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复杂供需网下的企业信用风险因素研究.docx_第1页
浅论复杂供需网下的企业信用风险因素研究.docx_第2页
浅论复杂供需网下的企业信用风险因素研究.docx_第3页
浅论复杂供需网下的企业信用风险因素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复杂供需网下的企业信用风险因素研究摘要:市场经济是信用的经济,对复杂供需网下企业信用风险因素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文章运用系统工程理论,针对企业运营的风险因素,在分析各个风险因素之间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因素的多阶解释结构模型;通过对要素间纵横向关系的比较,得到一个递进的层次关系,并得出企业信用风险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当的控制企业信用风险措施,为降低企业运营过程中信用风险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复杂性;供需网;企业信用;信用风险;解释结构模型 一、 引言 企业信用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是对企业信用交易活动的全过程和企业诚信经营行为的全方位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发展信用交易和获取信用资源服务。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竞争的日益激烈及系统化认识事物现象观点的深入,传统基于单一功能的产品供需流动的企业运作形式,正被日益丰富的多种供需流(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所取代,社会各单元之间由于多种“供需流”的交互作用而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的开放式的供需一体化动态网络结构,即多功能开放型供需网(Supply and Demand Networks with Multi-function and Opening Characteristics,SDN)。在一个复杂供需网系统中,管理不再只是关心企业内部资源和竞争力问题,而是更多地重视企业外部资源和竞争力。这种外部资源获取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企业的信用力,也就是说供需网下的管理对企业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我国大部分企业正处于由传统企业向供需网企业转化的过度时期,目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缺失现象还相当严重,逃避债务、合同违约、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经济失信现象日益增多,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即影响企业融资和资源配置效率,也阻碍传统企业向供需网企业的转化。因此,对当今复杂供需网下企业信用风险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借助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简称ISM)对此作出探讨,以期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入。 二、 解释结构模型 解释结构模型(ISM)是美国华菲尔特教授于1973年作为分析复杂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的种方法而开发的。其特点是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帮助,最终将系统构造成一个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建模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生成连接矩阵、生成可达矩阵、各要素的级别分配并生成层次结构图。 1. 生成连接矩阵。首先充分了解系统的要素,确定其组成要素Si(i=1,2,n)。其次规定任意两个要素Sj之间的关系,即规定两项的关系SiRSj。其中SiRSj代表“要素Si对Sj存在关系R”。关系R可以是“给予影响”、“先决条件”或“重要”等。在各要素间逐一比较,把两项关系的有无归纳成连接矩阵A=aij的形式,此处矩阵A的(i,j)元素aij取值如下:当两项关系成立时为1,不成立时为0。 2. 生成可达矩阵。求得连接矩阵A后,再求A与单位矩阵I的和A+I,做矩阵A+I的幂运算,直到式(1)成立为止,得到某一正整数n。 M=(A+I)n+1=(A+I)n(1) (A+I)2(A+I) 式中幂运算基于布尔代数运算进行。矩阵M=(A+I)n称为可达矩阵,它的元素mij为1代表要素Si到要素Sj间存在着可到达的路径,即要素Si直接或间接影响要素Sj。可达矩阵表征了要素之间直接的和间接的关系。 思想汇报 3. 分配各要素级别。应用可达矩阵M,对各要素Si求如下集合: P(Si)=Sj|mij=1(2) 其中P(Si)称为可达集合,即从要素Si出发可以到达的全部要素的集合。可以通过查找可达矩阵M的第i行上值为1的列对应的要素求得。而Q(Si)称为先行集合,即可以到达要素si的全部要素的集合。可以通过查找可达矩阵M的第i列上值为1的行对应的要素求得。再根据P(Si),Q(Si)(i=1,2,n),求满足式(4)的各要素集合L1。 L1=Sk|P(Sk)Q(Sk)=P(Sk)(3) L1中的元素有如下特征:从其它要素可以到达该要素,而从该要素则不能到达其它要素,即L1中的要素是位于最高层次(第一级)的要素。然后,从原来的可达矩阵M中删去L1中要素对应的行、列得到矩阵M,对M进行同样操作确定属于第二级L2的要素。以后重复同样操作,依次求出L3,L4,从而把各要素分配到相应的级别上。 三、 基于ISM的企业信用风险分析 1. 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通过近些年企业信用风险的调研,以企业的信用成本为中心,从企业的性质、内部管理水平和外部监管力度等方面考虑,经过多次讨论归纳出现阶段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13个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 因素S1是企业内部部门沟通,它与S8企业规模这一因素有关,于是在图1中,在S1企业内部部门沟通与S8企业规模相交叉的空格上,记上符号“V”,表示企业内部部门沟通与企业规模有关系。因素S2是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它与S1企业内部部门沟通有关,同时与S6失信惩罚力度,S7信用监控和执法力度,S8企业规模,S9产权的明晰程度,S10企业的退出成本,S12信誉的价值有关,于是在S2是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一行中找到与S2一列所交叉的空格上记上符号,因空格位于要素的上部,故用符号“A”表示。同时,在该行中找到与S6失信惩罚中国论文联盟 力度,S7信用监控和执法力度,S8企业规模,S9产权的明晰程度,S10企业的退出成本,S12信誉的价值6列相交叉的空格上,记上符号“V”,依次类推,可得如图1所示的关系图。 根据图1所示关系建立邻接矩阵。如第1行因素S1与第1列要素S3可达,故在第1行第3列的空格上记上元素“1”,且因素S1与S8有关,故在第8行与第1列所交的空格上记上元素“1”。依次类推,建立的邻接矩阵,如图2所示。 2. 生成可达矩阵。在图2所示邻接矩阵上加上单位矩阵,经过4次幂运算后等到图3所示的可达矩阵。 3. 各要素的级别分配。应用如图3所示的可达矩阵,对各要素分层。层划分的目的是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层级关系,最顶层表示系统的最终目标,往下各层分别表示是上一层的原因。对每个要素Si,将它的可达要素组成的集合定义为R(Si),它是由可达矩阵中的对应于Si的行中所有元素为1的列所对应的要素组成;将到达Si的要素所组成的集合定义为Si的先行集A(Si),它是由Si列中所有元素为1的行所对应的要素组成。一个多级结构的最高级要素,没有再高级的要素可以到达。所有它的可达集R(Si)中只包括它本身和它同级的强连接要素,它的先行集A(Si)包括Si本身,可以到达它的下级要素,以及最高级中包括Si的强连接要素。若Si在最高级中,则R(Si)和A(Si)的交集就和R(Si)相同,即R(Si)=R(Si)A(Si),如表2所示,R(S3)=R(S3)A(S3),可得出最高级单元为S3。 找出最高级单元后就将他们去掉,再求剩下的子图的最高级单元,依此类推,可以找出各级中所包括的要素:L0S3,L1S1,S5,S11,L2S2,L3S4,S10,S12,L4S6,S7,S8,S9,L5S13。 4. 生成层次结构图。参照上述分级结果,按矩阵元素为1的数量多少,由少到多将因素依次排序。根据经过排序的可达矩阵,即可建立结构模型,再用相应的因素名称代入,即得解释结构模型,如图4所示。 思想汇报 根据图4所示的应企业信用风险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信用机制要素分为6个级别。 第1级别的要素是信息的对称性,它直接地影响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信用风险高低。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准确的获取供应商或客户的信用状况,国家和银行对违约的惩罚力度和被惩罚的可能性,企业自身能够承受的信用风险,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企业会自动规避由失信带来的风险。 第2级别的要素是企业内部部门沟通,银行信用评级水平,供应链的稳定性,以上三个要素综合决定了所获得的信用信息的准确性。 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单独作为第3级别的要素,直接反应出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 国家信息披露制度,企业的退出成本,信誉的价值是第4级别的要素。 企业对长远利益的追求以及企业的退出成本制约着企业的信用行为,影响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失信惩罚力度,信用监控和执法力度,企业规模,产权的明晰程度和社会舆论是第5级别和第6级别的要素,综合决定以上各级别的要素。 失信惩罚力度和监管力度的强弱直接决定企业失信成本的高低。企业规模和产权的明晰程度决定了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随着消费者的理性化,舆论的负面压力可以间接或直接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四、 结论 我国社会信用问题的最大症结就是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双重机制的缺失,其主要表现为:守信者的经济利益激励缺失,声誉、信誉、债权等得不到保护,失信者得不到道德谴责、经济惩罚和法律制裁。由此得出应采取培育信用文化、建立信用体系、征信系统和精神与物质奖励制度、建立失信惩罚制度、加快信用立法等策略来构建我国社会信用机制。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建立有效的企业信用管理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从而健全和完善公平竞争和有效运行的市场秩序。 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要以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国家和银行等机构要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披露,完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为企业信用管理提供参考;其次,要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和监管力度,提高企业失信成本。同时企业自身要加强内部信用管理,追求长远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徐福缘等.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及其支持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072020)回溯.管理学报,2007,4(4):379-383. 2. 徐福缘.大批量定制生产的理论与应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徐福缘,顾新建等.推进知识管理的若干对策和技术问题研究.管理学报,2010,7(5):714-718. 4. 何建佳,徐福缘.面向和谐:管理的嬗变与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基于复杂性、人类合作视角的分析.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3):16-22. 5. Freeman A. A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bank田村坦之著.李平译,白玉林校.系统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9-23. 7. 王春峰,万海晖,张维.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9):24 -32. 8. Fisher R A. The use of multiple measurements in taxonomic problnancial ratios discrimi- 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ation of corpo- rate bankrup下转第90页)1968,23(9):589-609. 10. Elam E. The effect of lease data on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financial ration analysis for small business failure predict):65-76. 11. Jianmin Jia, James S Dyer, John C But2. 12. 陈晓红,刘剑.我国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