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心理6课件_第1页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心理6课件_第2页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心理6课件_第3页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心理6课件_第4页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心理6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案例分析,我也要看 经常听到小可得妈妈批评他,这么大,都上幼儿园的孩子了,还总是穿错鞋子,我就不知道,你怎么就这么笨呢?左脚和右脚明明就不一样,穿反了肯定也很不舒服,你用眼睛稍微观察一下就知道哪个应该穿左脚,哪个应该穿右脚。可是我就不知道为什么,你就这么准,一穿上就绝对是反的,怎么就穿不对一次呢?小可拿着鞋看来看去也看不懂怎么回事?小可还小,方位知觉还差,何况妈妈又没教他怎么观察,应该观察哪儿呀?,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1、视觉 眼睛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道,80%左右的信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入大脑。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即通常所称的视力。幼儿视敏度的发展速度不是均衡的。56岁与67岁的幼儿视敏度水平比较接近,而45岁与56岁幼儿的视敏度水平相差很大。,儿童弱视 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1.0者称为弱视。 原因可能是先天的;大部分可能是由高度远视、近视、散光、或者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相等所引起;也可能是斜视引起的;也可能是在婴幼儿期由于某种原因不适当的遮盖过眼睛,使外界的光刺激不能到达眼内和大脑。 及早发现和治疗无器质性病变的弱视,经及时治疗后,绝大多数可以获得正常的视力,治疗的最佳期是3-5岁;12-13岁以后弱视已经巩固就难以治疗。,儿童视力减退的原因,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与近视有密切的关系; 光线照明不足或光线过分强烈; 儿童坐姿不良,桌椅高度不合适,读写姿势习惯不好等; 缺乏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近距离视力活动时间过长,不注意及时休息等;,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定义:即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 幼儿初期(34岁) 幼儿能辨认基本颜色,但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调,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幼儿中期(45岁) 儿童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异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幼儿晚期(56岁)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配对法:向儿童出示几种颜色的卡片,然后让他们在许多颜色卡中选出相同的颜色与其搭配。 指认法:向儿童出示若干颜色卡片,成人说出某种颜色的名称,让儿童根据名称指出或拿出相应的卡片。 命名法:成人每向儿童出示一张颜色的卡片,就请他说出该颜色名称。,训练幼儿识别颜色能力的方法,2、听觉,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言语听觉。 “重听”现象,1、能区分形状明显不同或相似的物体;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 3、用几何图形的标准名称去“解释”物体形状特征。,(一)形状知觉,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当视觉、触觉、动觉相结合时,幼儿对几何图形感知的效果较好。,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左、右、前、后的知觉 。,(二)方位知觉,1、方位知觉的发生: 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 空间定位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要依赖视觉定位,2、方位知觉的发展: 3岁 辨别上下 4岁 辨别前后 5岁 开始辨别左右,幼儿对于比较广阔的空间距离,他们还不能正确认识物体或场所的远近。,(三)距离知觉,幼儿对空间的安排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不是依照视觉的真实性。画的人和物在形体上是分离的,分散的,通常不会有遮挡现象,幼儿对画面的空间分布意识都围绕着主题物设定,幼儿是在宽和窄的平面上来展现自己的想法的,至于三度空间幼儿还没有意识去学习了解的愿望。,(四)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1、幼儿时间知觉水平比较低。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 2、时间知觉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关。 3、幼儿可以通过学习来发展时间知觉。 4、成人的言语指导(具体的、观察得到的)对幼儿建立时间知觉很重要。 5、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的能力与年龄相关。(大约7岁时儿童才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五、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一)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目的性不强; 幼儿初期还不能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观察,观察常受无关事物或细节的吸引或干扰。到了幼儿园中班、大班,幼儿开始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较系统的观察。 如原本想让孩子观察一只兔子的形象,孩子却一下子就被兔子的红的晴或吃草的动作所吸引,再也顾不上注意观察兔子的短尾巴,长耳朵等 2、观察持续时间不长; 研究表gt 明,34岁幼儿坚持观察图片,一次的持续时间乎均只有6分8秒,岁增加到7分6秒,6岁可达12分秒。总的来说,幼儿持续的观察时间都比较短。,3、观察的系统性不够; 幼儿观察事物,往往有两种偏向:注意轮廓,忽视细节;或者注意某些细节,而忽视整个轮廓。如幼儿画人像,往往画了一个大体上完整的人,却忽视了画人的脖子把头和躯干直接连在一起。这是因为脖子夹在头和躯干之间,是个不大为孩子注意的细节。 4、观察的概括性很差。 幼儿园小班儿童观察事物只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有趣的部分,到了中班、大班,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注意事物比较隐蔽的、细微的特征。如他看到大人给花浇水,看到花天天长大,于是他也天天给花浇水,盼望花儿一天天长大。但是,由于浇水过多,花被淹死了。这就可以看出,幼儿只观察到大人浇水,花儿长大这些孤立的现象,观察过于肤浅。,(二)幼儿观察力的培养,1、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 (1)捕捉孩子的观察兴趣 例如:一次户外活动中,一名幼儿发现了一只蜗牛,这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争着看,七嘴八舌的议论,根据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我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认识蜗牛,从寻找五官到观察爬行,再到蜗牛的食物等等,整个活动幼儿始终积极主动兴趣浓厚。 (2)让幼儿体验观察成就感,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例如:在一次参观养殖厂的活动后,孩子们对小猪吃不吃肉的问题产生了争议,当时我并没有直接说教幼儿,而是再一次结合养猪场,带着不同的食物,再一次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在观察中得到正确的结论,在正确的结论中体验成就感。,2、帮助幼儿确定观察的目的任务 例如:观察柳树和杨树,教师就要帮助幼儿提出观察任务,杨树的叶子,树枝,树干是什么样子的,柳树的叶子,树枝,树干是什么样子的,比较一下二者有什么不同,这样幼儿有目的的观察效果明显提高。,3、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 1、顺序法:即从一定的顺序来进行观察,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等,这种顺序适合于观察一件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2、比较法:即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适合于观察多种事物间的异同。 3、追踪观察法:即让幼儿在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发展进行间段性的,有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