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中“强”字的读音辨析.doc_第1页
《强项令》中“强”字的读音辨析.doc_第2页
《强项令》中“强”字的读音辨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项令中“强”的读音辨析广东省南雄市黄坑中学 张小平强项令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文对“强项令”的注释为:“硬脖子县令,指董宣。强,硬。项,脖子。”据此,“强项”就应该理解为“硬脖子”。课文并没有给“强”注音,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读成“qing”有的老师就读成“jing”,就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竟然都各行其事。从教辅资料来看,有的也像课文一样,没有注音(也许我们应该理解为读常读音),如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解读七年级(下)(中国青年出版社);有的则直接注音为“jing”,如原建平主编的文言文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至于为什么这样读,则没有更详细的解释。上网搜索的结果也是分为两派,有的支持读qing,有的支持读jing,但都没有权威的解释,以推测成分居多。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强”有三种读音:即qing,qing, jing. “qing”的义项有两种:一为竭力,勉力。如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也引申为“勉强,强迫”。如老子十五章:“夫为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还有一个义项就是通“糨”。从义项来看,“qing”这个读音可以排除。“qing”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六个义项:弓有力; 壮健,强盛;坚硬;有馀,略多;故意,特意;甚,多。从这六个义项来看,义项“坚硬”与强项令中“强,硬”的解释比较接近。我们再看看义项“坚硬”释义时的举例:卫铄笔阵图: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胶,十年已上,强如石者为之。齐民要术种谷引汜胜之书:三月榆英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从以上两个释例来看,“坚硬”与“硬”等同。“强项”译为“硬脖子”或“坚硬的脖子”都说得通。强jing,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只有一个义项“僵硬”。有一个引申义为“倔强,不随和”。举例为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木强敦厚。”新华字典上对“强jing”的解释:强硬不屈;固执己见,不服劝导。虽然这种解释与课文塑造的董宣形象很相符,但是“强jing项”解释为“僵硬的脖子”“倔强,不随和的脖子”“强硬不屈的脖子”显然都会显得牵强和别扭。依照史书行文简约原则,会把“强硬不屈的县令”“倔强的县令”这种意思写成“强令”而不会画蛇添足写成“强项令”。古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很多有关“强”字的词条,却很可惜,没有把“强项”收录进去。但中华古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编辑出版)收录了这一词条:强项qingxing:性格刚强,不肯低头屈服。并举有一例:后汉书杨震传:卿强项,真杨震子孙。依照这一解释,把“强项令”理解为“性格刚强,不肯屈服的县令”与课文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称赞以及和课文塑造的董宣形象完全吻合。另,笔者手上有一本实用速查多音字词典(1995年长春出版社)也收录了“强项”这一词条:【强项】qingxing不肯低头,形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