃饭,吃得满脸满身满地,也被视为学习的必经过程而听之任之。当孩子希望自己动手时,成人要有耐心,不要随便给予帮助,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实际上幼儿在3岁左右便开始寻求全面的独立的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愿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常听见孩子说:“我自己来”,幼儿有自我服务的欲望。让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如何进餐,如收放餐具,自取食物,互相鼓励不浪费粮食,不挑食等。要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依赖成人的好习惯。4、向孩子传授营养方面的知识对食欲不好,挑食的幼儿,不要强迫他一定要吃下去,应讲明菜的好处。传授营养知识一般在孩子34岁时便可开始,语言须深入浅出,也不必讲解许多大道理,只要孩子有印象即可,如:喝骨头汤有助于身体长高,多吃胡萝卜对自己身体有好处等。使他们逐渐养成不挑食的习惯。5、与孩子一起分享食物培养孩子孝心、爱心、同情心的最简单方法,就是从让孩子学会和父母一起分享食物开始。不少母亲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什么好东西都留给孩子吃。殊不知,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相反,当孩子第一次会关心父母,主动和父母分享好东西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勇于去接受孩子的这份“孝心”。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真正体会和家人、和他人分享的喜悦,才能够真正明白孝心、爱心和同情心。6、让孩子帮忙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都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成人不要担心孩子有可能会越帮越忙,可以让孩子尝试着做一些事。孩子在边摆餐具时心中会边想,这是妈妈的碗,这是我的碗,等一下我要坐妈妈旁边,他就会开始盼望赶快开动,可以开始吃饭,自然便会吃得开心。吃完饭,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将桌面上菜屑、饭屑拾起来放进碗内,把脏的餐具拿到洗碗槽。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7、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成人的态度应保持温和而坚持,对孩子要做到不迁就,不溺爱,有原则,有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惩罚。如果孩子离开桌面,父母便不要追着喂,也不能允许孩子自己将食物带离桌面。一定要他回到桌面来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