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故里——襄汾县赵康镇东汾阳.doc_第1页
赵氏孤儿故里——襄汾县赵康镇东汾阳.doc_第2页
赵氏孤儿故里——襄汾县赵康镇东汾阳.doc_第3页
赵氏孤儿故里——襄汾县赵康镇东汾阳.doc_第4页
赵氏孤儿故里——襄汾县赵康镇东汾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古往今来,“赵氏孤儿”故事在国内外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人尽皆知。但“赵氏孤儿”的故里却鲜为人知,究竟在哪里呢?经大量历史资料和古遗址、古遗迹考证,它就在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东汾阳村。本文作者赵祖鼎老人,原籍襄汾县赵康镇东汾阳村人,国家退休干部,他凭借对赵盾先祖和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爱国义士的敬仰之情,几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力于“赵氏孤儿”研究,搜寻历史资料,寻访先祖先灵后裔,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本文“赵氏孤儿”史考是赵祖鼎老人不顾年老多病,认真负责,沤心沥血,日夜兼程半月余,以史记、左传、东周列国誌为主,山西通誌、平阳府誌、新绛州誌、太平县誌、本系赵氏家谱、忻州前搏明赵氏家谱、安徽怀宁县平山镇程氏大成家谱等为依据编辑而成,文中历史叙述事实皆有相应的历史依据可查,可与村内、镇内、县内古遗物遗址对照。 史书记载考一、 从史书看赵氏孤儿的发生地据史记第四十卷赵世家十三:赵衰卜事晋献公及诸公子,莫吉,卜公子重耳,吉,即事重耳。重耳以骊姬之乱亡奔翟,赵衰从。翟伐廧咎如,得二女,翟以其少女妻重耳,长女妻赵衰而生盾。初重耳在晋时,赵衰妻亦生赵同、赵括、赵婴齐。赵衰从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反国,重耳为晋文公,赵衰为原大夫,居原任国政。文公所以反国及霸,多赵衰计策,语在晋中。赵衰既反晋,晋之妻固要迎翟妻,而以其子为嫡嗣,晋妻三子皆下事之。晋襄公之六年,而赵衰卒,谥为成季。赵盾代成季任国政二年而晋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盾为国多难,欲立襄公弟雍。雍时在秦,使使迎之。太子母日夜啼泣,顿首谓赵盾曰:“先君何罪,释其嫡子而更求君?”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乃遂立太子,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灵公既立,赵盾益专国政。灵公立十四年,益骄。赵盾骤谏,灵公弗听。及命熊蹯,煮不熟,杀宰人,持其尸出,赵盾见之。灵公由此惧,欲杀盾。盾素仁爱人,尝所食桑下饿人反扦救盾,盾以得亡。未出境,而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臂,是为成公。赵盾复反,任国政。君子讥盾“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故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晋成公六年,赵盾卒,谥为宣孟,子朔嗣。赵朔,娶景公姊为夫人。晋景公三年,朔为晋将下军救郑,与楚庄王战河上。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势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军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逃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赵朔妻景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儿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遀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今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反在,程婴与孤儿俱匿山中。居十五年(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赢姓也。中衍人面鸟喝,降佐殷帝大戎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亡,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协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及武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此,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丧三年,为之祭色,春秋祠之,世世勿绝。赵武复位十一年,而晋厉公杀其大夫三郤。栾书畏及,及遂弑其君厉公,更立襄公曾孙周,是为悼公。晋由此大夫稍强。注:史记第三十九卷,晋世家九记述:晋文公四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诊曰:“报施定霸,于今在矣。”狐偃曰:“楚新得曹而初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宋免矣。”于是晋作三军,赵衰举郤縠将中军,郤臻佐之,使孤偃将上军,狐毛佐之,命赵衰为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往伐。冬十二月,晋兵先下山东,而以原封赵衰。史记赵世家称“赵朔妻成公姊”,国语晋语六韦注却说:“孟姬,赵盾之子赵朔之妻,晋成公之姊。”学者考证,孟姬作为成公姊于理不通,只有视孟姬为成公女,景公姊才合乎情理。见河北学刊1998年第1期。二、从赵氏领地及分支看赵氏孤儿故里关于:“赵氏的领地”在晋文公四年时(公元前633年)赵氏领地已有六邑:(一)、据赵世家与秦本纪均记载,“飞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赵氏先祖已成为周王室的宏幸之臣,因而周成王赏赐给孟增以皋狼之地。”孟增以此为荣,从而自号为“宅皋狼”。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皋狼乃是西河郡(今山西省西部及陕西省东部沿黄河一带地区)之一的县名。(二)、据左传昭公十二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之语。”记载:赵氏祖先造父用骏马驾驶的戎车载着穆王“西巡狩,见西王母”,至使穆王“乐而忘归”当西巡至今甘肃、青海甚至迤西之地时,东方淮水流域的诸侯徐偃王乘机发动叛乱,造父尽力发挥其驾御车之特长,“为穆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将徐偃王压服下去。从此,造父获得了穆王的嘉奖,被赐以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从此,造父的氏族就改称赵氏。(三)、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献公之十六年(公元前661年)伐霍、魏、耿,而赵夙为将伐霍。”是年上距曲沃并晋仅十八年。赵夙在晋献公伐霍(今山西省霍县),魏(今山西省芮城县)耿(今山西省河津市东南)的战役中被委以伐霍的主将。又据赵世家记载:霍国君主晋军的讨伐而逃亡齐国,不想在这之后晋国却遭遇上大旱,占卜的结果,说是“霍泰山为祟,”于是晋献公又让赵夙将霍君从齐国迎接回来,让他主持霍泰山的祭祀,结果“晋复穰”。由于赵夙在这一系列军事外交活动中为晋国作出了贡献,晋献公遂将刚伐灭的耿赐封予赵夙。这是赵氏在晋国获得的第一个采邑。(四)、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文公四年(公元前633年)冬十二月,晋军先下山东,而以原封赵衰。原,亦称九原,属故绛晋国都城复地。又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衰从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反国。重耳为晋文公,赵衰为原大夫,居原,任国政。文公所以反国及霸,多赵衰计策,语在晋事中”。(五)、赵襄子兴兵灭代据史记赵世家之说,代是狄族建立的国家。所辖的地域,约当年河北怀安,蔚县以西,山西阳高、浑源以东一带。后汉书西羌传则称代国为戎,并称“代戎,即北戎也。”按左传中提到的北戎,实是先秦史上为人所熟的赤狄,原居住在晋东南一带。其在春秋前期,除常与晋发生冲突外,还屡屡东出太行伐齐、伐郑,侵鲁、侵宋,并曾一度灭亡邢国与卫国,给中原华夏国家造成很大的威胁。在晋国人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在晋景公时期灭亡了赤狄。但赤狄国虽破灭,其部族民众却大部散失,其中去向便是北上与代及周围部分戎族相联合,故代戎仍被称为“北戎”,当时人也仍视之为“狄”。晋悼公及晋平公时期,居住在代及其以南的群狄奉山戎无终部为盟主。悼公五年(公元前568年),无终子嘉父派遣孟乐入晋,因晋卿魏绛向晋国贡献虎豹之皮,以请和诸戎。悼公采纳了魏绛和戎的政策,使晋与北戎间保持了二十余年之久的相处局面。至晋平公时期,晋国统治者为了更大规模向北扩张领地,又抛弃了和戎政策。晋平公十七年(公元前541年),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即今河北省玉田一带),由于遭到这次战争的打击,无终被迫向东北移徙,其余诸狄被赶至常山(今恒山)以北地区。而后赵简子、赵襄子所与打交道的北方邻国代国,当是此群狄族人日后建立的地方代国。赵襄子扩张赵氏势力的最重要一步措施,就是兼并这个在其北部近邻的狄族国家。如,襄子在其父赵简子生前,就曾向父亲建议说过:“从常山临代,代可取也”的夺取代国的方略,简子临终前确认襄子较诸子更为贤明,“乃废原太子伯鲁,改以毋恤(即襄子)为太子”。晋出公十七年(公元458年)赵简子病逝后,不久襄子起兵灭代,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扩大赵国的领域,也是为实现其父生前的遗愿。史记赵世家的记载:“当赵简子病逝安葬后不久,还在服丧期间,襄子就按其父生前的安排,北登夏屋之山(赵国与代国北部边境,在今山西省代县东北,西与句注山相接),以观察代国的风土人情,他了解到代国当地喜欢音乐及代君好色的情况,于是便先将自己的同胞姐姐嫁与代王做夫人。代王十分高兴,为表示答谢而送给襄子代地的骏马。襄子也表示高兴,因而邀请代君在两国边境地带宴请聚会,并提出将带领数百人的乐队前往助兴。代王答应了襄子的安排。襄子便事先让参与舞蹈者在舞蹈用具羽毛中暗藏兵器。当代王酒酣之际,襄了安排的行酒之人突然用预先准备好的大金斗(一种舀酒的青铜器)猛击代君头部,代王顿时被杀。当时襄子安排的数百名舞蹈者立即亮出兵器,与代王随从卫士人拼杀,代王的随从卫士旋及被全部杀尽(吕氏春秋乱蓬蓬主、史记赵世家)。随后,襄子带兵伐代,很快就平定了代国。代国灭亡。赵襄子灭代使用的阴谋,代王夫人(即襄子的姐姐)闻讯后,“泣而呼天,摩笄自杀而亡”,代国人民怜之,而命其所死之山为摩笄之山(在今河北蔚县东南)(史记赵世家)。从此,代地并入了赵国版图,对赵国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扩张了赵国疆域。从此,代地的人力物力资源直接为赵国所有。代地出骏马,对赵国武装部队的主力车骑兵种来说,是最重要最可贵的装备资源。赵襄子灭代以后,把代地封给他哥哥伯鲁的儿子周镇守,号称代成君。由于其兄伯鲁早死,为表示追念其兄,将代地封给其子赵周。(六)、赵国的灭亡: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悼襄王九年(公元前236年)去世。子迁即位,是为赵幽缪王。悼襄王初年,曾立嫡子赵嘉为太子。后赵悼襄王娶美人邯郸倡为妻,生赵迁。邯郸倡暗里中伤赵后与子太子嘉,昏庸的悼襄王废赵后,立邯郸倡为后;废太子嘉,立赵迁为太子。赵迁素无品德,赵国江山就是葬送他的手里。赵幽缪王二年(前234年)秦大举攻赵,将攻取赵国北部的雁门郡与云中郡。秦将桓齮攻赵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今河北磁县西南),赵将扈辄率军迎战平阳,赵军大败,丧师十万,扈辄被杀(史记秦始皇本纪),赵国再次受到重创。幽缪王三年(公元前233年),秦将桓齮从上党穿越太行山,攻取赵地赤丽(今地不祥),宜安(今河北藁城西南),对赵国首都邯郸形成包围。在这万分危急的形势下,赵幽缪王任命李牧为大将,率军反攻,打败秦军于肥(今河北晋州西),桓齮畏罪奔燕,李牧因攻封为武安君(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赵世家)。幽缪王四年(公元前232年)秦兵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攻到邺地(今地不祥),一路由太原向番吾(今河北灵寿县西南)进攻,李牧在番吾击退秦军。虽然李牧将军一再击败秦军,但赵国疆域大部丧失,损失惨重。赵国国都仅存。赵幽缪王五年(公元前231年),赵国代地发生大地震,自乐徐(今河北满城西)西北到平阳(今河北阳原西),房屋倒塌,地裂百三十步(史记赵世家)。赵幽缪王六年(公元前230年),赵国发生饥荒,受灾民众讹言:“赵为号,秦为笑”。严重的自然灾害,加速了赵国的灭亡。赵幽缪王六年(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进攻韩国,俘虏韩王、韩国灭亡。幽缪王七年(公元前229年)秦趁赵国发生饥荒,乘胜兵分三路,大举率兵攻赵。北路由李信率领,兵出太原、云中;中路由王翦率领上党之兵,通过井径,进攻赵国中部;南路由端和率领河内军队,从黄河北举进攻邯郸。赵幽缪王派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率军御敌。李牧以太行山为屏障,在秦军通往邯郸的道路上安营扎寨,接连几里不断,王翦不敢贸然前进。秦王看到这种情况,认为只能智取,不可蛮行,遂派人去王翦军中,告诉王翦说:“李牧是赵国北边名将,我们不容易打胜他。将军不妨叫人去跟他讲和,以后我自有办法。”王翦按照秦王的指令,开始与李牧和谈。秦王又派奸细到邯郸,用大量金银财宝贿赂赵王宠臣郭开,对他说:“李牧私自与秦军讲和,密谋反赵降秦,请你把这件事告知赵王,将来秦王一定重重酬谢你。”郭开虽然身在赵国而心在秦,又接受了贿赂,便按照秦王的旨意行事。他乘机对赵王说:“李牧、司马尚欲谋背叛大王,投降秦军。赵王半信半疑郭开的话,于是派自己的亲信,暗暗前往赵军驻地察看实情。果然看到李牧与秦将王翦之间,不断有信使往来。赵王就把郭开的话当成真的,马上下令革除李牧的职务,改派赵葱和齐将颜聚去代替李牧。李牧听完赵葱宣读赵王的命令,脸色阴沉,嘴唇紧闭,坐在那里半天不动。他想: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赵王派人来夺自己的兵权,是极其错误的,里面一定有鬼,他立即站起,用坚定不移的口气,对赵葱颜聚说:“雨军对垒,国家的安危担在大将身上,虽然有国王的命令,我也不敢服从。”在郭开的怂恿下,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把他捆绑起来杀害了。临刑前,他痛心地说:“廉颇为赵国将军,没有落个好下场。为此我常常心中不满,没有想到今天竟轮到自己头上。”李牧被杀后,同时废了司马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附李牧传)。史记赵世家都有记载。在关系到赵国生存的危急时刻,赵幽缪王杀贤将李牧,无疑是自毁长城,加速了赵国的最后灭亡。赵幽缪王八年(公元前228年),王翦猛攻赵军,杀死赵葱,俘虏赵王适与颜聚。占领了赵国国都邯郸城。赵国原太子赵嘉,拒不投降秦王,率领宗族亲信数百人,逃出邯郸,日夜兼程逃往代地(在今河北蔚县)自立为王,定都代,不久,赵国大夫及一些名门族纷纷奔代,燕赵合军,驻扎上谷(今河张家口及小五台以东,北京市延庆以西)。公元前222年,秦攻取代,俘赵王嘉。赵国所属领土变为秦国一郡,赵国灭亡。赵国灭亡后,秦始皇对赵嘉十分礼遇,并派他带上部分赵姓名门望族宗亲去西戎。从此形成世居天水的赵姓望族。但赵姓的大部分人仍留在代地,今山西省太原、忻州、原平、朔州、雁北、内蒙古包头以东、河北省西北一代的赵姓,大部分这是这支的后裔。另外赵国兴胜时,赵姓已分四大支脉:一是原居晋国故绛国都复地赵氏原居地这支,山西南部赵姓都源于这一支脉。另一支是居邯郸的一支。第三支是原东武城的平原君分支。第四支居东安阳的代安阳君一支。还有分居太原的赵姓一支,除这几大支外,以后散居全国各地的赵姓,大部分都来原这几支的后裔。赵国自赵襄子元年(公元前475年)即位建国,到赵王嘉被秦俘虏(公元前222年)赵国灭亡,共经历了十二代十三位国君,共二百五十三年,在这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过程来看,从初步发展,锐意进取到最强盛时期,赵国东控强齐,西按强秦,控制燕赵大地,成为影响战国格局的七雄之一。到赵孝成王与秦的长平之战惨败,使赵国一蹶不振,直至灭亡。她的兴旺衰败的历史过程,给人们警示了诸多历史启示。三、 从宋朝帝王封三公看赵氏孤儿故里宋朝帝王封三公历史记载:宋史第十六卷,本纪十六,神宗三,第45页,记载:宋神宗赵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五月丁酉,诏河东路提点刑狱刘定专振被困水民。戊申、封晋程婴为成信侯,公孙杵臼为忠智侯,立庙于绛州。 注释:当时太平县隶属绛州管辖。 宋史第一百五卷,礼志五十八第488页,记载: 礼八(吉礼八)文宣王庙,武成王庙先代陵庙,诸神祠。 初,绍兴二年(公元1132元)驾部员外郎李愿奏:“程婴,公孙杵臼于赵最为功臣,神宗皇嗣未建,建婴为成信侯,杵臼为忠智侯,命绛州立庙,岁时奉祀,其后皇嗣众多,今庙宇隔绝,祭亦弗举,宜于行在设位望祭。”从之,十一年(公元1141年)中书舍人朱翌言:“谨按晋国屠岸贾之乱,韩厥正言以拒之,而婴,杵臼皆以死匿其孤,卒立赵武,而赵祀不绝,厥之功也。宜载之祀典,与婴、杵臼并享春秋之祀,亦足为忠义无穷之功。”礼寺亦言:“崇宁间已封厥义成侯,今宜依旧立祚德庙致祭。”十六年(公元1146年),加婴忠节成信侯,杵臼通勇忠智侯,厥忠定义成侯。后改封婴疆液济公,杵臼英略公,厥啟侑公,升为中祀。 宋史第一百三十七卷,乐志九十,乐十二,祭祚德庙,第599页记载。绍兴祀祚德庙八首 迎神凝安姑洗为宫,匿孤立后,惟义惟忠。昔者神考,追录乃功。祀典载加,进爵赐公。神兮降格,尚鉴褒崇。初献升降同安庙宇更新,轮奂丰敞。神灵如在,英姿飒爽。执事进趋,降升俯仰,威仪翼翼,虔祈歆飨。奠币明安牲荐硕大,币致精纯。聿升祀事,兹用兼陈。箱篚既实,奠献惟寅。飨我至意,福禄来成。强济公位酌献成安以身托孤。实为死友。抚妪长之,若父若母。潜授于韩、克兴厥后。崇庙以献,德侈报厚。英略公位酌献成安立孤固难,死亦匪易。义轻一身,开先赵嗣。肃穆庙貌,烈有余气,式旋嘉荐,昭哉祀事。启佑公位酌献成安于皇时宋,永祚有基。始 覆护,扶而立之。敢忘昭答,牲分酒酾。灵其燕飨,益相本支。亚、终献用正安眑眑灵宇,神安且翔。三哲鼎峙,中荐嘉觞。凛若义气,千载弥光。猗其祐之,锡羡无疆。送神凝安礼乐云备,毕觞尔神。翊翊音送,軷与若闻。驾言归兮,灵斿结云。祚我千亿,介福来臻。 方志记载考一、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平阳府志由平阳府知府刘棨、孔尚任(原任户部员外郎)、高孝本(进士)、吴启元(翰林院孔目)、刘允升(侯选知县)编纂的平阳府志记载:平阳府志卷之五第八一页记载:九原山,县西南二十五里。晋大夫多葬其处,赵文子(即赵武)马叔誉观于九原即此。平阳府志卷之五第一O四页记载:九原山州北二十里。赵文子(即赵武)与叔 观於九原。晋大夫葬地也。平阳府志卷之七第一二九页太平县市镇记载:赵康镇东为古晋城地。汾阳镇(今襄汾县赵康镇东汾阳村)相传晋大夫赵成子、宣子产生,村旁有赵宣孟(赵盾)庙。(平阳府志卷七卷第一二九页)平阳府志卷八、公署第一四四页,公署记载:汾阳铺十五里(距太平县城距离)现在遗址尚在。急待维修保护。注:铺:即驿站。平阳府志卷九第166页学校记载:乡贤祠,戟门西。祀周:荀息,韩厥,公孙杵臼,赵衰,董孤,程婴,李牧。平阳府志卷之十,祠祀记载:赵大夫庙,在太平县南十五里东汾阳村,祀晋赵盾。又县西有程公村、三公村、厥店村俱各有庙,祀程婴、公孙杵臼、韩厥。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宋神宗赵顼在太平县南古晋城北门外建三侯庙,祀忠智侯公孙杵臼,成信侯程婴。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赵佶封韩厥为義成侯祀之,共为三侯庙。一统志为三侯祠。注:抗日战争期间,赵盾庙、三侯祠均被日军焚毁殆尽。平阳府志卷之二十三、第五七一页人物记载:周人物志太平县项下记载:赵夙,其先造父,善御。事周穆王,赐邑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故以为氏。赵夙事晋献公为将,灭耿、霍、魏,以耿赐之。又五七二页记载:赵衰、事公子重耳。骊姬之难,从重耳出奔狄。反国及霸多出其谋,文公命为上卿,先后三让其功,不愧其祖夙。又五七三页记载:赵盾,事晋襄公伐成季,任国政。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盾为国多难,欲立襄公弟雍,太子母日夜涕泣顿首,谓盾曰:“先君何罪?释其适子而更求君。”盾患之,乃立。太子是为灵公灵公立十四年(公元前607年)益骄。盾骤谏灵公弗听。及杀宰人,盾见其尸,公擢,欲杀盾。盾素仁爱,人常所食桑下,饥人反救盾,盾以得亡。晋成公六年(公元前601年)卒。谥为宣孟。又载:鉏麑,晋之力士。灵公不君,患赵宣子骤谏,使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麑,退而叹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乃觸槐而死。又载:灵辄晋人。赵宣子田於首山(今新绛县西北的乌首山,亦称首山),舍於翳桑,见辄饥,食之。辄舍其半,问之曰:“请以遗母。”因与之箪食与肉。灵公常伏兵攻宣子,辄倒戈以御公徙而免之。问其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又载:公孙杵臼,晋人,为赵朔客。屠岸贾诛朔,杵臼谓朔友,程婴曰:“胡不死?”婴曰:“朔妇有遗腹,若男,吾奉之,故不死也。”及生男,贾闻而索之。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婴曰:“立孤难耳!”杵臼曰:“我为其易者。”乃取他人儿匿山中,使婴谬呼曰:“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兒处。”贾诸将随婴攻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纵不能立孤,而忍卖之乎!”遂杀杵臼及孤儿,其赵氏真孤乃在程婴处也。又载:程婴,晋人,既谬杀赵朔孤儿,屠岸贾不疑,乃枪赵氏真孤山中居十五年。韩厥言於晋景公,復立赵后,是为赵武,即孤儿也。遂攻杀屠宰贾灭之。武既冠,婴曰:“昔下宫之难,我非不能死,欲存赵后。今宜下报宣孟、杵臼。遂自杀。武啼泣齐衰三年,奉祀不绝。又平阳府志卷之二十三人物五七四页记载:韩厥晋人。景公时为司马公,以孟姬之故,杀赵氏而裂其田。厥言於公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不可以无后。於是公復立赵武而反其田,赵氏之后再建於晋者,厥之力也,卒谥“献”。又五七五页记载,赵武,赵夙之后,夙子衰,衰子盾,盾子朔,朔下宫之难,与其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屠岸贾所杀。朔妻景公姊,遗腹生武,贾索之急,赖程婴,杵臼以免。后立为卿,相悼公。平阳府志卷之二十六列女第七七八页:记载:赵姬,晋文公女也。初,文公与赵衰奔狄,狄人隗氏得二女,公纳季隗,以叔隗妻衰,生盾及反国,文公又以女赵姬妻之,生三子。赵姬请迎盾与其母,衰不敢徒。姬曰:“得宠忘旧,安富室而弃贱交,不可,君其迎之。”衰乃迎叔隗与盾来。姬以盾贤,立为嫡子,使三子下子,以叔隗为内妇,而已下手。噫!若姬者,古今一人耳。平阳府志卷之三十一古迹865页太平县名下记载:晋城,县南二十五里赵康镇东,晋献公都此,左氏曰:“士 城绛以深其宫。”史记曰:“献公始城绛,都之。”九层台:在古晋城东,晋献公筑九层台,荀息谏曰:“臣能壘十二棋子加卵於其上。”公曰“危哉!”息曰:“不危公造九层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亦甚危矣!”公遂止其役。今其遗址改为凉马寺。斗鸡台,县南三十里杨威村,晋公子斗鸡处。屠岸贾城,县东南二十五里。公孙杵臼窑,县西北二十五里蟠道村。平阳府志卷之三十二陵墓第887页记载:太平县名下:周赵宣子墓县南十五里汾阳村(今襄汾县赵康镇东汾阳村)。程婴墓,县西七里程公村(今襄汾县汾城镇程公村)。韩厥墓,县西十里厥店村。(村已不存在)公孙杵臼墓,县西北十里三公村(今襄汾县汾城镇三公村)。二、直隶绛州志考始于明正德年间二次修订明万歷年间,再修清朝康熙九年。按原州志管辖范围:有太平、襄陵、秸山、河津四县。又自雍正七年,奏准将襄陵,太平改隶平阳府,而以解州之垣曲、平阳之绛县,闻喜改隶绛州。据绛州志沿革卷之一第7页记载:春秋以前,晋都于翼。至曲沃武公灭晋,周釐王命为晋君,尽并晋地,亦都翼。献公八年使士蒍城聚,命曰“绛”。九年,始都绛。水经注应劭曰:绛水出绛县西南,即其地也。今太平县南二十五里,有古晋城遗址,亦称士蒍所筑。此说固非,据通志云:“士蒍城聚,今绛县县南车箱城也。”献公都绛,今太平县南晋城也。此说亦非,考左传:士蒍城绛,以深其宫。杜注:以深公宫备豫也。是年晋始都绛。是献公所都,即蒍所城。非有两地明矣。再考晋封唐之后,成侯服人徙曲沃,穆侯费生徙绛,至昭侯始徙翼,则太平县南之晋城,当是穆侯徙之绛,故以古晋城别之,不得即指为献公所都之绛也。后景公自绛迁新田,亦谓之绛,而以旧都为故绛。杜注:绛与新田皆曰今平阳绛邑县是。直隶绛州志卷之二山川第11页记载:马首山,士人名马头山。在州西北四十里,亘数百里。史记:“赵盾田于首山”即此。九原山,在州北二十里,赵文子与叔誉观于九原,即此。直隶绛州志卷之二,古迹,第14页记载,临汾故城,在州东北二十五里,晋献公九年夏,士蒍成绛,即此。汉为临汾县,址存。通志、平阳府志云:“东北二里未是,按州旧志,晋城二:一在州城东北二十五里,汉临汾址,今在太平县界内。一在州城东南五十里,即晋所迁之新田,今在曲沃县界内。则临汾故城,旧绛迹,非今绛迹也。哺饥坂,在城北五里。赵盾哺翳桑饿夫处。傍有灵辄庙,明永乐间修。二侯庙,宋元丰二年建,今圯,宋神宗皇嗣未建。吴子厚上言:程婴、杵臼全赵孤,忠义可表。诏封婴成信侯,杵臼忠智侯。直隶绛州志卷十三,列女第221页,记载:周赵姬,晋文公女也。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衰先妻狄女叔隗,生盾,赵姬请逆之。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以盾为才,请于文公。以为嫡子,而使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已下之。直隶绛州志卷之十人物(上)第173页记载:赵夙:为晋献公御戎,以灭耿、灭霍、灭魏,赐赵夙耿(今河津)为大夫。赵衰,字子馀,赵夙子。从晋文公出亡,在外十九年,以壶飧从,馁而弗食。秦伯享公,子妃曰:“吾不如衰之文,请使衰从。”文公立。初,为原守,后佐中军,衰从亡时,狄人以叔隗妻衰生子盾。文公又妻以女,生原同、屏括、楼婴。卒,谥:成季。赵盾:赵衰子。初佐中军,阳处父谓赵盾能,易为中军帅。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刑狱,董逋逃,由质要,治旧迁,本秩礼,绩常职,出滞淹。既成,行诸晋国,以为常法。后灵公不君,盾骤谏。公使鉏 贼之,鉏 触槐而死。公又伏甲攻之,其右提弥明及公,介灵辄救之,乃免。卒谥宣子。子朔为晋大夫。董狐,晋太史。灵公欲杀赵盾,盾出奔。已而赵穿弑公,盾遂复。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盾曰:“不然”。狐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称为“古之良史,书法不隐。”。韩厥韩万元孙。晋景公时为司马。鞍之战,执齐逢丑父以献,赵氏既灭,厥言于公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不可以无后。”于是复立赵武,而反其田。按:绛州旧志考:故绛旧址,在今州北二十里外,太平县界内。注:太平县原属绛州管辖,自清雍正七年,将襄陵县、太平县改隶平阳府,因而“赵氏孤儿”这段历史的发生时间应入绛州这段历史。故旧绛州志,有这些历史记载。三、太平县志考。创于明朝嘉靖。迨万历乙未,邑绅王中丞体复立志,后经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光绪各代,屡经修辑成册,传至现在。现太平县志在襄汾县县志办仅存雍正、乾隆、道光、光绪四代版本。仅供察阅历史资料,提供可靠的历史文献依据,实属可贵。今所提供的资料,是从光绪八年岁次壬午六月编纂的光绪版本查阅提供:仅作考证参放。按太平沿革,其要有三:一为晋城旧基。考晋穆侯始都于绛(诗谱:都于绛翼)。因绛山得名,盖绛山东高西下,独受名阳为绛色, 水出绛山,古亦名绛水,故名绛(当在今绛县翼城间)。史记晋献公八年城聚,命曰绛,九年始都绛。左传士蒍城绛,深其宫。(水经注北广二里)聚邑在今县南二十五里,故址犹存,所谓晋城也。(曲沃志太平晋城古聚邑)。献公都此,始命曰绛。西去九原山八里,东去汾水十五里,合以汛舟之役,当在此地。历惠、怀、文、襄、灵、成、景八君俱都此(查太平县现在古迹,如荀息、董孤、赵盾、韩厥、公孙杵臼、程婴诸人多有祠墓可考,俱属八君时人,迁都田后无闻焉)。至景公十五年迁于新田,韩献子谓有汾浍以流其恶。(在今曲沃侯马地。)是穆侯所都为古绛。献公所城为故绛,景公所迁为新绛,而或乃指聚为今绛县。南车箱城又以晋城为聚邑,而非故绛都,与左传、史记不合。一为临汾故城,汉初置临汾县于故晋城(即古绛都)历来汉魏晋十六国俱名临汾(今乡宁绛州、秸山、诸邑皆在其地)至元魏始改为泰平。(因北建泰平关故得名)又改南泰平,又改正平,皆未久即废。惟北周易泰为太,历隋唐五代宋金元明俱称太平。(绛州志载晋城在州城东北二十五里,汉临汾县地今在太平县内)。是今之临汾为古平阳,古之临汾在今太平,不必疑,今附郭之临汾矣。一为历代统属,周以上无论己。秦汉属河东郡,自魏析河置平阳郡,历晋十六国,元魏、北齐、北周俱属平阳郡,惟元魏,东雍州于临汾故城,又改正平郡,邑属矣。旋又罢东雍州(北周改东雍州为绛州,徙治秸山之玉壁)。仍属平阳郡,隋改平阳郡,为平河郡,改绛州为绛都,移县治于关东,属绛郡。历唐、宋、金未改。元属绛州,明属平阳府。清朝先属平阳,雍正二年改属绛。自七年由绛仍归平阳。士民安居乐业,守陶唐氏之遗风矣。据太平县志卷一舆地山川第2页记载:九原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晋大夫葬地也。礼记檀弓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曰:“我则隨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晋人谓文子知人。夫九原之广可以亩数,其高可以仞计。初无所谓杳峰邃谷,而以文子数吉,其名历千百年不泯。信乎贤者之生,山川且赖之,而况其他乎!今其上为百社庙,或曰百祀居。近各堡与绛州邻村共以祀之。汾阴山,旧志作汾阳山,从通志易今名。在县南十里,当自秦蜀经绛州而来孔道,东西绵亘几三十里,高五里。胜国时,草木蓊如,行人戒心。迨芟柞既尽,四望弥旷,晨昏出途益滋惴恐。万历中知县侯子鲁乃筑室募民,立镇其上,命曰清储。出镇南里许,步其椒(音交,山顶也)。晋国故城近在趾下,星村棋舍,俱可指数。南望汾河五十里许,如匹练,西瞰马头,九原两峰,宛然列掌。东南如曲沃所称桥山、紫荆山、云外峰尖隐见如写,亦可谓乎上游者矣。其东臬为禹神庙,庙后有塔,眺之,势如涌出,堪与家以为太平之文笔也。康熙十六年,邑人张问政、李足发、王奕曾鸠建。安儿坡,在县西北二十里,即龙脑峰。俗传为晋公孙杵臼藏赵孤儿处。(注:实为程婴抚养赵氏孤儿处,现在遗址尚在。)太平县志卷二建置志:都邑第一页止第二页记载:太平弹丸邑耳。以都志者何?邑治南二十五里为古晋城,乃献公始迁之地,文公霸业实基焉。都于此者,计君八,计年八十五,至景公复迁新田。其事迹俱载春秋,列国诸书,无庸节述。聊志封国颠末,以有古人遗迹云。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居古大夏,实沈之墟,参之分野。谓之太原,亦曰晋阳。在汾河之东北,地方百里而都于翼。唐叔子燮父徙居水旁,是为晋侯。传子宁族为武侯,武侯子服人为成侯;成侯子福为厉侯;厉侯子宜臼为靖侯。靖侯之十七年,即周共和之年也。十八年卒,子厘侯司徒立。厘侯卒,子献侯籍立。献侯卒,子穆侯费王立。自晋阳徒都绛,生子仇及成师。二十七卒,弟殤叔(目)立。太子侯出奔。四年,仇袭殇叔而立,为文侯。卒,子昭侯伯立。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号桓叔。曲沃邑大于翼,翼晋君都邑也。晋大臣潘父弑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晋人发兵攻之,桓叔败还,晋人立昭侯子平为孝侯。八年桓叔卒,子鱓代,是为曲沃庄伯。十五年庄伯弑孝侯于翼,晋人攻之,庄伯复入曲沃。晋人立孝侯子郗为鄂侯,六年卒。曲沃庄伯伐晋。周平王使虢公伐庄伯,庄伯走保曲沃。晋人立鄂侯子光为哀侯,庄伯卒,子称代,是为曲沃武。武公伐晋,以哀侯归。晋人乃立哀侯子小子,为小子侯。元年曲沃武公杀哀侯,四年诱小子侯而杀之。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武公入于曲沃,乃立哀侯弟缗为晋侯。二十八年,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厘王。王使虢公命曲沃武公,以一军为晋侯。更命曰:晋武公始都。卒,子诡诸立是为献公。九年用士蒍谋城聚都之命曰绛。又始都绛。夏士蒍城绛,以深其宫。(太平晋基始此)。献公:名诡诸,武公子,九年迁都绛,在位二十六年。惠公:名夷吾,献公子,在位十四年。怀公:名 圉,惠公子,在位一年。文公:名重耳,献公子,在位八年。襄公:名 欢,文公子,在位七年。灵公:名夷皋,襄公子,在位十四年。成公:名黑臀,文公子,在位七年。景公:名 据,成公子,十五年用韩厥之谋,四月丁丑迁都新田。据太平县志卷二建置村堡卷二第四页记载:县南村五十二。东汾阳:距县十五里旧有堡,顺治七年重建,相传晋大夫赵成子宣子产此。西汾阳:距县十七里,明崇祯五年筑堡,西南有赵宣孟庙邑南诸村岁时亨祀不绝。赵康镇:距县二十五里,旧有堡,明崇祯年间修之,其东为古晋城。北柴村:距县二十三里,明万历间修堡,其西即古晋城。南柴村:距县二十五里,明崇祯四年筑堡,其西即古晋城。杨威村:距县三十里,相传为晋公子斗鸡处,台址尚存。县西村二十六。长子头村:距县三里,世传申生将黜,晋大夫集议于此。程公村:距县七里,晋程婴祠墓在焉,原程婴村,知县吴轸以先贤讳改之。北膏腴村:明崇祯三年筑堡,西北有山曰“安儿坡”。今太常庄是程婴养育赵氏孤儿藏匿处,藏孤洞遗址尚存。太平县志卷三学校第127页记载乡贤祠,在载门西,周祖朝:荀息,学校、赵衰、韩厥、董孤、公孙杵臼、程婴、李牧。太平县志卷四秩祀志庙宇第179页记载:柞德三侯庙,在县南二十五里古晋城北门外。宋元丰年间封程婴为成信侯,杵臼为忠智侯,建庙致祭,有敕碑。崇宁三年,封韩厥为义成侯,并祀之。太平县志卷四祠祀第181页记载:士大夫立德、立功、立言,凡可为奕世仪型者,则立祠以祀之。揆厥由来,各有意义。而岂或涉谣黩哉。景前贤,励后进,名教风化均有裨益焉。荀大夫祠,在县东北荀董村,祀荀息。董良史祠,在县东北荀董村,祀董孤。赵大夫祠,在县南汾阳村西,祀宣子。韩大夫祠,在县西六里厥店村,祀韩献子。(村今已废)程侯祠,在县西北六里程公村,祀程婴。公孙侯祠,在县西北十里三公村,祀公孙柞臼。太平县志卷十一人物志第442页记载赵衰,字子余。其先造父封于赵,至叔带,始入晋。祖赵夙,父共孟,献公娶于骊姬,杀太子申生而伐重耳,衰从重耳出亡一十九年,同其患难。借兵归国,多出其谋,为原大夫,辅文公霸诸侯,尊周室。公谋元帅,衰曰:“郤縠可,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公使郤縠将中军。以衰为卿。衰屡辞。使将上军,又辞。公曰:“赵衰三让不失义。让推贤也;义广德也;德广贤至又何患矣。”后终为卿。帅新军。卒谥成。祀乡贤。赵盾,赵衰子,事襄公,灵公,成公三世君主。为国政。灵公侈,宣子聚谏,公患之,使鉏麑伐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坐而假寐。 退而叹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公终于杀盾,盾出奔。赵穿弑公于桃园。盾复迎成公,立而辅之。卒谥宣。祀乡贤。董狐,为晋史官。灵公欲杀赵盾,盾出奔。而赵穿弑公,盾未出境而复。狐书之曰:“赵盾弑其君。”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赿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闻之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又曰:“赵盾,古之良大夫,为法受恶,惜也,赿竟(境)乃免。”祀乡贤。公孙杵臼:景公时,为赵朔客,屠岸贾杀朔,杵臼谓程婴曰:“胡不死?”婴曰:“朔妇有遗腹,若男吾奉之,故不死也。”乃生男,贾闻而索之,杵臼谓婴曰:“立孤与死节孰难?”婴曰:“死易立孤难耳。”杵臼曰:“我为其易者”乃取他人儿匿山中,使婴谬呼曰:“与吾千金,吾告以赵氏孤儿 。”贾隋攻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不能立孤儿,忍卖之乎?”贾遂杀杵臼及儿。其赵氏真孤实在婴所。祀乡贤。程婴,为赵朔客,抱孤匿山中,居十五年。谋之韩厥,言于景公立赵后,是为赵武。攻屠岸賈灭之.武既立,婴曰:“昔下宮之难,非不能死,欲存赵后耳。今宜报宣孟与杵臼于地下。”武涕泣请曰:“武愿苦筋骨报子,而子忍去我死乎?”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武服齐衰三年,奉祀不绝,祀乡贤。韩厥:其曾祖韩万,曲沃庄伯弟,得封于韩原,因以韩为氏。景公时为司马。晋作三军,以厥为卿。公以孟姬之故,杀赵氏而裂其田。厥言于公曰:“成季之勋,宜孟之忠,不可以无后。”于是公复立赵武,而反其田。卒谥献,祀乡贤。赵武。盾孙,朔子。“下宫之难”,朔与其叔父,同、括、婴齐皆为屠岸贾所杀。朔妻,景公姊。有遗腹,生武。贾索急,赖程婴,公孙杵臼匿以免。后为卿,相悼公。左传曰:“赵文子为政,令薄诸侯之币,而重其礼。”穆叔见之,谓穆叔曰:“自今以来,兵其少弭矣”太平县志卷十二,列女志第五三三页记载:赵衰妻赵姬,初,晋文公为公子,与赵衰奔狄。以所入狄女叔隗妻衰,生盾。及返国,又以女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既至,请立盾为嫡子,使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已下之。后盾为正卿,请于成公曰:“微臣姬氏,则臣狄人也。”遂以中子屏括为公族大夫。太平县志卷十三艺文志第六三五页记载:宋元丰封程婴,公孙杵臼白敕;赵氏之先,始大于晋。下宫之难;程婴,公孙杵臼以死脱孤儿,复存赵宗,忠义著焉。自昔有功于国者,罔不庙食,况国家胄绪之所出。婴,杵臼有立孤续嗣之德,而常祀不载,良为阙典。朕命使者,访其莹墓,而得于绛(时太平录绛)。宜即建祠、疏封侯爵。威灵如在,永食厥土。程婴宜特封成信侯、公孙杵臼宜特封忠智侯。注释:宋神宗(赵顼)元丰,年号,敕封时间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敕(音chi斥),告诫。如奉敕、宜敕。皇帝谕告臣下之文书,诏命皆曰敕。下宫之难,指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时,屠岸贾杀害赵家冤案。庙食:死后立庙奉祀叫庙食。太平县志卷十三,艺文中考第七六O页记载:晋城考“晋乘搜略”清朝中丞康基田:周简王元年,晋迁于新田。今山西平阳曲沃县,有绛邑故城,即晋新田地。初,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今山西蒲州府临晋县有瑕城,即郇瑕氏故地。河东盐池在其北,帝舜所谓“南方之熏,阜吾民之财者也”。故诸大夫以沃铙近盐,国利民乐为言,欲得其地而居之。独韩厥以为不可,谓建都立邑,必择土厚水深之处,然后可以育养人民。郇瑕土薄水浅,不如新田水土深厚,有汾浍以流其恶,无沉溺重膇之疾。至谓山泽林盐,为国之宝,国饶则民骄逸,近宝公室乃贫,理固如此。而其矢意所属,惟以瑕邱水土浅薄,民愁垫隘,姑为探本之论,以息众议而定居。非谓林盐之不可宝也。春秋大事表:曲沃县西南二里为晋新田,鲁成公六年,景公迁都于此,亦之绛。自此以后,传文所书绛,皆新田之绛矣。顾宁人晋都考:晋先后四都,春秋时晋本都翼,在今翼城县;昭侯封文侯之弟于曲沃,恒叔之孙武公灭翼而都曲沃,在今闻喜县;其子献公城绛居之,在今太平县南二十五里,士蒍所筑城址尚存。历献、惠、怀、文、襄、灵、成、景八公,至景公迁于新田,在今平阳绛县,后魏始名曲沃。当汾浍二水之间。于是命新田为绛,而以故都之绛为北绛。注释:沉溺重膇左传:“民愁则垫隘,于是有沉溺重膇之疾。” 膇,音追,足肿也。太平县志卷之十三,艺文中第777页记载,赵衰赞并序:王世贞晋文公为三军择帅,以谋于赵衰。衰曰:“郤縠可,说礼乐而敦四书”。于是使郤縠将中军,使赵衰佐上军。王子曰:“成季之世有晋政也宜哉。文公所起共患厄昆季交也,狐犯虽亲,才实非匹。择帅以将,谁能逾之?衰汲汲焉晋其素疏后之郤縠,偃然居六卿首,而已退如其五。泯于较势,专于集事。又其论,敦本而近乎道。夫自宜孟而下几祀矣,其间厄于灵,族于屠,遗烬忽然迄至焰也,衰实培之欤郤氏之后与范中行氏恶,而郤亡。范中行之后,与赵氏恶,而范中行氏亡。迨其终也又并晋而亡之。赵虽存,其非成季意哉。愚窃谓成季佐晋,他谋策未离春秋人物。其荐郤縠。毋论鲍管,远可与岳牧同风。吾既嘉成季之贤,而悲后之嗣者寡也,追为赞曰:造父佐周俾炽厥后,乃生子余,亡人是友。既匡亡人,以反晋韩,曰子余勋,大夫于原。惟楚不共,侯命摈之,惟原大夫。侯询任之。有郤谷,能实胜予。何以中军,礼乐诗书。次者上军,次佐乃衰。苟利晋社,遑恤其他。彼赵与郤,长为夹辅。诸其败者,交轧以恶。六卿为三,三卿为国。虽则有国,复之先往。赫赫成季,休休有容,敬赞淑节,敢告丞公。注释:成季晋:赵衰,字子余,从文公出亡十九年。文公之立,衰称首功,卒谥成季。欤:音yu,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岳牧:古代传说中四岳和十二州牧的合称,后用来指州府大吏。造父:造父善御,幸于周穆王,徐偃王反,造父御,王日驰千里大破之,有功封赵城,为赵氏始祖。太平县志卷十三,艺文下,诗第九二三页记载:赵宣子故里,进士:李发英,曲沃人。千里桃园事可伤,嗾獒余喘暂图亡。曾期进谏同隨会,敢信酬恩到翳桑,国念忠勋犹示劝,民思恭未能忘。樵人爱指寒鸟影,旧里汾阴倚夕阳。注释:赵盾故里东汾阳村,北倚的山岭原名:汾阴岭,今名:汾阳岭。太平县志卷十四杂记第九四三页记载:新八景:知县:张学都:诗附:晋城霸基。(新八景之一)霸国千秋胜,荒基数里传。础深埋棘莽,树老挟云烟。废井车常憩,颓垣堡欲连。樵苏斜照里,谁复问当年。注释:晋城霸基,在太平县南二十五里。昔晋主夏盟,实基于此。今遗址尚存。太平县志卷十四:卒记、陵墓第九四五页记载:陵墓:昔赵文子与叔誉观于九原,曰:“我则隨武子乎”。君子谓之知人,夫高垄丰碑,足垂不朽,而德有余馨,犹得睹阡原而兴景慕,岂曰,人往风微乎。周:赵宣子墓,在县南十五里汾阳村(原名古汾阳村,今名东汾阳村)程婴墓,在县西七里程公村。公孙杵臼墓,在县西北十里三公村。韩厥墓,在县西七里厥店村,村今废,并入南高一村。太平县志卷十四杂记,祥异第九五二页-第九六八页,历代大地震记录:周贞定王三年,即赵襄子十年,晋缶公九年(公元前466年)发生大地震,晋都毁于一旦。汉永寿二年七月(公元156年)地震地裂。唐咸退六年十二月(公元865年)地震咸通八年正月(公元867年)发生大地震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发生地震元大德七年七月(公元1303年)发生大地震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发生地震清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六月十七日发生地震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四月六日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