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的实证研究 摘 要:本文在主成分回归分析的基础上,以基尼系数作为评价影响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因素的标准,探究影响民营企业内部员工收入差异化的因子。实证分析表明:行业收入及综合能力、人均经济产值、生活保障是影响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的三项重要因子。 关键词:民营企业;收入差异;基尼系数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在推动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及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虽然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由于民营企业内部员工收入水平的差异,在调节城镇居民收入差异性的功能作用方面并不显著。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逐渐走高,从1998年的0.3上升到2012年的0.477,已经远高于国际规定的0.4的收入差距警戒线。而从社会人员的职业选择方向来看,民营企业并不受青睐,常常遭遇求职者的冷遇,且内部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有趣原因,国民普遍认为是由于民营企业内部员工收入整体较低,收入差异不断扩大引发的心理失衡感而产生的。基于此,笔者将尝试对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做深入分析和实证判断,探究民营企业内部员工收入差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二、文献回顾 关于国民收入差异国内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采用不同方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理论探讨,具体有如下理论成果。 (一)关于城镇居民收入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袁霓(2005)对教育回报率及城镇居民男女收入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工作经验对收入的影响不大,文化程度对收入的影响较大。高梦滔、姚洋(2006)使用非参数回归方法,从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分析了家庭收入的差异性。李中建(2012)从性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就业部门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的现实因素。 (二)关于不同性质组织员工收入差异性的研究。尹志超、甘犁(2009)对非公共部门与公共部门的收入差异性做了实证研究,发现这种收入差异具有时间阶段性,并且非公共部门之间工资收入也存在差异。何承文(2012)认为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公表现为垄断国企与民企员工收入的差距日益扩大,垄断国企员工的收入过高、增速过快,民企员工收入增长缓慢、甚至是零增长。张义博(2012)基于社会阶层动态演化理论,提出了部门收入差异阶段性假说。 (三)关于地域差异化与收入差异性关系的研究。李实、王亚柯(2005)分析了我国东西部企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没有出现明显扩大或缩小的现象,但两个地区的收入差距是相当大的。杨竹莘(2011)认为直辖市、东中西部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对区域收入差异影响明显,不同区域的就业结构对区域的收入差异影响不同。魏万青、谢舜(2013)探讨珠三角、苏南和浙江三大发展模式对职工收入的影响,职工月均工资水平苏南地区最高,珠三角地区最低。 已有的研究主要从城镇居民、不同组织、地缘区域等视角,对员工收入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收入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公共部门收入高于非公共部门,国企收入高于民企,东部地区收入高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区域或拥有政策优势的组织存在工资溢价现象。而关于民营企业内部的收入差异性尚无明确的研究结论,据此,笔者将应用主成分回顾分析法,为此论点提供新的信息数据与理论证据。 三、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测量指标的选取 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分析发现,影响民营企业内部员工收入差异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笔者将从GDP增长率、企业效益、受教育年限、工作经验、物价指数、收入构成及社会再分配等影响因素出发,筛选量化一些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阐述民营企业内部员工收入的差异性。 从国民经济增长方面来看。当国民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时期时,由于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民营企业将也处于较为良性的运行体系,员工收入的差异性较为明显。而当社会经济增长放缓或是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时,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放慢,员工收入差距将逐步缩小,正如城镇居民收入差异性变化特点,整个变化过程成倒“U”型。为此,笔者在借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选择GDP增长率作为评价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的重要指标。 (二)从企业效益来看。企业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收入高低,企业效益的高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如:民营企业所属行业的发展态势是走向衰落还是繁荣,民营企业所属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影响力是否显著,是属于基础性产业还是高、精、尖的产业,民营企业规模大小及管理是否规范等,这些对员工收入都有着显著性的作用。同时,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产业性质及运行水平直接影响员工的收入分配的变化。为此,笔者在借鉴西蒙?库兹涅茨理论观点基础之上,选择民营企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同一行业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率、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比重等三个指标,分析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性。 (三)从民营企业员工收入方面看。收入主要是由工资、津补贴及奖金分红等方面构成。虽然,我国及不同省市对员工最低工资收入进行了调整提高,但民营企业员工收入构成内容的差异性,必然对员工收入的差异性产生显著影响。民营企业员工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其收入待遇的关键因素,为此选择员工工作增长率作为测量员工收入的关键性指标。 (四)从受教育年限来看。高收入者往往与高教育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即:受教育程度越高,意味着收入越高。依据民营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收入的测评体系表看来,民营企业的工作内容、模式及薪酬计算方法与公共部门存在一定的差异。民营企业对员工的工作技能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并且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收入水平。因此,员工的受教育年限与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但在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及员工受教育年限与工作适配的显著性各有不同。故为了精确的测量员工受教育年限在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化中的作用,选择员工的学历层次作为实证分析指标。 (五)从工作经验来看。民营企业员工的工作经验对收入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中,丰富的工作经验意味着较高的工作效率和企业产出,由此直接拉升员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国内一项关于工作经验与收入水平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技术性较强的民营企业中,工作经验的有无直接决定工资收入的不同档次,具有熟练工作经验的员工收入往往比没有工作经验的员工高出20%以上。基于上述分析,笔者选择工作经验这一实证分析指标。 (六)从市场商品价格因素来看。物价指数的上涨或下降不仅直接影响经济总量、制约分配政策并对企业员工的日常生活消费产生作用。由于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的存在,短期的物价上涨对企业的中低收入员工的影响大于高收入员工。随着员工收入水差异的缩小,物价上涨对员工消费支出的弹性影响呈现递减趋势。因此,物价上涨对企业低收入员工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大,对高收入群体的影响较小。为此选择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观察社会物品价格变动,并以此作为测评企业员工收入差异性的重要指标。 (七)从社会收入再分配来看。由于初次分配中存在不公等问题,政府在较大财力的基础上,通过调节收入差异,为保障人民生活而实施的利益再分配。社会再分配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依法建立具有经济福利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相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再分配集中表现在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医保、养老、失业、救济救困等领域。基于上述分析,笔者选择养老保险支出占收入比重、医疗保险支出占收入比重的指标,测评民营企业员工收入的差异化水平。 四、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模型设计。笔者为了科学、客观地分析各类因素指标对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的影响,在参考借鉴国外关于非公共部门员工收入差异测量表的基础上,选择1998-2012年的基尼系数和GDP增长率(Y1)、民营企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Y2)、同行业的民营企业收入差异率(Y3)、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比重(Y4)、员工学历层次(Y5)、员工的工作经验(Y6)、员工养老保险支出占收入比重(Y7)、员工医疗保险支出占收入比重(Y8)、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Y9)等数据指标。 为了表明收入差异性与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笔者建立收入差异的因变量Q与各自变量Yi(1 i9 )的回归模型,如下: Q=+Y +u (1) u:M(0、u),u0 U(u|y、K、y)=0 在(1)模型中,Yi表示员工收入差异的贡献数,和表示员工收入差异测量中的待定参数,u表示随机误差数。由于上述模型中的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无法对模型直接进行回归。为了解决自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对回归分析的影响问题,利用原始数据对自变量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多元统计中主成分回归分析法以较少的新变量替代原来较多的变量,并且赋予了新变量更多的信息,以此解释原来变量的内涵。同时,新变量不仅减少了可变因素的放散性影响,消除多重共线性的重复问题,还能够有效降低系数的不确定性,增加新变量的主体作用。 (二)实证分析。通过应用SPSS17.0软件对原始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得出各个主成分的解释方差结果(表1)。 根据表1,前三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3.139%,由此说明前三个主成分能够较好的解释上述指标信息,并且对全部指标的替代性作用显著,因此选择前三个主成分作为员工收入差异性的评价指标,并计算出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向量(表2)。 基于上述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及显著的替代性作用,在结合模型(1)的基础上,分布得到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的表达式: F1=0.298ZY1+0.301ZY2+0.314ZY3-0.304ZY4+0.231ZY5+0.155ZY6+0.294ZY7-0.311ZY8 +0.304ZY9; F2=0.334ZY1+0.298ZY2-0.262ZY3+0.207ZY4+0.152ZY5+0.097ZY6+0.142ZY7-0.113ZY8-0.168ZY9; F3=0.263ZY1+0.239ZY2+0.248ZY3+0.357ZY4-0.325ZY5-0.275ZY6-0.284ZY7+0.293ZY8-0.203ZY9; 其中ZYi 分别是Yi 的标准化数据。 由表1可知,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较高,为47.922%,且在Y3、Y5、Y6等指标上载荷较高,反映了行业收入水平、学历层次、工作年限等三个指标对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的影响,命名为行业收入与综合能力因子。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2.705%,在Y1、Y2、Y4等指标上载荷较高,反映了GDP增长率、民营企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比重等三个指标在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化中的影响作用,由此命名为人均经济产值因子。第三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2.512%,在Y7、Y8、Y9等指标上有较高的载荷,反映了养老保险支出占收入比重、医疗保险支出占收入比重、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等数据指标对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的影响,命名为生活保障因子。在对各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三项主成分因子,即:行业收入与综合能力因子、人均经济产值因子与生活保障因子。 由于以9项指标的来分析员工收入的差异性,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并且具体解释各个指标的作用各异,难以统一全部指标的功能作用。故笔者以我国19982012年的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为标准,以三项主成分因子来解释分析9项指标对员工收入差异化的影响作用,从而实现三项主成分因子与基尼系数的一线回归分析,这一研究行为具有较大的操作性和科学性。 依据上述分析,将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代入主成分F1、F2、F3的表达式,计算出前三个主成分的值,具体数据见表3。 根据三个主成分对Q建立主成分回归模型,如下: Qd = 0. 3902 + 0. 0130946F1+ 0. 0214905F2-0. 0402841F3 由主成分回归模型得出:R2adjust = 0. 895,DW = 3.594,F = 79.473。从回归模型方程可以得出,三个主成分F1,F2,F3 与Q高度相关,各项统计量均通过检验,方程拟合度较好,符合要求。另外,原始数据经过主成分分析法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0. 88207,由此可以说明企业员工收入差异化的基尼系数出现的总变差中有88.207%可以在前三个主成分F1、F2、F3的变化中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即:主成分的替代效果明显。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行业收入及综合能力因子与基尼系数呈线性正相关。行业收入差距越大,员工收入差异性越明显,拉升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的作用越显著。在民营企业内部,员工综合能力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因此员工能力的差异越明显,其收入差异性也突出。因此,民营企业行业收入及员工的综合能力与基尼系数呈线性正相关。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规模层次及水平不一,由于政府对金融、石油、铁道及航空等一些领域的政策限制,束缚了民营企业的行业发展空间和活力。在不同的民营企业之间,员工收入差异的存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这种差异的程度有多大,还需具体考量各个类型的民营企业状况。从行业领域的发展态势来看,朝阳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明显;从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看,运营管理较为规范的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较为显著;从企业规模层次来看,大型民营企业员工的收入差异化较为显著。另外,从员工的综合能力来看,在高学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之间,收入差异性较小;在高学历的员工之间,收入差异较为显著;员工收入差异与工作经验丰富程度正相关。因此,在调节企业员工收入水平差异的过程中,不仅要推动民营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发展,还需适当放宽民营企业发展受限的行业空间,促进民营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由于高学历不代表高收入,企业员工还需掌握扎实的工作技能,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为自身工作收入的提高奠定有利的基础条件。 (二)人均经济产值因子与基尼系数呈线性正相关。民营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其每年的经济产值占了全国GDP的很大一部分比重。民营企业员工的人均经济产值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经济增长率。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进入快车道,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但在伴随高速的经济增长率同时,社会财富的两级分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社会不公平日趋明显,反映国民财富分配的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一路走高。而只有在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从整体上提高收入水平,才有可能逐渐降低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因此,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持续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科学发展,做大民营经济总量,提高民营企业员工收入水平,缩小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距。同时,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要切实维护好民营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大力提高员工收入增长率。 (三)生活保障因子与基尼系数呈线性负相关。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体系。生活保障需要是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以此来调节收入差距,调和社会矛盾,化解社会问题。当前,民营企业员工的收入除了可自由支配的一部分外,另一部分表现为各类生活保障支出,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等。这类生活保障的支出虽然降低了到手的收入,但是无形中增加了生活保障系数,一定程度上消除财富分配两极分化带来的危害,降低基尼系数的增长。因此,在完善民营企业员工生活保障体系中,应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全力支持,员工积极参与的格局,并积极完善员工生活保障中的工伤保险、抚恤慰问、住房补贴等各项福利措施。 综上所述,虽然缩小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距不能够完全降低我国居民基尼系数,但民营企业庞大的就人口数和收入水平差异的变化,对我国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以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的视角,探讨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与基尼系数变动的关系,为国家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和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Perrtila T, Hautaniemi P. Activity2based costing and dis2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95,2(41):327. Mannuen O. An activity based costing model for logistics operation of manufacturers and whole sellers App locations, 2000, 3 (1): 53-65. Knight and Yuen, 2004, “Job mobility of residents and migrants in urban Chin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32, 637-660. Murdoch,J. and Secular, 2000, “Politics, Growth and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 Does It Pay to Join the Party”,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77(3), 331-356. Men,X.2000,“Labor Market Reform in China”,Cambridge,Press of Cambridge Univers袁霓.城镇居民收入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5,(1):48-52. 尹志超,甘犁.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9,(4):129-135. 何承文.垄断国企与民企员工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苗班培训总结
- 老年智能机培训
- 防疫歌曲教学课件
- 暖通施工技术试题及答案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东营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吉林地区
- 邮储银行2025宣城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家具制造应用
- 邮储银行2025南通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桩基础平法施工图(平法施工图识读)
- GB/T 9113-2010整体钢制管法兰
- GB/T 23338-2018内燃机增压空气冷却器技术条件
- 癫痫的急救与护理课件
- 海姆立克急救法完整版本课件
-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施方案课件
- 控压钻井技术及实践培训讲义工艺课件
- 厚度仪点检表
- 北京市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
-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实践研究
- 无领导小组面试评分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