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1有一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高兴地说:你讲得太好了!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思想主张中的()A“有教无类”B“无为而治”C“克己复礼” D“兼爱”解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是在强调遵守社会秩序,维护周礼,C项正确;A项与“礼”(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不符,B、D两项不是孔子的思想主张。答案:C2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其核心思想是()A以德服人 B“仁”C克己复礼 D仁政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根据材料强调“为政以德”“爱惜民力”等可知为“仁”的思想。答案:B3.如图孔子的言论反映了他的()A哲学思想B民本思想C教育思想D经济思想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有教无类”等可以判断题目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答案:C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解析:老子提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包含着辩证法思想,其对后世影响巨大,是孔子思想的精华。答案:D5下列思想主张中不属于老子观点的是()A贵贱有序B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C主张“无为而治”D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解析:根据选项分析:A项是孔子的“礼”的思想的体现;B项是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C项是老子的政治思想;D项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故选A。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摘自论语为政材料二孔子周游列国邮票孔子是积极主张入世的。他领着一班学生东跑西颠,周游列国四十年,奔波在卫、陈、宋、蔡、楚等国,向各国君主进行游说。可是,人家对他常常是敬而远之,尊敬他但不重用他。孔子四处碰钉子,最后只好又回到鲁国。中国通史故事材料三非洲孔子学院揭牌北欧孔子学院成立(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意义。(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和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3)材料三蕴含了哪些重要的信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孔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再结合课本所学回答其意义即可;第(2)题,难点在于孔子的思想未被当时的统治者看重的原因,要把孔子的主张放到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的大时代背景下思考;第(3)题,实际上是考查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文化的世界影响。答案:(1)主张“仁”“礼”。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主要目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原因:“仁”和“礼”的主张无法适应春秋时期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3)信息:孔子成为世界文化名人(或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国内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基础巩固1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为政以德”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解析:孔子的民本思想指的是“仁”,即反对苛政,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孔子对百姓的重视。答案:B2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治者重视。这一本质是()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等级秩序C主张“仁政” D为政以德解析:“仁者爱人”强调的是有等级尊卑的爱,“克己复礼”是按照西周等级秩序来规范行为,因此其思想本质是崇尚等级秩序。答案:B3.如图是戴帝王冠的孔子像,这说明()A孔子的地位无比崇高B经考订孔子曾经做过鲁国国君C孔子曾想谋反称帝称王D孔子拥有帝王的权力解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后世给孔子戴上“帝王冠”,是对孔子的尊敬。答案:A4“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解析:从材料中的“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可以得出B项正确。答案:B5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A道德经 B孟子C论语 D荀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主张万物的本源是道,道生自然。其思想源于老子,即道德经。故选A项。答案:A6孔子年轻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并向老子请教治国之道:老子告诉他:“以清静之道治国。”这体现出老子的思想是()A无为而治,知足不争B克己复礼,主张正名C小国寡民,结绳而用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解析:从“清静”分析,老子以为战乱之源在于人为与物欲,主张“无为而治”。答案:A能力提升7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C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解析: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和儒家学说的精华之一: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其中:“未知生,焉知死?”的意思是:生还没弄清楚,怎么能搞得清死呢?答案:B8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朱熹注为:“无为而治者,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材料表明孔子()A最早提出“无为而治”思想B使“无为而治”成为系统化理论C主张统治者应以德治国D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解析:根据朱熹的注解“圣人德盛而民化”,可以看出孔子主张统治者应实行德政,重视道德教化。最早提出“无为而治”的是老子,A项错;材料强调的是“德”的作用,B项错;D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答案:C9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反映老子()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C强调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D强调无为而治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积少成多,即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实现向其对立面转化的过程,应指的是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故A项正确。答案:A10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神学D说明了中国古代统治者开始关注民生解析:材料中的“人亦大”“人亦贵”“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均强调了人的地位和重要性,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答案:A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己复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三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道德经材料四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季羡林说和谐人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孔子所说的“礼”的实质是什么?(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孔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城市创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科学学科教学方案及实验活动设计
- 智慧旅游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 三年级数学期末综合试题解析
- 小学三年级句型扩展练习题
- 水利改造项目施工组织方案
- PEP六年级英语Unit7课堂练习题含详解
- 企业财务内控风险点识别指南
- 现代营销策划方案范本
- 地基沉降处理技术方案
- 人行统计制度培训课件
- Unit 2 School life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译林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
- 产品检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来华留学生管理办法
- 宁波银行2025-2026年招聘考试笔试题内容历年考试真题
- 辽宁省民间信仰管理办法
- 心力衰竭健康教育
- 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洞察阐释
- 学堂在线 新闻摄影 期末考试答案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展示
- 校本研修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